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机工业百年(二)

2016-11-15 03:30杨顺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设计院橡胶工业

杨顺根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橡机工业百年(二)

杨顺根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广西 桂林 541004)

采用纪实的手法,全面叙述了橡机工业从解放前使用日美产橡胶机械为主一直到现代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历史发展,系统的介绍了各类橡胶机械和工艺技术等发展概况,论述了中国橡胶机械工业和橡胶机械产品百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的中国橡机水平。

橡胶机械;橡机发展;企业并购;出口贸易

编者按:刚刚跨过了中国橡胶工业100周年诞辰,又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橡胶机械工业的发展倾注着几代橡机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创新。当今的橡机工业一方面受到岌岌可危的轮胎行业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橡机从业者又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并积极开拓创新,寻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新发展。

在这种激烈的行业背景下,我社特邀《橡塑技术与装备》资深顾问、橡机专家杨顺根老先生,历时2年多的时间,编撰了《中国橡机工业百年》一书,并在我刊杂志上独家发表。本书是作者一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橡机工业历史知识的百科大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精炼纂修,以纪实的手法,从中国成立上海橡胶机械一厂开始系统的论述了中国橡机工业和橡机产品百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技术创新成就。

聚焦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本书的问世,相信会为橡机工业逐步走出模仿之路提供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对橡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有知识产权橡机产品的开发,实现橡机工业的强国梦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杨顺根(1933-),男,长期从事橡机行业工作和信息工作。曾任《橡塑技术与装备》、《橡胶工业》、《世界橡胶》等刊物编委。现任全国橡塑技术专家委员会、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石化橡塑节能环保中心、《橡塑技术与装备》资深顾问,并于2015年荣获《橡塑技术与装备》创刊40年特殊贡献者称号。

编写了1964版、1982版和1992版《橡胶工业手册—橡胶机械》,该书于1997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编写了《橡胶机械安装、维护保养和检修》及其他大量专业技术文章。

其参与制订的标准《橡胶机械名词术语》,获化工部相关奖项。

(接上期)

2 苏联提供的橡胶机械技术资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53年,当时的苏联政府确有老大哥的气派,在橡机技术领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奠定了我国“一穷二白”的橡机事业的发展基础,成为在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中设计和生产橡胶机械的主要技术依据。

苏联提供给我国的橡胶机械技术资料根据国家安排集中收藏在北京橡胶研究设计院,主要有:

(1)PC-2(140 L)密炼机整套施工图及计算书和说明书。

(2)Φ610×1730Г型四辊压延机和Φ610×1730 I型三辊压延机整套施工蓝图和说明书。

(3)斜交胎成型机施工蓝图。

(4)立式水压轮胎硫化罐施工蓝图。

(5)内胎硫化机施工蓝图。

(6)蒸汽加热模制品平板硫化机施工蓝图。

(7)Z型四辊压延机计算书。

(8)内胎接头机施工蓝图。

(9)胎面挤出联动装置施工蓝图等。

此外,还提供了两套管带设备及其他橡胶设备的技术资料。资料中列出了每一种橡胶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简要结构说明,并附有一个小总图。这些技术资料后来成为北京橡胶院工程设计和设备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

在提供技术资料的20世纪50年代初,时值中苏友好的蜜月期,政治上一边倒,技术上也是一边倒。因此,所有技术资料均为无偿提供。但蜜月期为时不长,到1958年夏秋,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开始引发中苏论战。至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过去苏联当政者说过的话不作数了,无偿技术援助变为了有偿技术援助,开始向我国索债,时值国家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雪上加霜,导致国家经济越发困难。为此,作者参与了资料的清点工作,以供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由于我国基本没有橡机理论基础,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自然苏联的橡胶机械的资料成为我们吸收橡机理论和知识的唯一来源。

