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运用于民办职业高校管理的案例研究

2016-11-19 09:57熊淑萍
职教论坛 2016年23期

摘 要: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民办职业高校的发展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民办职业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主张管理理念和措施要随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主张管理服从并服务于变化了的实际,符合现阶段民办职业高校的管理实际和发展前景,能够对民办职业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基于这一背景,笔者致力于对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如何运用于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实证的方法论证针对权变理论下的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对提高我国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解决现阶段民办职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权变理论;领导风格;职业高校管理

作者简介:熊淑萍(1969-),女,江西樟树人,南昌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心理资本开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编号:GL15102),主持人:熊淑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85-07

根据管理学理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成员构成的,成员中必定有一个发挥组织协调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领导是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人物,是组织内最重要的一环,其领导风格对组织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变革是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必然作出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自我调整,是组织能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权变理论认为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对组织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中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权变理论的发展与主张

(一)权变理论的概念与提出的背景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在港澳地区又被称为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权变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随着具体情境变化而调整的管理理论,主张组织建设和管理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1]。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受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延续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无法持续,经济增长放缓、就业率持续下降、丰厚的福利政策无力持续等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被西方各国奉为经济政策的“金科玉律”,在此时也面临着来自新自由主义的挑战。因此,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学术界对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的探讨。面对经济环境变化,管理学者逐渐意识到,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亘古不变而长盛不衰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也要遵循管理实际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这就是权变理论思想的现实来源[2]。

(二)权变理论的基本主张

权变理论从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激性变化入手分析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实践证明,权变理论对组织的决策、人才管理和使用、领导者的甄选和候选人的培养,以及组织战略、任务的制定与执行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对领导风格重要性的强调。权变理论最根本的主张是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的理念要遵循客观实际,因此需要遵循的管理原则就是“不存在管理原则”。权变理论强调领导在管理组织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做出选择的适当性。因此领导风格对组织管理会产生明显的导向。笔者以表格形式将权变理论对领导风格的分析归纳成图1所示:

图1所示是基于权变理论下的领导风格和下属成熟度的不同搭配下的管理模式。下属成熟度从M1到M4是逐渐成熟,亦即M1下的下级是最不成熟的,如果遇到关心下属程度相对较低的领导,就会出现命令式的领导风格,而M4下的下属成熟度最高,如果遇到关心下属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导,就会呈现支持式的领导风格。根据权变理论,不同领导风格各有千秋,但下属成熟度越高越能促进组织的进步与发展是管理学界的共识。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而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任务四个要素综合作用的交汇点,在整个组织建设和发展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作用。优秀的领导应该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领导风格,并给予下属适当的成熟度成长空间与机遇,逐渐从命令式向支持式转变。

2.对组织变革影响的重视。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社会环境中的子单位,是构成社会生活的细胞,既影响社会生活也被社会生活所影响,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组织进行一定的变革。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物质运动的基本观点,即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权变理论代表人物洛熙认为,组织的活动都是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下,围绕组织任务开展和进行的,因此外部环境扮演着约束性作用,给组织活动定了一个宏观的”框架“,组织活动只有在这个框架内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同时也是由于外部环境的约束,组织目标的制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和制约,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组织目标的现实条件发生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活动,导致组织变革。因此组织变革是必然的,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3]。

基于权变理论下的组织变革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任务结构,即组织任务的变革,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指挥棒”的变化会导致组织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二是正式权力系统,或者说组织管理框架的变化。一般而言,组织的发展要经历初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亡期,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变革各有特点。以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为例,权变理论主张要加强组织内部结构的适时调整,避免因为制度安排的问题制约组织活力,要“顺势而为”,推动组织走向更快的发展,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三是工作群体,即对组织成员的要求也在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和和网络科技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张,在如今 “知识爆炸”的时代下,组织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才更新速度快,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

