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浅析

2016-11-19 15:17施永泉
中国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业板制度企业

施永泉

【摘 要】创业板企业一般创立时间较短,其通过对市场的精准切入,灵活高效的管理手段,达到了财富的高速增长,但是创业板企业一般都存在着内部控制度不规范、执行不严格、评价不客观、内外部审计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不足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企业自身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方法,以期能帮助其解决固有的缺陷,为其实现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创业板;内部控制

一、引言

创业板市场也叫二板市场,通过创业板完成上市的公司多是一些科技型企业,它们的成长性较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即公司成立较晚,规模并不大,经营业务比较单一。创业板市场的特点是进入门槛较低,后期披露要求较高。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23日,创业板共有484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1,728.4亿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为45,688.56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迅速在社会上发展壮大,不仅优化了社会的资本资源,也使知识资源实现了优化,改善了社会的创业氛围,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快,其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往往不能同步,存在一些问题。

二、创业板企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自2001年起,深交所根据其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对深市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的组成部分并公诸于众。因此从外部来看,实施完备的内控制度符合证监会的披露要求,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来讲,内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长久的价值,实现制定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和有效的内控制度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加强管理水平,现代企业通过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来取得竞争优势,而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正是取得竞争胜利的保证,创业板企业通常缺乏完备的制度来保证其执行力,因此内控制度成为战略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其次,创业板企业必须通过内控制度来保证信息报告的质量,及时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及业绩的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再次,内控制度可以维护资产安全,并促进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创业板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转化而来,管理层对法律法规和资产安全的重视度普遍不高,而这两项风险的发生对企业是致命的,因此通过实施内控制度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从而保证企业的战略实施,持续稳定发展。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不佳、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存在的风险相对于主板要高的多,这与创业板内部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法人治理要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但是由于创业板企业一般存在着股权高度集中,家族式管理等特征,使得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制衡效率低下,往往是公司管理机构经理层与股权代表机构董事会的重合度极高,而在这种情况下监事会的权力被严重削弱,虽然这种模式在创业之初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另外内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在创业板企业中也有着较多问题,如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尚未制度化及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人为干预较多,对员工培训要求的重视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层次不高,内容不够深入,宣传力度不够。

2.风险分析管理能力无法与企业风险度相匹配

创业板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从初创期刚刚进入高速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较高,另外创业板企业由于主业单一,所处行业变化大,导致企业承担着较高的经营风险,相应的创业板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却较低,主要表现在体系建立不完整,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较差,风险应对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的产生从主观上讲,是由于管理层对于内控的不重视,认为严格的内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力,同时牺牲效率,增加成本。从客观来看,创业板企业存续时间短,经营规模较小,人才结构层次不高等因素也使其风险管理水平有限。

3.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企业应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措施来防范风险。在这些系统化的控制措施中,创业板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传承弱的问题,很多制度措施缺失或不完整,或者在实际经营中不按制度进行执行和考核,使得这些制度无法发挥约束与监督的作用,导致公司风险加剧。

4.缺乏收集高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

创业板企业在信息质量和沟通制度方面常常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的系统化建设软硬件比较薄弱,意识不强。创业板企业一般都是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由于规模小,决策层和管理层,部门与部门之间一般联系紧密,信息沟通方面保持着高效和准确。上市融资以后由于发展迅速,部门和人员快速膨胀,这时如果信息系统软件落后,管理层观念保守,就会使信息收集和沟通出现较大的问题。另外,创业板企业一般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反舞弊机制,没有设立独立的部门和热线处理投诉举报,且没有举报保护和奖励机制,使得企业员工舞弊风险较大。

5.内部审计不到位,监督与评价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健全离不开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它既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分支,同时又属于实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手段。而大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仅是由监管的要求而设立的,因此内部监督机制往往不能发挥其所应该发挥的效果。首先,创业板公司由于公司规模及理念方面原因大多聘请内部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特别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投融资业务不断复杂,往往难以应付导致漏洞;其次,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大多是在出现问题时才进行必要监督,没有做到事前的审查和事中的控制。再次,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实质上与管理层及其相关机构并行,因此造成了其独立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管理层。

四、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组织结构

创业板企业应完善组织结构,部门权利均衡、相互牵制,减少舞弊的可能性。特别是管理层和董事会的职责要清晰,如通过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稀释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也会相应的降低职务重叠问题。部门职责应清晰,要求考核和追责指标可以量化,减少推诿现象。企业应当授权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保证其能独立的履行审计职责;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当谨慎;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保持畅通沟通;应当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分支机构采取对口管理,集团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下属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分支机构只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大额投融资和担保权限由集团统一管理。

2.明确授权体系

对于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通过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企业应使用书面授权体系,杜绝口头授权,书面授权格式和标准要一致,最好能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以减少由于时间和空间错位导致无法书面授权的问题,并且使得追溯变得更简单迅速;常规授权、特别授权、临时授权,三项授权界定清晰,适用统一标准,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避免制度设计完成后难以实施或者成本过高;临时授权后必须预先设置流程,实际实施时按流程严格操作,不能因为临时授权已完成,后续管理变的随意或者不重视。

3.全面梳理制度体系

重视制度体系的完善,明确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设计制度流程必须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使用管理流程图和配套表单体系,使制度体系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也有利于后续的流程分析和改进,节约时间成本。并由归口部门编制、管理,使得责任更明确,追溯更方便。制度设计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精简流程,选择替代方案优化实施成本较高的流程,避免设置的流程由于不经济而无法实施。

4.强化信息处理与沟通能力

创业板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后,业务扩展迅速,信息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总量呈指数级增加,企业需要对信息处理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人员的水平,使其能及时通过信息系统识别、获取、处理和报告信息,为管理和控制经营活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另外,企业需要实时的更新和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要求,以便使收集的信息能够支持管理和决策。企业必须建立渠道和机制,使企业员工、管理层以及股东、监管者能够保持沟通顺畅,提高管理效率,以及降低舞弊风险,沟通的方式可以采取手册、备忘录等文字传递方式,也可以采用召开会议、谈话等口头传递方式,另外设立独立的部门和热线处理投诉举报,并建立举报保护和奖励机制,降低企业员工舞弊风险。

5.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和监督

内控制度建立完成后应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并且这种培训应当全员参与,培训必须要有记录,并对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对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评价报告,严格问责机制,并与绩效考核相关联。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保证监督的频率和力度,做到检查有结果,结果有评价,评价有奖惩。

6.切实做好外部咨询和培训

针对创业板企业经营风险高,风险管理能力低,内控人才缺乏的特点,应该在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培训,在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督的过程中,提升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并迅速培养企业自身的内控管理人才。对于内控评价小组人员和内审人员,必须通过咨询和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及法律法规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内部评价和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保障。企业内控评价小组人员和内审人员与外部专家保持密切沟通,在制度设计阶段,充分的沟通可以使得外部专家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给出正确的建议;在实施阶段也应当充分交换意见,在不断改进中完善制度建设。

五、结语

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是降低风险的最好的工具,创业板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高风险和波动性,从主观上接受内部控制制度并推动其不断完善。一方面,应积极加强自身的内控建设;另一方面,要主动披露相关信息,接受内外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全员全时地参与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并针对自身条件进行设计优化,从而使企业能够应对危机,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芳.企业内控管理一体化[ J/OL].大成方略培训杂志,2015-9.

[2]崔奇.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策略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年第17期.

[3]周思维.浅谈创业板公司内部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3期.

[4]邸竑玮.创业板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概析[J].经管空间,2013年8月.

[5]陈靖.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4年第3期(中).

猜你喜欢
创业板制度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某些单位的制度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