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旅游的未来
——评《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2016-11-22 15:29吕观盛潘岳风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第三版旅游

吕观盛,潘岳风

(桂林旅游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6)



[书评]

凝视旅游的未来
——评《游客的凝视》(第三版)

吕观盛,潘岳风

(桂林旅游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西 桂林 541006)

1989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约翰·厄里出版了他的专著《游客凝视》,2001年出版了第二版。相比第一版,第二版增加了“全球化凝视”一章,探讨了游客凝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形式,摄影在游客凝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世界旅游的流动特征。2009年,该书引进中国,由云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杨慧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甫一出版,该书就收获诸多好评,受到许多教师、学者和研究者的欢迎,被誉为旅游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不少学者还从中得到启发,以之为据进行各种研究。时隔十多年,世界的旅游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交通方式和旅游行为也发生不小变化,厄里与时俱进,对原书去旧布新,增删修订,在2012年出版了本书的第三版。2016年4月,由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人类学硕士黄宛瑜翻译的第三版问世,遂有了第三版的汉译本。

该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游客凝视”这个重要概念。优秀的学者总能在司空见惯的行为中找出不同之处,发现其蕴含的深意,进而总结出一套迥异于常人却有说服力的理论,厄里就是这样的学者。在他提出游客凝视前,也许人们以为观光只是看,只是把美景收进眼睛、记忆和相机里。厄里把游客凝视与肉眼的单纯观看区分开来,他从法国学者福柯的“医学凝视”中得到启发,将之移植到旅游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游客凝视”。所谓游客凝视,就是“人们透过观念、技术、渴望、期待的滤镜,来凝视周遭世界,而这一层层滤镜是由社会阶级、性别、国籍、年龄和教育所形塑的。凝视是一场表演,它会替这个世界安排先后顺序、塑造模样、划分类型,而非如实映照”。厄里还指出,“凝视不只是观看,还牵涉到一连串认知上的工作,包括诠释、评价、比较;具有足够的心智能力,每当看见某个符号,立刻联想到它指涉的意涵;用相机捕捉符号。”此理论一出,可谓石破天惊。人们读之,纷纷反观自己的旅游行为、心态、愿景,都契合厄里的理论,于是产生了强烈认同。

厄里的游客凝视意义非凡,英国萨里大学的威廉斯教授称之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块里程碑”。窃以为,本书的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游客凝视加深了旅游学的维度,拓宽了旅游学的广度。一直以来,旅游学都被人们视作一门应用性强、理论性弱的学问。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一方面是因为旅游学创立至今时日尚浅,理论性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是旅游学重实证、重理性、重工具,没有形成形而上的言说。游客凝视的横空出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增加了旅游学的理论积淀,从而加深了旅游学的维度,拓宽了旅游学的广度。人们意识到,原来旅游学也可以有抽象的概念、感性的认知,而不只是有数据和工具。

第二,游客凝视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许多研究者采用定量分析,是因为定量分析能使研究量化,数据易取得、易说明问题、易形成论文,效率颇高。因此,很多人采用定量分析而非定性分析的方法。当研究者苦于定性分析不易时,游客凝视为他们提供了方法,仿佛使他们在漆黑的大海里找到了灯塔。当要分析游客的取向、兴趣和意愿,旅游资源的风格、布置和建筑,游客的消费方式等,不少研究者就会用游客凝视理论,分析游客做出某种行为隐含着什么样的倾向;分析旅游资源中的建筑样式和风格是怎样迎合游客的心理,是怎样创造环境让游客凝视的。例如,在分析游记和博客时,这两者反映了游客的爱好、习惯、关注点,游客凝视就可派上用场。再如旅游摄影,人们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旅途结束后将之分享在网上,这也在游客凝视探讨的范围内。游客凝视已成为旅游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第三,游客凝视促成了旅游表演学的创立。厄里认为,凝视充满了表演元素,游客的许多举动看似平常,实则有意为之,是编排出来的;旅游业者对游客人前人后不一致,也是编排出来的;目的地居民表面迎合游客,背地抱怨游客,也是编排出来的。旅游就像一出戏剧。研究者从中得到启发,透视旅游中的表演元素,进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旅游表演学,朱江勇教授和陆栋梁教授的《旅游表演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如果旅游表演学将来能完善,厄里也许就是祖师爷。

游客凝视让研究者受益无穷,也使厄里享誉世界,成为旅游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厄里并非因循守旧之人,在第三版中,他审时度势,修改了一些观点,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例如,一些学者批判游客凝视将旅游局限在视觉上。厄里在这一版里澄清了这个误解。他认为,“游客动用各种感官来体验新地方”,他还提出“身体凝视”的说法,即游客用全身去凝视、去感受,而不只是眼看。此外,厄里还加入了对数码摄影的研究,揭示了商业照片吸引游客去凝视的玄机,也揭示了游客拍摄照片所蕴含的凝视意义。

