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16-11-22 11:00白洁
2016年31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京津冀

白洁

摘 要:经济全球化、市场条件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当前,竞争激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倾向于选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形成经济发展三大区域板块——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其中,京津冀处于后发优势,潜力巨大。本文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效策略。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三大区域板块之一,其具备经济协同发展基础和条件。科学规划、统一协调、积极对接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有望成为发达城市产业群。文章结合实际,从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势、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效策略两个角度展开了论述。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势

其一,政策层面的优势。国家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其属于国家战略范畴。“国家动力”的存在,将最大限度释放京津冀区域经济所具备的增长潜力。为改变行政区划、思维定式局面,2014年国务院组织并建立京津冀系统发展领导小组,其主要负责统筹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1]。基于国家角度,综合、全面设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且在多方面(要素流动、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旧存在南快北慢、东强西弱现象,较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而言,京津冀区域开放水平低,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李克强总理建议将天津建成综合改革创新区(集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于一体),这为京津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其二,资源层面的优势。就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来讲,与土地和发展空间广阔的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地区具备“后发”的优势。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为河北相对发达的第一产业,河北在很多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例如:海岸线、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河北所辖范围内分布着许多油田(大港油田、冀中油田、华北油田等),同时具备突出的农业优势。2014年没河北粮食、棉花、蔬菜、油料总产量分别高达3360.2吨、43.1万吨、8125.7万吨、150.2万吨。另外,河北人口众多、土地广阔、农业较强、城市群体较为发达。河北耕地面积在全国耕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为5.29%,排名第五,其耕地面积为北京和天津耕地面积的10倍,人口为北京和天津的2倍。优势互补情况下,京津冀地区形成多种发展模式,使该区域经济朝良性方向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科研创新中心为背景,制造业基地为天津,分工体系为河北[2]。

其三,交通层面的优势。北京为我国首都,在区位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地理分布角度来看,北京属于华北平原,与渤海湾(中国三大海湾之一)相邻;北京汇集很多重要铁路干线,例如:京九路线、京沪路线、京秦路线等。最近几年,高铁线路(京广高铁、城际高铁等)的不断建设,缩短了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2006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全球最繁忙十大机场之一,货运量及客运量大幅上升。截至2010年年末,北京游客吞吐量居于世界第二,高达7377万人次。在京津冀区域位置中,天津位于中心,与北京相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韩相对,具有辽阔的腹地,在我国北方出海口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与此同时,天津所拥有的大型货运枢纽机场规模较大、综合性较高。以全面货物吞吐量为依据,2014年天津为世界第四大港口,吞吐量高于5亿吨,集装箱数量高于1300万。有机结合天津(开放门户)和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将其打造成经济合作平台,对稳定亚洲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颇有益处。天津作为众多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其所创造的“中国第一”多于100[3]。最近几年,天津以研发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建设为中心,借助战略平台——滨海新区,打造产业集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其四,技术层面的优势。众所周知,北京人才优势丰富、高端服务业发达,可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北京为中国首都,是全国政治、创新、对外交往、文化中心。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拥有91所高校,其中23所重点高校,所占比例为25%(重点高校数量/全国重点高校总数),硕士及博士培养点分别为1081个、500个。2012年,北京科研院所共288个。每一百万人中,北京约有10万人为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于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工程、计算机应用、才子及通信等)。中关村高科技产园作为高端平台而存在,其产业创新、区域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易额在我国占据着很高的比例。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区域合作会占据优势,有利于客服困难、战胜危机[4]。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效策略

(一)发展模式

打造链条发展模式。该模式由疏解转移、链条延伸两部分构成。疏解转移:某个城市或某个地区的问题,在其他城市或地区极有可能为机遇。在以往,受功能定位的影响,北京成为看病、物流中心,致使交通压力大、环境差等。鉴于此,北京应将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部门转移至周边省市。对于产业转移,其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在转移过程中,应选定好方向,充分利用现有产业,落实好转移对接相关工作。疏解转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本质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将研发中心、体验展示中心设置于北京,将物流园区设置于河北,如此,既可以充分利用北京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又可充分利用河北所具有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通过疏解转移,北京与河北可合力打造物流园区。以前,成本、空间等因素限制下,北京无法实现疏解转移,但河北具有疏解转移优势,该发展模式可促使商业效率明显提升。链条延伸: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竞争主体由单个企业演变为产业价值链竞争。若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则注重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另外,为获取高额利润,企业除了对生产环境进行强调,还应对竞争能力进行培养,并对所有价值增长环节进行统筹[5]。京津冀三地应重视并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产业价值链工件简称。世界经济强国产业化支撑均是借助完整的运作体系、产业链、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利益契合点为产业转移对接,整合该区域产业发展时须立足于高层次,对产业分工进行合理安排,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关系,形成科学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之合作共建。京津冀区域合作共建除了满足协同发展的要求,还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因此,京津冀三地须共同规划、建设战略性功能区。分界线为官厅水库,东北到延庆(北京),西南到怀来(河北),由于流域同属于官厅,两地优势产业为葡萄和葡萄酒,两地面临着市场开拓、规模扩大等共性问题,延庆与怀来抱团发展尤为必要。自京津冀开始协同发展,该区域建设了一系列产业合作平台,例如:曹妃甸示范区、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等。

