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本质,明辨大小

2016-11-21 09:40陈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梁启超作文题目本质

陈原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为命题渐成趋势,在写作上,考查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要求也成命题者共识,因此,在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中往往会蕴含一些辩证元素,如“大与小”“远与近”“实践与理论”“情与法”等。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材料:“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这则材料就是一个关于“情与法”的辩证关系的材料。而洞察材料所涉及的辩证元素往往能让我们更快地把握题目本质,进入有针对性的構思行文中。

材料作文的内容五花八门,或社会事件,或名人名言,或寓言故事,或诗歌漫画,但材料指向的辩证内涵往往是相通的。要把握材料的核心辩证内涵,其关键就在于能够准确快速地定位出材料的核心主体有几方,然后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梳理这几方核心主体问的关系。就如同辽宁省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托尼3岁时,把手伸到糖罐里抓了一大把糖,但手卡在罐口,拿不出来。20岁时,他在农场打工,农场主承诺完工后除了工钱,每个人还可以领到一箱水果。托尼搬走了小箱的苹果,因为大箱的他搬不动。在托尼58岁时,公司老板派他们几个人追一笔30万元的债款,并对他们说他只要20万,多余的钱归他们。最后只有他一个人要回了债款,因为别人都要30万,而他只要21万,其中20万给了老板,剩下的1万装进了自己兜里。这则材料中有许多辩证元素,如:大把糖与小口的罐子、大箱苹果与小箱苹果、10万元与1万元,这些其实可统一为大与小的选择问题。这则材料的核心内涵就在于考查学生如何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更进一步说是关于人生中所追求事物的取舍。

有时,作文题目中会揭示材料所蕴藏的辩证关系,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题都会直接揭示材料中的辩证关系,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细心品读、主动思考、探求本质。

“大与小”看上去是一对很简单的辩证关系,但其外延范围却很大。讨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其辩证内涵是“大与小”;讨论“大义与小节”的关系,其辩证内涵也是“大与小”;讨论“别墅与蜗居”的区别,其辩证内涵还是“大与小”。因此,我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要把握的是材料核心要素的本质内涵。有时作文材料中并不反映辩证双方,而只对其中一方进行描述,只体现了一个方面的内涵,但在理解时,我们应该对它的反面加以补充并进行辩证分析,这样我们在谋篇行文的时候才能够避免失之偏颇。

明确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我们的思路应该如何展开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在材料中,或是在你的文章中,何谓“大”何谓“小”,这是对核心概念内涵的明确,是对议论范围与条件的限制,是议论的前提。其次,可分析这两方为何“大”为何“小”,分析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应该求“大”,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应该求“小”。最后,可结合现实的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来谈谈对“大与小”的取舍。因此,将这一辩证关系以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加以对比分析是比较好的思路。比如面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这样一则作文题目,一学生如此议论——

善良是每个人的天性,也是一个社会应存在的风气。善良,是大同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就是善良的体现。善,如同浩然之气一般,有着极大的力量。“人之初,性本善。”十恶不赦的坏人在年幼时,也会对事物怀有善心。当看到受伤的小动物时,他们也会心生怜悯;当看到街上乞讨之人时,他们也会想要伸出援助之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善良之心有了一定的改变。随着后天环境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某些人心中的善良之花渐渐枯萎凋零。善良已经被他们从内心从脑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良思想、各种不正之念。他们开始在社会上行种种恶举,并丝毫不以为耻。若是对他们进行偶尔的善意传输,让他们做偶尔的正义行为,大概也是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的。因为善良早已缺乏了其本质的力量。而当他们在违背道德正义做了种种不道德行为后,即使他们再次做出正义善良的行为,恐怕也已不能征服人心。

在这段议论中,这位同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大善”与“小善”的联系,又指出了“大善”与“大恶”的关系,这就对“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本质的思考与辨析。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对其进行有前提的、限制性的讨论,这就是理性。最关键的还是这位同学智慧地从题目中表现的一个内涵——“大善”引申开来,谈及了“小善”与“大恶”,这就丰富了文段的思维层次,体现出应有的辩证理性的品格。由此,我们也就从这个例子中对把握“大与小”这样的辩证关系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沸沸扬扬。病榻上的梁启超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梁启超于1929年1月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从这则材料来看,可以提炼多组辩证关系加以分析,如创新与守旧、责任与担当,如大与小。从题目材料来看,可以这样理解:梁启超个人的疾病是小,是个体;而中国医学的发展是大,是全局。如何在这两者间权衡是考验学生议论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可以扣住梁启超弃小为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个体与全局的关系。

猜你喜欢
梁启超作文题目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你眼中的我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