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转型升级样板—写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创业80周年之际

2016-11-15 07:22牟雪江武安桦刘枫李志强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独山子乙烯石油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特约记者 武安桦 刘枫 李志强

奋力打造转型升级样板—写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创业80周年之际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特约记者 武安桦 刘枫 李志强

乙烯装置夜景。邢善良/摄

依据历史的记载到今年10月,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80岁了!

80年,用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已到耄耋之年。但对于一个炼化企业来说,“对比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炼化企业美国亚瑟港、埃克森美孚贝塘炼油厂,和有着214年历史的美国化工企业杜邦,可以说独山子石化正处在积健为雄、精力弥满之时。” 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陈俊豪说。

从在泥火山上架起的两口大釜开始土法炼油,到集炼油化工于一体的世界级规模企业,80年间斗转星移,独山子石化几代人不忘初心,秉承着“忠诚石油,埋头苦干,精细管理,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在昔日的戈壁荒滩上建成了具备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122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西部油气引进、储运、输转、加工的战略枢纽及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被摄影家们称作“星河战舰”的独山子石化公司,坐落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脚下。独山子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的“神话”,在这里编织出人世间最壮观的银色彩练。站在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装置前,穿越在钢铁管网丛林间,你会切身感受到,这里的80年“沧桑”带给独山子石化的是勃勃生机,是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转型升级中,创新创造出来的引领性力量。

充满创业激情的火红岁月

独山子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09年打出第一口油井,1936年10月17日成立独山子炼油厂。这便是独山子石化的前身。

2016年1月1日12∶00,历经3年的建设,承载着独山子百余年石油开采史、80年石油炼制史的文化地标—独山子展览(博物)馆—开馆。

在这里,最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就是名为《艰苦奋斗铸油魂》的主题雕塑群。他们阔步向前的姿态,生动刻画出独山子人扎根边疆、埋头苦干、奉献石油的精神面貌。在这里,我们看到独山子石化80年的风雨兼程,每一个足迹,每一次腾飞。我们看到从发现的第一口油井,到打下的第一个地基;从盖起的第一座房子,到后来炼油厂的兴建,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承载着独山子人创业的艰辛和不易……诉说着独山子石化“依石油而生,依石油而立”的动人传奇。

石油工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除了解决石油资源问题,还要把炼油工业搞上去,才能为国家提供合格和足够的油品。我们发现独山子石化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性的突破都与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石油精神紧密相连。

70年代炼厂一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刚从战火和血泊中站立起来的共和国,百废待兴,而石油—中国工业的血液更是紧缺。1951年,一批批转业军人和青年学子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独山子开始了艰苦创业。《新疆日报》曾经这样描述:一条狭小的山沟里,人们用像打水的辘辘一样的工具在抽油,费尽力气抽出一点点石油,用马车把石油一桶一桶地拉回来,倒进蒸馏釜。用眼睛看油的颜色,用鼻子闻油的气味,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创造出石油发展的奇迹。

就是在那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创业激情的火红的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封锁,苏联逼债的困难形势中,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激情中,独山子石化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突破。

1956年后,抓住克拉玛依油田产量快速增长的机遇,独山子炼油厂实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1959年新建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釜式焦化装置。1960年,独山子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年,1966年7月至1967年9月间,建起了被世界石油工业当时称之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延迟焦化装置。

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打响。在一寸疆土一腔热血的关键时期,接到国家交付的研发低温军用油任务当天,独山子石化科研人员赶到了素有“无人区”之称的可可托海,在新疆最寒冷的地方,开始测试油品性能。脸冻伤了、耳朵冻烂了、腿冻僵了,他们全然不顾。1970年开始为部队大量供应低温军用油,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以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为标志,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石油科学技术也跃进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上世纪70年代,面临国家标号汽油升级,独山子石化的前身独山子炼油厂毅然做出了自力更生建设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决定。在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自己设计,自己找设备和原材料,自己制造关键设备主风机,自己吊装大型塔器,经过2年零9个月的奋战,1977年11月我国首套具有国际水平的二次加工新装置—60万吨/年分子筛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建成。

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电影,为这场自力更生建催化的炼油工艺“革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这套荣获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银质奖的装置,不仅解决了双炉裂化炉内结焦、运行周期短等难题,而且还提高了二次加工能力,提高了汽油质量,并标志着独山子炼油厂的炼油工艺开始步入国内先进水平。

这种蒸蒸日上的局面,让独山子石油人扬眉吐气,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干劲。进入80年代以来,独山子炼油厂采取总体设计,分期施工的方法,利用一年一度的大检修,改造二十多套装置,新建了三常压、二催化等六套装置,尤其是从1985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阶段。在短短10年中,几乎每年增加一套装置,炼油加工能力翻了两番,到199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

