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2016-11-14 01:08覃林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边境民族

覃林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结构优化研究

覃林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边境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部门也明确了将强化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作为一项核心内容,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来强化高校体育对人才的培养效果,但是这一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基于此因,论文就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建设进行阐述。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

1.前言

21世纪作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是其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该课程改革过程中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结合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需求来确立特色培养目标;第二,充分开发和利用边境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来持续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优化。然而,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导致体育特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特色课程结构的优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要结合边境民族地区体育人才培养需求,在制定更更加适应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人才培育需求的特色培养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校特色课程结构的优化。

2.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的制定

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作为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特色培养目标的制定会对特色课程建设方向产生影响,为了确保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可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构建出一个适用于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做好体育特色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校发展特色体育教育的关键。1998年,国家体育局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这一规定的办法为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根据这一规定设立了武术等多种特色体育教育体系,从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来说也是在这一规范指导下建立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教育政策,边境民族地区在教育政策指导下纷纷对体育特色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这不仅是高校特色体育培养体系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说明高校传统的体育特色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人才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对于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原有的特色培养目标来说,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领域对其客观需求,同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出现脱节,为此,笔者结合国家给予边境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最新政策,将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系统掌握特色体育知识、技术以及技能,并具有较高民族文化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健身指导以及文化传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边境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特色体育教育的发展与区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区对特色体育教育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只培养能否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的应用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各边境民族地区发展需求,为此,在特色培养目标确定上要重视民族地区民众对健身指导、民族体育管理等方面的诉求。

3.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结构设置现状

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开设体育特色课程的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就200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以便于充分了解当前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结构设置现状,并揭示其特色课程结构设置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及起因。

表1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结构设置情况

如表1数据所示,云南师范大学作为边境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师范类高校,在为边境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特色体育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体育特色课程设置上总学时达到了2800学时,总学分为175分,其中必修课占57.1%,限选课占22.9%,任选课占8.0%,实践课占12.0%,从特色课程结构上来看其主要采用主辅修的形式,当大学生完成主修学业后可以申请辅修其他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云娜师范大学特色课程结构与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规范》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其在学时、学分比例设置上基本可以满足《专业规范》相关规定要求,但是在特色课程体系中严重匮乏专业性较强的理论课程,进而导致当前特色课程结构难以对学生专业素养、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再者,云南师范大学没有结合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培养目标,来进一步强化特色体育课程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这不仅会对其特色体育人才培养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云娜师范大学现行体育特色课程结构难以满足教改要求。

4.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结构优化的对策

4.1必修课程优化对策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所以建议高校要进一步丰富体育特色课程的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将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素养作为一项关键内容,这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特色课程中必修课内容单一问题,例如,将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文化概论以及民族民间体育等理论课程融入其中,这样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内容。再者,必修课程优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竞技类的运动项目,而是要讲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通过加强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可以进一步突出边境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课程的专业性、地域性等特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区域传统体育项目特色来调整必修课程,这对进一步提高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4.2选修课程优化对策

文中结合边境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需求,重新确定了特色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对高校特色体育选修课程结构优化上要围绕这一目标,根据大学生未来专业发展需求来制定不同的选修课体系,结合各边境民族地区对特色体育人才的需求情况,建议分别设置武术方向、民族体育方向、民族体育教育方向、运动训练方向、大众体育方向、学术型体育方向等六个不同的选修课体系。高校应该允许学生结合自身未来专业发展需求来资助选择选修课体系,六大选修课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着重突出这一发展方向的特点,以便于学生可以从选修课程中真真正正的掌握一些特色体育知识,并且保证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上,这样才能为边境民族地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特色体育人才。

4.3实践课程优化对策

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生所参加的实践课中缺乏本专业的实习机会,进而导致实践课程的设置基本流于形式,这并不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特色体育人才。为此,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高校要积极与地方体育文化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机会来解决这一弊端,让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并要通过开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强化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满足边境民族地区对特色体育人才的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特色培养目标发展滞后、特色体育课程结构不合理等,为此,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必须要通过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和优化课程体系着手。

[1] 吴欣.侨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发展研究——暨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个案分析[J].体育学刊.2011(9):31-32.

[2] 韦丽春.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3(3):67-68.

[3] 王素改.新课改背景下湖北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体育科技.2014(4):66.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3.029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MZTY201200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310) 。

覃林(1969-),男,汉族,广西浦北人,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副教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边境民族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我们的民族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多元民族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