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组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2016-11-21 18:18海南金之刚
散文诗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炮台沙洲

海南 金之刚

四月组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海南 金之刚

红 井

沙洲坝是贫瘠的,贫瘠得没有一条滋养万物的河;沙洲坝人是苦难的,为了水,跋山涉川,头顶骄阳烈日,披星戴月;沙洲坝人是隐忍的,虔诚如佛徒,不愿去碰触一则有关地龙的传说……

直到宁寂的大地走来一个伟岸的身躯,带着一支队伍,每天和太阳一起交流,探究关于生存与信念的话题。

这个伟人听说了地龙的故事,爽朗一笑,用浓重的湘音说:“我就不信这个邪,就让地龙来找我毛泽东吧!”于是一挥手,那支队伍用惯常使用的镰刀、铁锤,开始了与千年传说的抗争。一汩清流喷涌而出,一轮红日与沙洲坝人民久违的笑声,几乎同时升起。

水啊,滋养生命的源泉,中国革命的乳汁!地龙终究没有出现,而革命的烽火却就此点亮,星星之火,渐渐燎原。毛主席和战友们促膝而谈的雕塑在红井旁生根,接受山的爱抚,水的滋润,坚毅的眼神真理般永存。

沙洲坝人是幸福的,红井水是红色命运的源泉,用她无私的清流滋养着中国革命,这支队伍从此容光焕发,与一切压迫与不平做拼死的抗争,

终于迎来了炎黄儿女企望百年的黎明。

无私无畏的沙洲坝人啊,她的儿女跋涉千山万水,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由南至北,渗透过翠绿的草地和厚实的土层,化作了红井水丰富的养份和灵性。

善良淳厚的沙洲坝人啊,胜利后的一个春天,听说那个伟人要来,于是家家张灯结彩,为他准备了依山傍井的别墅,望穿秋水。然而他因事耽搁,终没有来,后来也没有来。沙洲坝人民眼睛有些湿润,掬一口红井水,说思念的味道,很甜。

注:红井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境内。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同当地群众一道开挖了这口水井。1950年对水井进行了修整,人民群众称它为“红井”,并在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长征第一村

我猜想1934年9月30日那天的天空下着雨,穿透过78个春秋的岁月红尘,化作了今天稀稀疏疏的雨丝。

观寿公祠前洁白戎装、列队留影的方阵中有你吗?循着解说员清脆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衣衫褴褛、壮怀激越的你们,火红的旗帜驱散了松毛岭下秋的寒冷。团参谋长的视线模糊了,继而誓语铿锵,苍凉而且坚定:“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然后迂回北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的,今天我们回来了,身着整洁的军装,沐着历史厚重的雨丝,头顶上军旗猎猎,踏过曲折、古朴的小巷走来。啊!那是你开启征程的地方,从闽西一个莽莽苍苍的小村出发,经长汀,过瑞金,雪山草地,腥风血雨……

此起彼伏的相机声正记录战友们挺拔的身姿,连同先烈们枪林弹雨中的英魂,记录下中华儿女一脉相传的忠诚与血性!我们抖落掉你泛黄史籍上的尘沙,装裱成不屈意念的图腾,恰似那黑夜里闪亮着的黑色的眼睛。

闽西长汀——长征第一村,一部雄奇、悲壮、辉煌史诗的扉页。

1935年1月,天空已然放晴,星星之火燎原成78年后观寿公祠上空烂漫的云霞,与我们正高举的旗帜交相辉映,映亮成共和国历史上一幕永不褐色的背影。

注:长征第一村位于闽西松毛岭下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从这里开始长征。

古田神韵

1929年岁末的闽西正是飘雪的日子,当年的毛委员和他的战友们正是踏着这条泥泞的小道,双眉紧锁,若有所悟,朝着那座庄严的四合院祠堂笃定前行。他的身后是深沉、壮阔的笔架山,含蓄、蛰伏,似乎在酝酿一场不同寻常的春意。

此刻却是四月末的天象,道路两旁的油菜已近成熟,而我想象山脚下油菜花开时的美景,金灿灿、黄澄澄,漫山遍野;对面远山含黛,脚下的小路斑驳、古朴,与不远处我们正跨步而去的祠堂浑然天成。

啊!古田,先烈们历尽艰辛,相聚在你大山的臂弯里,用信念弹奏中国革命史上的华彩乐章。祠堂右侧的荷花池是毛委员曾踱步沉思的地方,那时的荷花尚未开放,伟人用如椽大笔饱醮荷花池水,以天地为纸,书写大气磅礴的诗行。

巍巍采眉岭,莽莽苍苍,雄关漫道,红军战士集合在祠堂左侧的阅兵场,聆听历史的召唤,“从农村包围城市”,“让党指挥枪”,从此迎接浸透着苦难与鲜血的曙光。

四月的古田恰似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啊,又如一首凝固的交响诗,仰视山间飞过的群鸟,依稀能听到深沉、厚重、刚毅,且富有灵性的乐章,穿透过岁月风雨,油菜花般铺排向一望无际的山冈。

战友们沉醉了,我不经意间转头,赫然发现伟人的塑像,神色凝重,浩然于山之巅,云之上,向着北方,好似正扬起高高的指挥棒。

福佑古田,我为你骄傲,采眉岭中,笔架山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几个鲜红大字,旗帜般招展,乃这方水土点睛之笔啊!