1995年8月6日,当白珍珠般的乙烯粒料从装置中喷涌而出,我国第一个14万吨/年乙烯一次开车成功,创国内同类乙烯建设工期最短、开工最好、指标最先进记录。

化工从无到有,14年后,一座与千万吨炼油一体、占地596公顷,产量百万吨的新型大乙烯已经矗立在独山子的北边。

2009年9月21日,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一道,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工程”,独山子石化公司由此跃升为世界级规模大型现代化石化企业。

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2015年12月25日,独山子石化公司档案馆藏品里又增添了一座“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奖杯和一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奖牌—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摘得中国工程建设质量荣誉桂冠,

2016年8月2日,工信部在其门户网站上发布了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三部门联合举办的2016年度能效“领跑者”遴选活动的结果,遴选出达到行业能效领先水平的“领跑者”企业16家,达到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先进值要求的入围企业20家。乙烯行业遴选出4家,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占鳌头,成为乙烯行业能效“领跑者”。这是独山子石化继2014年、2015年蝉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乙烯生产能效领跑者”第一名之后,再次荣登之顶。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独山子石化乙烯燃动能耗为519.21千克标油/吨,位居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第一;其中新区大乙烯累计为501.85千克标油/吨,名列全国第一。

独山子石化乙烯一联合车间主任郑海涛说:“这些数据表明我们节能减排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后的工作更具挑战。”

回顾独山子石化的发展历程,和国内许多经历了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型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跨入国际市场、与世界接轨的几度转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的独山子还延续着大庆式的工业管理模式,那时企业管理无论对于领导还是员工都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做事凭着一股子冲劲,上班兢兢业业,义务劳动争先恐后,师傅把好的传统带给徒弟,很多装置就是靠着这种力量建设起来的。

上世纪90年代,独山子人静下心来,狠抓基础管理,深化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的建设,提出装置达标、岗位责任制的概念,同时引进质量管理新理念,在中国石油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通过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认证。装置能耗不断下降,产品质量节节上升,进入全国同类装置的先进行列。

进入21世纪,独山子石化引入了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理念,引进杜邦安全理念,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应用了ERP管理系统,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中,按照“采用一流技术、按照一流标准、选取一流设计院、引入一流施工队伍、建设一流工程”的要求,借鉴国内同类项目经验,建立切合实际的大项目管理模式。引进英国阿莫科(AMEC)技术咨询公司和IPMT(即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团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与壳牌公司合作,引进内含一万多种风险库、能辨识作业风险因素的危险作业许可证管理(RAP)系统,将计算机与风险评价技术结合,保证了作业风险受控。引进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并成功将此方法应用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保证了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创新管理,科学发展为独山子石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二五”期间,按照“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提升品位,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独山子石化大力实施“资源、人才、创新”三大战略,推进“资源、运行、结构”三大优化,落实“四优化一控制”“一增两降一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持续提升安全效益,做强做优炼化主业,炼化运营质量再上新水平。累计加工原油4291万吨,生产乙烯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58亿元,上缴税费390亿元,比“十一五”分别增长55%、147%、90%和151%。整体效益处于中国石油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前列。

企业是船,人才是帆。在独山子石化13264名员工队伍中,拥有博士10人、硕士98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方面的人才2734名,占人力资源的20.6%。同时,公司还拥有全国技术能手8人,中央企业和省部级技术能手63人,中国石油和独山子石化两级专家78人。粗略地算了一下,独山子石化每4.4人中,就有一位管理、技术、操作方面的人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独山子石化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围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做功课,努力打造擅长经营管理、精通专业技术、拥有高级技能的人才队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十二五”独山子石化实施攻关技措项目3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拥有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2010年至今开发新产品46个,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环保型橡胶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被国内轮胎行业广泛应用;聚乙烯、聚丙烯产品,覆盖了全国注塑、纺丝、薄膜、洗衣机专用料等领域。特别是,承载着百亿资产新希望的茂金属薄膜料等王牌新产品,打破的是欧美国家在

2016年7月,“第二届中国绿色轮胎安全周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标签发布会”消息显示:独山子石化公司研发的“环保型溶聚丁苯橡胶”成为国内轮胎企业唯一认可的国产产品,其产能和性能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量增”只是其一,“质优”更为关键。独山子石化在调结构、转方式的的进程中,瞄准的是内在“基因”的创新升级,释放的是因势利导的“磁场效应”,既呈现出具有“独山子石化模式”的“低成本、差别化、树品牌”战略性新兴产品发展路线图,又让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

尤其是进入“十二五”,独山子石化抢抓机遇,培育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提供有力保障。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独山子石化顺利完成锂电池隔膜料T98F、雪地胎专用料RC1550S等新产品试产,研究改进了T4401、T4400、RC2557TH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稳定,所有指标性能均满足市场需求;智能化腐蚀监测系统项目通过总部立项评审,“中国石油化工材料及催化剂试验基地”通过总部验收。轮胎用溶聚丁苯橡胶成套技术开发及新产品工业试验项目中试装置可研通过总部审查;溶聚丁苯橡胶1550S和2557TH完成工业化试生产,溶聚丁苯橡胶2564S正式进入普利司通原料采购名录,有望结束国内轮胎用溶聚丁苯橡胶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道路改性沥青SBST6302H铺在京新高速公路上,自主研发产品首次在跨区域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成功应用,以质量求发展的供给侧改革走在前列。

