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6-11-19 13:15高倩男薛丹丹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楞次定律物理教学

高倩男 薛丹丹

作者简介:高倩男(1989.09-),女,汉,甘肃,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

薛丹丹(1994.05-),女,汉,陕西,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

摘要:本文运用修订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目标、教学活动、评估及小结这四个方面,以《楞次定律》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将修订版分类学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教育目标分类学;物理教学;楞次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08-02

修订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类别完善为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知识维度主要指学生应该学什么或者教师应该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主要是协助教师按照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过程进行教学。[1]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用修订版的分类学理论来分析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困扰着一线的物理教师。笔者选用教学案例《楞次定律》,运用修订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本节物理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修订版分类学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中。

一、目标

为本节课设立了3个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掌握右手定则,理解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关系。

评析:目标1,在知识维度,属于概念性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中属理解。

目标2,根据认知过程维度,该认知过程是运用。从知识维度中,“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指如何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应属于程序性知识。

目标3,主要线索词语是“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在知识维度中,可归类为概念性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中动词“掌握”是指记忆和理解。“理解……关系”,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区分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异同,在分类图式中,这一目标归于分析概念性知识。根据分类表将此3个目标归类于表1中。

二、教学活动

创设物理学习情境,播放两个视频(刘谦的魔术表演、水上舞蹈)均是基于楞次定律而发生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1)演示铝环实验,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获知铝环运动的方向与磁铁的运动方向的关系。(2)播放落磁实验的FLASH课件,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评析:演示铝环实验,将事实性知识向概念性知识转移。这种转移的线索是先通过向学生演示铝环实验,让学生认清事实性概念,再通过落磁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决定,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此教学活动是为目标1做准备。铝环实验处于教学活动中新课引入的后续部分,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知过程维度,归类于记忆和理解。在知识维度中,归类于事实性知识。

接下来,教师(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完成实验观察表格。(4)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得出楞次定律。(5)对楞次定律进行解读,深入理解楞次定律。

评析: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自主性探究实验对于高二学生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为了更好的达成第一个目标,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需要教师更强的引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比如,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时,教师适当给出建议或引导,减少学生实验时的盲目性。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记忆)并理解楞次定律,在知识维度,楞次定律归类于概念性知识。这些教学活动属于第一个目标的教学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楞次定律的应用,并明确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评析:教师给出了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即给出了程序性知识,学生要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程序性知识。此处是第二个目标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程序性知识。

教师问题,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如何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右手定则内容,区分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并理解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

评析:这一教学活动是与第三个目标有关的记忆、理解、分析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另外,如何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这一过程属于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与分析。

学生做相关练习题,以便更好的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并能灵活应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评析:学生通过练习相关练习题,能充分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这一部分教学活动在知识维度中涉及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中,涉及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等。该教学活动综合性较高,可以是目标1到目标3的巩固,检测或评价。

三、评估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时,教师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并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表和实验观察记录,通过检查,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设计能力有一个大体却粗糙的评估。最后,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评析:教师并未严格的对学生运用评分表来评估,仅从教师主观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个过程的评估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评分细则,属于非正式评估。

尽管教师的评估是非正式的评估,但总体来讲,教师的评估也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教师主要是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对实验记录表格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估,而此过程的教学活动是目标1的教学活动,评估是对概念性知识理解的评估1。

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对学生进行评估。而练习题中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部分的评估是针对目标1-3的评估1、评估2、评估3。

我们根据分类表所作的评估分析呈现在下表3中,为了便于比较,目标和教学活动都载入表1中。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

A.事实性知识目标1的教学活动目标1的教学活动

B.概念性知识目标3目标3的教学活动目标1目标4目标1的教学活动目标4的教学活动评估1目标1的教学活动目标2的教学活动目标3的教学活动评估3

C.程序性知识目标2的教学活动目标3的教学活动目标2目标2的教学活动评估2目标3目标3的教学活动

D.反省性知识

表例:浓阴影表明了高度一致——目标,教学活动,评估全都出现在同一单元格中;浅荫影表明三者中的二者出现在同一单元格中。

四、小结

笔者根据修订版分类学所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考察该教学案例: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和一致性问题。

(一)学习问题

整节课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理解什么是楞次定律(目标1)并会运用楞次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2)。该节课从目标1到目标3是逐步深化,层次递进,是连贯的统一体。楞次定律的应用(目标2)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二)教学问题

根据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目标顺序的比较,教学活动被用于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1)到运用程序性知识(目标2),最后记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分析概念性知识(目标3)。

(三)评估问题

教师采用了非正式评估。如表1所示,教师用非正式评估确定学生掌握三个目标。因此,从性质上看,这些评估是形成性的评估。此外,学生的前概念或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在教学开始之前,针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前概念,应该做出诊断性评价,以帮助教师很好的进行教学和评价。

(四)一致性问题

一致性指的是目标、教学和评估之间的对应程度。[2]根据表1,目标、教学活动、评估的三种标记全部出现在某个单元格内为高度一致,或一些单元格只包含三种标记中的两种为中度一致。可以看出,目标1和目标2为高度一致,目标3为中度一致。一致性问题可以将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以目标的达成联系起来,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运用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教学案例,能够将教师遇到的大量他们认为非常模糊的目标按照分类表归类,这样教师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用一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将这些目标组织起来,形成教学活动。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可能更好。但是这些有效性又要如何的评估呢?基于目标和教学活动,并按照分类表对整堂课进行评估,其利弊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使目标、教学和评估高度一致呢?这些问题亟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乔金芳.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在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2]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猜你喜欢
楞次定律物理教学
楞次定律推论的巧妙应用
科学思维方式引领下的“楞次定律”教学创新设计
关于“比较法”教学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电磁感应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