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虽寂寞,我也愿意往下走

2016-11-18 03:17
现代苏州 2016年30期
关键词:条路匠心情怀

这条路虽寂寞,我也愿意往下走

跟沈琳的初次见面是约在单位附近的咖啡店,突然想到一句话:“我卖的不是咖啡,是情怀”。难道,爱喝咖啡的人,都是追求情怀的人?后来聊天中发现,果然,眼前的女子把创业当做是一种情怀,做擅长和喜欢的事儿,正是她目前的生活状态。

“见匠”,是她职业生涯的第四站,也是自主创业的开端。而此前,她曾在事业单位供过职、干过媒体、接触过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次偶然,她加入了“见匠计划”小组,对文创非常感兴趣,于是,挑起了团队领导的担子,有了现在的见匠。

走访设计师,探寻什么是“匠心精神”

见匠是一个文创品牌,它存在的初衷是想探寻什么叫做匠心精神,而最了解真正的匠心意义的人就是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挑剔的群体。为此,沈琳跟她的团队在中国百强设计师排行榜上挑选了100个中国领军设计师,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请他们谈谈各自心中对匠心精神的理解以及他们喜欢的产品。

成都、新疆、北京、广州、深圳、日本、德国等都在见匠的计划之中,无论是空间、服饰,还是家装、工业等设计师,只要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沈琳表示他们都很想去一一拜访,甚至有些聊得来的,还会有第二次“碰撞”。更或者,请那些顶级设计师再帮忙推荐行业大咖。

目前,沈琳已拜访过9位设计师。她坦言一开始只是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半个月之后,她感觉到探寻之路充满了惊喜。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很牛的设计师,看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有意思的产品。

比如在走访了大咖设计师和艺术家之后,她从那些有品味、有个性的人身上恍然发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品质生活。“很多设计师其实私下里更愿意做精神自由的事情,他们把生活过得像艺术。慢慢地,我觉得自己也能生活得更淡然了。”沈琳把“带着问题周游全世界,探访出色的设计师”作为一件专门的事儿在做,她和她的伙伴们也乐此不疲。

是纯属偶然,也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

正如沈琳自己所说,一开始只想把这件事儿当成业余爱好,可做着做着便顺其自然地做成了事业。当然,她到现在都没有觉得自己在创业,而是在做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可以说,见匠的诞生是是纯属偶然,却也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

这跟沈琳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她曾经的工作经历有关。三年前,她还是一名记者的时候,去参加过一场互联网主题的活动,当时她觉得互联网精英大多数都是男性,那个领域与自己很遥远,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创业者。

而后来,因工作变动,她从传统媒体转战一家移动互联网类的国企,负责微信平台的内容创造。从没有微信到公众号收获无数粉丝,让沈琳深深体会到了新媒体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虽然已经离职,但她把这第四站看作是互联网内容创业,其实并没有离开自己擅长的领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对于她的决定,家人也都支持。行走在初创期的她,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条路很寂寞,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重过程到现在以结果为导向,作为领头羊,她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能表现出脆弱,虽然心里苦,但必须故作镇定,咬牙前进。

沈琳表示,创业首先得想清楚,有些事情没有人帮得了你,自己要坚持。她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自我的人。

做设计师的倾听者,让你的生活更有“品”

其实,在拜访设计师之前,沈琳的团队找了很多苏州的匠人,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那些人口中了解到,买他们产品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设计师,因为这些人更懂得欣赏。这样一来,让沈琳豁然开朗,找到设计师,就能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也能将匠人的生活方式呈现给更多的人。

比如说她在设计师的推荐下,体验到一种椅子,躺上去很快就会有想要入睡的感觉,这正是人力力学设计的妙处。类似于这样的产品其实有很多,只是被忽视了。而且,很多设计师只是在圈内有名,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匠心精神的理解、对品质生活的诠释等等都不为人所知,可以说处于一个相对信息闭塞的状态。

这可以归结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平台,能够把优秀设计师的产品推荐给大家。所以,沈琳计划花两年的时间跑完那些优秀的设计师,然后搭建一个设计师的线上平台,把设计师有趣的想法变成现实,从而找到真正匹配的消费者,也能逐渐提升大众的生活品味,让生活过得更有品质。

令人欣慰的是,沈琳现在在做的事情得到了设计师们的认可。未来,沈琳打算做一个非凡设计展,将匠心精神分享给每一位爱生活的人。

猜你喜欢
条路匠心情怀
这条路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致敬匠心
这条路
老艺人的匠心
多点执业这条路还没有修好
这条路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