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2016-11-18 17:39徐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大学生

徐爽

摘 要 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我国历来就非常重视。然而新形势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发展其实践理论研究,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特殊性,对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和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边疆地区 大学生 民族观教育 宗教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冲突、战火不断,与信仰、民族问题不无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国家、民族、宗教及其关系,是对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国内,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良思想的渗透,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青年大学生施加影响,这是需要防范的内容。云南边陲作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区域优势,面对新的形势,如何防范境外势力的文化渗透,如何加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与宗教观,增强他们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使他们能够彻底认清民族分裂分子的险恶用心,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分子的“西化”、“分化”的渗透和影响,这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1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开展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当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彰显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态势,各民族之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民族历史观与社会观教育、民族阶级观与发展观教育、民族平等观与团结观教育、民族区域自治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其基本含义是各民族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性。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完全平等,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特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反对民族歧视。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国家。

加强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使大学生了解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正确性;使他们认识到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共产党员必须坚持无神论;使他们认识到宗教活动应当在核准登记的宗教场所和经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认可的场所进行,凡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活动;尤其要让大学生知道,在非宗教场所打着宗教旗号进行传教活动,都是非法活动,对此,应该自觉抵制和明确拒绝参与。

2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实践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都呈现出多元性、自主性趋势,社会阶层状况、社会流动范围都发生了较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更为显著的变化。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是社会主体利益动机的高涨,无论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自身发展的角度,人们都在致力于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评判体系,强烈并高度认同的国家民族观念成为至关重要的内容。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与宗教盛行的老挝、缅甸、越南等几个国家接壤。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窗口,在桥头堡建设工程中,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西方思想意识渗透,他们打着“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信仰”的幌子,煽动、支持和利用境内外的国家、民族分裂分子对进行分裂活动。企图以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各种手段从事破坏、渗透和分裂活动,煽动少数民族的对立情绪,破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安定和谐,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主持召开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特点。加强边疆地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而刻苦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将来更好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确立什么样的国家观,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3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现状

3.1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是引导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灌输、轻引导”的教育失衡现象,诸如“单向输入”、“满堂灌”等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学生树立牢固信仰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放在一起,这种机制存在的缺陷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第二,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缺乏创新性,缺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认为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就是说劝教育,没有必要去听。第三,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单一,就是简单的说教讲解,学生对民族宗教问题的了解简单化、表面化。

3.2形成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潮流性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各阶层的民众生活中,许多外国宗教信仰和教理教义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传入校园,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云南地处祖国边陲,与老挝、缅甸、越南接壤,此类情况更为普遍。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矛盾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对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出现多重困惑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对策

(1)加强课程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正面引导。抓教材使用,抓教师培养,抓教学改革,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方案的全面实施。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必修课程,民族理论、民族宗教政策等选修课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让学生更加自觉的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在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中的隐性渗透作用。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实践,让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生的头脑。通过开展民族、宗教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增强国家民族意识。

(3)加强理论研究,确保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科学有效。组织高校教师与研究机构定期开展学生民族宗教观的调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巩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好高校“两课”建设。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核心作用,在高校大学生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成为科学国家观、民族观的积极践行者和宣传者。

(5)加强对边疆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引导大学生重建理性认识、塑造健康人格。特别是边疆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要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妥善处理学生普遍关注的升学和就业等问题。

(6)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形象性。改善现行民族宗教教育教材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的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包括电影、纪录片和其他媒体课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展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民族团结融合、宗教伦理知识等,使学生加深对科学国家观、民族观的学习和吸收,真正实现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5结语

通过加强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提高边疆地区大学生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激励大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刻苦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要指导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类的科学文明成果作为信仰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钟俊生,李雪松,王伶.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问题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2).

[2] 杨金东.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事件的类型、趋势与对策分析[J].宗教学研究,2014(1).

[3] 中央民族大学“六观”教育研究课题组.试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教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2).

[4] 李国安.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5] 阮凡,胡昂.当代大学生民族宗教观教育研究综述[J].前沿,2014(Z8).

[6] 罗兆均.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构建和谐边疆的视角[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 孙浩然,戴宁宁.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的关系[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8] 严玉明.大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宗教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9] 斯琴格日乐,刘建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大学生
边疆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基于扩展的增长核算方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