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探析

2016-11-19 15:17曹竟辉
中国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战略决策业务量职能部门

曹竟辉

【摘 要】本文首先从企业利润目标、营业收入、现金流量、市场导向等方面全方位地、概括地阐述了全面预算的定义,详尽、系统地分析了当前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流程、编制方法及编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进一步阐明了全面预算的意义和作用,强化了全面预算的重要性。

【关键词】全面预算编制;探析

全面预算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营业收入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因素,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计量、规划、控制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一、当前企业开展全面预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够

当前有不少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他们抱着“走一步,看一步;再看一步,走一步”的态度,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经营目标,也没有自己的战略决策,这样势必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2.预算的准确率难以把握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情况风云变幻,由此导致了市场信息的瞬间万变,信息的捕捉及反馈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到了全面预算准确率的高低,因此,企业对预算的准确率往往难以把握。

3.责任不明确

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职能部门,其责任应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但从现状来看,财务部门几乎承担了全面预算工作的整个责任,如:全面预算的编制、监控以至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而且使得全面预算“名不符实”,也使得全面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全面平衡与协调。

4.激励机制与全面预算衔接不够紧密

为实现既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企业为此实施了全面预算。但倘若不将全面预算与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就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法达到全面预算的预期效果。而现在有不少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要立足于市场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立足于市场,制定出自己的战略决策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编制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全面预算。

(2)要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为导向

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因此,全面预算在编制时就应该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目标为导向。

(3)要基于现实面向未来

预算指标必须客观可行,因此,全面预算指标的编制就要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即应充分考虑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4)要从全局出发,避免局部最优化

全面预算在制定时要从全局出发,避免局部最优化,应充分考虑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使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协调一致。

(5)要有弹性,留有余地

为了适应将来实际情况的变化,预算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免在意外情况发生时,造成被动,影响总体平衡。

2.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如下:

(1)预算部门根据公司制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营目标,将总体经营目标予以具体化,层层分解落实至各职能部门。

(2)各职能部门根据企业预算的编制要求,对上一年度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结合自身实际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等,草编本部门预算(含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月预算)。

(3)预算部门将其他各职能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查,予以通过或者驳回修改预算。

(4)预算部门协调、平衡并汇总预算。

(5)总体预算获公司董事会的批准。

(6)将批准后的总体预算具体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执行。

3.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1)根据预算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变动与否,全面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它是以预算期内某一固定业务活动水平为基础,来确定相应预算指标的一种编制方法。一般情况下,对于经营活动比较稳定的企业、社会非盈利性组织以及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增减的固定成本(如折旧费、保险费等)项目的预算等,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法进行编制。弹性预算以预算期内各种可预见的业务量为基础,根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编制,弹性预算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有产量、销量、直接人工工时等。弹性预算较固定预算具有预算范围宽、可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编制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实践中,主要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

(2)根据预算编制的时期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为预算期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使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一致,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脱离,并且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逐期向后滚动,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的期间。滚动预算按预算期间又划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逐年滚动。

(3)根据预算编制的基础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新的预算使用以前期间的预算或者以实际业绩作为基础来编制,在此基础上结合预算期内业务量及影响成本等相关因素的变动来进行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则是指新的预算期间必须重新判断全部成本费用,而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能够识别和去除不充分或者过时的行动、促进更为有效的资源分配、应对环境的变化等,但它的编制过于复杂且耗费时间过长,要求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技能。而增量预算相对容易操作和理解、容易协调预算,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4.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

全面预算能全方位地、系统地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因此,在编制时应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将供产销、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全面预算的具体内容包括:⑴收入、税金、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⑵产销量预算、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预算;⑶材料、物资采购预算;⑷职工薪酬预算;⑸维修费用预算;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预算;⑺筹资、投资预算等。具体见下表:

管理费用及营业费用预算表

2015年度

编制单位:单位:万元(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三、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编制完成报经董事会批准后,应及时具体化、分解至各个职能部门以便贯彻执行。企业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找出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寻求改进方法,确保企业未来一定期间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的控制应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业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通过奖惩并举来实现预算控制的目的。

总之,全面预算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莉,《做好财务预算,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财会月刊 2005第7期.

[2]沈军,《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几点认识》,财经时报 2006第2期.

[3]伯龙,《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05第6期.

[4]孙素红,《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见解》,山西焦煤科技,2006第6期.

猜你喜欢
战略决策业务量职能部门
2020年业务量达830亿件快递跑出经济活力
检察版(十)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
一季度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41.7%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