3 橡胶设计院设备室在发展我国橡胶机械产业中的作用

化工部橡胶设计院的设备室在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唯一一支橡胶机械设计队伍,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那个年代为发展我国橡机产业做出了贡献。这个专业从事橡胶机械设计的设备室源于成立于1952年的轻工业部设计公司沈阳分公司的橡胶组。1956年元月机构变动,沈阳分公司撤销,橡胶组的橡胶机械设计人员迁往北京,并入轻工业部设计公司。同年,橡胶部分设计人员脱离轻工业部设计公司,划归化工部,成立化工部橡胶工业设计院,成为承担全国橡胶工程设计的全能设计院。随着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从青岛橡胶二厂、桦林橡胶厂、沈阳橡胶三厂等橡胶企业抽调橡机技术人员充实橡胶设计院设备设计队伍,人数达到60多人,随后逐年又有大学毕业生进入这支队伍,到文革初期,人数增至80余人,承担国内外橡胶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橡胶机械的设计任务。

从1966年文革开始,这支橡胶机械设计队伍的工作逐步陷入瘫痪状态。1968年年底到1970年的约两年时间内,军代表以下放劳动锻炼及搬迁的名义,第一批下放至焦作河南轮胎厂,第二批下放至河南太康五七干校,第三批以搬迁的名义迁移至桂林。随后又有少数人下放至东风轮胎厂、宜昌中南橡胶厂及广州橡胶三厂等单位,设备室的橡机设计人员仅剩下10多人,设计力量遭到了严重破坏。搬迁至桂林的170多人在1971年1月组建成广西橡胶工业设计所。1973年1月政策调整,下放到河南轮胎厂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回调至桂林,下放到河南太康五七干校的人员全部调回北京原单位,自此真正形成了南北两个橡胶设计院。北京橡胶设计院归属化工部领导,桂林橡胶设计院归属广西地方领导。1978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橡胶设计院回归化工部领导。两个橡胶设计院虽同属化工部领导,但却不属于一个系统,北京橡胶设计院由于当时和橡胶研究院合并在一起,因此隶属化工部科研系统,而桂林橡胶院虽名为桂林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但隶属于勘察设计系统。在2002年,中央五部委下文科研设计单位退出事业单位行列,被定性为企业,南北两院开始走上了自谋生路之路。北京橡胶院致力于密炼机上辅机、热水除氧装置、轮胎硫化机、子午胎成型机等设备的开发,桂林橡胶院则致力于传动带机械、力车胎机械、轮胎硫化机、密炼机上下辅机、螺杆挤出机的开发。

从20世纪50年代到转制之前,由于设计院是事业单位,经费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原来的北京橡胶院以及后来的南北两院所设计的各种橡胶设备图纸基本上无偿提供给橡机企业使用,设计院仅收取纸张费。在这一历史时期,橡胶设计院为全国橡机企业设计(或复制)提供了Φ560×510×1530开炼机、Φ660×610×2130开炼机、Φ450×1200开炼机、140L密炼机、Φ610×1730三辊和四辊压延机、系列热喂料挤出机和滤胶机、纤维帘布卧式裁断机、方钢丝圈挤出缠卷生产线、各种规格卧式硫化罐和立式水压轮胎硫化罐、传动带机械、胶管机械、力车胎机械、斜交胎机械、传统法和预硫化法翻胎机械、胶鞋机械及胶丝胶球机械等设备图纸,几乎全面囊括了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橡胶机械。此外,配合完成了1957年援越金星橡胶厂和1961年援朝鲜轮胎厂与古巴橡胶厂,1980年援缅甸第一胶球厂等工程的非标设备设计任务。橡胶设计院在过去三四十年内完成的橡胶机械设计任务,为我国橡胶机械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过去的基础,也就没有现在的现代化。

4 化工部为推进橡胶机械产业发展所作的部署

化工部、化工部橡胶司和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等领导部门,在计划经济年代对我国橡胶机械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召开会议,制订发展计划,检查和督导计划的实施。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召开的主要会议有:

