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基于A H 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2016-11-18 12:01林珊仟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集疏运集装箱港口

林珊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12)

厦门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基于A H 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林珊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12)

将厦门港建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是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任务之一。厦门港拥有较为便捷的集装箱集疏运网络,为厦门港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发展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厦门港港口吞吐量的逐年增加,加之厦门公共交通系统的日益繁重,使原就倚重公路运输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不堪重负,频频出现各种拥堵情况。以厦门港的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Delphi),邀请专家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评价,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四种关键运输方式进行评价和对比,以此为依据提出建议。

厦门港; 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近年来,厦门港积极推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实施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发展战略,然而,国际集装箱干线港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港口集疏运能力和充足的腹地资源。如果说港口经济是母体,港口是心脏,腹地资源是中枢,那么港口集疏运系统就是“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部位输送能量[1]。厦门港目前拥有较为便捷的集装箱集疏运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目前主要以公路为主。

一、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网络概况

(一)公路集装箱集疏运现状厦门港拥有较为便捷的公路集疏运系统,公路连接全省路网,通过319、324国道、沈海、厦成和厦蓉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2]。厦门港集装箱运输长期依赖公路集疏运系统,其中厦门港十大港区中的两个核心集装箱港区均存在对公路集疏运方式过渡依赖的情况,东渡港区位于厦门岛内,通过长岸路和东渡路等城市主干道集疏运,并依靠海沧大桥、厦门大桥和杏林大桥进出厦门岛与后方工厂相连;海沧港区位于岛外海沧,通过建港路、角嵩路、马青路和海虹路等道路集疏运,紧邻厦蓉高速(G76)、厦成高速、厦漳大桥(S1591),可以便利的连通漳州、龙岩和江西等后方腹地。但随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加,且市区公路交通车辆不断增加,再加上厦门地铁1号和2号线沿线施工,对集装箱集疏运的两个关键通道长岸路(高崎附近)和马青路造成很大的交通压力,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进出岛沿线拥堵情况非常严重。

(二)铁路集装箱集疏运现状

厦门港的铁路集疏运主要通过鹰厦、福厦、厦深、龙厦线4条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营铁路线网总长110.9公里(其中鹰厦线41.4公里,福厦线57.2公里、龙厦线12.3公里)。另有4条专用铁路线:东渡港区支线、海沧支线、高殿粮专线和高崎中埔盐专线,其中东渡港区支线和海沧支线为集装箱铁路线,货运站点6个(前场站、前场军供站、杏林站、海沧站、高崎I和Ⅱ货场)[2]。

(三)水路集装箱集疏运现状

厦门港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天然良港。目前,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集装箱通过能力1 033万标箱,最大靠泊能力达到20万吨级。全港航道总长约212.6公里,万吨级深水航道126公里,其中主航道水深达-15.5~-16.0米,航道有效宽度410-600米,可满足10万吨集装箱船舶双向通航、1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具备了接待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条件[3]。目前,开通了至世界各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全港集装箱航线达148条,月航班数达884班。

(四)航空集装箱集疏运现状

目前,厦门航空集装箱集疏运主要通过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该机场现有1条长3 400米、宽45米的跑道,1条长3 300米的平行滑行道及7条联络道,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4]。厦门空港现开通运营城市航线212条,在厦门机场通航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21家,已开通了东京、大阪、首尔和洛杉矶等国际货运航线和港澳台地区货运航线,航空货运量一直名列前茅,空港货邮吞吐量达30.64万吨,其中国际货物以欧美为主,占国际出港货物近60%,其次是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国际进港货物以东南亚及港澳台为主,达50%,其次是欧美、日韩[5]。

二、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发展进行评价

以上述厦门港的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为基础,采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评价研究,建立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归纳借鉴以往文献,并结合现有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自身特点,遵循评价指标的整体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相互独立性原则构建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指标[6]。考虑到目前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方式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种方式,因此,选取这四种运输方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横向对比结果。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遵循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构建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指标体系中,选择了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通道条件、服务能力、协调管理水平和外部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评价指标

(二)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整个评价的基础,而此次对评价指标的预选择主要依靠研究者对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假设,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从而可能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度,所以必须对预选指标进一步筛选。在此利用德尔菲法和模糊数学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所采用的隶属度分析公式为:

其中,P是参与问卷调查的总人数;

Mi是评价指标Xi被选取的次数;

