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间的关系研究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2016-11-16 07:15黄星莲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平均值

文/黄星莲

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间的关系研究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文/黄星莲

本文从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选取14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灵活地、有效地选择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成果

1 引言

继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举办北京奥运和杭州G20峰会等事件之后,我国全国上下对学习英语热情高涨。然而,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如何快速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个问题依然困扰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影响英语学习成果的因素有很多,自我效能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Bandura,1977),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个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本文希望能够研究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何种的相关度、相关程度如何,以此帮助更多学习者和教育者们更加合理地、高效地运用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来促进英语学习。

2 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显示,英语学习策略指“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Bialystok,1979)。心理学家马尔顿(Multon& Lent,1991)等对相关研究也作了仔细的分析,考察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他们研究得出,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国内的学者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做过较多的相关研究。例如,从社会认知论的角度看,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之一,已经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刘加霞(2010)和戴岩(2010)均认为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全面优化其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的而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研究指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从二语习得角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是提高语言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使用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因此,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刘志华、郭占基,1997;周国韬等,1997)。

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语言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成为语言教学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文秋芳(2003)指出研究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各种具体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能更直接地揭示情感因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中的认识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的使用都有关。自我效能感作为动机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对学习起调节和控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会通过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及在学习过程中对策略的运用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选取宁波地区一所较为有名和有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参加此次调研的学生总数是140人,其中男生为25人,女生115人,参加调查的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20.6岁。且保证这些学生在参加本次调研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有关于提高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

3.2 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测试自我效能感,问题采用杨艳芳教授(2014)使用过的问卷,确保了此部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这一部分一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情境条件包括6项(1、2、5、7、12、18);第二类是替代经验,包括6项(6、8、9、10、13、14、);最后一类是最有意义的,就是成败经验,包括8项(3、4、11、15、16、17、19、20)。设置这些题目是为了说明,得分越高的同学,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自我效能信念也就越高。

第二部分为测试英语学习策略,采用魏源教授(2004)的问卷,这张问卷能够全面反映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此问卷调查一共有25个问题组成,并从4类策略方面去进行统计分析:第一类为学习策略,包括(1、2、3、4、5、6、7、8);第二类为认知策略,包括(9、10、11、12、13、14);第三类为元认知策略,包括(15、16、17、18、19、20、21)和第四类组织策略(22、23、24、25)。根据这些题目的设置可以得出:分数越高便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也越高。

问卷调查反应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李克特量表即评分加总式量表,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五种答案,分别标记分数为1、2、3、4、5。针对第一部分问卷可以得知,自我效能感中某一因素的平均值越高,就说明这一因素对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就越高;针对第二部分问卷可以得知,某一策略的平均值越高,就说明某一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就越明显。

3.3 数据收集

此次调研发放14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0份。用团体施测,让学生填答问卷。问卷收齐后,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差异性分析。

4 结果和分析

4.1 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以下为自我效能感与内部各项因素相互的影响的结果分析。

表1 自我效能感与内部因素使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李克特量表设置的分数范围为1-5,由表1可得知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平均平分为3.1518,这表明英语专业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是适中的。表格中的各项因素的平均值说明了其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程度,排序后可得知,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说来,成功经验会提升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表1中,成败经验的平均值为3.2348,说明成败经验这个因素在自我效能感上的体现较为突出,但从标准差来看,成败经验的波动比较大,说明受测的140位同学很看重付出的努力之后的结果,如果是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提升;如果是挫败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被随之拉低,也说明了他们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击。情境条件的平均值位居第二,情境条件是表示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学习效率不同。学习者对某些情境比较适应,自我效能感就会随之提升;当学习者进入陌生的情境从而引起焦虑和恐慌时,其自我效能感便会随之拉低。从情境条件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它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但影响不大。因为情境条件的平均值比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仅高出0.001。但从其标准差可以看出,舒适的学习情境会提升自我效能感,但波动较大,说明受测对象对情境变化较为敏感。替代经验是指当人们观察学习、示范、模仿他人的行为时,由此产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即人们观察到与自身能力相似的人的成功案例时,便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但看到与自身能力相似的示范者失败时,会降低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从表1中也可看出,替代经验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皆比自我效能感的数值要小,由此可得替代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明显。