(三)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

组织中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管理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权变理论主张组织的管理要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一致,但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决定组织发展的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组织自身变革所释放的活力及其带来的发展前景。因此,领导者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组织变革的方向与效率,影响组织未来发展。同时,领导者的性格将直接影响到组织变革的渐进性。国外已经有学者研究指出,性格温和的领导者通常偏好于渐进式的组织变革,而性格外向、受外界刺激情绪多变的则会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显得十分敏感,因此组织的反应也十分迅速,反之,性格内向稳重的领导在领导组织进行变革时会比较谨慎和显得踏实。为进一步论证领导风格对组织变革的影响,笔者将其以图表形式展示,即图2所示。

基于权变理论下的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理论不是分割的两个个体,而是有机结合的一个理论整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领导者通过调整领导风格,增强领导者个人的魅力和强化领导有效性,借助动力激励机制和建立奖罚分明的组织规则规范组织内个体的行为,使组织成员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能力,以顺利达到组织目标[4]。而我国民办职业高校的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理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二、浙江某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在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的实际运用,从中寻找具有一般性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笔者选取了浙江某民办职业高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学校办学面对毕业就业率的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民办职业高校也不例外,由于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变化,职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新形势。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面对的冲击主要有:一是课程模块设置不断变化,专业划分进行了适应性地调整与改变,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二是为学生增加尽可能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笔者查阅有关数据,绘制了我国近十年来登记应届毕业生失业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如图3所示。

分析图3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登记失业人口数量总体上升的趋势,高校应届毕业生失业率相对稳定在4.2%上下,有一定的波动。其中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2008年和2009年失业率较往年较高,最近两年相对稳定。这种就业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该高校在内的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方法。而学校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该校的变革进程。

(二)领导风格和变革对该教育管理变革的影响

1.领导风格的确定。该校现任校长从2003年起任职,至今已有12年,该校长还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校外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是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A)高等教育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合格评估专家。

从个人性格上,该领导是一位“儒者管理者”,学者出身,做事沉稳细致,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近10年来,该校校长长期工作在教育管理第一线,并将自己心得体会撰写成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同时,在浙江省举办的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中获得提名。此外,该校校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管理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参与中外民办教育研究学术会议达20余次,在其中4次会上作主题发言。

为科学地确定领导风格,笔者在该校随机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共360份,其中教师80份,学生280份。经整理,将问卷调查结果列示如表1和图4:

表1是对学校师生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结果,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该校校长在与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方面比较成功,得到师生的良好评价;在教学任务安排强度方面,也能够做到适中,兼顾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较为民主。

图4是权变理论下的领导风格分析图。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当前该校校长领导风格处于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的交汇处,对工作绩效的影响适中。这一理论分析结果也从侧面证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综上,该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对下属关注度较高,个人性格比较温和,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具有比较明显的任务导向型领导特质。

2.领导风格对该校教育管理改变及其影响。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该校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对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管理队伍进行较大程度的变革。在制定教育管理改变日程表时,该校校长总结了近十年来,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案例,结合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立足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一是扩大对外交流,增加外国留学生到校留学的数量。该校长广泛动员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与国内部分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年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对方高校学习一到两个学期不等,即建立起交换生制度。交换生制度为该校扩大办学影响力,促进与其他民办职业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机遇。而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机会到外校去学习和生活,能够扩充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乃至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机会,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自身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建立学分制。所谓学分制,就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管理中,由学校给学生安排课程的制度设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计划中列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在校期间完成的学分,再为课程赋予学分,学生可以自由搭配课程选择,毕业时只要总学分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可以顺利毕业。这种做法是领导者务实领导风格的体现。学分制改革之后,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做法还可以倒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和课后需求,从而在学生“用脚投票”过程中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

