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22 02:58胡颖辉
护理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慢性病居家志愿

胡颖辉,陈 婧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

胡颖辉,陈 婧

[目的]探讨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南昌市某社区96位老年人,实施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估居家养老老年人的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状况、平均月医疗花费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改变了老年人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了慢性病进展,减少了医疗花费,提高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能改善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控制率,降低老年人平均月医疗花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社区护理;养老服务;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

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8.9%[1]。据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人,占总人口31.2%。同时,随着老年人患病率增高及疾病谱改变,老年人成为卫生资源的高需求者,不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迅速膨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问题将日益突出。自2000年以来,由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带领自发组建的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创新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深入社区及家庭为弱势群体,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该专业志愿护理服务得到了社会及民众的一致赞同。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南昌市5个城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根据社区居委会老年注册登记表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位社区老年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本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③意识清楚,能用方言或普通话沟通。排除标准:①长期(至少6个月)不居住在社区者;②近期内(限定在1年)有外出计划,且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者;③老年痴呆、精神病、认知障碍病人或调查接触期间住院者等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1.2.1.1 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 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状况、行为生活习惯(包括日常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与睡眠、社会参与情况)、心理行为、医疗保障(含平均月医疗花费)、患病情况。

1.2.1.2 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中文版 该量表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开发,国内研究证实该量表用于社区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测评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PF)10个条目、生理职能(RP)4个条目、躯体疼痛(BP)2个条目、总体健康(GH)3个条目、生命活力(VT)4个条目、社会功能(SF)2个条目、情感职能(RE)3个条目、精神健康(MH)5个条目,其中前4个维度反映生理功能(PCS),后4个维度反映心理功能(MCS)。每个维度评分为0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2]。

1.2.2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干预模式 将专业志愿护理服务工作人员分为4组,包括义诊组、上门访视组、培训组、健康教育组,每组均有在职护士或护理教师、退休护士、学生、义工均匀搭配,并设1名组长。①义诊组每周六在社区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活动,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及健康行为处方。②上门访视组根据义诊和居委会提供的访视对象资料的具体情况定期到老人家中负责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预防保健、居家环境安全指导等服务,每周至少1次。③培训组负责定期按计划在社区开展社区居民初级护理能力的培训工作,如监测体温、血压、快速血糖检测、肢体功能锻炼、救护技术(如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家庭成员照顾技能培训。④健康教育组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负责布置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每月1次的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如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营养知识讲座等),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及资料并发放等。组织全体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文娱活动,逢年过节开展为困难老人送温暖活动。

1.2.3 数据收集 干预后9个月再次使用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完成终末调查。

2 结果

本研究在基线调查时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在进行9个月专业志愿护理服务过程中有15位调查对象因其他原因放弃参与本研究,故最终发放终末调查问卷表97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2.1 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96位老年人,其中男45人,女51人;年龄最大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岁;婚姻状况:未婚1人,已婚83人,离婚或丧偶12人;文化程度:文盲14人,小学及初中67人,高中及专科10人,本科及以上5人;月平均收入:低于1000元21人,1000元~2000元65人,2001元~3 000元8人,大于3 000元2人;调查对象中有69人存在慢性病,占71.88%,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关节炎。

2.2 干预前后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比较(n=96)

2.3 干预前后老年人慢性病控制情况(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老年人慢性病控制情况(n=96)

2.4 干预前后老年人月医疗花费情况(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老年人月医疗花费情况(n=96)

2.5 干预前后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s) 分

3 讨论

3.1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质及意义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队伍由退休及在职护士、医学院校护理教师及学生、义工组成,遵循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深入社区及家庭,不计报酬地为社区弱势群体,主要是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老年人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预防保健、健康干预等服务,其实质是促进健康老龄化。这种护理模式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有效补充,更是应对当前卫生资源不足与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问题的紧急举措。

