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与“竹”

2016-11-16 08:47撰文蓝晓光
浙江林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江南杭州

◇撰文//蓝晓光

G20与“竹”

◇撰文//蓝晓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这两天,竹业界的朋友异常兴奋,中国的竹屏风跟着习大大频频亮相。如果说此次G20杭州峰会对竹业界来说还有些遗憾的话,就是在园林绿化上江南的竹元素少了点。多亏了这块竹屏风,为中国竹争了些面子。竹,是江南美的象征。《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这种美,融入了江南景的钟灵毓秀、如诗如画,融入了江南人的温婉细腻、文采风流。否则,白居易和苏东坡怎么会对竹如此情有独钟,竹又怎么会成为他们吟咏最多的植物意象,“吴酒一杯春竹叶”,“不可居无竹”的名句又怎么会流芳千古呢?

当然,你可知,跟着习大大频频亮相的竹屏风,立的地儿是哪?那可是西湖国宾馆,前身为刘庄,再前称“水竹居”,冠称“西湖第一名园”。水竹居以竹取胜,几乎被水竹覆盖,由园主刘学询亲自设计建造。这位广东富豪,寄希望于竹陶冶情操、激励斗志,在商战的叱咤风云后,得到心灵的慰藉。历史上,著名的“水竹居”有两处,另一处在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如果借用白居易的诗作一副对联,那可再贴切不过了,上联“水能淡性为吾友”,下联“竹解虚心即我师”,横批:水竹居。

“最忆是杭州”晚会美得无与伦比,惊艳世界,而演出场地的曲院风荷就与竹有着不解之缘。竹素园,曲院风荷的五大景区之一,植物配置以竹为基调,突出幽趣,体现淡泊幽静的意境。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曾在竹素园游憩,甚是欢喜,写下了“纵目湖山景,游心竹素园”的诗句,并御书“竹素园”。竹素,犹竹帛,多指史册、书籍。《文选·张协〈杂诗〉》:“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张铣注:“竹素皆乃古人所用书之者,言游思典籍也,言园谓广也。”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常建的诗句家喻户晓。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典范之作,当属三潭印月的竹径通幽。参加G20的首脑们乘船游览西湖,一定会看到小瀛洲,只可惜没有下船。竹径入口为月洞门,上书康有为的“曲径通幽”。竹种为潇潇洒洒的刚竹,竹径两端曲度大,中间曲度小,使人感到含蓄深邃,顿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竹径的尽头是宽阔的大草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曲院风荷背靠的是孤山,山中的西泠印社同样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一,中国篆刻艺术与竹简息息相关。正是竹简的发明创造,才有金文向小篆的转变,篆刻才得以确立。其二,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是吴昌硕。他生长于竹乡安吉,也是著名的咏竹画竹大师。其三,西泠印社内的竹阁传为白居易所筑。“小阁多植竹,白公(居易)每偃息其间,遂以名。”白居易宿竹阁诗曰:“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其四,是西泠印社的园林。“文泉”泉水清洌如镜,与茂林修竹为邻;二小盘谷竹树茂密,曲径生幽。

水竹居

“最忆是杭州”的节目里,竹元素还真不少。就竹而言,“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儿童们诚挚欢迎已经够打动人心了,可最精彩的当属《美丽的爱情传说》。万松书院,山伯英台,两小无猜,十八相送,以扇传情,私定终身。最后,两扇化作蝴蝶的两翼,合为大大的圆,一个在水上一个在水中,山伯英台“天长地久不分开”。扇子,以竹为主要原料。中国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杭州是中国制扇名城,王星记扇就是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红楼梦》是以竹扇传情的经典,“元妃赐扇”“贾赦夺扇”“晴雯撕扇”“宝玉题扇”等,情节生动。曾经,在我的家乡,夏天,白昼小孩子们常带着竹扇,男孩放着竹风筝,女孩后面指挥着、欢叫着;傍晚,他们也在竹扇的陪伴下,绕着竹凉床追逐着、嬉戏着。真的期望,竹扇,在现代信息时代得到传承光大,让许许多多的“两小无猜”,不再失去“青梅竹马”,更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讲了西湖竹景和王星记扇,有必要梳理一下杭州有关竹的中国名片。良渚文化出土的竹编文物讲述着竹的古老文明,小、轻、细、雅的江南丝竹诠释出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白蛇传》让西湖竹骨绸伞锦上添花,传承千年的富阳竹纸曾经撑起中国纸张的半边天,灵隐寺周边的竺筷使中国箸蒙上了佛的神秘,宋代高僧赞宁在兴龙寺成就了中国第一部《笋谱》,风流才子李渔喊出了江南竹笋乃“蔬食第一鲜”,透着浓浓乡愁的淳安竹马传承着千年的“青梅竹马”。杭州如此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得益于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先贤。他们一生与竹为友、与竹相伴,对中国竹文化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乐天是唐代咏竹诗最多的诗人,他创建了自然天成的以竹造园艺术,他的《养竹记》创立了性直、本固、心空和节贞的“竹君子”理论,他以《画竹歌》为题为墨竹的起源做出了贡献。苏轼则在杭州喊出了“不可居无竹”,开创了著名的“湖州竹派”,创立了“胸有成竹”绘画理论,提出了“以竹法作书”创作风格,总结了“身与竹化”的寓竹心得。

创新,是G20杭州峰会的鲜明主题。我高兴地看到,在钱塘江出海口的杭州湾,两项有关竹的新技术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一是杭州浙江鑫宙的竹缠绕复合技术,它将吃掉全国一半的竹材产量,竹农增收一倍,替代全国一半的钢材,增加可观的碳汇储量。另一项是宁波兴达炭业的“竹干馏釜生产线”,生产活性炭、竹醋液等产品,全竹利用,余热发电,仅一条生产线就取代了遂昌全县的土窑。两项新技术还非常契合G20杭州峰会精神,规模化、产业化,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增加山区贫困人群的收入。况且两者互相补充,前者的初加工废料是后者的制炭原料。衷心祝愿两个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造福于民。

G20杭州峰会结束了,取得了丰硕成果。蓦然回首,那频频跟随习主席会见外国首脑的与其说是竹屏风,不如说是悠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竹文化。在物质层面,中国古人们利用了竹子“非草非木”的特性,使竹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军事和政治等领域,李约瑟博士曾断言:中国是“竹子文明”的国度。在精神层面,古人们则把竹子空心、有节、坚韧、挺拔、常绿、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人格化为谦虚、虚无、气节、潇洒、淡泊、坚贞、不屈、节节向上、生生不息等做人的品格和节操,所以陈寅恪大师才说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感谢G20,让中国竹有了展示的平台;感谢大家鼓励,让中国竹感受到了温暖。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竹素园

曲院风

猜你喜欢
江南杭州
最美江南
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杭州漫画
江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