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制品造型技术研究

2016-11-20 19:08高婷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造型

高婷

摘 要:北方游猎民族自古以来劳动生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就地取材,采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生活器物,创造了具有丰富造型艺术的桦树皮制品,并发展形成一种文化。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充斥下,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影响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导致原始的民族特征、民族文化等逐渐消失。这是一笔自然的、原生的并带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正是我们重点研究和发展的对象。

关键词:游猎民族;桦树皮制品;造型

在西辽河流域的诸原始文化中,“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以筒形罐为特征,常见纹饰为几何纹,是用带尖或带齿工具在器物表面刻画、压印、点刺而成,这与桦树皮器的造型纹饰种类、装饰手法非常接近。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出土一件陶罐,呈筒状,器物外壁有仿桦树皮器物对合直线纹和缝合针眼装饰,距今3000年。[1]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出土的筒状陶罐,直壁,平底,底向外平伸大于器身,与桦树皮盒的造型接近,距今2700年左右。[2]可见,桦树皮器物的造型与纹饰艺术,与陶器的造型和纹饰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反映了狩猎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交流状况。[3]

桦树皮制品的造型艺术在考古学上的具体体现:首先在器形方面,形状较为多样,这一方面是由于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审美的需要;其次,每一种桦树皮器皿之上有纹饰,尽管有千百年来的沥蚀,但是在有些器物之上仍然清晰可见。例如,绥滨县中兴乡7号墓中出土的桦树皮桶上的纹饰有轧花纹和剪花补贴纹两种,剪有精美的“十”字纹和水波纹,压印的几何图样,是二方连续组合形纹。[4]扶余明代墓葬出土的桦树皮器因残缺,已不知原器之形制,当时命名为刻花器,这一命名显然是不科学的,上面的纹饰非常繁缛,周身刻有编织花纹。[5]最后,利用桦树皮制作许多的艺术品,有些可能是宗教的需要,如人形饰件;有些则是纯装饰性的,如阿尔泰地區发掘12座巨墓,木棺和棺盖上满饰着艺术雕饰,或粘贴着用皮革或白桦树皮剪成的各种动物的形象。[6]无论从考古学的发现中,还是现代的讨论中,任何造型艺术都对其物品本身存在很大的价值,其价值有客观性的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生活等,也有主观内在精神层面的对某方面的信仰,对某方面的情感等,造型艺术从来不单独存在,它往往都会依附于其意,其形而最终形成的。

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制作工艺,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最初是从原始社会生产中产生的,这也首先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继而被应用到各类生活中,从而产生了审美价值,接着,当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产生碰撞后,先人将其有效的融为一体,不仅方便于建筑、交通、日常生活等诸方面,还使得制作工艺和器物造型的良好结合,使得每类器物在功能和审美上独具特色,也在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史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

1 材料

长久以来,工艺美术中所追求的审美标准和完美境界一直是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材料是工艺产品制作的前提,工艺制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由素材材料转化为产品要素的过程。不同的材料质地在工艺制品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呈现,会与审美主体的心理形成不同的情感呼应。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造型,其主材和辅材都决定着它的最终效果。

1.1 桦树皮

剥取桦树皮的最佳时间一般在6~8月,一般要选择表面光滑少疤,直径在20㎝的最为理想。“剥时,用猎刀在树的上下端各横切一刀,然后自上而下再切一刀,形成四方形,用双手将其顺刀口慢慢撕下,一块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桦树皮就揭下来了。为了造船。有时还要扒大块的,剥完将其卷起来,保存好,现用现取。但都背回住地。”桦皮剥下后要根据日后制作的工艺类型而选择是否晾晒,经过晾晒的桦树皮会有深浅不一的色差,很多存在色差的工艺制品就是这样得来的,而未经过晾晒的本身不会变色,其做出的成品也不存在变形。

1.2 线麻与马鬃线

线麻与马鬃线在传统的制作方法中必须使用,野生纤维植物的线麻和马鬃纺在一起实用,不仅结实耐用,缝合的各部分甚至不漏水。

1.3 松树油

作为一种天然的原始的材料,它既防水,又防腐,每到春暖花开时, 松树上就会浸出的这种松树油,常用它来粘接桦树皮的接头。但由于材料取用费时费力,且受到时间限制,后来,较多的制造者采用沥青或化学胶水来粘接接头和缝隙。正如《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文所说:“桦皮椭圆盒、桦皮圆盒、桦皮衣箱、桦皮盘、桦皮长盒。”并且“桦木桶绘花卉,接缝处涂松脂,以免漏水。”