三是建立对教师的期末测评制度。每学期末,该校校长要求教务管理部门在学生中对教师进行打分测评,包括教学水平、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考核科学性和是否有违反师德行为四个部分,全部量化考核,再将得分进行排序,绩效工资与测评名次挂钩。这种做法不仅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让教师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日常行为规范有一个较好的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十分良好的作用。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到企业去实习的机会。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十分集中的地方,加强校企合作有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大量人才被分流到中西部,因此出现“人才荒”,企业用人需求潜力巨大。而该校长正是立足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用人量大的特点,以及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现实困境,发挥民办职业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宝贵资源,积极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

五是学校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的诉求表达。维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是有效化解学校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弥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不足的有效手段。该校校长高度关注学生工作,建立了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机制,让学生的意见经过学生代表的整理和归纳之后直接可以反映到校长办公室,加快办事流程,将潜在矛盾及时有效化解。

整体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之后,学校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推进以“三类型”(即复合应用型、现场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三种人才培养目标)、“三领域”(课程领域、课堂领域和管理领域)为特征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在“家场书院”优秀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培养、订单式“红石梁”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等方面初步彰显了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在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的情况下,该校学生就业情况保持良好,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招生形势也十分喜人,录取分数均高于省控线20分以上。学校在省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是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中的典范。

3.组织变革对该校教育管理改变及其影响。权变理论下的组织变革理论是“三阶段变革过程模型”,在该校的教育学管理改革过程中也有所体现[5]。

第一阶段是解冻过程,即学校领导者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角度,让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变革方向得到充分了解,从而为教育管理机制变革“造势”,改变原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形成一股追求改革、要求改革的风气。这个阶段是更好地进行后续教育管理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变革的实施,指明改变的方向,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切实采取行动,与学校管理机制变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有效配合,改变原有管理方式,自觉学习并适应新要求,为学生做好表率。

第三阶段是再冻结,即对变革成果进行巩固,稳定变革速度,处理好在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显性和隐性矛盾,及时化解风险,提高变革质量和效率,同时更好凝聚全校师生对教育管理制度变革的共识,提高相关措施的效果和效率。

权变理论下的组织变革理论还要求领导者要关注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所具有的阻力因素。个体层面上,学校一些教育管理人员,尤其是资格老的教职员工有较强的思维惯性,对新制度接受难度大,在一些外在事情的刺激下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是出现抵触情绪;此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这是人的本能反应,面对未知,人们宁愿拒绝变革,维持原来的状态。而组织层面上,由于组织权力和影响已经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因此变革会带来成员地位的动摇,影响整个变革的效率,同时还面临着资源等各方面的问题。

结合该校实际,在学校管理改革过程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是整个变革过程中最为复杂,面对阻力最大的一项。由于长期以来该校的管理制度相对宽松,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要求不严,一般完成了课时和期末考核就可以,而且工资也是定额发放,缺少弹性机制,因此存在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有上进心和工作责任心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该校领导连续召开三次全校教职员工大会,专题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经过审慎研究,听取广大教职员工意见后,学校推出了绩效工资制度。

三、我国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教学管理体系层面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民办职业高校是区别于国家财政支持的办学形式,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上遵循教育部的一般要求,同时带有自身的特色。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教育多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即理论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教材也长期沿用过去的教材,缺少变化,与现阶段发展变化了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出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虽然不少民办职业高校打出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旗帜,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相较于国外民办教育而言,我国民办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尚存在前文所述的诸多弊端。有的学校教学设施不足,资金投入量远远达不到实际教学所需,无法满足教学设施更新的要求。部分民办职业高校的实验课程仅仅停留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企事业单位多倾向于和国家公立大学展开人才和技术层面的合作,相对而言,民办职业教育这方面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对其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管理制度层面

民办职业高校在我国近年来才兴起,很多制度设计都需要从头开始,缺乏经验。现阶段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受传统教学管理体制影响太大,多数沿用过去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目的比较单一,即教学和就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兴趣培养则缺乏关注。而且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选择就读民办职业高校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都不是很好,选择就读民办职业高校是“无奈的选择”,这一方面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民办职业高校的健康发展。很多教学规章制度缺乏与时俱进,有的甚至十几年没有变化,这不仅没有适应变化了的实际,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都十分不利。

