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愤怒情绪的表现及调适路径

2016-11-19 13:17班兰美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适表现大学生

【摘 要】分析愤怒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愤怒对大学生的影响,从五个步骤探讨愤怒情绪的调适路径,以促使大学生认识愤怒情绪、学会管理愤怒情绪。

【关键词】愤怒情绪 表现 调适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17-03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愤怒作为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之一,它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而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减少不良情绪对身心的不利影响,塑造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是每个大学生都关心的话题。因此,对他们开展情绪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积极树立情绪自我调控的意识,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愤怒及其产生的原因

愤怒是个体的目的不能达成或者一再受阻,从而逐渐积累紧张而产生的情绪。愤怒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从程度上分,可以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

愤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每个人都可能会受到它的困扰,那愤怒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就外部原因来看,一是事情没有按照个人的希望发展;二是别人冒犯、贬低自己或者自己的东西。就内部原因来看,一是与个人意志和自控能力有关。青年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所以容易发怒。二是与个人身心状况有关,比如有病、疲劳、困倦时,个人意愿和活动受阻就容易发怒,心境不佳时,遇到一点烦心事就容易发怒。三是与个人的错误认知有关,如有的人认为,愤怒可以威慑他人,可以推卸责任,可以挽回面子,甚至可以满足心理愿望等。四是与个性有关,美国心理医生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在其合著的《快乐是一种选择》中谈到,不恰当的愤怒有三大主要来源:自私、完美主义的要求、猜疑。

二、愤怒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愤怒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大部分人以为,没有这种情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但实际上,愤怒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首先,愤怒情绪可以激发工作动机,促使个体努力工作,获取他人的认可。其次,有效地表达愤怒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它为个体修复关系,挽回工作,并且可以还人内心的平静。愤怒可以为个人弥合各种关系,让双方变得心灵相通、亲密无间。最后,愤怒是个体一种常见的冲动反应,但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具有一定的适应功能,激发个体进行自我保护。

(二)负面影响

当我们不恰当地表现愤怒时,愤怒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毁坏人际关系,妨碍成功。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助于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功,这点甚至与工作能力一样重要。没有人会喜欢与脾气暴躁的人共事,脾气暴躁的人会被看成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家伙,往往会受到旁人的疏远。

2.使人不能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不能充分展现个人的工作能力。愤怒会将人的精力和注意力从工作上转移开。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往往会想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在脑子里一遍遍徒劳地琢磨;或者想方设法报复同事或上司;或者搞点小破坏;拒绝听从理性的劝告;不去处理重要的事情,人气朝坏的方向发展,甚至费尽心思去破坏别人的工作。

3.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美国生理学家艾马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玻璃试管把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然后将其冷却。实验发现:个体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当个体悲伤时,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而当个体生气、愤怒时,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亡了。他还据此算出,一个人如果生气10分钟,不亚于3000米长跑所消耗的能量。中国古代医术《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研究还表明,愤怒情绪与心脏病有关联,愤怒程度高的人很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长时间愤怒,今后患上严重疾病的概率会增大。

此外,愤怒会使人失去亲密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到更加孤独、沮丧。时常愤怒带来的不仅是抑郁情绪,还有内疚与窘迫。愤怒还会让人自我失控。甚至是心跳加速、脸上发热,各种想法在脑子里乱窜,使人血压飙升,肾上腺素分泌加快,使人很难做出理性的行为,甚至引发攻击行为,可能会使人损坏财物,大吼大叫,推人,扇人耳光或用拳头打人。

三、愤怒情绪的调适路径

愤怒可以成为人们采取行动、去恶扬善的强大动力,却也可以使人们的坏脾气胡乱发作。所以,我们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积极地面对愤怒情绪?作为大学生,该如何管理愤怒,维护自身的情绪健康?本文提出,愤怒的调适可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

(一)评估愤怒

愤怒调适的第一步是对愤怒进行评估。用量化指标评估个体愤怒情绪的发生频率,初步确定个体愤怒情绪发生是否处于正常健康的范围内。即回忆过去一个月里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周,个体感受到不悦、生气或愤怒的次数。需要强调的是,一旦个体感到生气,不管多轻微,都要计算在内。如果个体一周愤怒五次以内,表明其愤怒情绪仍处于正常健康的范围内,属于“偶发性愤怒”或“间歇式愤怒”;如果个体的回答是“每天至少一次或以上”,表明其愤怒情绪出现过度频繁,属于“习惯性愤怒”。

(二)理解愤怒

愤怒调适的第二步是理解愤怒。通过评估愤怒,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发生的频率是否处于正常健康的范围,但我们尚不了解愤怒的原因、愤怒的对象以及愤怒的动机。因此,在评估愤怒之后,管理愤怒的第二步是理解愤怒。大学生可以运用“自我六问法”来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

问题一:是谁或者是什么事让我生气?

