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

2016-11-12 09:36张昭宏
活力 2016年8期
关键词:一把手

张昭宏

[关键词]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位置,集人事权、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等诸多权力于一身,“位高权重”,容易弱化党纪党规的作用,导致监督真空的出现。一把手作为“关键少数”的特殊群体,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机制需要完善,从严监督需进一步到位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构建党内监督体系时特别注重制度建设,通过“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十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可谓全面、严厉。但在实践中,党内监督制度特别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还亟待完善,尤其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越位”现象难以准确判断,如在工程发包、土地批租、项目审批、资金调拨、干部提拔调动等方面,缺乏有效地监督制约措施,其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此外,在信息化时代,监督制度创新机制相对滞后,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渠道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有些方面还处于无章可循状态。党政一把手行使的职权、程序缺乏一套具体的、明细的规定。其次是监督职责不清,操作性不强,

(二 )监督范围需要拓宽 ,从严监督需进一步跟上

从范围看,从严监督多重八小时之内“工作圈”,而轻八小时之外“社交圈”和“生活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把手日常社交圈中活动呈多样化态势,出现了监督工作难以跟上的现状。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中 ,“八小时以外”发生的个案占有相当比例,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把手“社交圈 ”是从严监督干部最薄弱之地 。 从过程看 ,事后监督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事前、事中监督。 其实,从严监督干部应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包括事前、事中 和事后,要一以贯之。

(三)滞后性需要改进,从严监督需进一步发挥

从严监督存在重工作业绩而轻道德修养、重事后监督而轻事前和事中监督、重工作时间而轻休息时间的倾向,忽视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甚至有的上级党组织强调“能人效应”,发现一把手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即使处理起来也往往是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往往是“挪位子”,而“丢掉位子”的很少,致使部分党政一把手无所顾忌,客观上起了姑息纵容的作用。同时一些一把手的问题,真正通过正常的组织监督渠道得到干部问题信息的并不多,说明党组织的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监督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

有些党政一把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化,公仆意识也随之发生的流转,认为自己能力强、贡献大,就应该享受比普通人更好的生活,因而,有这种思想的人根本就不想要监督,也不愿受监督。同时,个别党政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一把手,是本单位、本地区的最高领导人,普遍存在个人说了算,把民主集中制变成“家长制”,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变成“老板制”,不能让别人对自己“指手划脚”, 甚至对上级的善意劝诫和帮助也置若罔闻,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二) 监督主体对一把手的制衡缺失

从对一把手监督的方式看,现行主要是以同级监督为主,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这种监督机制往往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可以说,对相当多的党政一把手来说,官越做越大,各方面的约束越来越小。

(三 )一把手主观价值取向偏离

极少数一把手迷恋权力,把权力私有化。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理应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执法为公,用权为民,向党和人民负责。但在一些一把手中,权力成为其手中谋取私利的工具,异化成为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源。蜕变成市场经济中进行交易的商品和资本。权力私有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以权敛财。

三、建立完善党政一把手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

(一)科学分配权力,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合理配权。建议试行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财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工作,逐步建立起重大事项“副职分管、正职监督、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二是公开用权。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科学评权。要创新监督渠道,使一把手的用权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二)拓宽监督范围,强化警示教育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因此,必须把对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三圈”的监督作为从严监督一把手日常工作的着力点,由阶段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构建家庭助廉监督网、社会举报监督网和媒体预警监督网 等“三网 ”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日常化”机制。教育和引导干部家属枕边常吹廉洁风,桌边常敲警示钟。形成信访、电话、网络、短信“ 四位一体 ”的举报渠道,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权力的渠道。强化对干部的舆论约束,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警醒当事人,教育其他人。

(三)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

一是监督关口前移。紧紧围绕决策、执行、监督等关键环节科学确权,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发挥党委、纪委询问诫勉职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微杜渐。二是监督体系精细化。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创新巡视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专项巡视,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实现巡视工作全覆盖及成果有效运用。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依据权力清单,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程监控,切实保障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推行重大决策民意调查、表决、质询等制度,有效制约一把手的权力运行。三是整合问责制度。按照权责一致、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要求,党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各级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实行“一案双查”,坚决查处一把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约束一把手用权要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将一把手置于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体系下,促进党外监督与党内监督制度相衔接相协调,既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监督中的应用,发挥人民团体、民主人士的监督效力,更要注重法治建设在监督制度中的基础作用,通过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夯实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党内原则,有效规范和约束一把手用权。□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一把手
给“一把手”立规,促“一把手”带头
三省市自治区行政“一把手”确定李鸿忠出任天津市委书记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长安福特“一把手”马瑞麟卸任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