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学理财之我见

2016-11-19 16:53张天一
中国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财中学生

张天一

【摘 要】现阶段,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家庭对子女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给子女的零用钱越来越多,但却暗地里助长了盲目攀比、金钱至上、消费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滋生。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理财的现状及成因,并对正确的理财方法做出探讨,以期为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正确引导。

【关键词】中学生;理财;消费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相比以往有了大幅提高。中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日趋成人化,理财观念和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进行合理的理财教育很有其必要性。

一、中学生理财现状及其成因

1.现状

经济水平的提升导致家庭收入上升,中国大部分家长在给子女零用钱方面从不吝啬,但是让家长担忧的是,孩子们在拿到零用钱后却“不会”花钱:孩子们一般是不会对零用钱做预算与总结的,常常是钱花出去了,却不知道花到哪去了。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大部分,吃要美味,玩要高档,穿需名牌。在社会调查中,很多家长都表示,现在的孩子太热衷于攀比,别的孩子喝饮料,别的孩子穿耐克,自己也一定不能差。如此盲目的攀比消费,不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让人忧虑的是,不但大多数的家长没有教中学生如何花钱、理财,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对中学生理财做出正确的引导。

2.成因

(1)主观方面

盲目攀比。尚未经济独立的中学生与其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产生了矛盾,导致其形成了这种“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好的,我要更好”的盲目攀比心理。

虚荣心作怪。由于虚荣心理,很多中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审美水平、支付能力进行赞叹,希望借一些名贵商品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宣泄情绪。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会利用一些不正常的消费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诸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喝酒吸烟、进出成人娱乐场所等。

猎奇心理。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普遍存在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并由此导致产生不理智的消费冲动。

(2)客观方面

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中学生受到家长之间以贵重物品“礼尚往来”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庭原因。父母和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子女的消费正当与否都给予满足,使得中学生养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

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十多年,但学校还是偏重于知识和学科技能的教学,忽视了中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学校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故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升学考试,对学生的消费及理财方面基本不会干预,缺乏对中学生理财行为的引导。

二、中学生理财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且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完全成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家庭与学校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消费和理财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普遍缺乏正确的消费观,一些中学生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因此,教会中学生合理消费,对于他们以后进入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早熟,但这种思想和行为上接近于成年人的状态并不等于他们能像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控制,这一点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而通过良好的理财教育,能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有效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同时提高其观察分析能力、合理支配能力与交际能力。可见,理财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理财习惯

1.家庭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富裕起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呈爆发式增长,而消费观念却没有及时跟上,由此造成了重排场、追求品牌等不良消费行为,这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家长把房、车、名牌作为衡量身份的标准,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并用这样的观念来教导子女,甚至干涉子女交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理财习惯,首先要求家长端正自己的金钱观与消费观,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子女能够正确认识金钱与物质的关系。其次,家长要杜绝对子女的溺爱,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其节俭意识,控制其零用钱的总量。考虑到中学生的消费观、金钱观尚在形成中,家长在每个月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应当与孩子一同制定一份开支计划,鼓励孩子做好消费记账,观察其每个月的花销,并在月底时做总结,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消费行为时,应及时干预。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杜绝铺张浪费、盲目从众、攀比的消费行为,并带领孩子去农村、工厂等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孩子通过参加劳动来获取零用钱,使他们理解家长的辛苦。最后,在家庭消费时,也可以让子女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独立的消费判断能力。

2.学校方面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必须加强对其理财教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正常消费、科学理财和勤俭节约纳入到学校的选修课中,并将有关课程成绩作为学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存储习惯,引导其参加家庭理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杜绝攀比之风,设立理财咨询,防止出现不良的消费习惯;经常组织中学生参与消费实践活动,学会使用12315投诉电话,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防止自身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学校还可以和各类消费场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开展教育活动,如引导学生拒绝零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的监管,积极同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打击诱导学生不良消费的行为。另外,学校应与家长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当中学生遇到消费困惑或消费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

3.学生方面

首先,中学生要学会记账和控制预算,树立良好的消费观。记账是一种科学的理财行为,其有利于分析检查消费行为,改进消费结构。其次,要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吃的营养均衡,穿的耐穿实用”的生活观念。坚持从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如节约用水、出门关灯等。再次,要主动做好理财规划,在日常购物中,养成对商品价格进行对比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要深知金钱来之不易,充分认识理财的重要性,在平时自觉地对生活费进行把关,有能力的要定期存储,把零用钱和压岁钱等积攒起来,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培养自身的独立理财意识,增强自己的理财责任感。最后,要克服不良的消费心理,避免盲目攀比,抵制奢侈风,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合理的消费预算,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4.社会方面

中学生的奢侈攀比之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必须纠正社会风气,倡导艰苦朴素的精神,创造良好的理财氛围。通常,消费行为分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三个层次,基于此,社会各界应共同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中学生向发展型方向发展,鼓励其将零用钱花在书籍、报纸、听音乐会等方面,引导中学生追求精神消费与文化消费,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内涵。此外,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中学生的消费方式与社会文明风尚相一致。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消费随处可见,消费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能够帮助其获得正确的消费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金钱观与消费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金柯,黄智杰.浅谈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经济期刊,2015(6).

[2]崔恒.中学生理财教育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3]欧阳润堃.中学生理财认知水平和理财能力调查[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10).

[4]郭燕飞,谢升峰.《个人理财》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

猜你喜欢
理财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影响分析
给老年人的理财建议
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理财意识
大学生理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