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2016-11-14 11: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血液学遗传学

陈 炜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 南通 226400)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陈 炜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 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扰素-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学缓解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反应好转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伊马替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属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贫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血中粒细胞极多,且未成熟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不断增多,且多伴有脾肿大、血小板增多现象。现阶段,传统的治疗方法被伊马替尼多取代,成为了目前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线药物。我院为了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效果,选取了收治的10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干扰素-α与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43.8±4.9)岁;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44.1±4.8)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相关诊断标准[1]。均伴有贫血、胸骨压痛、脾脏肿大、出血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扰素-α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300 U,每周3次,肌内注射;治疗后定期对其血象、骨髓象进行检查,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临床缓解后将剂量调整为200 U,每周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400 mg,随后将剂量增加至每天600 mg。若在治疗期间,患者有严重肝脏毒性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若患者有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时需将剂量减至每天300 mg;若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持续30 d,需给予停药处理。治疗期间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关节肌肉疼痛、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断:①血液学缓解标准[2]。患者白细胞≤10×109/L、血小板≤450×109/L,未见异型细胞,可视为CHR(完全血液学缓解);患者白细胞≤10×109/L、血小板≤450×109/L,未见异型细胞,外周血仍见幼稚髓细胞,白细胞减少≥50%,可视为PHR(部分血液学缓解);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可视为NHR(未缓解)。②细胞遗传学反应标准[3]。Ph染色体阳性细胞消失,可视为CC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Ph染色体阳性细胞占1%~4%,可视为PCR(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h染色体阳性细胞占35%~90%,可视为MCR(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Ph染色体阳性细胞仍占90%~100%,或与治疗前比较,基本无变化,可视为NCR(无反应)。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情况比较:观察组血液细胞学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反映情况比较[n(%)]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关节肌肉疼痛、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属于一种髓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性期,其中急性病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有贫血、胸骨压痛、出血、脾脏肿大等临床症状,其发生和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有密切关系,可见髓系祖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例出现异常;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可知有白细胞增多、中晚幼细胞增多等现象。

以往临床常给予患者干扰素-α治疗,干扰素-α能够和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进行结合,从而激活2'-5'A合成酶以及蛋白酶,明显限制了白血病细胞mRNA降解以及多肽合成,实现血液学缓解的治疗目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对照组血液学缓解情况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细胞遗传学反应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是是一种BCR-ABI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物,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的抑制BCR-ABI基因阳性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诱导其凋亡。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关节肌肉疼痛、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伊马替尼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主要以水肿、皮疹、恶心呕吐等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为主,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血液学缓解情况、细胞遗传学反应好转情况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迟小华,杨波,张峰,等.异甘草酸镁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5):279-281.

[2]李珊珊,蒋慧.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效果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73-77.

[3]陈雪玲.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4,33(25):178-179.

R733.72

B

1671-8194(2016)26-0114-02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血液学遗传学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遗传学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