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2016-11-19 05:46王艳华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职

【摘 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就高职院校如何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进行设计和重构,探讨高职电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 电路分析基础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66-0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电路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技能打下基础。课程一般在高职第一学期开设,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授课模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和专业兴趣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传统,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居多,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受到压制。第三,考核评价内容、方法单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和素质,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真正发挥专业基础课对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培养职业技能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指出:“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采取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将电路基本知识融入具体项目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学习和实践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项目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专业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教、学、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电路分析基础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职业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职业知识目标是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工种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分析本方法。职业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工仪器仪表操作,电路的设计、制作、测试和调制等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意识、质量和效益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内容以知识章节来开展教学(如表1所示),强调知识点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但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和抽象,无法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电路联系起来,更不能把电路知识与专业及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并且,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居多,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内容较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学习实践为主线,根据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来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课程按章节内容展开的授课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将传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的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瞬态过程等章节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融入项目教学中(如表2所示)。让抽象的电路知识变得具体实物化,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应用结合起来,增强了课程内容与专业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相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习变得更具意义和乐趣,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仪表测量电路参数和检测电路元件的方法,锻炼了运用所学的电路分析方法处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过程按照“设问引入—看书思考—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传递给学生,整个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分析项目任务—相关知识导入—分组讨论实施—师生共同探究—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成果评价—总结交流经验”这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自主地进行知识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四)考核评价。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学生成绩评价采用“学生期评成绩=70%期末成绩+20%期中成绩+10%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和期中成绩均采用笔试考核,分别占题型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出勤、课堂表现等。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能力、素质和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以应付为主,考试前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根据学生对各阶段项目的完成情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学生期评成绩=60%过程性考核成绩+20%实作考核成绩+20%期末成绩”。过程过程性考核是指:在6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态度情感。实作考核是指:在学期末,教师从6个教学项目中分别选出一个实验任务单元,学生在实验室中随机抽取一个来作为实作考试题目,在规定时间完成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分(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成绩是指:在学期末笔试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的特色和效果

(一)项目牵引,提升兴趣。解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知识点多、内容抽象、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项目的引入,让电路知识变得具体,通过“教、学、做、思”一体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理实结合,锻炼能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工种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把抽象的电路知识和具体实物电路、电子产品相联系,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知识来源于实践,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训练,强化技能。解决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操作、实际电路的分析等方面技能和素质欠缺的问题,加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李传珊,刘永军.电工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梁毅娟.高职计算机网页编程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5(6)

[3]刘芬,李雅静.“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4]张天瑜.《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作者简介】王艳华(1983— ),女,云南弥勒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教学。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高职英语发展史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