1.4 工具

制作用的工具有剪刀、片刀(可用猎刀代替)、托克托恩(唯一的刻花工具。骨制品,一般用犴骨制成,也有用狍骨的,根据顶端的分叉刻出不同花纹)、针(骨制或铁制)、锤子(木制或铁制)等。随着新式制作工具的出现,现在桦皮制品的制作工具也非常复杂和随意,如除了传统工具外还有各种刻花的工具、锤子、铁笔、圆规等等。

2 形状

形式美是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状)及其组合规律(如单纯齐一、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构成形式美的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这些感性质料的组合规律,即形式美法则。伴随物质生产的丰富,人们对把握形式美的组合能力和对美的认知也极大丰富,使适应自身的同时还创造出不同造型的器具,这在桦树皮器具的制作技术中得到相应体现。例如,鲜卑墓中出土大量的桦树皮圆牌的造型问题,宋兆麟先生根据桦皮桶的制作工艺判断圆牌是桶的底。[7]而从出土的鲜卑桦树皮圆牌看,分单层和双层,有的边缘分布着均匀的针孔,有的边缘无孔但中间有一个针孔。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桦皮盒、桦皮桶的制作工艺看,器底与器身缝合时,底部中央必然向上凹陷,但本身并不能形成圈足, 而是平底内凹。鲜卑墓出土的桦皮壶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边缘布满缝痕的圆牌为桦皮器物的底,而中间带针孔的圆牌可能为器盖。

这些都表明造型器具的任何造型要素,它的审美规律都是由一定的历史积淀而来,对色彩、纹样等形式要素的组合规律也让人在感知中获得快感。鉴于桦树皮皮质本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所以桦树皮制品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在桦树皮制品的造型表现中,其一,圆柱形是最为常见的形体,因为了游猎生活的日常习惯性,常使用容积比较大,能够存放较多物品的容器,圆柱形容器不乏是一种较符合的器形,且它是桦树皮器具较容易制作的一种形体,所以也最为常见。其二,椭圆形器物形似其名,形体饱满,线条流畅,介于长方形和圆柱形之间。其三,长方形的器物让人有种敦实厚重的感觉,并且易于搬动,能盛装体积较大的物品,所以一般作为箱子使用。其四,圆锥形的器物由于它的造型是倒置的且轻便灵活,经常被妇女采集时使用,所以存储食物使用较多。这几类器物的造型都遵循了形式美的法则,线条流畅,形制均衡,是善与美的统一。[8]

第一,建筑材料类,如“斜仁柱”的覆盖物“铁克沙”,在它复杂的制作后,使用前,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为其贴上花边图案。

第二,交通工具类,如桦皮船,细长的船体制作后一定会对其进行装饰,饰以各种花纹图案如直线纹、三角纹等。

第三,日常用具类,如“阿达玛拉”(箱子)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主要来存放衣物并用作嫁妆和旅行携带,制作相当精美;“木灵刻依”(桦皮水桶),是带底的圆柱形筒形,桶口边钻有两孔,穿个横棍便能手提;“古约文”(拾果工具)在采集时常用到,形似桦皮水桶,只是多出一个舌形有锯齿的缺口;“敖纱”(盒子)造型多为圆、椭圆和方,主要盛放针、线、剪刀等日用品,其盖和帮上均有精致花纹;“欧姆凯”(摇篮)用于狩猎生活时一种抚育幼儿的摇篮;“玛达拉”(烟盒)便于携带且防潮,底和盖刻有各种花纹。“阿汗思”(桦皮盆)用一块方形桦皮,将四角剪开,从剪开处折起缝合,剪平沿口处并镶薄木边。“阿参恩”(桦皮碗)与桦皮水桶相似,只是多一个盖子,盖和帮上均刻有花纹;“昆该依”(桦皮篓)将大张桦树皮四角剪开折起缝合而成,底大口小,上口镶有木边,盖和帮刻有花纹;“玛踏”(神盒)将一块桦树皮折叠起来两头缝合, 中间留口,专门用来放置神偶、神像。[9]

