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

2016-11-20 18:40齐海英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齐海英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参与熔铸和丰富内涵的作用。民间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具象载体,基于此民间文化角度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满蒙民间文化

1 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与满蒙文化价值观

蒙满作为统治民族,曾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尽管将本民族的特质文化价值观带入执政理念,但仍然承袭了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满族建立最后一代王朝,情况便有了更大的改变。满族建立大一统政权后,在满蒙融合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吸纳汉族的儒家文化思想,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秉持既继承又改造的态度,融合成了具有新的内蕴的文化价值观,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继承“大一统”观念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满族统治者也继承了这种“大一统”思想,从远古的“三皇”到历代的帝王都是满族统治者祭祀的对象,乾隆还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传统的儒家思想“严华夷之辨”,强调汉族的绝对中心地位,体现出明显的排斥少数民族的倾向,而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蒙、满汉、华夷一家,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成功改造。

第二,创造性发挥儒家思想的功能作用。清朝统治者采用儒家思想固然也有维护统治权的目的,但同时清朝统治者也创造性地发挥了其增进民族间团结,构建统一联盟的社会文化功能。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点。主张君临天下只有依靠仁德,而与人所处地域没有关系。此观点主张清朝的正统性和“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客观上起到了增进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文化效用。

第三,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底,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不能无视或抛开这种思想源泉。满族统治者在对儒家思想的积极接纳、适时改造中,使大一统的国家在清朝得以奠定,这种改造适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满族统治者进而把“华夷一家”的观念落实到制度层面,形成了“因俗而治”的制度性措施。这一制度和措施在历史发展中得到认可和延续,成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确立的历史基础之一。

文化交流是达成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之一。满族与蒙古族因特定的相近的族缘关系,在历史上有较密切的文化交往与交流。满蒙传统的渔猎、游牧为主的生计方式与汉族传统的农耕为主的生计方式具有异质冲突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构成了文化上的对立。后来,正是在清代,实现了满蒙汉文化广泛而有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我国各民族和谐共存,取长补短、团结发展的历史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是56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当代,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对民族文化采取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的态度,使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起到重要的助益作用。

2 满蒙民间文化角度下的文化价值观问题思考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民间文化渗透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广大民众最真挚、最素朴的生存情感和体验,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等在其中获得形象化、审美化的折射和体现。

民间文化的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只从满蒙民间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几个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满蒙民间文学艺术资源蕴含丰富,从这些极具审美艺术魅力的文化资源中可以体会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观。文学文本,尤其是民间文学艺术,如满蒙民间说唱等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丰富、最形象、最有感染力的载体,这些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是我们体验和感悟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切实途径。

以满族民间艺术形式子弟书为例,满族子弟书中有些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直接来源于满族广大民众的生活现实,如《叹旗词》《打十湖》《射鹄子》《阔大烟叹》《螃蟹段儿》等等。但更多的是满汉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对汉族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选择性吸收与艺术表现。有研究者依据404篇子弟书作品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改编自汉民族古典小说、戏剧及其他艺术作品的为314篇,占到总数的78%,而原创作品为90篇,占总数的22%。[1]虽然题材与内容源于汉民族,但在改编中却在不同程度不自觉地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成了满汉融合化的文化价值观的文本。韩国学者全弘哲曾对清代满族子弟书的主题进行分析概括:其中第一方面便是爱国主义思想,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又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宣扬忠君爱国;二是表现爱国主题中的伤国思想;三是歌颂民族间团结友爱的爱国主义。第二方面主题就是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第三方面是对女性的赞颂主题,表现了与传统男尊女卑观念不同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第四方面是寄寓民主主义思想的主题,很多作品表达了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关系的民间诉求。[2]

再如蒙古族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胡尔沁说书。诞生于久远年代的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如《镇压残暴黑龙王的传说》《额尔古纳河的故事》等成为胡尔沁说书艺术产生的最深远基础。而在整个蒙古族发展历史上接连涌现的英雄史诗如《格斯尔传》《成吉思汗传》等大量作品为胡尔沁说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说唱素材。明清时期,随着汉民族文化的融入,大量的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汉民族经典文学作品也成为蒙古族胡尔沁说书的主要说唱题材。胡尔沁说书者从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出发对汉民族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使其说唱活动成为了传达蒙汉兼容文化价值观的形象载體。胡尔沁民间说唱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态传达着蒙汉等各族民众共同认可的,诸如爱国护国、维护统一、崇尚英雄、不畏强暴、豪迈乐观等精神价值取向。