问题二:我为什么要生气?

问题三:生气可以解决问题吗?

问题四:我生气的场合、强度恰当吗?

问题五:生气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或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问题六: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表达我的需求而不是生气?

仔细思考这六个问题之后,往往能对愤怒情绪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知。

(三)表达愤怒

愤怒调适的第三步是表达愤怒。任何人都会愤怒,但要在恰当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对象,以正确的方式,理由充分、进退有度地发泄愤怒却并不容易。心理学家乔治·巴赫指出,所谓建设性地表达愤怒是指既传递了自己愤怒的信息又没有展示自己的敌意。大学生要用言语建设性地表达愤怒,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是第一人称的原则。即个体要学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确定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去评价对方。例如,用“我感到不爽/愤怒”来替代“你真可恶/你不懂为别人着想”。

其次是就事论事的原则。就是将愤怒聚焦于特定的情境而不是特定的人或对方的个人特质。一般会用“当你……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生气”的句式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最后是问题解决导向原则。目的在于帮助个体表达自己的期望以便消除愤怒情绪。例如,女孩因为男友迟到而生气,她可能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愤怒:“你怎么回事,这么晚才来,害我等了那么久。”结果男友可能会因为女孩的抱怨而产生不悦,继续对话下去两人会不欢而散。如果女孩换用问题解决导向的表达方式,比如“当你迟到很久的时候,我感到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够按时赴约。”或许男友更愿意接受,矛盾就得到了化解。

(四)管理愤怒

愤怒调适的第四步是管理愤怒。大学生可以通过承诺24小时平静行事、认知调节、暂停策略、加强修养等方式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1.承诺24小时平静行事。不是简单地承诺保持平静,而是要以平静的方式来做事。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告知他人。让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知道,在某时某刻至某时某刻,自己将绝对信守平静行事的诺言。第二,寻求帮助。如果自己正在经历频繁的和不可预测的愤怒,最好向他人寻求帮助。当自己看起来或者听起来要发怒时,可以让朋友来给予自己一个非言语的信号,比如某种手势,表示放松,平静下来。第三,签订一份协议。让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作为证人在自己承诺克制愤怒的协议上签字。第四,看到控制愤怒的好处。把自己控制愤怒的目的写下来。第五,针对诱发愤怒的情境制订计划。假定在24小时内可能有些事情会使自己心烦,其中有些事情自己可以预料到,那么至少列出4件可能对自己承诺平静行事产生威胁、诱发自己愤怒的事件,写在横线上。为了应对这些事件,自己需要掌握一些策略。

2.认知调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ABC理论,他认为,决定人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乔治·凯利则提出“认知重构”的方法,他认为尝试对当前情境进行多种可能性的解释可以有效减少个体的不良情绪。基于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日志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见表1),即每天晚上利用一点时间回顾白天发生的事情,把所有重要的愤怒事件、感受到的愤怒程度、引发的思维、愤怒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后果均填入表格中,然后尝试积极地、多角度地重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与评价。

3.暂停策略。一个父亲在公司里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跟妻子吵了一架,愤怒的妻子又把沙发上蹦来跳去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不爽,狠狠地踹了身边打滚的猫。猫跑到街上,正好有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给撞伤了。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从源头上控制愤怒情绪。此外,还可以通过延迟发怒、转移注意、言语暗示、移情换位、后果预想、放松训练等暂停策略管理愤怒。比如,当发现自己生气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所以要学会先停下来,消消气。日常生活中碰到令人生气的事情,可以先出去走一走,直到气消了再回来。如果自己在盛怒之下会做伤害他人的事,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的确重要。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如“我想静静”、“我想停停”、“冷静点,别做傻事”、“冲动是魔鬼”等等,来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还可以在心中默默数数来克服冲动,也可以通过幽默化解的方法,比如追着公交车跑的方式控制愤怒情绪。此外,首部肌肉放松训练也是缓解愤怒情绪的好方法。

4.加强修养。大学生要以开阔的胸襟宽恕、体谅他人,认识到人人都会犯错误,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提高挫折容忍力,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五)及时求助

愤怒调适的第五步是及时求助。如果个体时常受到愤怒情绪的困扰,可以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可以到心理中心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

【参考文献】

[1]贾毓婷.我的第一堂情绪管理课[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2]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继兵,杨新国,李美清.青春如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M 迈凯,P 罗杰斯.控制你的愤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A 埃利斯,R C 塔夫瑞特.控制愤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王平.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及其管理[J].职业时空,2011(7)

[7]张诤,马峻.大学生调节愤怒情绪方法的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S1)

[8]张丽娇,曾天德.国内外愤怒情绪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4ZZ022)

【作者简介】班兰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调适表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