不过,本书最吸引人的新内容并非这些,而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的风险预测。在全球旅游蓬勃发展,前景一片美好时,厄里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看到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浮华背后潜藏的隐患。他抨击了拥堵问题。旅游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去旅游,结果就导致了景区的拥挤,一旦到了节假日,这个问题更是变本加厉,旅游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人头。私家车的泛滥更加剧了拥堵现象。随着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汽车价格逐渐下降,车日益成为生活必需品,买车不再是一件难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自驾车旅游,但景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当自驾车超过了景区的极限,发生拥堵在所难免,到了节日,许多城市更是成为“堵城”。拥堵的后果就是旅游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一窝蜂去旅游,致使大量酒店兴建,景区的碳排放量因此大增,加上一些游客破坏景物,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厄里讽刺了这些现象,他将此称为“旅游之恶”,还引用了著名学者弥山的话来阐述旅游的破坏:“旅游业才是真正摧毁这些地方的凶手,因为旅游业者为了取悦资金充沛的顾客,竞相挖掘静谧、美丽、壮观、深具历史意义的景点。”拥堵又跟石油的大量消耗紧密关联。当今世界的旅游是大规模迁移,这必定要消耗大量石油。厄里认为,石油峰值已过,以后的石油年产量会逐渐下降。而大规模的迁移要依赖石油,石油产量的日益减少将对旅游产生极大的打击。当石油枯竭,旅游将何去何从?伴随石油枯竭的还有气候变迁问题。全球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大量人口迁移、住宿、消费,坐在旅游车船里享受空调,同时也制造了极高的碳排放量,使全球生态更加恶化。碳排放量的激增加剧了气候变迁,北极的部分冰川融合,地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继续变热。如果人们继续热衷于旅游,气候变迁问题将不堪设想。恐怖主义也是一大风险。他认为,全球恐怖主义蔓延,越反越恐,游客是当地恐怖分子最好的抢劫、谋杀和胁持对象。恐怖主义对全球旅游构成了巨大威胁。厄里还抨击了奢华的旅游城市的发展模式。他以迪拜为例,这座闻名世界的城市以奢华著称,四处充满了纸醉金迷和珠光宝气。但厄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切都是金玉其外,它的钱都是借来的,并没有创造太多价值,虚假繁荣的实质是债台高筑;它还过度消费,极尽糜烂之能事,消耗了大量资源;奢华是建立在大量劳动力的基础上的,当劳动力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时,他们纷纷回国,从而导致了大量人口外逃。长此以往,迪拜总有一天会从繁荣走向衰败,他还引用了一名英国记者的话来佐证自己的预测:“太高,太快,迪拜这一场派对结束了。”厄里还提到北京、上海和澳门,这3个城市修建高消费场所,也有类似迪拜的奢华之风,厄里提醒人们,要防止它们重蹈迪拜的覆辙。

厄里没有一味鼓吹旅游的好处,而是一分为二地看待旅游,客观、冷静、辩证地分析旅游隐藏的风险。他全面审视了人类旅游欲望膨胀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为躁动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要克制欲望,适当旅游,不要无节制地做全球化凝视,应关注石油、气候、碳排放等问题,注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厄里的观点是睿智的,他对旅游充满了深深的隐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厄里还预测了未来的三种旅游方式。第一种是“变成一个超流动与超旅游消费世界”,人类社会每天都在高速迁移;第二种刚好相反,世界资源枯竭,“文明崩坏,战祸频仍”,犹如世界末日;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人群生活在狭小的社区里,很少出游,很少使用交通工具,且以旅游为耻。在全书的末尾,厄里不无忧虑地写道:“到了2050年,游客凝视是否依然广泛而普遍?”尽管厄里的预测略显悲观,但是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不加节制,继续放纵旅游的欲望,世界很有可能会变成第二和第三种形式。即使变成第一种形式,那也只是延缓了衰败。厄里的不少预测正在应验,有些甚至已初现端倪。这些言论振聋发聩,可谓盛世危言,厄里称得上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学者。

本书并不像一些学术书籍那般佶屈聱牙,而是语言生动,行文流畅,饶有趣味,且旁征博引,例证丰富,大大增强了可读性。本书译者黄宛瑜将全书翻译得流利晓畅,文从字顺,解决了第二版中广受诟病的翻译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由英语翻译成汉语所带来的阅读障碍。

相比第二版,《游客的凝视》(第三版)更为完备,更为新颖,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旅游学佳作。

[责任编辑:陆宝福]

吕观盛,男,桂林旅游学院学报编辑部执行编辑,副教授。

潘岳风,男,桂林旅游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第三版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中国疫苗来了!
中国—东盟海上联演开启里程碑
美防长罕见一年两度访越南
小A去旅游
浅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的跨文化交际
旅游
《尝试集》第三版的发现与胡适的误记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