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建设与工业遗存地段保护再利用研究

2016-11-19 18:19唐宽猛常江
大陆桥视野·上 2016年4期
关键词:枣庄遗存遗产

唐宽猛 常江

在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 绝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增量都是围绕老城区扩展的。因此对占据着城市中心区或中心区边缘重要土地资源的大型工业进行逐步外迁,并对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再利用、再开发,成为目前城镇化发展形势下地方政府使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存地段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存量资源,尤其是对一些区位条件较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工业遗存地段进行保护再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创意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建设创意城市成为信息化这一新现代化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将创意城市理论与这些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独特景观价值的工业遗存地段保护再利用相结合,使这些原本城市中遗存的地段更新成为充满性格的创意地段,打造创意城市的新载体,无疑会使城市发展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

工业遗存地段——构建创意城市的新载体

在城市“进化论”的作用下,城市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传统制造业的厂房及其附属设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闲置。但是城市中的土地又属于稀缺品,投资者出于盈利考虑会对城市中部分工业遗存地段产生兴趣,并投资将其改造成为新的厂房或者商业街区、住宅等。即便如此,仍然会有一定的工业时代“标本”得以保留,比如大烟囱、老厂区、老车间、小火车等,而且有的还处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市区,加之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这些都成为创意城市建设的要件。枣庄市区工业时代“标本”遗留分布较为广泛,这就为枣庄的创意城市构建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1.工业遗存地段的概念

工业遗存地段的概念尚未有确切的定义,根据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地及城市旧工业区的概念,本文认为工业遗存地段较工业遗产、工业遗存的涵盖范围更广,它应该包括城市中见证城市工业发展历程、代表城市某一阶段的工业文明,且此地段内遗留较多有价值的工业遗存的整体区域,研究的重点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业地段概念而非工业建构物。

2.工业遗存地段与城市的关系

根据工业区位论以及工业遗存地段与城市最终形成的空间关系,可以将工业遗存地段划分为城区型、边缘型、郊区型三种类型。其中,边缘型工业遗存地段主要是由于城市向外扩张而使其位于中心城区的边缘地带,并具有以下特点:(1)占地面积较大,形成一定的区域。(2)产业结构单一,以工业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城市职能下降,内部功能呈现生产、居住混杂的状态。(3)地段内存在大量见证工业文明的工业建筑、构筑物以及工业设备等工业遗存。(4)相比其他工业遗存地段,它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力最强,是用地结构最容易变更的区域。因此对地段实行再开发不仅仅只是涉及地段的功能与产业调整,而是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空间等方面的重组,在城市空间重构的助推力下由单一工业空间载体转变为城市综合片区。

工业遗存地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虽然原有的工业生产功能逐渐被生活和公共服务功能所取代,但作为一个城市曾经的最突出甚至是最美好的记忆,不能不承认工业遗产地段依然承载着城市重要的精神功能。这一精神功能能否得到较好的延续,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在再开发的过程中,兼顾文化的基因传承和现代的空间再造,而且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共存之道,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最佳结合。实际上也就是说,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于工业遗存,建筑的再利用只是表象,二是整个空间场所的意向营造是“内核”,三是必须考虑城市的整体形象与性格,以场所的互补来获得现代传统之间的均衡。

创意城市的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方向

工业遗存地段的保护与再利用对枣庄这座煤城构建创意城市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意义。枣庄市作为我国最早的现代工业城市,早在1840至196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工业企业,从而也就有了我国较早的一批工业建筑,这些“老字号”形成了枣庄历史上著名的老工业地段。随着老工业遗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之前一度有些破败的老工业遗存地段现已经成为枣庄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特色回忆。因为这些工业遗存地段不仅代表并记录了枣庄城市工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建设创意城市的要件可以说在枣庄都可以得到满足,而且这种创意城市亦迥异于其他城市,这些主要分布在枣庄城区内的各类工业遗存地段,为枣庄城市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创意城市转变提供了土地储备和文化资源潜力。这对于正处于城市转型期的枣庄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1.创意城市的概念

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原本是指以文化为主的城市再生,通过城市创意对各个行业的渗透而形成以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体系的城市(Charles Landry. 2000;厉无畏.2009)。由此可见,创意情境是创意城市形成的环境条件,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的产业支撑,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城市的空间表现形态。创意城市是创意产业与创意空间的有机聚合体(图3)。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带动空间创新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进而孕育出创意城市。因此,创意城市着重科技、文化、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强调地方文化特色与区域发展的融合,注重人的创造力与城市创意环境的融合。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中论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追逐着人才而选址,而人才则追逐有质量的城市地点(Florida. 2002; Florida. 2003;佛罗里达2003)。创意城市的环境生命力和活力分成2个不同的层面。第一层面是生态可持续;第二层面是城市设计,包括易读性、地方感、建筑特色、城市不同部份在设计上的连结、街灯的质感、以及城市环境的安全、友善与心理亲近的程度。