天色近晚,队伍拾级而上,在伟人塑像下鞠躬肃立,敬献花篮,用一腔赤诚之心定格下这秀色如许的古田。

然后悄然离去,依旧沿着那条执着的小径,心有余香。

注:1929年12月28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该会议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政治上建军的原则,同时选举毛泽东同志重新担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浩气长存

如果不是翻看中国革命史悲壮的卷帙,我会以为你只是个诗人,一袭长衫,一副雅致的眼镜,风流俊秀,玉树临风。其实你曾迈动激越的步伐,从五四运动的漫天火光中走来,高擎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与鲁迅、矛盾等巨匠比肩。

如果不是穿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消散已久的硝烟,我会以为你只是位渴望改变的战士,煤油灯下,书写着战斗的檄文,开启民智,传播真理的声音。至到走进历史的尘沙,仰视你与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作拼死斗争的场景。八七会议,站在历史舞台中央的你,吟颂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诗句,激流险滩中艰难地引领着革命的航向。

翻看一本本浸润着翰墨书香的课本,端详你恬淡、睿智,略含忧虑的表情,如果不去细细研读,断然品不出其中的烽火、硝烟,以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的磐石般的意念。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你毅然听从召唤,在沦陷的苏区维系革命的火种,守护少年中国用鲜血浸润的孤独而硕健的根系。

如果不是在罗汉岭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下啊,或许会忽略那悲壮而神圣的一幕: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国际歌》和《红军歌》,从容走向一块草坪。然后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在那座盛放的花池中,从容地成就了永恒。

“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知道那一刻你周身照彻真理的光辉,坦然正衣履,在公园凉亭上背着双手,昂然直立,与身后苍松翠柏、凛然大义的罗汉岭融为一体。

此刻我在纪念碑下,抚摸碑座四周栩栩如生的浮雕,虔诚地感悟少年中国不朽的碑文,肃立无语。

注:1935年2月,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者瞿秋白同志,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下英勇就义。1951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地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并于此后两次重建,以励后人。

红都钩沉

在瑞金城东北5公里处的一块平地上,我带你重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的荣光。

那是一群耀目而古朴的建筑,籍着三次反围剿胜利的豪壮,演绎了一段引领新中国历史的沧桑。红军检阅台上的两张不朽的照片,再现红军将士威武列队时的声浪;对面子弹般竖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厚重、悲壮,勾起了我们连绵的思绪与怀想。在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礼堂,我们身着整齐的军装,俨然是从四面八方历尽艰辛赴会而来的代表,正聆听毛委员一口浓重的湘音,深邃、质朴、铿锵,在时空间回响。

四周远山围合,四月的叶坪绿意如许,一座座淡黄色围墙的建筑错落有致,涂抹成大师笔下和谐、宁谧的油画。然而有一天,敌机飞临,炸弹穿透毛委员书房后面的一想要樟树,刺鼻的气流钻进了书房的小窗,毛委员对着慌乱的警卫员轻轻摆手,仿佛在说:“由它去吧,只是苦了那棵樟树噢。”

啊!百年苦樟,如今已华亭亭华盖,80多年后我们朝圣而来,只为沾染你的秀色与灵性,朝着中国革命指引的方向,深深地敬一个军礼。

脚步有些凝重,仰视眼前这座被历史定格的红都,《国际歌》在所有人心中回响。

汽车驶过瑞金市区,一幅“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的宣传画分外耀眼,心又为之震撼----23万人口的小城,近4万人参加长征,前赴后继,九死不悔,浩气永存。如今,纪念馆中仍记录着17166名红都牺牲儿女的英名。仰视车窗外的青山,用心掬一口红井水,感悟奉献、执着,信念和忠诚。

瑞金,叶坪,延安,北京,中国革命史辉煌、不朽的轨迹,华夏儿女枝叶繁盛的龙脉,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注: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城东北5公里处的一块平地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

胡里山炮台

攀登上公园入口处的石阶,我听见了来自前方炮台鼓角的轰鸣,激越的旋律盖过了鼓浪屿不息的涛声,高擎黄底蟠龙大清国旗的炮台守备,钢盔铁甲,威风凛然;身后紧跟英武俊朗的旗官和管带,迈着坚定、凝重的步履,走向巨石般雄浑的炮台。

虽然这只是一场再现的情景秀,而我分明看到了1900年8月的天空,阴云密布,贪婪的日本兵从海上来犯,泛红的双眼利剑般紧盯近在咫尺的厦门。此时此刻,140名官兵镇定地脱出炮台上的炮衣,愤怒地将炮口对准来犯之敌,用燃烧的信念、不屈的意志和海上惊起的涛声,令侵略者知难而退。

时钟转到了1937年,抗日的烽火燃烧在了华夏之东南,还是那群凶残的“倭寇”,太阳旗在秋风中肆虐,战士们坚守炮台,瞄准、填弹、发射,敌舰应声中弹,仓皇逃窜。那一天,五名优秀儿女倒下了,殷红的血液染红了炮台四周翠绿的草坪。

时光回溯到1949年10月17日,崭新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了厦门的天空,火红的八一军旗也在胡里山炮台上闪耀。那天,海天一碧,天高云淡,炮台旁的两棵古榕从石壁间凌空而出,盘根错节,两门硕大的铁炮镌刻上了人民解放军不朽的英名。

啊!循着这撼人心魄的鼓角声,置身于潮水般朝圣的人流,我心有所念,随口吟诵起对面巨石上明代诗人的诗歌:“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将目光投向了海峡以远波谲云诡的南海。

注:胡里山炮台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内,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1900年该炮台曾粉碎日本欲独占厦门的企图;1937年10月抗战时期,击伤1艘日舰;1938年陷落日军手中;1949年10月17日人民解放军接管。

猜你喜欢
炮台沙洲
东炮台
营养厨房润“春苗”
广西钦州乌雷炮台遗址加固保护研究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心海浪花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