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从“西方治理”走向“东西共治”

2016-11-15 02:07
新传奇 2016年37期
关键词:经济

全球经济从“西方治理”走向“东西共治”

中国为何能为世界提供治理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要想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就必须参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通过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直接服务于安全、经济、环境、健康等多方面国家利益的需求。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参与全球治理。由于当时的中国在经济上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所以更多的是“搭便车”的思路,也就是利用现成的国际经济体系发展自身的经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者。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应对全球化挑战过程中所应发挥作用的期待不断增加。现在中国的发展超乎了世界的想象,也超乎了我们自己的想象。当我们的块头大了起来,就不能再“搭便车”。所以,我们不该推拒、排斥承担责任,而确实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而中国对于G20峰会的贡献可能更多集中于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对解决方案的建议,供有关国家思考或借鉴。

比如,中国现在是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领导人出访,常常会在公开演讲中提到这一点。中国也的确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跟过去相比自身开放了许多,关税也减了很多,同时也希望其他的国家更加开放,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而在跨界投资自由化上,中美两国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中国希望借此来加强两国乃至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投资便利和投资关系,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如推动建立亚投行——从完善和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角度看,这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正从过去的“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治”过渡。

还有一些非常好的主张,如新安全观,在气候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等等,都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进行的一些实践,这些年来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推动。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发展经历得出的我们在推动全球治理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

可以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根基在于本土历史和文化资源的给养,即基于来自中国历史经验的“中国模式”对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进行判断、反思和贡献,这是中国在参与国际体系的建构中必然携带的文化基因,也是对奉西方价值为主流价值的全球治理的必要补充和改变。

杭州居民们正在欣赏“G20”活藤墙画作品。G20不仅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也与每个百姓生活紧密相关。

中国从外围协商者到核心决策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田慧芳认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多个方面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天然的联系纽带,在全球治理进程中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治理议程上,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向制定者转变,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从外围协商者向核心决策者转变。

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最重要的平台G20上,中国的作用与声音日益强大。

在G20框架下,中国积极与发达国家联手应对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架构和世界金融货币体系改革,获得多数国家的肯定。中国还积极通过G20平台推动IMF和世界银行的份额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推动全球多边发展机构改革与完善,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使得能源、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反腐败、基础设施投资等议题相继纳入G20议程。

在加快构建开放互助的区域经济治理格局方面,中国也未曾缺席。当前全球和区域治理的现状决定了未来全球的治理模式将是“区域与全球机制的协同治理”。近些年来,在周边及区域层面,中国亦加快了构建开放互助的区域经济治理步伐。

在亚洲,包括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1以及各类双边、多边合作形式构成的立体治理网络,中国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双边层面,中美双方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此同时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联合共同行动,也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创新。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外,中国还参与创建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实体机构,这是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创新。

中国的新挑战与新方案

2016年中国接棒G20,站在了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央,接受世界的检验。如何降低短期和长期经济和金融风险,通过创新增长方式和结构改革推动世界经济额外增长2%的目标?如何呼应联合国发展议程推动落实2015年后千年目标?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本身的平稳转型?甚至如何改革G20本身使其更加有效地治理全球公共产品等,都是中国和未来G20主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可以说,G20峰会不仅肩负着国际社会对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期待,也寄托着世界探寻经济强劲增长动力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的期待,同时也包含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导力的期待,即能否通过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助推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作为主席国,中国创新性提出创新增长的宏伟蓝图,以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便捷地流动,释放全球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IFA),聚焦国际金融架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议题,致力于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

就在今年,中国还首次推动成立了G20贸易和投资工作组和首次商务部长会议,以求达成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合作框架等合作倡议。

最让国际社会瞩目的还有杭州G20把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作为核心成果目标,使G20首次成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力量。

中国在2016年的G20进程中积极担当了“桥梁搭建者、增长推进者和合作催化剂”三大角色,为应对全球经济治理挑战贡献了中国力量。

此次峰会的召开为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积极清晰的正面信号,同时必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更加平衡、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先驱导报》2016.9.5、《北京青年报》2016.9.5等)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