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郑州今更绿

2016-11-21 10:30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绿城廊道郑州市

刘倩玮

郑州市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接黄淮平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郑州市曾尽得黄河之利,也曾尽得黄河之害。对于郑州这样一个少雨、干旱、多风沙的城市来说,森林显得尤为重要。

在十多年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郑州市经风沐雨,围绕“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奋斗目标,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再造森林城市 守护“绿城”美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市绿化覆盖率位居国务院公布的317个城市前列,赢得了“绿城”的美誉。无论是层林叠翠的盛夏时节,还是金风送爽的微寒深秋,各大街道随处可见法国梧桐,成为了城市一景。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在老城区改造和道路拓宽中忽视了造林绿化,城市绿化率不升反降,“绿城”逐渐在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悄然褪色。

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相处失衡不仅让郑州市痛失了“绿城”的美誉,更一度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阻碍着郑州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2003年6月,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后,郑州市民守护“绿城”荣誉,渴望更好生态宜居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郑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重大决策,决定用10年时间在城市周边营造百万亩森林。

“我们着眼于恢复‘绿城面貌,高标准编制了《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总体规划(2003-2013)》。并按照规划,围绕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先后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郑州市林业局局长崔正明介绍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09年郑州市创建森林生态城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森林生态城市建设永无止境,当时间步入2011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又在森林生态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确立了“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让绿色融入生活、让健康伴随你我”的建设理念,规划了“一核、二轴、三环、四带、五园、六城、十组团、多点、多线”的建设布局,旨在把郑州打造成为自然秀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

经过十多年的创建,截至目前,郑州市共有林地面积278.5万亩,完成造林8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36%,年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达到438亿元。

今天,在“十三五”期间,郑州再次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谱写出新的绿色篇章。当问到今天的“创森”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时,崔正明说:“过去的森林生态城市建设范围是以城区为中心的2896平方公里,如今森林城市建设是在以往十多年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城市范围上的再扩大、功能上的再拓展和质量上的再提升,进一步突出了城市历史的纵深感、文化的厚重感和社会的和谐感。”

廊道湿地融入生活 森林公园走进城市

“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郑东。”,提起郑州的新名片,非郑东新区莫属。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市区东部,西起中州大道,东到万三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南达陇海铁路。如今的郑东新区已经成为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和样板区,郑东新区的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规划堪称经典。

郑州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佳刚介绍,郑东新区自2001年规划起步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生态、共生、绿色、低碳,这些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15年前就已经在郑东新区的规划中贯穿始终,全区已累积栽植乔灌木十八万多株。”到2017年,郑东新区将争取初步形成以金融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形态,以绿色低碳智慧为特征的花园城市形态,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形态。

“二环十五放射”生态廊道是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工程,也是郑州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马保松告诉记者,生态廊道不仅能够保护生态、改善城市道路环境,还具有保障交通安全、舒缓城市热岛效应等多重功能。“生态廊道内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配置公交港湾、休闲驿站,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目前郑东新区辖区内共建成生态廊道3条(段),总长度约24.8公里,绿化总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全市按照“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骑行走中间,休闲在林间”的建设理念,高标准建设了3588公里的乔灌花、四季青、多景观、多功能的生态廊道,绿化面积达3亿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域的三级生态廊道网络。

生态廊道内植物种类繁多,雪松、银杏、红叶李、海棠、红叶石楠、鸢尾等60余种植物搭配错落有致、疏密有度,行走其间,步移景异,负氧离子浓度媲美大型公园。“郑州这几年多了很多条像这样‘藏在树林里或是花草里的小路,这里的空气很好,我和家人经常来这里散步,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很多骑行的人。”正在郑东新区生态廊道散步的市民李玉芳对记者说。如今,生态廊道已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市民不用去远郊就能享受到“森林浴”,是名副其实的“都市花园”。

郑州被誉为黄河之都,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淮平原的起点,也是千里黄河堤防零公里的起始点。如果说生态廊道、森林公园是郑州的“绿色项链”,那自西向东从郑州北部穿境而过的黄河等水系可称得上是郑州的“金色腰带”。

