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多元有效性教学方法简析

2016-11-14 22:12赵永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徐悲鸿阅读教学思维

赵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不然看到,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陷入单一低效的阅读教学状态。实际上,教师、文本、学生是一个互动、不断生成、拓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搭设阅读训练平台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情感逐渐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实践证明,创造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强化阅读训练奠定基础。

二、学会提问,提高阅读训练效率

高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善问、会问。学生问的过程,是加深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提问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探索”之后,“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叶圣陶);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体验自悟自得的过程;树立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主体性发展。

2、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氛围。让思维在不断碰撞中产生火花,极地发掘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承认发展中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必须重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优点。让每个学生形成特色和鲜明个性。

三、训练扎实,追求阅读训练实效

扎实的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各种句型、句式及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对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熟练思维方法大有裨益。

1、鼓励求异思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自然会有学生产生与惯性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可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对于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并通过求异思维达到统一认识、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如教《徐悲鸿励志学画》,可以提问:“面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同学说会和外国学生争论,一直说到他服气;有的说用拳头告诉外国学生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有的同学还会说反过来换一种幽默的方式也调侃嘲笑这个外国学生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中寻求最佳答案,最后得出像徐悲鸿这样不动声色暗下决心励志学画其实是最理智的,也是最好的结论。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要让别人信服自己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认识上来,通过求异思维达到统一认识、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边读边思。科学的阅读训练一定是思维和阅读统一的训练。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寻觅课文异乎寻常的安排,领悟作者立意的高超、构思的精妙和遣词造句的苦心。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是本文的重点之一,要抓住这个重点进行质疑:“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有心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徐悲鸿?

(2)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领悟。新课标也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虎门销烟》,有学生问:“当年的鸦片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讨论: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表现在哪里?在讨论中让学生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认识和觉悟。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事物发展到它的质受到严重阻碍时,就会冲破旧的度,促进事物的发展。所谓思维的质就是反映在个体身上的某一阶段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而这种“质”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当学生的学读思路阻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去发现不易发现的问题。如《田园诗情》,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行不行?“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自然段只有这么一句话,看似多余。其实细细思考,这一句简短的话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着作者对荷兰的无比热爱和由衷的赞叹。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环节。其训练方式也很多,如指读、齐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不管哪种方式,教师首先要注意保证学生读的时间,其次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还要体现出目的性和层次性。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感人的情趣,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徐悲鸿阅读教学思维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墨猪图》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徐悲鸿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