不难理解,桦树皮器具将人的实际需要满足后,进而体现它的审美价值。那么一个物品呈现出美的状态时一定将物品的功能完全表达后,又赋予其相应的内涵,使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更好地进行了融合。

3 技术

技术是指依据科学原理和生产经验对材料进行系统加工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技能。技术美是材料与技巧的和谐统一,即对物品的形式完善和风格呈现。《说文》中称“技,巧也,从手支声。”手工制作是个体劳动的产物,呈现的是一种柔性的美,灵巧的美,桦树皮制品恐怕正是由此才具有了淳朴自然又不失灵动的审美韵致。

3.1 桦皮制品的技法包括下料、去皮、缝合、画图、刻花、粘合、打磨七道工序

下料是将整张桦树皮根据制品的比例大小、形状规格来裁剪材料。

去皮是对剥取好的桦树皮进行深入处理。不仅要将桦树皮表面非常薄的白色表皮去掉,还要刮除掉许多黑色的结疤,最终让表面看起来平整而干净应利于粘合。有时还需入锅蒸煮后摞起来利用石头压住让其平整。

缝合是将器物的局部缝合为一个整体。一般底边和盒口都包边,花纹在侧面。

画图相对比较简单,一种比较方便的利用复写纸将花纹样式印在顶面和侧面,但留有蓝印,效果较差;另一种是将花纹样式印在较硬的纸上并剪开,再利用铁笔把对齐的印花轻轻印刻在桦皮上。

在桦皮制品制作中,最传统、也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就是刻花,是用托克托恩(骨具)进行雕刻的。把犴或狍的小腿骨顶端磨细,尖部分叉,可以刻出两排齐整的圆点,若頂端是“人”字形那么刻出来的形状就像一排大雁。一般来说,大尖刻花边小尖颗更精致的图案。刻花的手法分手刻和砸刻。手刻用于较小的器物,花纹复杂但不多,印得比较浅,是用托克托恩直接在需要的部位压出花来;砸刻顾名思义,是用锤子敲击托克托恩,在需要的部分砸上花,花纹较大且深,多用于大的器物。

粘合是将各部分粘在一起。一般要在接口处用小片刀将其削薄,然后把胶涂抹在需要粘合的地方,晾一会儿并敲击让其粘牢,最后晾干并修整边缘。

打磨是最后一道工序。一般要将接口轻轻打磨平整,保证不破坏原有的桦树皮色泽即可。

3.2 桦树皮制品的创新技法。

第一,镶嵌法。镶嵌法就是将图案部分进行镂空,做成与图案相同的形状,然后利用显色不同的桦树皮制作的图案再镶嵌到制品上。比如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馆员莫鸿苇女士,她率先开创了桦皮镶嵌画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先河,主要结合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在特征,利用桦树皮的天然纹理、色泽,经过剪裁、镂刻、镶嵌而成。莫鸿苇说:“桦皮文化是鄂伦春民族两大文化之一,也是我们继承下来的比较完整、比较古老的一种文化,桦皮镶嵌画则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延伸。”

第二,叠合法。叠合法也是将桦树皮层层叠叠粘合,形成起伏效果,主要为了把成品制作的弧美,形美。正如前文所提到,首创“叠”这个制作方法的正式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出现的民间艺人陶丹丹,此技法的产生使文化气息更加浓郁,艺术风格更加鲜明。

第三,填充法。填充法虽然有人使用,但开展的不很广泛。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桦树皮末、纸或其他东西将制品的顶盖填充的非常饱满、圆润,使整个制品看起来独具饱和感。

第四,模具刻印法。这种方法也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出现的工业化生产形式,并得到广泛应用。传统手工技法中使用的托克托恩甚至也被沦为附属刻印工具。

4 结语

人类制作器物,促使造型艺术的产生。中国北方民族也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 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丰富的装饰艺术。马克思指出:“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参考文献:

[1]黑龙江肇源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J].考古,1980(4).

[2]齐晓光.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58-72.

[3]李宏复.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4]黑龙江畔绥滨中兴古城和金代墓群[J] .文物,1977(4).

[5]夫(扶)余县明墓发掘简报[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3).

[6]于学斌.北方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的会通[J].满语研究,2006(01).

[7]宋兆麟.最后捕猎者[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35-187.

[8]白梅.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06):29.

[9]莫拉乎尔·鸿苇.鄂伦春族的桦皮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3).

猜你喜欢
造型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