(1)1956年8月,化工部橡胶局在天津召开科研技术工作会议时,研究了橡胶企业生产机械化问题,提出了分工和措施。

(2)1958年5月,化工部在上海召开全国橡胶工业技术工作会议,制订了橡胶工业技术发展纲要32条,推动橡胶工业科研设计工作的发展。

(3)1959年3月15日,化工部在广州召开全国橡胶工业技术会议,制订了橡胶工业1959年科技发展纲要、橡胶工业标准化工作方案、橡胶工业技术情报工作方案等文件。

(4)1963年10月13日,化工部在青岛召开橡胶工业厂长会议,重点研究企业技改、技术革新等问题。

(5)1965年3月24日,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在上海召开研究橡胶工业生产设备革命问题,提出了以轮胎设备为主,带动制品、乳胶、胶鞋等工业设备,组织机械化、自动化、联动化攻关。

(6)1977年,在大连召开了一机部、化工部关于子午胎、工程胎成套设备自控系统和配套电机的计划安排和技术路线等问题。

(7)1979年11月23~30日,在无锡召开了由橡胶司主持的子午胎、工程胎成套设备研制计划协调会。

(8)1980年1月10~14日,在广东中山由一机部、化工部联合召开了子午胎、工程胎成套设备自控装置和配套电机技术协调和订货会议。

(9)1981年9月21~22日,化工部橡胶司、机械制造局、科技局在桂林召开了轮胎定型硫化机使用总结和推广会。

(10)1982年5月,国家提出轮胎等产品转型升级换代,全面推广尼龙轮胎、尼龙力车胎和丁基胶内胎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6月份橡胶司编制橡胶工业技改大纲,开始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改,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

(11)1983年4月,橡胶司轮胎企业技改第一战役正式实施,全面开展以轮胎双模定型硫化机代替硫化罐生产轿车胎和载重胎,对提高轮胎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12)1983年11月1~6日,化工部橡胶司在浙江余杭召开全国橡胶企业机动工作及轮胎定型硫化机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第二阶段研究全国推广轮胎定型硫化机问题,于清溪副司长明确指出采用轮胎定型硫化机是轮胎工业硫化装备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用好硫化机的具体指标。

(13)1985年3月,化工部橡胶司召开子午胎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积极稳妥发展子午胎的战略方针,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设备,推进轮胎产品的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及子午胎的发展。

(14)1986年5月9日,化工部在洛阳召开了全国橡胶工业工作会议,研究橡胶工业“七五”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全行业的配套计划,共有27个产品和设备、原材料和计算机等三个配套计划。

(15)1987年6月10~13日,化工部橡胶司和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联合召开了子午胎引进技术和装备消化吸收项目实施工作会,制订了子午胎引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项目的具体计划,加快国产化进程。

(16)1988年4月26~29日,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和橡胶司在北京召开了子午胎(炭黑)设备国产化攻关及订货会议。

(17)1988年5月21~23日,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在烟台召开了轮胎厂脱氧热水站装置推广应用会。

(18)1988年9月8日,化工部橡胶司和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在合肥联合召开了子午胎国产化协调会,交流国产化设备制造进展情况,提出了设备国产化的具体进度和要求。

(19)1988年11月1~3日,橡胶学会和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在四川亚西机器厂联合举办了引进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技术交流会。

(20)1990年12月18~19日,化工部橡胶司和橡胶协会在京召开了冷喂料胎面复合挤出技术座谈会,研究国产化问题和交流引进设备使用情况。

(21)1993年5月,化工部在京召开了子午胎国产化会议,落实子午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

(22)1994年12月5~6日,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在烟台召开了密炼机上辅机推广应用会,会议主要推广应用吉化公司化工设备厂和青岛化工学院共同开发的密炼机上辅机。

(23)1996年3月5日,化工部科技司在京召开了橡胶V带及同步带成套设备开发专题论证会,提出对V带高速、高负载、高效率、高寿命要求。要求V带结构线绳化,骨架材料聚酯化,胶料氯丁化和底胶短纤维化,开发新型V带。

