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内服外用联合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6-11-16 16:17陈永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痤疮

陈永梅

【摘要】目的 通过中药配方颗粒内服外用联合治疗痤疮。方法 选取痤疮患者72例治疗,与普通治疗方法相对比,总结效果。结果 治愈51例(70.8%);好转20例(27.8%),无效1例(1.4%)。结论 剂型简单,用药宜被接受,外用方便,效果良好。

【关键词】消痤颗粒内服;消痤颗粒外用;痤疮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2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1]。早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就有本病的描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人感觉压力过大,常伴有情绪不安,忧郁苦闷,精神紧张,睡眠不佳,增加了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在3治疗中抓住调节患者情绪,医治心理创伤,从整体观念出发,四诊合参,审症求因,确立治疗方案,制定医嘱。

笔者近几年来不断筛选有效方剂,内用消痤免煎颗粒方,外用消痤免煎颗粒面膜方,内外兼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痤疮患者72例治疗,其中女44例,男28例,年龄15~38岁。其中丘疹型痤疮27例,脓疱型痤疮20例,囊肿型25例。

1.2 方法

消痤免煎颗粒内治方:侧柏叶、枇杷叶、大青叶、白鲜皮、牡丹皮、桑白皮各15 g,白花蛇舌草20 g,夏枯草、生山楂、黄芩、丹参各15 g,黄芪20 g、生地20 g冲服,

2次/d。

脓疱重加紫花地丁15 g;经前重加益母草15 g,当归15 g,白芍15 g;肿硬不消加皂角刺15 g;瘙痒严重者加蝉衣20 g,防风15 g;消痤免煎颗粒外治方;皮疹以丘疹、粉刺、脓疱为主;连翘,白芷、丹参、硫磺、黄柏、穿心莲、蒲公英、薏苡仁、大黄、花粉。皮疹以囊肿、结节、疤痕和色素沉着为主:白蔹、丹参、僵蚕、蒲公英、冬瓜仁、贝母。美白祛痘印:金银花、野菊花、玫瑰花、皂角刺、白茯苓、牡丹皮、侧柏叶、珍珠粉,以上诸药根据临床表现用菊花或玫瑰花,绿萼梅水调成糊状涂抹在皮损处,30 min/次,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4]: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2 结 果

治愈51例(70.8%);好转20例(27.8%),无效1例(1.4%)。

2.1 典型病例

杨某,女性,19岁,学生,面部、背部起红色丘疹1年余。检查:前额、面颊、胸背部及肩部可见密集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色炎性丘疹、脓疱及暗红色色素沉着斑,部分丘疹顶端可见白色脓头,挤压后可见白色脂栓,压之未见明显疼痛,胸背部、肩部偶有瘙痒、面部、胸背部可见皮脂溢出,患者体态偏瘦,消谷善饥,平素喜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大便秘结,3~4 d一行,小便黄赤。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脉象:脉数。中医诊断:粉刺(肺胃蕴热证)。

2.1.1 内治法

以清热解毒除湿为主,消痤免煎颗粒加紫花地丁15 g,蝉蜕20 g,防风15 g。

2.1.2 外治法

先行粉刺祛除术,通畅皮脂腺导管,减少脂肪栓瘀后配合穿心莲、蒲公英、薏苡仁、大黄、花粉、连翘、白芷、丹参、硫磺、黄柏等药物用菊花水调匀涂抹在皮损处,1次/d。

告知患者清洁面部,多饮水,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调畅情志定时服药,10天后复诊。

2.2 二诊

前额、面颊、胸背部及肩部大部分红色炎性丘疹消退,部分炎性丘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胸背部、肩部基本不痒,面部、胸背部未见明显皮脂溢出。因月经将至,面部前额散在几个新出红色炎性丘疹,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大便每日一行,排便顺畅,小便调畅。患者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期间有痛经等症状。口服消痤汤加益母草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外治法同前。

告知患者清洁面部,多饮水,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调畅情志定时服药,10天后复诊。

2.3 三诊

前额、面颊、胸背部及肩部可见淡褐色色素沉着斑,胸背部、肩部基本不痒,面部、胸背部未见明显皮脂溢出。舌质红,苔薄白,脉缓,大便每日一行,排便顺畅,小便调畅。内治法同前。

外治法:金银花、野菊花、皂角刺、白茯苓、牡丹皮、侧柏叶、珍珠粉、当归、桃仁、生地榆,以上药物用玫瑰花,绿萼梅水调匀,涂抹于皮损处,1次/d。

告知患者清洁面部,多饮水,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调畅情志,定时服药,6周后痊愈停药。

3 讨 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为粉刺。本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

中医学认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充盈,血热外壅,气血瘀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5]。辨证选用请肺胃热邪之药配合外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为主的药物,相辅相成共奏清热消肿活血化瘀之功,致病情痊愈[6-7]。

免煎颗粒剂型简单,兼备了中药煎剂和中成药的优点,既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治之长,又为由于工作、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不能煎煮汤剂的患者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外用方面,不必将中药饮片经过粉碎压面,随调随用,方便快捷.卫生,患者乐于接受,医生得心应手,便于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炳成.皮肤病中医外治学[D].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5-67.

[2] 杜锡贤.皮肤病中药外治疗法[D].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175.

[3] 徐兴龙,陈四清,孙丽霞.从肝论治痤疮刍议[J].江苏中医药,2011,42(10):34-35.

[4] 赵炳南.赵炳南临床医案集[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45.

[5] 孙秀珍.大学生痤疮发病率调查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09-147.

[6] 鞠 强,辛 燕,夏隆庆.痤疮炎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3,11:169-170.

[7] 刘红霞.皮肤病中医外治技法[J].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98-10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痤疮
从心论治痤疮经验及验案举隅
自拟芷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00例体会
放血疗法治疗陈旧热痤疮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穴位泻血治疗痤疮6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