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噹舞的历史传承及祭祀仪式流程

2016-11-16 02:09黄秋艺
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
关键词:山神灯笼脚步

黄秋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叭噹舞的历史传承及祭祀仪式流程

黄秋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叭噹舞2008年收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叭噹;祭祀;会事

一、历史沿革

杨茂春,1964年生,根扎路村春吧(图1),记忆是从爷爷的父亲开始的,也就是太爷爷。叭噹舞至今至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自己为家族中是第四代春吧,现在已经退休。儿子杨继宏现任第五代春吧,每一代春吧到60岁时就一般不在继续跳叭噹了,而是由下一任春吧来接班,每个春吧家里都只有一个男孩会成为下一任接班人,且由上一任春吧来挑选,而兄弟们也并不会有异议。叭噹舞传男不传女,认为女人每月有例事,跳祭祀舞蹈会对山神不尊敬,用来供奉山神的山神庙女人也是不能够进入的。但是在男人们进行祭祀表演时,女人是可以观看的。吧噹舞的传承形式是言传身教的方式,父传子的形式,接受传承的的孩子要心灵干净,品行端正,也就是说要有德行。据春吧讲述,叭噹鼓最初由鹿皮制作,后来发展为羊皮,鹿皮的声音更为清脆。鼓槌是是由碎棉布包裹缝制,可以减少对鼓面的损耗。链接鼓有槌的麻线,是未婚的处女手搓而成。叭噹股的大小和手柄的长短并没有固定的要求,一般在30到60公分不等。跳叭噹在最初的时候是反穿羊皮袄,家庭条件艰苦的穿短衫,条件较好的穿长衫,带翻帽,现今国家将叭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才有了统一的服装,服装结晶舞台效果的藏袍,为了区分每个村落的村民,服装的颜色也有区别。

在文革期间因为倡导无神论,那些年是禁止跳叭噹的,如果发现有人跳叭噹,是要处罚的。村民和春吧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去山神庙里进供烧香,天空泛白时再赶回来,因此对叭噹的发展传承有了一定的限制,恢复祭祀后依然传承了最初的东西。吧噹舞近几年被搬上舞台获得了不小的反响,但传承人和村民表示虽希望得到更多的了解与支持,但并不承认搬上舞台的“吧噹舞”还是“跳吧噹”,吧噹舞的存在是信仰,以祭祀为主,祈求风调雨顺,庄家丰收,人畜兴旺,而非观赏性舞蹈,并且在正月十七卸降以后叭噹鼓是不能够再摇动的。现在的吧噹舞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岷县的有窗儿崖,业力沟,乔家沟,牦牛沟,牙力山,根扎路,根扎山,扎那,牙地,治大等村镇。漳县有金钟镇,卓尼县的加马沟也有叭噹舞的祭祀流传。但目前最为岷县的保留完整,且场面宏大震撼。在杨茂春老人家我看到了大量的关于吧噹舞手抄本,且年代较为久远,其中有舞蹈步伐,唱曲原词和翻译后的唱词。一般学习吧噹舞时,从安场,行脚步开始学习,然后学习攒山神,边唱边跳并学习如何打阿加和扯结嘞(以唱曲的形式话家常互相问候)。

当地有部分跳吧噹的人自称为半个西番,承认或许曾是汉藏综合部落,有过大规模的迁徙,因各种原因只留下了语言而丢失了文字。关于迁徙有一个传说,曾有十万人马(有民有兵)路过此地(岷县),为首的将领叫做业力总督,因为与敌人交战被困,于此处落难,剩下的兵马在战争胜利后便安家在此处,业力总督死去后做了山神已保一方百姓平安。人们为了祭拜他创造了吧噹舞,并用其名字命名了业力沟(地名),称其为业力山神,相传当地的白马山神,财宝山神,和凤凰山神都是业力总督曾经的下属。

(图1)