当隶属度Ri值越大表明评价指标Xi有很重要的地位,相反隶属度片值越小,则应该排除出评价集合。

本次选取了常年在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领域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共30位,专家的信息咨询和反馈共进行两轮。两轮发出问卷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均为90%。在参加指标筛选的专家中,表示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熟悉的有25人,占92.6%;基本熟悉的2人,占7.4%。专家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所提供的评价指标问卷调查表中的22个评价指标进行判断和选择。通过回收统计,得到22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剔除两个隶属度低于0.5的指标(集疏运通道饱和率=0.48;运能匹配度= 0.44),形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表2 评价指标隶属度值

(三)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的确定

由于各个不同的评价指标相对于厦门港集装箱的四种集疏运方式而言,其相对重要性不同,因此,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最终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采用德尔菲法(Delphi)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来确定港口集疏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1.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选择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综合评价问题有专长和实际工作经验的2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并向所有专家提供所有必要的背景材料,包括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供专家确定指标权重时参考。经过三轮征询,专家们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

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上述专家们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定量构造判断矩阵,进行赋权。

设现在要比较n个因子X={x1,x2,…,xn}对某因素Z的影响大小,根据Saaty等人建议可以采取对评价指标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6]。容易看出,若xi和xj对Z的影响之比为aij,则xj和xi对Z的影响之比应为aji=1/aij。

其中,矩阵 A=(aij)n×n中的元素满足

专家们根据表3的赋值标准对评价指标即xi和 xj两两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判断,对此次参与评价的27位专家的判断数值进行几何平均,以此形成判断矩阵A的具体数值。

表3 指标间重要性等级比例标度参考表

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上述构造成判断矩阵的办法虽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其中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因此,比较结果要前后完全一致,则矩阵A的元素还应当满足:

否则,就可能出现指标i比指标j重要,指标j比指标k重要,而指标i却比指标k不重要的矛盾情况。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

(ii)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本次采用DPS系统进行检验时,首先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方法构造正反矩阵,求最大特征根,重复 20 000次,计算平均值并定义 RI=然后根据不同的n(n=3,4,…,100)所求得的RI估计值建立经验方程。得

2.计算指标权重系数

对判断矩阵A中各行元素求几何平均值,得

最终得到第一层指标的权重,采用相同方法确定第二层指标权重,进行合并形成最终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见表4。

(四)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评价结果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综合评价是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的评价,由于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将使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一级模型和多级模型,根据此次选取的评价指标层次模型,每个评价因素都由若干个子因素构成,因此,采用二级综合评价模型。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U。因素是评价对象的各种属性或性能,在此表示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的层级,在此将评价指标分为二级指标集:一级指标(评价指标)集:U={Ui}(i=1,2,…,n),表示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子指标) 集:Ui={uij}(i=1,2,…,n(i)j=1,2,…,n(i))。

2)建立评价集(评价描述)V={v1,v2,v3,…,vm},表示系统评价类别(等级)集合。

3)建立一个从Ui到F(V)的模糊映射:

表4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指标权重

4)由f可以诱导出模糊关系,得到全部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于是,(U,V,R)构成了一个综合评价模型。

对每个Ui进行综合评判,得到评价向量:

6) 对U中全部一级因素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矩阵:

U中各一级因素权重模糊向量:

则综合评判模型为:

7)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由于上述评价基础是模糊评价语集,为了使结果更为直观和可比,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

其中:B=(b1,b2,…,bm),PT=(5,4,3,2,1)

2.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综合评价

邀请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综合评价问题有专长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对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进行打分,按照做出某一等级评价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来计算单项指标的评分集。以调查的总人数为1,其对调查内容的等级评定相对比例作为该指标评价等级的得分[7]。公路集疏运系统评价指标调查评价结果评分表见表5,其他的集疏运系统也采用同样方法获得评价结果。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子因素的权重模糊向量和评价子因素的评价向量,对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进行二级综合评价,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评价向量为:

表5 公路集疏运系统评价指标权重和调查评价结果表

对U中全部一级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种方式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结果:

分别加权平均计算后分别获得四种运输方式的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

铁路、水路和航空计算分别为:3.3933、3.5120、3.5525

根据评判结果可知,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的四种运输方式的评判结果都位于3-4之间,介于一般与好之间,公路和铁路的集装箱集疏运方式评价结果较为相似,水路和航空集装箱集疏运方式评价结果相近,超过3.5,总体高于公路和铁路两种方式。

