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是鲈乡

2016-11-18 10:13胡兵想
苏州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木筏张翰鸬鹚

胡兵想

只因是鲈乡

胡兵想

四鳃鲈鱼

玉润洞庭,淡烟笼翠,烟波浩渺的太湖,总能悄然地将我的心灵归于宁静。

因为怀旧,我时而漫步在砾石旁边,时而行走在青苔之上。总想寻找一些童年时代的蛛丝马迹,寻找一点心灵的慰藉。可是当年的痕迹和印象已经无影无踪了,有的只是湖水拍岸的涛声……如今片片回忆,一抹抹安详地镶嵌在记忆的天幕,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久居水乡,半个多世纪的浸润,记忆中的水总是那么的清灵、空濛。入夜,只要你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有一滴滴水珠自修长的苇叶、亭亭的荷叶、青翠的柳叶上滴答滴答地滑落下来,流入梦境。倘若用心接在了纸上,便是一幅江南水墨,安谧、淡雅。夜深人静时,耳畔回荡的都是流水的声音,一会儿,紫燕掠水撩起的微波,一会儿,孩童嬉水激起的浪花……

一晃30多年过去了。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们村临湖的几个生产队,在太湖边上有一个很出名的大埠口,湖岸边随意摆放着十几块光滑的大石头,有方有圆,还有几块巨型长条石通向湖水深处——这就是太湖人家浣衣、洗菜、取水的最佳去处。清晨,大姑娘、小媳妇,三三俩俩,有的带着傭倦的睡意;有的还正打着哈欠,大埠口很快就叽叽喳喳地热闹起来,笑声闹声,伴随着湖边涟漪漫漫地荡漾开去,不多一会,大地就被她们吵醒了……那时的我还是一少年,出神地看着她们一个个扭动着肥臀细腰,舞动手中棒槌,上下翻飞,“嘭嘭嘭、啪啪啪”的捣衣声,此起彼伏,声震村野。

还没等一个个浣衣女子远去,“哗啦哗啦”的划水声又一次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只见几名老漁夫撑着木筏、赶着鸬鹚出现在清澈见底的太湖水面上,一声声哨响、一声声吆喝,鸬鹚们一边鸣叫着一边一头扎入水中,开始了一天的营生。不多一会儿,一只只鸬鹚欣喜地游向木筏,向主人上缴捕获的战利品,然后又勇猛地扎入水中。这是自古以来太湖水面上曾经的画面,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渔翁,两头翘起的木筏,收翼而立的鸬鹚,与远山近水融为一体,成了太湖水面一幅经典画卷。

更为有趣的是,湖里有一种鱼,一拃来长,头大尾小,黑不溜秋。喜欢生活在湖边的石头缝中,和岸边不远处的芦苇丛中。稍有风吹草动,便一头钻进湖泥里,全然不顾身体还裸露在外边。人们一逮一个准。那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专捉这种天真可爱的家伙,回到家里让妈妈蒸蒸煮煮,味道鲜美异常。后来听老师说:吴江历史上别称鲈乡,它们就是我们东太湖地区大名鼎鼎的鲈鱼。所以我童年有一首歌谣,如今还记忆犹新:此鱼一拃长,一身黑衣裳。为何不远去,只因是鲈乡。

有人青睐山川的的绚丽,可我更爱太湖的淡雅。每当我只身来到浩渺无垠的太湖边上,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吴江历史上的名人——张翰和他的《秋风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细读张翰的诗,不管你是谁,都会把你的疑惑和惆怅湮没其中,让人浮想,让人思索。综观张翰全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故土深深的爱恋与思念,浓浓的乡愁跃然纸上。遥想当年的张翰,三千里外的游子总是满含泪水,深情地眺望自己的故乡。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太湖旅游业的发展,昔日漁夫们撑着两头翘起的木筏,赶着鸬鹚捕鱼的景象再难寻觅,有的只是春潮涌动、日新月异的太湖新城,在东太湖畔冉冉升起。

如今,我一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城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想去绿色葱茏的东太湖大堤走一走。当置身这碧波万顷的太湖水岸,面对不知疲倦的浪花一波一波,层层叠叠地迎来送往,总感觉有一股催人向上的力量在深深地牵引着我。太湖,你如同北方那苍茫的草原一样,凝聚着一种无以言说的力量,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气度。一边是绿柳夹岸,一边是波光粼粼,耳畔连绵的浪花轻叩石驳岸这犹如天籁之声,伴我展开遐想的翅膀……我慢慢地发现,这波光里流淌的哪里是水啊,分明是湖韵,是历史,是千年的鲈乡文化!

猜你喜欢
木筏张翰鸬鹚
顺流而下的木筏为啥比流水快
通天木筏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眼里只有鱼的鸬鹚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下)
小木筏挑战太平洋(上)
不玩了
鸬鹚与鸭子
张翰 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