二、祭祀流程

吧噹舞于腊月开始排练,大年初三开始演出正月十七卸降,(或初七开始到十九)卸降后叭噹鼓挂在墙上便不能再摇动,因为春天到了,庄家开始生长了,反季节不能再摇响叭噹,怕惊动了神明。吧噹舞的成员组成主要有春吧,头人(负责人事组织安排),和参与表演的村民。村民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个人来参与,如果有特殊原因是可以请假的。在跳叭噹舞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个活动叫“耍狮子”当地有句传言“牛下狮子,羊下崽”意思是牛和狮子一样厉害,故此当地人把牛和狮子都称为“langlu”。这和我们平时见的“社火”“舞狮”是不同的,约么在晚上10点钟开始,春吧也是参与这样活动的,是一个类似于安场的活动,也是为了取悦神灵,求保佑的意思。进场前点燃火盆狮子侧卧,鼓声,钵声响起,狮子跳过火盆,5个少年手持角旗站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同时在这五个方向分别放一盏木料打架,彩纸粘糊,四柱挑角的灯笼(图3),点火盆的参与人员自制铁炮连鸣三声,震耳欲聋,灯笼耍狮子就正式开始了。只见数十位青壮年男人每人手持灯笼一枚,围城一个圆圈,根据鼓声节奏的不同,不断地变化走位,一会围圆,一会十字交错。一位经验丰富的灯笼师傅带着狮子在灯笼的队形中穿梭,并将五个方向的灯笼由狮口叼至场中央排为一排其扼要保持灯笼内蜡烛不能熄灭,这是队形变为北斗七星的形状,好似狮子在硕大的勺子中嬉戏玩耍,非常讨喜,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小时左右,过后村民各自回家休息准备第二天一大早的祭祀活动,而春吧回到家中,用红纸裁剪两面角旗在上面写下“束封业力总督山神老爷之位”另一面写下年月日及祈福的语言用于准备第二天的祭祀。

跳叭噹舞时春吧领唱一句族人们跟唱一句,每一句唱词的内容所表达的什么意思,只有春吧知道,叭噹舞从头到尾共有12种脚步,分别是“春巴仰萨”“嗷扬扬”“南至仰萨”“南格尔玛坦”“春吧仰”“古哎”“沙哎”“雄吧”“尼给打仰”“打谢谢”“拉一来”“桑桑桑给”(皆为音译),每种脚步都有个不同的唱腔每个村安场和攒山神的脚步是相同的,行脚步时,是各自的春吧带领各自的族人跳自己的脚步,行脚步时行1—3种,但不能重复。

叭噹会开始时各村村民一早就开始前往业力沟的会场集合,途中会路过业力山神庙,村民们都会上前去祭拜,任何路人都会对那种虔诚感到震撼,会场非常开阔,东面设有一个专门搭建祭祀棚屋,北面有一个巨大的秋千架,秋前由整根的原木制成,连接原木的麻绳据说是由年轻的未婚女性手搓而成,。

到达会场后每个村的人员由春吧带领开始按顺序安场和行脚步,主要队形为圆形,步伐变换不是很多,以三进三退为主,场图路线为1绕3,4绕6依次变换,即第一个人绕道第三个人的后面,第四个绕到第六个人的后面,交替变化,鼓的摇动顺序为一上两下为主,每个村行脚步大概用时为30分钟。

每一个村安场过后都要由春吧和头人带领,在搭建祭拜山神的堂前叩头问安,之后就进入了最宏大的攒山神(敬山神)环节,所有参加祭祀的村民都围一个圈,每个村的村民有序排列,各村春叭站在村民的前方,领唱领跳,因为脚步相同,虽人数众多但步法统一且整齐,这时手持五色旗的少年也加入了队伍,旗上有五代颜料绘制的龙凤图文,或吉祥话语。队伍由单圈变成双层时称之为转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再由圆圈变为双S有序的交替着绕秋千起舞,称之为转秋千,于此同时有24句唱词,在唱词结束时五方和秋千也就转完了,这就是请神。神都请来后回到最初圆圈的队形,大家开始“还愿”,由特定的头人们和村民在圈中央焚纸钱燃放鞭炮,人们说着吉祥话,叩拜感谢,相当壮观。

攒山神结束后开始打啊家和扯结勒环节,打啊家就是邀请亲戚朋友来自己家中歇息,吃饭。好吃好喝摆上桌后就开始扯结勒,也就是拉家常,用藏语问候和回答,曲调时高时低,婉转悦耳,也称“三起三落”。大意:东家:亲戚们,路难走吧,石头多啊,绊着了吗?客:路平的很,大家都好着呢啊。东家:馍粗的很,茶浊的很,招待不周不要计较啊。客:雪一样白的馍,花一样香的茶,谢谢亲戚的招待啊。等等,互相问候完毕后,跳叭噹的人会唱一小段大意是:吃饱了,喝好了,谢谢东家幸苦了,好好休息吧。然后返回家中,就算是走会事结束了。

正月17的卸降与走会事的顺序基本相同,依旧要安场,行脚步,攒山神,如有退休的上一任管理者,会将手续移交给下一任。事毕后一年一度的叭噹会就结束了。

叭噹舞2008年收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内“叭噹”没有写成“吧当”是因田野调查采风时,有春吧要求说叭噹舞本就是载歌载舞,叭噹鼓也可发出声响,希望都能加上口字旁)叭噹舞是非常宝贵的人文活动,不仅在从前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团结的情谊,现在也增强了村与村之间,邻与邻之间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山神灯笼脚步
山海经之人身羊首山神
脚步越不过良心
春的脚步
四季的脚步
糊灯笼
《山神的孩子》创作感言
山神的孩子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