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替代人工”的现状调查

2016-11-21 02:14
新潮电子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机器人工机器人

“机器替代人工”的现状调查

科技的进步不单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更逐渐改变着社会劳动力结构。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人类完成简单、重复的生产动作时,抢夺人类工作也就成为了自然的结果。经过多年的沉淀,“机器代替人工”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盲目赶机器人潮流,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前景,开始探索适合的技术改造模式和节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企业,看看“机器人替代人工”究竟发展如何?

用工荒倒逼企业革新

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企业招工难、员工流动性太大üü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退却与新一代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改变,用工难成为诸多企业,尤其是制造领域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

以珠三角为例,多年来形成了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分享规模化红利的同时,也需要巨大的人工开支撑企业生产,每一次民工返乡潮都意味着员工的流失与重新招聘、培训,频繁的人员流动浪费了企业大量资源,除拖慢产品生产率外,更可能对产品品质产生影响。对于这类以生产制造为主的企业而言,与其频繁解决人员流失问题,不如尝试用机器替代人工,节省企业人工投入的同时,更便于企业生产的稳定。

制造型企业之外,服务型企业同样乐于用机器替代人工,一方面可解决用工慌和用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机器人成为企业营销的亮点,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此外,终端设备日趋精密化也需要“不会犯错”的机器人替代人工,这也是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模式的革新。

大企业全面革新的机会

富士康已经利用机器人技术,将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5万这只是一个缩影。广东,这一制造业的大省,对机器人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截止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广东机器人保有量达4.14万台,占全国18.8%、全球2.49%。其中,2015年新增机器人1.82万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6.9%。一言以蔽之,广东渐成“机器代人”大省。

格力、美的这样行业巨头不单在生产制造环节引入机器人,缓解人工压力,更积极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努力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中攫取更多利益。虽说机器人生产线一次性投入巨大,但却能帮助企业实现长期24小时稳定生产,长期效益巨大且能避开一些人工产生的突发问题。除改变大企业制造环节运行模式外,通过机器人技术的熟练使用与引入,这类大型企业完全可通过自行研发+外延并购的模式切入机器人制造领域,转身变为其它企业机器替代人工过程中的设备供应商甚至系统服务商。在机器替代人工的发展过程中,大型企业依托强大的资金和长期依赖的经验技术沉淀,不但可以通过引入机器人完成企业制造环节的技术改造,更有望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成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

中小企业的痛苦与纠结

包括富士康在内的35家台企仅去年就投资6.1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加加食品投入5亿元进行生产线改造,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500万的人工成本;江西合力泰花费3.32亿元全面委托大宇精雕构建“智慧工厂”üü机器替代人工无论是长期投资回报还是生产稳定性方面都是相当不错的事情,机器替代人工意味着企业生产线的全面改造甚至直接更换,巨大的一次性投入让不少企业犹豫和纠结。

当前制造领域的不少中小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盈利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机器替代人工的资金门槛对他们而言显然还太高,且一次性投入后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收回成本,这个周期也另不少中小企业主止步。此外,中小企业本身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也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动机器替代人工。

少中小企业也尝试过采购低价国产机器人,可为降低单品成本和售价,不少国产机器人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好降低配件品质,最终拖累整机性能。不足一万小时的平均寿命本身难以满足长时间24小时运行的需要,而且低售价往往意味着低利润,没有足够的利润势必难以维持完善的售后服务,相比国外机器人坐着飞机给你上门服务的售后,低价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投钱买机器人做自动化转型,同大企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可投钱又会抽调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足以影响到原材料进货,只有再看看了。”一位小型企业主面对记者的提问,显得很无奈。

非工业机器人的繁荣

非工业机器人包括专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原本应该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成熟的产物,不过初期较低的购买投入反而让这类机器人得到不少企业欢迎。以服务机器人为例,不少餐厅购买服务机器人用于点餐、传菜等服务,不单环节了人工压力,更成为企业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带来更多客流。

大多数消费服务企业会选择服务机器人,主要是看重其新奇体验能制造亮点和话题,从而吸引客流,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机器人服务员往往会出现点餐应变能力不强、传菜抖动等实质性问题,2013年2月开业的广州第一家机器人服务员餐厅已经结业,当新奇有趣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化时,无法创造更多价值的机器人甚至面临“下岗”的问题。总体而言,服务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噱头”阶段,其离“机器替代人工”的设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专业机器人又名“特种机器人”,专门从事军事、公共安全、勘探、航空、医疗等专业工作,由于行业应用的特殊性,这类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较大,本身也有足够的资金完成设备购买,只是相对较高的专业技术需求让这类机器人生产门槛较高,国外机器人厂商占据绝对的份额优势。

值得关注的家庭机器人

家庭机器人可以看做服务机器人的延伸,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定位也较为准确,而已家庭为单位的海量市场吸引到了足够多的生产企业关注,不高的价格同样很容易被消费市场接受。

以华硕新近发布的Zenbo为例,除同家居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并完成控制外,更可实现老人监控、儿童教育等众多人机互动功能,成为家庭安保和智能家庭解决方案的存在。而腾讯、百度等一大批科技企业也有计划或者已经推出类似产品。而这样直接进入消费终端的做法,能有力推动大众对机器人应用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带动机器人应用开发或周边设备的研发,最终也可以看做机器替代人工的一个步骤,毕竟这类家庭机器人拥有足够的AI后,完全可以成为保姆、儿童及老人看护的存在。

写在最后: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多年的沉淀,企业对机器替代人工的认识明显深刻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犹豫体现出其对趋势本质、自身状况以及行业的深刻认识,而大型企业不但积极动机器替代人工这场革新,更努力进入机器人生产环节,抢占行业生态链上游位置,都体现了企业从盲从到理性的转变。此外,服务机器人的沉浮以及家庭机器人的兴起,都体现了整个领域的努力践行。

猜你喜欢
机器人工机器人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机器狗
机器狗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未来机器城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