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6-11-18 07:47刘伟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急性期氯吡中度

刘伟彬

(厦门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100)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刘伟彬

(厦门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100)

目的 探讨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2例中度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比较两组治疗7、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双联抗血小板;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疗效

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国家,其中脑梗死约占60%~80%,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等[2]。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通过不同的靶点、作用机制起到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已作为指南推荐的非心源性轻型(NIHSS评分≤3分)脑梗死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度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所有病例经过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80岁;②NIHSS评分4~22分;③发病时间<48 h;④CT排除脑出血。排除标准:①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的心源性栓塞证据;②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者;③有近期出血性疾病;④有消化性溃疡等无法耐受抗血小板治疗;⑤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调脂、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对症支持等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当天起,治疗组应用氯吡格雷片75 mg qd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口服,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口服,疗程14 d。

1.3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4 d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以评估疗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但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急性脑梗死年龄、性别、合并症、病情程度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2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7、14 d评分均较前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出现中上腹不适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无消化道出血、皮肤出血、脑出血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危急重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但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除此以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复发率,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两种药物都有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CARESS试验表明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较单剂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微血栓和临床症状;2006年发表的CHARISMA试验表明对于有明确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且没有造成严重出血事件的增加。这提示我们对于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联合上述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益[4]。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作为非心源性轻度脑梗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烷介导抗血小板聚集,起到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阿司匹林使血小板环氧合酶乙酰化,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5]。氯吡格雷能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改变血小板ADP受体,使血小板寿命受到影响[5]。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ADP及血栓素A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节,与单独抑制其中一个环节相比,同时抑制两个环节能够起到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6]。本研究主要针对非心源性中度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改善非心源性中度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

[1] 蒲明军,陈军,杨伟业,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9):925-929.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3.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 张宇辉,蒋初明,王拥军.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二级预防[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1):89-93.

[5]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6] 祝小燕,朱晓云,周帅,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4,40(22):2706-2708.

R743.33

B

1671-8194(2016)29-0068-02

猜你喜欢
急性期氯吡中度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小米手表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