发展模式之分工协作。京津冀区域通过合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可促使各地方活跃起来,并释放出更多新能量,用竞合代替竞争,不再抱团发展、无序发展。河北及天津两地与渤海相邻,此处汇集很多港口,协同发展过程中,津冀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科学分工,合理建设实力强大的港口群。协同发展给津冀两地带来了合作的机遇,使得港口区域壁垒被打破,港口之间变竞争为合作,实现共赢目标。津冀地区注重发展综合服务型项目,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打造超大型现代港口企业,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发展模式之试验示范。北京、天津及河北三十分广阔,其之间的交叉、边界不太清晰。三地协同发展时,最好先进行实验,通过建立示范区,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大力推广和宣传其。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相继建立很多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河北保定向中关村提供“双子座”大楼,以供双方进行创新,双方合力创建试验示范园[6]。天津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该区尝试施行协同发展相关制度、政策。试验示范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二)支撑平台

首先,对合作交流机制加以建立。京津冀区域若要协同发展,首要任务是协调。某些重点问题的解决、某些重大任务的完成均需要中国政府的引导、推动。由于区域行政难以协调,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此种情况下,国家有必要组织、建立协调机构(高层次)。最短时间内,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进行建立,该小组成员应包括相关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其任务为对各区重大利益进行协调,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进行研究、规划,制定有关政策、评估及考核协同发展成效等。建立一系列机制,例如:市和区联动机制、对口部门的衔接机制等,明确分工,合理对接三地工作,保证落实所有协议事项。注重民间作用的发挥,为增强企业沟通,京津冀三地可共同建立产业分会。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在协调机制(统一、有效)方面较为匮乏,笔者建议采取立法手段。

其次,对激励体系加以建立。考核起着指挥的作用,对京津冀区域政府考核体系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对联评制度进行建立,激发三地政府参与协同发展的兴趣,形成合力,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今,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性因素为财政体制。若要达成协同发展的目标,京津冀区域必须施行科学的财政税收制度,给予产业转移、产业转型一定的引导。对多种因素(民生、环境、产业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差别化对待生产力、开发园区、用地指标分配等。值得注意的是,扶持政策务必要偏于河北地区。笔者认为,河北工业城市可同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享受优惠政策。以我党政策为依据,赋予京津冀区域税收改革等权利。如此,不仅能够优化首都功能,而且能够积累发展优秀经验。

再者,对要素市场加以建立。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进入时依照法律、竞争平等)。对劳动力要素市场进行建立及完善。为达成人力资质互认目标,笔者建议在北京周边施行医疗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政策,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发展高职教育,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对金融中心(多级)加以建立,使京津冀区域在很多方面形成一体化。此外,提高三地服务对接效率,使京津冀区域海关一体化。为互认创新成果,京津冀区域应积极改革技术市场,并对科技成果库、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加以建立[7]。在资本纽带基础上,三地共同成立银行、产业基金,以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最后,对生态补偿机制加以建立。北京缺乏水资源,很多水等资源来自河北。由此可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尤为必要。通过各方协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生态建设小组进行建立,统一规划、建设三地生态。注重解决相关政策问题,例如:生态管理费用、水源地使用等补偿。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应大力发展清洁机制项目(生态涵养、植树造林等),为河北地区改造家用沼气、风力发电建设等提供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之一。协同发展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应充分认识、利用各自优势,通过建立合作平台、领导小组,统筹发展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及区域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晓威.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区域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2] 庞绪庆.京津冀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

[3] 杨光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

[4] 刘若虹,王学龙,李素梅.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探析[J].商,2015,02:109-110.

[5] 刘炜,陈景新,薛楠,刘二亮.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2:78-83.

[6] 李文增.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求知,2014,06:54-56.

[7]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京津冀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