三、厦门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优化建议

通过上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集疏运方式中,公路和铁路的评价分值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厦门港集装箱的集疏运方式长期对公路倚重过多,加之目前厦门普通公共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且地铁施工等因素,使得公路的集装箱集疏运方式无法发挥快速集疏运的功能;而铁路长期受铁道建设通道的限制,且铁路部门运输机制的衔接不畅等因素制约,使得铁路集装箱集疏运方式推广应用不够,在厦门港的整体集装箱集疏运方式中仅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因此,未来要优化厦门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疏导,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加进出岛通道建设,优化公路集疏运系统

为了优化公路集疏运系统,可采取加强公路集卡运输的监督管理、提高集疏运高峰期的交通疏导、提高公路交通信息化程度以及改善公路集疏运通道等方式。公路集卡公司应根据淡、旺季不同运输量提前做好集疏运安排,有效组织运输工具,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分配运输流量;相关部门应在运输旺季,加强对港区周边集卡与道路货运场站的管理[8];严格控制公路集卡错开公路交通运输高峰时段,加强交通疏导,并在必要时,延长集装箱集疏运的关键通道,如海沧大桥、厦门大桥、长岸路、东渡路和马青路等道路的重车限行时段,以使不同车辆在不同时段快速通行,提高公路集疏运整体效率;提高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公路集疏运信息平台作用。将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等系统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推进厦门港口公路集疏运信息平台运行,及时将车辆动态信息上传至相应的信息平台,有效监控公路集疏运的运行情况[9];增加进出厦门岛通道建设,其中,加快海沧海底隧道的建设和地铁2号线施工,可以缓解从海沧方向进岛的日常交通压力;加快地铁1号线施工,可以缓解从厦门大桥、杏林大桥进岛日常交通压力,使日常交通运输和中重型集卡交通运输分流,提高集装箱集疏运效率。

(二)完善疏运通道建设,改变价格机制,推动铁路集疏运方式推广

铁路集疏运方式具有运输费用较小、运输速度较快、环保等优点,应当作为厦门港集装箱重点发展的集疏运方式。但目前由于受到落后的铁路集疏运通道建设的制约,且铁路部门运输机制的不够灵活,使得铁路集疏运对厦门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所起的作用仍然非常微弱,在模糊综合评价中,也因此获得相对较低的分值。因此,一方面加快铁路集疏运通道的建设,包括加紧海沧货运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改革铁路公司的机制,尤其在价格变动机制上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优化铁路集装箱集疏运方式,将有利于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方式的良性发展。

(三)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航空网络系统,发展航空集疏运方式

统筹规划厦门港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厦门翔安机场建设,改变目前航空航道单一和航空飞行延误严重的情况。加快航空货物运输基地的建设,形成层次鲜明、布局合理的航空服务网络体系。重点开拓国际航班航线,加快构筑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地区的空中快线,提高厦门港的航空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竞争力[10]。

[1]李兆强.青岛市港口集疏运系统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1.

[2]厦门统计局.厦门经济特区年鉴[DB/OL].http://www.stats-xm.gov.cn/ 2015/main0.htm.

[3]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港概况[DB/OL].http://www.portxiamen.gov.cn/ zjshmg/gkjj/index.htm.

[4]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简介[DB/OL].http://baike.so.com/doc/5400841-5 638442.html.

[5]厦门统计局.厦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 http://www.stats-xm.gov.cn/tjzl/tjgb/ndgb/201503/t20150318_25135. htm.

[6]曾五一.统计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247-257.

[7]杨威.岳阳港集疏运系统评价及改进方案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55.

[8]张戎,施杰.自贸区政策下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发展目标研究[J].综合运输,2015(8):15.

[9]潘增志,石倩.宁波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9):11.

[10]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5-2025年》解读[DB/OL].http://www.fjjt.gov.cn/xxgk/ghjh/zdxyj/201510/ t20151026_109448.htm.

Evaluation of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 Xiamen Based on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LIN Shan-qian
(Xiamen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Xiamen,Fujian 361012)

Becoming a main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port is one of major tasks for Xiamen Port,which arms to construct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outheast Center.Having a more convenient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network,Xiamen Port has laid a relatively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port.However,with the port throughput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o road,the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the transport by road is faced with poor congestion problems.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this paper uses Delphi and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inviting experts to evaluate system and comparing four major transport methods,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Xiamen Port; contain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lphi;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U651.5

A

1671-9743(2016)09-0052-07

2016-09-07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类研究课题“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评价及优化研究”(JA14433S)。

林珊仟,1982年生,女,福建厦门人,讲师,研究方向:航运管理。

猜你喜欢
集疏运集装箱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港口上的笑脸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国沿海港区分布特征与集疏运能力评价*
我家住在集装箱
惠东港口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