4.2 英语学习策略的分析

影响英语学习策略的相关因素也有很多,同时英语学习策略也由各种不同的策略组成,包括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组织策略。基于收集的问卷,对这些内部策略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2:

表2 英语学习策略和内部各项策略间的关系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可以得出整个英语学习策略的平均值是3.1602,且各项策略的平均值在2.8767~3.3870之间,由此可以知道受测对象对具体某项策略的使用度。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中的影响最大,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的平均值为3.3870,比英语学习策略的平均值要高,受测对象善于为自身制定有目的、有意义、有计划的学习方案。但学习策略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当制定的学习计划是有目的的、有意义的、并且可以实施的,波动就会小,波动数值会比较稳定(稳定在0.74232),那么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有提升的作用,如果学习计划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波动就会大(接近于0),其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起到拉低作用。

接下来组织策略紧跟其后,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组织策略的平均值也比英语学习策略的平均值高,所以组织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的影响也比较大。从组织策略的波动值可以说明如果在结合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是运用系统、有序地整理和概括,形成的新的组织结构比较完善时,组织策略的波动值就小(稳定在0.69879),组织策略就会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起到提升作用,如果所选概括和整理方法比较复杂和繁琐时,波动值就会较大(接近于0),便会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起到拉低作用。从而拉低组织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中的平均值来拉低英语学习策略总体的平均值。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从元认知策略的平均值上可以看出,组织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不想学习的想法出现时,如果元认知策略及时地进行有效监视及控制,英语学习策略就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元认知策略没有进行有效监视及控制,反而让这种想法随之扩散,那么英语学习策略的平均值就会被拉低,从而拉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但我们可以从元认知策略的波动数值可以看出,元认知策略的波动数值比英语学习策略的波动数值要小,这虽然可以说明元认知策略不会对英语学习策略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一旦没有把握好元认知策略,英语学习策略也会被拉低。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和处理。认知策略的平均值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平均值相比较就比较低,而且认知策略的波动数值与英语学习策略相比较也比较低。所以可以得知认知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的影响就比较低。但认知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选择在信息加工的时候,一些方法和技术不恰当,那么认知策略就完全起到了反向效果,对英语学习策略一点正向的意义都没有。

4.3 分析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受到一些有关策略的影响,结合表1与表2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英语学习策略中的各项策略与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如下表3:

从表3中可以得出英语学习策略中的各项策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高低排序为学习策略(Mean=3.7147);组织策略(Mean=3.5496);元认知策略(Mean=3.4990)和认知策略(Mean=3.4119)。这个排序与表2中得出的英语学习策略自身因素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样的,由此就可以证实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从各项因素的波动数值分析学习策略(SD=0.4986);组织策略(SD=0.4786);元认知策略(SD=0.4178)和认知策略(SD=0.4073),这些波动数值可以表明,英语学习策略内部各项策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与英语学习策略内部各项策略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样的。因此本研究可以得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之间呈现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学习者越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

5 讨论与启示

基于本次数据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处在一个比较融洽的水平和相互积极影响的关系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自我效能感强的同学可以更好、更多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且使用英语学习策略频率越高的同学,自我效能感也就越强。其次,基于表3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对学习者而言,应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努力提高各项策略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使用,从而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提升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要切实发挥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提高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频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对于教育者而言,应该因材施教,对一般的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强调掌握学习策略的好处、系统性掌握学习策略,还要注重培养自我效能感,从而使自身能够更高效、熟练地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对于自我效能感偏低或者英语学习策略运用差的英语学习者,可以从自我效能感这个源头着手,进行改善和提高,再辅之以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最终定能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出更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Wenden, A.L.& Rubin, J.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M].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7.

[2]顾永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阅读与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刘加霞, 辛涛,黄高庆, 申继亮. 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20(9):54-58.

[4]刘志华,郭占基.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4):198-204.

[5]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测量与干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3):905-908.

[6]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特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平均值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