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认识

2016-11-22 10:46张亚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融合信息技术

张亚男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在常规条件下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有一定困难,久而久之产生一定厌学情绪.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会给数学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下面就信息技术与中职技术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及教学模式谈几点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与中职技术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手段有诸多特性:在教学上有动态交互性、独立使用性、变静为动、变抽象

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虚拟模拟性、展现过程零距离性、快速传播性、动态记录性、实时性、丰富性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环境等.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工作方针中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在发展目标中要求达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从“十年规划”的这些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中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高度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变革.

二、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认识

中职技术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上基本理念指明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度融合的“融合点”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创设数学问题产生的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仿真的、直观的情境——教学情境.

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要包含数学相关问题产生、发展要素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构建一个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和建立知识体系过程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能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探究,处理数据信息,交流合作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在这里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在课堂里传统技术不可能实现的多媒体仿真情境,可以提供探究学习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等.

2.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可能发生困难的地方(例如重点和难点处,或称最近发展区)提供“微课”“学法建议”“温馨提示”“前人研究过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帮助,这些资源还可以供学生学习总结、复习时采用反刍式学习,巩固提高.

在这里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引入改变了教学内容单一“文本”的呈现方式,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引入,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已可实现.

3.学生在学习中要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察、实验、测量、计算、归纳等活动的数学工具.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便利,操作更加容易,为现实生活中完成较难的各种问题探究情境提供数字化数学学习工具.

例如圆面积公式推导中,圆的切割插拼的数字化工具,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圆无限割补为长方形的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小组学习成果可以用数字化形式展示,可以利用“推屏”便利师生、生生互动;利用计算机处理预习作业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整理与展示;利用微博布置与了解学生校外学习等.

5.习题的数字化、多样化、现实生活化、游戏化处理.这种处理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记忆和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自信,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的手段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支撑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按照教育教学的需要提供条件,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支撑.但教育模型不好,再好的技术也解决不了教育核心问题.同时没有有效的教学环境,很难创新教育模型,反之没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即便有好的教育模型也只能是空想.”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快乐、主动、探究地学习,在掌握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科学思想,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从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上要彻底颠覆传统的五环节教学法.要从知识实际产生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对探究实验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进行交流的全过程.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教师教的原则;自主、合作、探究要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要方式.

在每一个独立的学习环节中学生的学习都要经过独学、对学或群学(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展示三个过程.教师的教在学生展示中进行.教师的教不是大段的讲授,而是根据学生在展示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纠错、拓展、强调、概括、总结等.

课堂教学按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达成三维目标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基本呈现“进入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与展示过程中的后教”“训练与总结、拓展、提升”五个环节.其中“自学”“对学、群学”“展示与展示过程中的后教”可以在每个独立的学习环节中循环使用,不断进行优化,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并非把一节课分成五段,而是循环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变革,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没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很难完成的.

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但我的认识还较为浅薄,实践还刚刚开始,此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融合信息技术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