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

2016-11-14 12:28胡晓颖赵卫枝王素芳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心内科综合护理

胡晓颖++赵卫枝++王素芳

【摘要】目的 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静脉滴注,并根据所产生的需求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法进行给药,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与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心内科;静脉留置针;综合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1.0.02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的常用治疗及护理操作手段,该种途径给药往往起效迅速,常应用于重大疾病患者[1]。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因其疾病复杂多变,常需使用静脉穿刺治疗。但若在短期时间内穿刺的次数较多,那么可对患者造成一种新的伤害,包括导致血管条件差、增加患者心理痛苦等[2]。因此临床上一直寻找其他积极有效的方案以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且只要配合有效的护理,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0.3±2.5)岁。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1±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静脉滴注完成后拔针;需要时再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而对患者进行的护理也根据患者产生的需求进行;观察组患者按照静脉留置针方法进行穿刺。具体如下。

(1)器械及材料准备。所使用的器械及材料为3M透明敷贴、Y型BD密封式的静脉留置针;(2)血管选择。穿刺前由护理人员挑选弹性好、走向直的血管。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疾病特征,在进行穿刺前考虑到患者的血液情况与回流情况,预防发生静脉栓塞等;(3)穿刺注意点。在对患者进行穿刺过程中,需做到快、准,尽量能够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以敷贴进行固定,并由护理人员对起始日期、具体时间等进行记录;而后再对针柄进行穿刺固定。

在穿刺完成后,需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对于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其最长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在此期间内,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包括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感等。一旦患者自诉穿刺部位有不适,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检查,避免引发炎症。在留置过程中,需指导患者不要大幅度的摆动自身的关节,避免引起留置部位松动。定时对患者留置针处进行检查,发生是否有移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提早拔针,且在拔针后,需以50%硫酸镁及0.5%利多卡因进行热敷。因部分患者滴注的液体较为黏厚,为预防管道堵塞,在每次滴注完成后需进行封管。以肝素盐水作为材料,每次5ml左右,于管道内缓慢推注。若患者有一定的凝血功能障碍,则以生理盐水封管即可。关于敷贴,建议患者每间隔2天进行一次敷贴更换,若患者年龄较大,血管弹性差,则建议及时的更换敷贴,避免引发感染。或者在敷贴被弄脏、碰水后,也需及时的更换,避免引发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静脉炎4例、管道堵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对照组患者在穿刺期间共并发症发生22例,其中静脉炎12例、反复穿刺5例、穿刺部位红肿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91,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常需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3]。在传统的静脉穿刺过程中,反复多次的穿刺可导致患者血管弹性变差且脆性增加,进而引发多项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减轻这一症状,在临床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一方面可保护血管,另一方面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内心痛苦[4]。同时,我院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时还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患者留置部位的观察、封管、及时更换敷料等。

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不仅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低于多次反复静脉穿刺组。提示本次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静脉留置的心内科患者,在此过程中辅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5],不仅可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可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5]。该种临床手段可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秀琴,安小平.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97.

[2] 褚伟红.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185.

[3] 云彩霞.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8):199-200.

[4] 赵淑珍,段 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9-70.

[5] 付小慧.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护理及其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309.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心内科综合护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