(24)1999年11月23日,国家石化局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京联合召开了加快发展子午胎研讨会,提出了我国子午胎工业今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建设。

国家除了通过各种会议安排橡机的发展外,还将具体的橡机产品攻关项目列入年度执行计划中,并落实到执行单位。表7所列为1993~2014年的攻关新产品开发项目。从表中所列项目可以看到:一是橡机产品的开发计划列入国家计划主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二是表列开发项目主要是胶料加工设备和子午胎生产设备,这些项目正是这一阶段轮胎和橡机转型升级之需。三是民营橡机企业产品发展计划很少列入国家计划,民企计划大多和用户直接商谈确定,但民企同样为橡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非轮胎机械领域。

表7 1993~2014年国家立项主要橡机产品攻关项目

续表

(未完待续)

(R-03)

益阳橡机多措并举质量管理出现新气象

2016年以来,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夯实内部基础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上做文章,多措并举,质量管理出现新气象。

该公司为破解质量瓶颈,在新领导班子强力推行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对内,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产品加工件工艺工序流转卡制度,以确保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受到严格控制,为质量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监控提供了便利载体,在工艺工序流转卡流转过程中操作工、检验员和调度员必须三方签字确认,确保流转卡中的记录真实有效,以全面控制各加工件的质量,为追溯提供依据。在采购和外委上,不断完善供应商动态管理,以质量、交货期、价格和服务响应速度为重点,做好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并以“合格供方名录”和“出门一张表、干活一张表、回厂一张表”三张表为抓手,努力提高采购件和外委件的合格率。

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上,该公司全面落实《质量管理问责制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进货质量管理制度》等三大质量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对每一起质量事故都进行追溯处理,将责任和处罚落到部门、到人,树立人人重视和敬畏产品质量的良好理念。

该公司还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信息化与产品质量的融合,为各大举措的实施提供信息数据支持。管信部与品管部、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联合,开发出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既解决了原来质量工作靠手工统计的不及时、工作效率低和易出错的难题,又实现了质量信息共享,提高了质量控制水平。

该公司在全面推行“一张卡”、 “三张表”及《质量管理问责制度》和《产品质量档案》等以来。目前,从生产、品管、采购、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反馈来看,产品件合格率持续上升,外购件及配套件质量稳定,整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有效遏制了产品质量下滑和不够稳定态势,大大减轻了新出厂产品安装、调试的难度和售后服务部门维修的压力。

李中宏供稿

(R-01)

安庆华兰科技开发出新型高效制备粉末丁腈橡胶制备方法

安庆华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制备粉末丁腈橡胶的方法。在25~70℃温度合成出丁腈胶乳;将制备的丁腈胶乳加入去离子水、防老剂、絮凝剂、凝聚剂、隔离剂凝聚制得的粉末;将粉末丁腈橡胶淤浆送入卧式离心机离心脱水,分离物料得到含水量<1.0%的粉末丁腈橡胶。相比单一使用高分子絮凝剂凝聚成粉,该方法采用高分子和低分子进行复配,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用量大大降低为原来的1/3,降低了成本;同时,与其他材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制备过程中污水中高分子絮凝剂含量降低,COD和氨氮含量降低,更有利于环保。

燕丰 供稿

(R-01)

One hundred year of China rubber machinery industry(2)

One hundred year of China rubber machinery industry

Yang Shungen
( China Chemical Industry Guilin Engineering Co., Ltd. , 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Use the technique of documentary,it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rubber machinery industry from before the liberation that mainly use rubber machinery production to the modernage tha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automation, intelligent. Introduces all kinds of rubber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ituation, twists and turns in one hundred years development of China rubber machinery industry and rubber products, experienced today's China rubber machinery level .

rubber machinery; rubber machin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xport trade

TQ330

1009-797X(2016)11-0007-06

A

10.13520/j.cnki.rpte.2016.11.003

猜你喜欢
设计院橡胶工业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橡胶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固特异与橡胶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种闭孔发泡橡胶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