为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充分利用湿地在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提高郑州黄河湿地整体保护效果。郑州市建设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公园、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园等,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建设体系。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国家黄河湿地公园,不仅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沿黄河大堤南岸10余万亩的林带,还形成了一条绿色屏障,有效阻挡了黄河风沙对城市的侵袭,成为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小气候调节区、稳定区。

为了共建共享森林生态城市建设成果,让人们走进森林、享受绿色,郑州市近年来通过规划建绿、拆迁增绿、沿河布绿等形式,实施道路绿化、单位绿化、住宅区绿化、公共用地绿化、公园建设等城市绿岛建设工程,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4万公顷。其中拥有公园绿地309处,公园绿地总面积3729公顷,满足了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日常游憩需求,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体系。

崔正明告诉记者,郑州目前共提升完成各类森林公园和体验园64处,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市大部分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及绿地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这给人们走进森林、享受绿色提供了便利。”

“像郑州树木园、绿博园这样植物种类多、基础设施又完善的大公园越来越多,为我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正在郑州市树木花卉博览园游玩的市民张月兰对记者说,“拿树木园来说,建在近郊,交通也方便,有专供游人和骑行爱好者进入的健康步道及和游览观景点,时不时还举行花展啥的,周末带着老人孩子去逛逛,很不错。”

作为参与郑州绿博园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马闯洪十分兴奋地对记者说,“近年来绿博园增加了花卉和可观赏性植物,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游人越来越多。看到那么多市民来到绿博园休闲放松、赏景健身,我感觉特自豪。”

据了解,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管护,如今的绿博园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目前绿博园已经成为郑州环城游憩带的一颗生态明珠,郑州市民度假休闲的首选集聚地,成为展示郑州乃至河南省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林业产业发展 生态文化繁荣

随着森林、湿地面积的逐年增长,林业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森林观光旅游和生态文化游成为林产业新的增长点,可谓是点“绿”成“金”。郑州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猛介绍,2015年郑州市林业产值达40亿元,近几年年均增长14%,有效地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前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种小麦和玉米,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仅累,收入还不多。退耕还林后,我们这些农民把地租出去,租金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收入来源。摆脱了传统的种地模式,我们有出去打工、做生意的,还有在新建的森林园区务工的,收入的增加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感到十分高兴。”台郭村村民郭明军对记者说。

为促进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利用林地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以奖代补,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模式的林下经济,培育了一批林下种植养殖典型、林业专业合作社。刘猛告诉记者,郑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发展,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25.1万吨。新郑大枣、荥阳河阴石榴、二七樱桃、新密密香杏、登封嵩山核桃等,已成为知名品牌。

随着郑州市经济林产业的不断壮大,带动了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提高了林产品的附加值。全市规模以上林业企业106个,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兴旺木业有限公司等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达22家。

除此之外,郑州市委、市政府还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环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目前,全市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各种苗木花卉1.2亿株,苗木自给率达90%以上。

林兴民富为生态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不断发展的生态文化又反作用于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在兴林富民中起到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郑州市在加快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对森林生态文化挖掘。

崔正明告诉记者,为引领和带动全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植树节前夕,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认真组织本地本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每年全市有300万以上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1000万余株。

郑州市还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组织了“三走进、三郑州”活动,承办了中国第24届兰花博览会;在绿博园举办了蝴蝶兰展览交易会,开展了“问花节”等活动;在黄河湿地公园建设了湿地文化科普长廊,宣传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各县(市、区)也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了“杏花节”、“樱桃节”、“大枣文化节”、“河阴石榴节”等森林文化节庆活动,全市的森林生态文化进一步丰富。

森林是传承城市品质与命脉的载体,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无疑是每个人民群众的期望和愿景。近年来,郑州人民无疑是幸福的,曾经垃圾遍地的交通沿线,如今是花红树绿;市民出门三五百米就能见到游园和绿地,各类公园、文化休闲设施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生态景观的建设,森林资源的增加让郑州市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

从2006年起,郑州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时下的郑州,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路相随。一幅满目森林的美丽郑州画卷正慢慢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猜你喜欢
绿城廊道郑州市
最美城市“绿化带”
贠红松作品选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终破千亿,实现夙愿”的绿城中国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小小书画廊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