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当前我国民办职业高等教育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受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所限,民办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多数由教学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虽然这一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办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也带来管理专业化欠缺、管理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同时还体现在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工作效率较低。有的民办职业高校虽然有专业性的管理人才,但管理手段陈旧,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无法沉淀大数据,无法发挥教学管理为教学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

(三)领导者的重视层面

民办教育和公立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民办教育有经济效益的考量,这是公立教育所没有的。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民办教育领导者对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对教学管理采取相对放任的态度,关心程度不够。结合上一部分笔者介绍的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下属成熟度之间的关系表格,如果领导对下属工作的关心不够,对民办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当前尚未形成类似国外的“职业管理者”制度,即民办高等教育的出资人往往就是直接管理者,除了极少数的类似李嘉诚投资汕头大学是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的,绝大多数民办高等教育有明显地家族式企业的特征。而出资人往往缺乏专业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认为教学管理只是从属于教学的一个普通性质的管理工作而已,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制约了我国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相关理论的研究[6]。

四、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对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一)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对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1.领导风格层面。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是管理实践中的核心因素,其领导风格受到来自自身性格、工作经历、价值选择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因此领导者要对教职员工多些关心,关注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能深入教育管理工作一线,掌握尽可能多的一手资料。因此要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亲民、平实的领导风格是基础和前提。

由于校长是学校管理层的核心,其领导风格能够影响到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校长自身要不断提高管理学理论素养,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领导风格作为非权力因素,如果能够被教职员工普遍接受,那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领导者打造良好的领导风格,还需要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有足够的胸襟,接受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的批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领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组织变革层面。权变理论在强调组织变革的同时,也要求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不能天马行空,任意而为。首先,一些对教育管理来说起到基础性的制度,例如考试排名制度、教师签到制度、班主任坐班制度、实习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不能轻易取消,而且更应当坚持。要立足教育管理制度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质量提高这一根本目标,适当给予人性化管理空间,改变一刀切的管理制度,让管理制度多元化,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

(二)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提升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效率的对策

1.领导层面。加强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具有创新进取风格的领导,要对教学管理有相当的重视,并能够发挥民主的管理方式,从一线教职员工中收集关于教学管理的经验和尚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一套适应学校发展实际,能够有效指导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此外,领导应当具有务实的工作风格,能够真正下到一线,了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领导还应当对民办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宏观性把握,具有一定的预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给出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

2.学校教职员工层面。任何变革都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配合,由于教职员工和领导层所处的立场和身份不同,因此对教育管理变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但教职员工作为组织中的中坚力量,连接着学校领导层和广大学生,其行为将直接对教学管理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职员工应当积极主动接受变化,顺应教学管理新制度,扭转传统观念,带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学校教职员工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教育原则,要明确学校制度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有的制度变革可能短时间内会对教职员工利益有所触动,但长远来看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职员工是改革红利的受益者。

笔者从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理论入手,分析了领导风格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并结合我国民办职业高校典型——浙江某民办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变化实践分析权变理论的实际指导意义,并给出适当的对策建议。我国民办职业高校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关系到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教育事业,关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因此,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基于权变理论的领导风格和组织变革运用于民办职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R.F.Piccolo,J.A.Colquitt.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2):327-340.

[2]Y.Lee.Leadership Style and Innovation Ability:An Empirieal Study of Taiwanese Wire and Callle Companies.Joumal of Ameriean Academy of Business, Cambridge,2006(9): 218-222.

[3]王重鸣,李凯.企业组织变革特征、人力资源策略与变革应对行为的实验研究:组织学习的视角[J].应用心理学,2011(2):99-107.

[4]邵真,何青松,葛虹,等.高层领导风格在企业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权变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3(5):121-129.

[5]黄爱华,陆娟.基于权变理论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31-35.

[6]张云.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8-50.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