3.2 实施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可改善社区居家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医疗花费 国内研究表明:合理饮食、规律起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调控情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健康老人”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3]。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将服务工作人员分为4组,包括义诊组、上门访视组、培训组和健康教育组。其中义诊组每周六在社区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活动,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义诊过程拉近了志愿者与老人的距离,做到第一时间掌握老人健康状况和行为生活方式,并适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随后,上门访视组根据义诊老人的情况负责定期到老人家中实施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预防保健等,每周至少1次,上门访视能进一步增进老人与志愿者之间感情,加强志愿者与老人沟通交流,这将有利于志愿服务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并使老年人认识良好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保证老年人义诊后尽快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培训组定期按计划在老年人群中开展初级护理能力的培训工作,教会他们简单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家庭成员照顾技能等,这种护理培训能有效增进老年人加强日常生活锻炼,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从而维持心理健康[4]。健康教育组负责布置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制定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并发放给老年人及其家属,这既有利于普及老年人常见病防治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及对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自制力,帮助老年人优化健康行为模式,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在日常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和心理状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说明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社区居家老年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老龄化。在被调查的96位老年人中69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有研究显示,慢性病的发病与发展与病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6],目前对于慢性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及护理重点是对慢性病做到预防与控制[7]。志愿服务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义诊、上门访视对社区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促使社区老年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定期复诊及自我护理行为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有效控制了慢性病进展。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老年人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规律用药及定期复诊方面均优于干预前(P<0.05)。老年人医疗花费主要包括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有研究认为: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是降低老年人医疗负担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8]。专业志愿护理服务队伍为社区老年人义诊,实施综合健康干预促进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做到从源头上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通过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减少老年人再次就诊及住院次数,从而降低了慢性病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

3.3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能提高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不断老化,躯体疾病不断增多,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减低,老年人逐渐衰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呈明显下降趋势,最终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社区护理在解决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有着实际意义[9]。然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服务体系仍未健全,社区护理人才短缺现象普遍存在,老年人群很难获取有针对性的身心健康干预[10]。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充分整合了社会可利用资源(退休、在职护士、医学院校护理教师及学生、义工),为老年人实施健康干预,这正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有效补充,对老年人养成良好健康行为、预防疾病、控制慢性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3.4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①资金短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事业单位、社会、个人的不定期捐助,大部分训练仪器及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轮椅、拐杖、绷带、心肺复苏模拟人等多由在职志愿者向医院或护理院校借用。②缺少政策支持:目前志愿护理服务的管理主要靠一些行政法规或者是行政部门的内部工作指导性文件,缺乏完善的立法[11]。③志愿者队伍薄弱:目前服务中心中志愿者的主力军是退休护士、医学院校的护理学生和义工,由于尚未建立成熟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导致学生队伍流动性大,不利于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能改善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控制、降低老年人平均月医疗花费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该模式是应对当前卫生资源不足与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的一个有效举措,在今后的推行过程中还需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志愿护理服务队伍参与社区养老的资金扶持,推行相应的激励措施,创造志愿服务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志愿队伍中。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4-28].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2] Power M,Quinn K,Schimidt S.Development of the WHOQOL-Old Module[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5,14(10):2197-2214.

[3] 杨靓,徐辉,巢健茜,等.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35):5277-5279.

[4] 廖建国.太极锻炼对城市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35):7232-7233.

[5] 程令国,张晔,沈可.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J].经济学,2014,14(1):305-330.

[6] 夏恩微.社区慢性病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1B):223-224.

[7] 于瑞彦,耿跃然,齐国娥,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实施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39-3940.

[8] 闫萍,李传祥.中国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负担水平及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36-3939.

[9] 林婷, 黄俊山, 姜小鹰.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8):4-6.

[10] 张惠,刘堃,郭蕾蕾,等.锦州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29-1231.

[11] 吕双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1.

(本文编辑范秋霞)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volunteer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Hu Yinghui,Chen Jing

(Jiangxi Health and Vocational College,Jiangxi 330052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fessional volunteer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Methods:A total of 96 elderly people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a community in Nanchang city to implement professional volunteer nursing service model for them,and assessed the behavior and life style,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the average monthly medical expense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of the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behavior and life style of the elderly were changed,the progress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controlled effectively,the medical expenses were reduc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improved.All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volunteer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could improve the behavior and life style of elderly,improve the control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reduce the average monthly medical expense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community nursing;service for the aged;professional volunteer nursing service model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JJ13800。

胡颖辉,教授,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330052,江西卫生职业学院;陈婧单位:330052,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R473.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2.011

1009-6493(2016)11B-4003-04

2016-04-15;

2016-10-17)

引用信息 胡颖辉,陈婧.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B):4003-4006.

猜你喜欢
慢性病居家志愿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我志愿……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