2.创意城市的构建满足未来城市转型需求

(1)工业遗存地段的价值完美契合构建创意城市体系的价值需求。从促进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构建创意城市有利于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发展,如果是像枣庄这样的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创意城市的建设无疑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枣庄市具有的工业遗存地段既传承了城市文化传统,彰显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又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重塑城市文化内涵,达到城市内在精神与外部形态的和谐互动。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说枣庄的工业遗存地段的价值应该是高度契合了创意城市的价值需求。

(2)对工业遗存地段的保护再利用与发展创意经济不谋而合。对工业遗存地段的文化价值挖掘,正成为构建创意城市的新动力和创新方向,文化产业的力量未来将逐渐取代单纯的物质生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枣庄市工业遗存地段的保护再利用,并非只是用来装装门面的“花瓶”,其经济价值同样不可小觑,因为这些工业遗产地段不仅曾经承载着枣庄的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同时也因其自身富含的文化基因赋予了这一地段较为可观的高经济附加值。创意经济强调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区域发展,那么枣庄突出的特色无外乎这些工业遗产了,那么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将有助于枣庄创意经济的发展和创意城市的构建。

3.工业遗存地段保护与再利用符合创意城市环境需求

创意城市的构建首先是要形成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形成需要符合创意城市的环境,一个PM2.5爆表,雾霾严重的城市肯定不符合创意城市的要求,当然,一个拥有特征鲜明、辨识度高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会助推这一城市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枣庄的工业遗存地段,就是这样一个蕴含独特价值、独特文化的地段,深入认知和挖掘这些工业遗产的城市文化资源属性,再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镇面貌,就一定会吸引创意群体,从而优化创意城市体系内的景观和人文环境,为构建创意城市提供更好的条件。

完善创意城市条件——工业遗存地段的资源特性

1.类型丰富多样

枣庄近现代工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工业遗存地段。19世纪中期以后枣庄出现近代工业,此后,枣庄的工业开始加快发展,工业部门不断丰富。既有矿山、冶炼、电力等重工业,也有纺织、面粉、造纸等轻工业。投资兴办企业的,从一开始的外国资本、清政府的官办和官督民办,到后来的民族资本,再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国有企业等。

工业遗存地段作为载体呈现出来枣庄工业文明的时代痕迹、工业门类的变迁以及工业主体的发展演变。19世纪中后期,枣庄近代工业开始发轫,工业以煤矿开采主。1895—1911年,进入近代工业初步发展阶段,至今留存的工业遗产地段代表有台枣、临枣铁路等;1912—1936 年是私营工业资本迅速发展阶段,枣庄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这一阶段的代表是中兴煤矿等;1937—1948 年抗战时期枣庄工业艰难发展,大量工矿企业内迁,战后工业有短暂复苏。这一阶段枣庄地除被战火破坏停产的枣、陶两处矿井外,只有铸锅厂、陶瓷厂、面粉厂、卷烟厂和几家私营小手工业,职工总数不过600人;建国后枣庄工业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建国后到1957年由于进行了土地革命和“三大改造”,党和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得当,工业发展较快,工农业总产值增加81%,其中工业增长4.4倍;第二阶段是1958年到1962年。此时正是全国“大办钢铁”、“大办煤炭”的大跃进时期,因枣庄是著名的煤城,这一时期也就成为枣庄产业大跃进,人口大发展的时期。由此导致枣庄城市空间形态和市域内城镇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市中区为最,依次为薛城区、峰城区、滕州市;第三阶段是1963年到1965年,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方针,三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6.7%,其中工业增长11.5%。值得一提的是三线工业对枣庄的影响,1965年,从青岛迁入枣庄的计有纺织厂、橡胶厂和造纸厂各一家,这三个厂都是较大型的工业企业。与此同时地方上投资建设了和当地生产生活相关的化肥厂、水泥厂、电石厂、针织厂、麻纺厂、肉联厂等中小型工业企业。自此,枣庄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城市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工业遗存地段种类开始丰富起来;第四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受“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影响,工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第五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枣庄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利用煤炭、建材资源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工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不再依靠单一煤矿,建材、冶金、电力、轻纺、化肥、造纸等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2.分布相对集中

枣庄作为“鲁南煤城”,工业发展格局主要是在民国、三线建设时期基本形成,工业遗存地段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近现代工业遗存地段多沿临枣、台枣两条铁路分布并占据处于城区范围内,集中了当时中国近现代工业企业总量的60% ,当代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多分布集中于城市郊区或产业园中。据《枣庄年鉴》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枣庄工业已有相当的规模。1985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 07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68个、集体所有制企业906个,乡镇企业695个,职工总人数达24.5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21.3亿元。在31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1949年前建厂的36家,占11.28%。改革开放后,随着在工业企业中进行的“抓大放小”和“退二进三”改造,大量中小型企业“关停并转”而消失,一部分有着悠久历史的大企业也开始退出主城区进入新的开发园区,由于当时保护措施的缺失,许多宝贵的工业历史文化遗产就此消亡。结合枣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关工业遗产的调查数据,现存的工业遗存现在剩下12处,主要集中于枣庄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工业遗存地段的集中分布为创意集群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3.城市用地优化

