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透视

2016-11-19 05:26武雅琴胡红花
山东青年 2016年4期

武雅琴 胡红花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准确、恰当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的必要保证。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比较,可以更加有利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指向,彰显其存在的本位价值和稳固自己的根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幸福生活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含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宏观上制约和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向、方法和其他因素,同时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为:①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能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不同层面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产主义方向;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能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教育者以积极的工作去努力达到目的,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程度,即全体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历史考察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奴隶社会的政治统治秩序。如孔子和孟子强调通过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准则,即明确和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来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性社会道德思想来维护社会政治统治和制度稳定发展。

而封建社会要求“明人伦”,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要实现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如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教育民众,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控制,达到维护封建纲常的目的。

总之,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满足统治阶级政治统治需要,为社会政治统治服务的同时,以社会安定、社会统治为终极,强调对个人人格培养。

(二)我国近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对健全人格的培养,重视国民平等和自由意识的培养。 如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者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教育全党,使他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远大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要求教育对象具有独立自强的精神、坚苦不屈的志气,洗涤不良习惯,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我国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不断完整,不断富有层次性的。

1957 年毛泽东在最高國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培养 “又红又专”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强调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对党的教育目的的错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误区,以阶级斗争进行思想斗争,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小平的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强调个人发展是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培养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和远大理想的人才。

今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断明确化,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巩固了无产阶级的统治,也体现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倾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注重教育对象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个体自身的关注更加突出,这对教育对象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历史考察

对于研究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里暂且以美国为例。

(一)殖民化时期(美国独立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定居于殖民地的欧洲人有着很强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植根于他们的基督教信仰中。美国殖民化时期的教育在于所保存的基督教文明在精神上将北美人统一起来的,一是加尔文教,一个是革命思想家的各种主张。

殖民地后期,主要是培植民主和美国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以及托马斯·杰斐逊等人。并且北美掀起了大觉醒运动与革命启蒙运动,强化了美利坚民族一体化、北美殖民地一体化。

(二)联邦化时期(独立之后到南北内战结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一种重要传播形式,是各党派之间的论争和辩论。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就是在这种论争、矛盾和斗争中得以传播,并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中扎下根的。威伯斯特在《英语语言原理》中写到:“独立战争开始时在国会发表的那几篇精彩演讲里,包含着大量高贵、公正和独立的关于自由与爱国的观点”。这一时期,在教育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很重要,但公民的美德才是首要的。

(三)国家化时期(内战结束到一战结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的大量增加,使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的美国在内部朝着一个更自由的多元化社会发展。南北战争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进入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要求新移民(来自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等非英语国家的移民)美国化。其实“美国化”,从根本上来说,它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套强调艰苦工作、公平竞争、提倡个人首倡精神、进取心和财富上获得成功的标准,美国社会对新移民“美国化”的态度十分坚决彻底,罗斯福宣称“一个人要么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要么根本不是美国人,不存在对美国一半的效忠。”

(四)国际化时期(一战结束至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逐渐走向了世界。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思想对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威胁,也为了把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反抗斗争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耐的范围之内,美国学者们加强了公民教育的革新与研究,力图实现公民教育的“科学化”。后随着“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出现,对公民教育的研究进入了全盛时期。这对于解决公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难题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有效地促进公民意识的增长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四、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比较

(一)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相同点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国家目的、教育目的一致

中国把“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这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美国把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上帝托付给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为这个伟大的民族造福,而且还要为全人类造福。”

2、发展前景一致,逐渐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中西方都致力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进程中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观念和思想有所侧重,但从整体角度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一个由强调社会发展到强调个人的发展,再到社会和个人统一发展的逐步演进的过程。

(二)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不同点

1、整体侧重点不同

中国侧重于社会本位论,而西方侧重于个人本位论。具体为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其集体教育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培养受教育者的集体观念,更加注重社会价值。虽然也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违背时,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更加重视社会价值。西方十分注重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使人的本性得到最理想的发展。虽然它在关注个人的同时,强调的是社会政治和社会法律的完善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它必须符合个人的个性与自由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是以个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旦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个性的发展形成阻碍,那么个人的能动性就会发挥其社会改造功能,使得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过程的绩效评估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定十分重要,它能够有效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都会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评估,但是在方法使用上有所不同,在评价体系上,中国主观性较强。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侧重于个体道德的发展性相对较强,方法专业化程度高,客观性较强。

五、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考

(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视角的转换——人与社会的“共赢”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指向——幸福生活。现代社会的生存背景及要求人们具有社会适应性,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既要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还要有向他人开放的共存意识,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上,应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契合,而不再是个人或社会的单一维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向我们传递的理念是:社会对个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是从社会的角度对受教育者“斧正”作用,不只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不只是传授社会业已形成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循规蹈矩的社会人,还应从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角度,兼顾人生命、成长的需要,并使人获得精神生命的支撑,使他们懂得什么是 善,什么才是恶。这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仅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己任,而且还要以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为己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由突出社会需要转而兼顾人自身的需要,由单一的社会取向向兼顾社会与个人转变,其旨趣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共赢”。

(二)要继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政治性和针对性

政治色彩鲜明、目标全面而具有针对性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如今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相互交错激荡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思想政治教育还承担着引导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公开化、直接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目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表露出来,在社会传媒和社会组织生活中有组织、有意识地占据思想意识表达的主导位置,能极大地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性地位,使国家主流思想文化的声音成为社会的强势话语,对其他非主流的声音产生引领与同化的影响力。这符合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