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引发的思考中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现状与对策

2016-11-19 08:19陈彤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

陈彤

【摘 要】以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为出发点,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分析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强化大学生学习意志力等五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课堂使用手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0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大学生喜爱的对象。手机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不但功能全面,而且可以迅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然而,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走路、吃饭、上课都看着手机,尤其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对大学生的理想、学习态度、性格、心理等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本文以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为出发点,深入探讨课堂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

(一)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较为普遍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课堂上的学习基本是靠学生的自觉性,教师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没有太多地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大学生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就会使用手机聊天、听歌、浏览网页等,影响课堂秩序。

(二)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

除个别学生有手机依赖症外,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因为要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一些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是因为听不懂课堂内容,觉得太难学,听不进;一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今后就业没有什么帮助,课堂使用手机让自己放松下;一些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内容太枯燥,不生动形象;一些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来回答学生会的问题,等等。

(三)课堂使用手机存在偏科现象

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跟科目有一定的联系,多数学生会在选修课和公共课上使用手机,少部分学生在专业课上使用手机。大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占的学分比较高,对今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课堂使用手机存在愧疚心理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面对课堂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他们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进度和效果,错过了吸收知识的美好时光。个别学生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偷偷地使用手机。

二、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教师课堂授课

课堂使用手机一般是用来娱乐而并非用来学习,对教师课堂授课产生了影响。课堂上,有时手机铃声响起,部分学生玩手机,就会影响教师授课的激情,降低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对课堂玩手机的学生进行教育,就会打断授课思路,占用认真听课学生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如果个别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不理睬的态度,那么教育效果就不明显。课堂使用手机也会影响师生关系。从心理上看,手机的使用削弱了现实中的师生联系,缺少互动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得到的反馈少,学生也更依赖于手机所传播的信息。因为缺乏师生互动,师生之间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势必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

(二)降低学习兴趣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学生被某门课程深深吸引住的时候,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习,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但是,如果一些大学生的兴趣在手机上,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来聊天、玩游戏等,教师的授课内容没有吸收进去,对手机的兴趣比对学习的兴趣还要大,就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分散课堂注意力

课堂使用手机大大分散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手机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即使手机没有信息,一些学生总忍不住拿出手机查看一下。课堂上,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能兼顾其他事情,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但是课堂上频频使用手机,势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减少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学生很难专心听课。

(四)影响身心健康

1.影响身体健康。课堂上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出现疲劳、干涩,甚至出现迎风流泪、视力下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对颈椎也有影响;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情绪沮丧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课后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沉迷于虚拟世界,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差。

2.影响心理健康。课堂上使用手机,逐渐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如果本来学生性格是内向的话,那么会变得更加内向,把自己困在一个小世界里面,漠视他人,较少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交际能力会不断下降,对养成良好性格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手机上的信息参差不齐,个别学生难以抵抗暴力、黄色等不健康的内容,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三、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一)从众心理的影响

科技在迅速发展,手机更新换代正在加快,款式和功能不断变化。一些同学看到周围同学拥有2-4部手机的时候,为了增强安全感,也要为自己购置手机,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一些学生好奇心强,追逐手机新品牌、新款式;一些学生喜欢攀比,看到周围同学使用了新款手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自己也想更换手机。当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都使用了微信、微博,大家在微信微博中进行交流沟通,为了确保不被边缘化,剩下的同学往往也会使用微信微博。

(二)自我约束能力低

进入大学阶段之前,每名学生都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在紧锣密鼓的状态下学习,由教师来带领他们规划学习进度、设置学习目标、完成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认为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享乐了,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改变,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自觉进行练习和思考,而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知识。大学生摆脱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可以自由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理念,没有对未来进行规划,学习目标模糊,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于是,他们为了打发时间,转向了娱乐,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手机上。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相对宽松

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跟高中生不一样,要求不用过于严格,课堂氛围可以相对宽松,只要不发出声音来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课,教师对于课堂使用手机没有过多的约束,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没有挂科就行。

(四)心理因素导致沉迷手机

大学生性格差异较大:有的非常害羞,有的不善言辞,性格孤僻,有的容易生气等。他们还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课堂上使用手机,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缓解压力,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内心很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他们无所适从,开始寻找自己的世界,为了避免现实交往中的伤害,就沉浸于手机交流中。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他们的情绪起伏还较大,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远离了父母的约束,一些大学生自由地享受着大学时光,他们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方法,学习兴趣不浓,沉浸在手机里无法自拔。而且,他们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们会产生自负或自卑的心理,无法正确处理事情。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圆了许多家庭的梦想,但是由于大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新的环境,内心的孤单无法排遣,就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找到自信心。学院可以举办奋发进取、勤奋好学为主题的讲座或班会,也可以举办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文化节活动、歌唱比赛、演讲活动、运动会等,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分散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爱校的情感。此外,还可以举办特色活动,比如:“无手机课堂”宣讲活动、“放下手机的课堂”海报评比等,让“无手机课堂”思想观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落实到大学生的行动中来。

(二)规范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

如何让独立学院学生具备自觉意识,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除引导教育外,可以考虑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

在具体的规范上,可以采取倡议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第一,班级召开“手机远离课堂”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课堂上认真听课,关闭手机,学生会在教室、宿舍等人流量大的海报栏进行宣传,并向同学们发放倡议书,进一步净化课堂风气。第二,避免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和制止,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管理,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学生不服从任课教师教育和管理,在课堂上因为使用手机与任课教师发生口角或肢体冲突的,给予相应处分。第三,创建无手机课堂。班级可以制作一个大的手机存放袋,里面还有一个个小的存放袋,小袋子里面都写有名字。上课之前,学生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放入写有名字的小袋子里,课间允许使用手机。第四,为了尽量杜绝手机作弊现象,明确规定禁止将手机带进考场,加大惩罚力度。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1.端正学习动机。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不断考验着大学生的自制力,学习动机激励着大学生进行学习。端正学习动机既是保证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基础,又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需要。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前就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保持旺盛的精力,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克服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行为。

2.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就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大学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刻苦学习的观念,增强自制力,把自我管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纠正课堂使用手机行为,逐渐培养学习成就感。

3.明确学习目标。独立学院学生做到有所追求,不断激发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动力越足,课堂使用手机问题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就能做好学习计划,明确奋斗方向,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4.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需要,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的浓淡说明了学生是否想学,学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精心上好每节课,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5.优化学习方法。独立学院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找到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激发出学习兴趣,使潜能得到发挥。而错误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因此,优化学习方法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

矫正课堂使用手机行为,不但要促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要把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思想意识。应通过心理辅导,改变大学生原来的观念和意识,从而改变课堂使用手机行为。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逐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做到自我接纳,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避免课堂使用手机行为。

(五)强化大学生学习意志力

意志力在独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阶段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学业的成败,意志力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划性有着紧密联系。意志力不是天生就具备,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培养大学生意志力的过程中,实践教育是重点,因为在执行意志力时,难免会犯做了决定后,迟迟都没有行动的错误;或原计划明明已经出错,不知道做出调整,还继续执行错误决定。大学生要用意志力来克服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从而专心听课,认真参与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宗宇.手机对高校课堂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2]李莹,沈阳,金鑫.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沈阳某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0(11)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6RSA04)

【作者简介】李 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