枣庄近现代工业由于其特殊的产生、发展条件和战乱影响的关系,在厂区选择上都力求占据城市交通区位较为优越的区域,如靠近铁路、公路、河流等,或是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便于管理的城市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枣庄城市的空间边界不断外延,目前枣庄的工业遗存地段大多已经处于城市核心建成区内。有些一直在原址未搬迁的工业企业,大都成为推动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但是已经搬迁的工业企业还是多数,这些企业搬迁之后形成的工业遗存地段,以其占据的优势区位,给创意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多元化空间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意城市对于良好基础设施的需求。

枣庄以工业遗存地段为载体构建创意城市的策略分析

1.基于创意城市理念对功能空间进行优化

在枣庄工业发展初期,工业区也就是矿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地块具有良好的契合关系,城市的整体功能结构也相对平衡和合理。随着产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也随之不断扩张,许多原有的老工业用地成为城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这些工业遗产地段固然如前文所说,都是蕴含独特价值、独特文化的地段,也可以为创意城市的建设创造更多的多元化空间资源,但是,其土地的低效产出并不符合极差地租关系,给中心城区带来的较大生态与环境压力也是现实存在的。因此藉由创意城市的建设对这些工业斑块进行更新便显得尤为迫切。然而,作为著名煤城,这些大型工矿企业对于枣庄城市城市肌理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要使其重新融入新的城市功能,必须把它放在城市的层面来思考,把这些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

城市空间是城市不同时期内在结构的外在表象。枣庄目前的空间结构为市中、峄城-薛城-滕州复合中心,形成了事实上的京沪城市发展轴和鲁南城市发展轴这样一个“十”字型空间架构。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决定着枣庄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矿区的分布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枣庄的工业布局、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形态。就目前情况看,薛城是枣庄城市建设新的发展重心,建设质量在5区一市中也较好,但部分地块存在建筑密度过高,缺乏城市透气性空间。市中区工矿棚户区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虽然随着棚户区改造,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遗留的一些问题仍需引起注意。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对于枣庄来说,创意城市理念正可以“为我所用”。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中,充分引入创意城市理念,利用好、发挥好红色文化(铁道游击队发源地)、民俗文化(清真)、工业印记文化等,会更加凸显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与文化特色的彰显。

2.创造良好的社会及政策环境

工业遗产地段与创意城市之间有什么关系?客观地讲,现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公务人员并非能够有很好的认识。认识中存在偏差很正常,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纠偏,那将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产生灾难性后果。工业生产在自然中留下了斑斑痕迹,有人会以影响城市美观为借口,在工业区改造中消灭掉这些痕迹,事实上,各地也确实消灭了不少很有价值甚至有很大价值的工业遗产。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尊重这些场地特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式,使之成为工业文化景观。枣庄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有大型煤炭企业,机械企业电力企业、建材企业厂等,也有化工企业。因此,对这些工业遗产也不是全盘接受就地改造,也需要因地制宜,比如有的厂矿对环境进行长年累月的影响,就需要在其土地置换后进行生态化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废料的处理。第二是对于污染地的处理。如经过了几十年开采的枣陶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现有土地被严重破坏,形成大片塌陷地,生态化恢复是构建创意城市的内在需求。为此,一是要加大对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地段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各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凝聚共识;二是适时出台当地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地段的地方法规,用立法的形式对工业遗产实施保护。

3.构建创意城市对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构建创意城市对公共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公共服务设施是支撑城市系统运转的骨架系统,也是城市创意城市体系构建衡量的指标。但城市建设成本的主体也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工业遗存地段内的建筑及水电基础设施的设计寿命一般都超过普通公用基础设施的设计寿命,所以在对其保护与再利用中,可以选择性地永续利用其基础设施和服务设备。大型工业厂房改建成城市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的案例较为常见。工业建筑结构坚固,空间大,可塑性强,进行适应性再利用,既是对工业遗产很好地保护与再利用,也是创意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基于创意城市理论的工业遗存地段保护与再利用既延续了城市文脉,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城市中工业遗存地段地块的价值特性,十分有利于地方独特性和地方认同感的形成,对于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意义重大。创意城市是创意产业在城市创新系统中高度发达的结果。枣庄由资源枯竭型向创意城市转型,应依托其独特的工业资源,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将其产业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独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使之成为枣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发展新引擎,由资源枯竭型城市真正蜕变为富有活力的创意城市。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猜你喜欢
枣庄遗存遗产
女子存入银行一百万五年后仅剩一元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文化表征研究
千万遗产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遗产之谜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