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家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思考

2016-11-16 21:26朱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结余科研人员意见

朱琳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围绕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科技事业发展,陆续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部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聚焦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关心关切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管服”结合、政策落实落地的原则,在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本文针对科研单位专项经费管理现状,结合《意见》推出的“亮点”举措,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思考建议。

《意见》进一步推行简政放权,提倡放管结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改进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简化预算编制、提高间接费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等政策办法的出台,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经费使用权和管理自主权。科研单位如何确保对新政策理解到位、衔接顺畅、运用高效,让科研人员真正分享到改革红利,防止资金管理出现“跑冒滴漏”,是当前值得各级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坚持“粗”“细”结合,区分预算项目进行分类编制。《意见》明确,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进行合并,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据此,在编制上述三类经费预算时,应本着“粗”“细”结合的原则,首先由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需求进行概算,按照单位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开支标准,核定预算额度并统筹安排使用,其中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的城市间交通费、国际旅费应列报在该类经费预算中,此所谓“粗”。而对于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预算项目,在编制预算时,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各司其职,从科研活动实际需求出发,合理确立预算项目,细化经费开支标准,提高预算的精准性,此所谓“细”。特别是设备费的预算编制,要在客观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对设备的数量、型号、单价等,提供相应的测算依据,确保预算编制科学、资金使用高效。

二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理顺内部分配关系。《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并特别指出要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合理确定间接成本分摊与绩效分配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方面,绩效发放应建立在课题评价的基础上。管理部门与科研项目组不仅要依据既定的任务指标进行考核,按照研究进度确定绩效发放比例,而且要从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的作用着手,评价个人在科研工作中的贡献及产生的效益。通过综合评估,制定最终的绩效发放标准,实现科研实绩与绩效支出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间接费用分配比例。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在管理体系上体现单位统筹,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分类界定。其中,课题间接成本费用应依据测算结果在专项经费中进行分摊或计提,由承担单位统筹使用;人员绩效支出应依据综合考评结果在专项经费中开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妥善处理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组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三是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意见》强调,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法依规理财,加强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必须强化法人意识,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既要把《意见》明确的自主权使用好,又要把各级的责任分清楚,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严格约束用权行为,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对预算调整、间接费用使用、劳务费开支范畴和标准以及结余资金的管理等问题,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特别在结余资金的使用上,《意见》明确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财务验收后,结余资金可在2年内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这一新规定的执行,更需要各级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将结余资金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明确结余资金的开支范围、审批权限和使用要求。同时,要坚决把住预算审核关,加强对财务支出行为的管控,按照项目管理规范,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在单位内部定期通报和公告,尤其是对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敏感经费,如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余资金的使用情况,一定要公开透明,确保项目资金和管理人员“双保险、两安全”。

四是注重监督检查实效,优化科研服务方式。《意见》要求,要精简检查评审,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而现在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现象依然严重,许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不堪重负,对此怨声载道。这种罔顾科研规律、搞倒服务的问题亟需进行纠治,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为科研人员除苛减负。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作。建立健全科研检查评审协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一切从实效出发,规范检查程序,突出检查重点,改进检查方式,共享检查成果,最大限度地压减检查内容和评审频次,把“减法”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把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减下来。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强化精准服务理念,紧紧围绕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把“加法”工作做够做足,充分挖掘服务科研的潜力,提升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探索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定期开展财务助理培训,增强参与科研管理、用好科研政策、盘活科研经费的管财理财能力。积极推动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努力营造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投入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结余科研人员意见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
医保基金 结余和超支在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