化工控制中心。

新丝路上靓丽的“独山子蓝”

“天山下耸起一幅立体的画,说是神话,又不是神话,她是我们独山子,一朵神奇的花……”石化行业本身具有高排污的特点,然而在歌曲《美丽的独山子,我可爱的家》中,独山子石化所在地俨然是一座现代绿色宜居城,更像一座花园。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宽阔整齐的道路、修葺一新的绿地,“看这草长得多好,把欧洲杯搬过来在咱厂区办也没问题啊。”到独山子石化采访的媒体记者对独山子石化的优美环境赞不绝口。

独山子作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区,且当地多为砂石土质,这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南方把一根扁担插进土里能长成一棵树;在独山子,种下一棵树,3天不浇水就会变成一根扁担。因此独山子石化建成花园式工厂,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

80年的发展历史,80年改造环境与环境和谐发展,独山子石化在发展中注重环保已成为传统。公司一直坚持“凡是环境保护需要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凡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效益一分不要”,努力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走出了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相结合,园林绿化与城区生态建设相结合,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改善相结合的发展之路。2004年首批荣获 “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2009年,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投产。从前期设计到建设投产的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增环保设施16项,投资约1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5.33%,油品全部达到国IV标准。其中国内首套工业废物生化焚烧处理装置,是石化行业少有的流程最长、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理装置之一,公司各类固废100%安全处置。

重大炼化项目少了,环保建设多了,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道路上,运用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这是独山子石化“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

实施“三泥”处理、废碱氧化、瓦斯脱硫及先进的纤维膜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不仅熄灭了过去长明不熄的“火炬”,还攻克了开停工过程中火炬排放顽症,2015年大修较2011年大修减少火炬排放量63.5%。外排烟气中硫化物等气体经过回收加工,每年生产硫磺3万多吨,硫磺回收率99.8%以上;600立方米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系统,每年节约新水300多万吨,相当于建了一个300万立方米的新水水库。

多年的努力为独石化积累了殷实的环保家底。目前,独山子石化有“三废”治理设施180座,环保设施固定资产近50亿元,环境在线设施80多台套,重点排口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上传政府环保在线平台,主动接受政府监管。实时监控数据显示:所有的外排烟气全部达到国家最新限定指标,烟气除尘率达99.7%以上,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硫两万多吨。

2016年6月24日,独山子石化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独山子石化公司绿色发展主题报告》,展示了“十二五”绿色发展成就和“十三五”绿色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独山子石化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深化节能减排,全力生产清洁能源,强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主动扛起天山北坡绿色发展的引领大旗。投资14亿元实施了48个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治理及节能减排项目;在绿化上投入4.98亿元,建设花园工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大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独山子石化将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突出主业,精心谋划石油企业的稳健发展,继续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进企业绿色发展。

2016年8月25日,得知加工哈国100万吨/年轻烃炼油乙烯优化调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已完成的消息后,陈俊豪总经理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该项目不仅为走过80年的独山子石化增加后劲,它还将成为推动新疆发展纺织产业的巨大动力。

独山子石化高高扬起的石化工业龙头,也拉动着地方经济突飞猛进。80年来,独山子石化累计加工原油1.5亿吨,生产汽煤柴油9436万吨,乙烯产量突破1100万吨,向新疆塑料、橡胶市场供应了90%以上的原料。更令人欣慰的是,独山子大石化项目建成后,每年销售收入350亿元以上,向国家和地方上交税收近百亿元。利用独石化提供的原料,天利高新和天利实业这两个地方企业,生产出甲乙酮、聚丙烯、芳烃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年销售收入高达一二十亿元。独山子石化肩负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让资源地百姓早日受益,投资2000多万元,援建了牧民新村、希望小学和卫生院、乡村公路。

18岁从学校毕业来到独山子,从操作工、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干起,至今在独山子已经工作了整整35个年头,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的独山子石化公司总经理陈俊豪很是感慨:“独山子石化几十年的发展中,承载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希望,离不开中国石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部委、周边县市和兵团的关心支持,更是几代石油人在戈壁荒原上自力更生、共同奋斗的结果。独山子石化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是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扎实地干好自己这一代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也一样。”

陈俊豪充满豪情地勾勒出百年独山子石化的绚丽画卷:作为国家能源储备、炼油化工加工、输转枢纽等国家能源安全基地,独山子石化正逢天时、地理、人和,必将乘上“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朝着“做精炼油、做强化工”的宏伟目标迈进。

(未署名图片由独山子石化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独山子乙烯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浅析低压蒸汽线膨胀节消漏工艺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奇妙的石油
中石油下属分公司惊现窝案
独山子石化公司利用新能源增效千万元
独山子短章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5月份日本乙烯及乙烯衍生物出口总量环比劲增17%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