从上述内容可以领略到,满蒙广大民众在以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心态解读汉民族古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不断地接受着汉民族文化传统意识的影响,在这种交互影响中,形成了民族融合化的文化价值内蕴。不独满蒙两个民族,其他许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形态中都传达着融合化的文化价值意识和观念。

再看民风民俗方面。民风民俗是民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民风民俗在稳定之中又有随时空环境而变的特征。但无论如何变化,蕴含于其中的具有强烈的民众认同性和体验性的文化价值意识和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例如,辽西蒙古贞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飞禽走兽崇拜习俗。蒙古贞广大蒙古族民众信奉和崇拜龙、凤凰、象、狮、虎、鸽子等动物。龙是汉民族和其他许多民族共同崇拜的构想化的动物。蒙古贞地区是蒙汉民族混居地区,对龙和凤凰的推崇可能是受汉文化影响所致。而大象被赋予吉祥的涵义,许多人家过去春节都要张贴大象年画。狮子被赋予庄重的涵义,庙宇、大户人家门前往往都要立石狮增添气势。虎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给儿童喜欢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大年初一往往在寅时敬神拜佛。鸽子在蒙古贞民众心目中是忠厚诚信的象征。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不断体验着的动物崇拜习俗最终积淀为崇尚勇力、勇于担当、信守承诺等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

每一个民族都有从历史传承下来的,富含民族本色的民俗事象。民俗事象获得持续传承的动力在于烙印在广大民众骨子里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观念。当然,也存在一些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相悖的民俗事象及文化观念,这是应该剔除和拋弃的,但各个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民俗事象的绝大部分是含有正能量的,它们所蕴含或折射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观念已经历史地成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价值观有机体的构成部分,发挥着感染、影响和教育广大民众的功能和作用。

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思想和观念中的一些消极性因素会对民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一定的误导或麻痹等不良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应该认识到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广大民众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更多是在生存层面来进行的,故此,他们往往是着眼于化解生存中的困境和矛盾,或者是为了使生存更为圆满幸福而去体验化地理解宗教,这样,宗教思想中一些带有助益人生的观念,在民众生存化感悟中积淀为超越民族界限的普适性文化价值观。

我们以历史上在满蒙民族中极其盛行的萨满教为例。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源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基础是万物有灵论。萨满教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的诸多民族中。“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萨满”二字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蒙古语称为“孛额”。萨满教认为世界上各种物类都有灵魂,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吉凶祸福等,都是各种精灵和神灵意志的表现。萨满教具有崇拜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的特点。萨满教有庄重、热烈的祭祀仪式,此仪式在各民族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曾经盛行于满蒙等北方各民族中的萨满教“既是旧时代社会生产力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写照,也反映了人们从神秘未知到向往天启已知的渴望,在其迷信愚昧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生活理想愿望的寄托和诉求,是求得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一种表达,是对社会、家庭与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3]

佛教对满蒙两个民族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对蒙古族的影响更大,更长久。随着汉满蒙文化交流程度的加深,汉族所信奉的道教宗教观念也对满族和蒙古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关公形象因与满蒙的喜好忠勇及英雄崇拜情结相通,故而受到满蒙民众的信奉和敬仰。

满蒙融通性的宗教信仰中包含着超出两个民族范围之外的友善、友爱、敬老、诚信等进步文化价值和观念。

3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是先进文化观念的集合体,各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存化地积淀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并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加深,已超越具体的民族界限,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共同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历史熔铸过程,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当代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丰厚内涵。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弘扬活动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激活其内在的生命活力,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弘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冷纪平,郭晓婷.清代子弟书题材来源考[J].东方论坛,2014(4).

[2]全弘哲.子弟书的主题和艺术[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张帆.满族习俗中的民族文化[J].满族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