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对赛珍珠的小说的影视改编

2016-11-23 07:27余莉丹
电影评介 2016年19期
关键词:龙子赛珍珠好莱坞

余莉丹

好莱坞对赛珍珠的小说的影视改编

余莉丹

赛珍珠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是因为其自身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使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在1931年创作的代表作品《大地》,使得西方社会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时期,赛珍珠的作品流传性极强,正如美国史学家所言,自从13世纪马可波罗以来,历史上始终未出现过类似于赛珍珠这样能够影响如此之多的受众。通过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描述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赛珍珠获得了美国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所形成的作品总共有五部被搬上电影荧屏,即《大地》《中国天空》《龙子》《撒旦永不眠》以及《群芳亭》,不可忽视的是,上述几部作品的核心内容都是有关中国的小说。在好莱坞对赛珍珠小说的改编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荧屏上的中国形象,更使得更多人对中国形象形成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一、 对赛珍珠畅销小说《大地》的改编

美国著名文学作家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地》,是其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于1931年3月在美国出版并获得广泛好评,该部文学作品不但符合西方社会的审美思想观念,还将中国形象鲜明呈现在大众眼前,疯狂掀起中国热的浪潮,这是启蒙运动过后西方再次掀起中国热浪潮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看作是中国热的起点。[1]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地》自出版后便受到社会众多读者追捧,并一度居于美国文学作品销量榜首,堪称当代社会畅销书籍。于同年年底,米高梅公司则以高价将该部文学著作的改编权买下,可见该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极其大。

对改编自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的优秀电影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其所著作的《大地》反映出中国农民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特性。该部电影呈现着朴实无华的农村生活,象征着美国流行文化在表达中国生活上的进步。在电影改编过程中采用了美化策略对小说加以修饰,并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堪称是当代美国影视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以中国形象为载体的经典电影。在该部影视作品中,呈现着中国农民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颠覆了美国电影史上刻板的中国人物形象。[2]影片《大地》自上映后便收到了良好的评价,这和国际社会关系以及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电影中塑造着勤劳勇敢和朴实善良的农民形象颠覆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刻板的华人形象,成为往后电影作品中国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影视作品《大地》上映后给美国社会公民呈现出真实的中国农村人物形象,并让他们真切地认识中国人物形象。而实际上该部电影中几乎所有主角都是选用欧美裔演员进行演绎,在电影中只有饰演女主人公雷纳表演技艺精湛,其余演员的演艺仍然有待加强,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人物的真实形象,这是该部电影的遗憾之处。

二、 改编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龙子》和《中国天空》

电影《大地》自上映便高居好莱坞电影榜首,获得受众群体的一致好评,因此,好莱坞又将赛珍珠所著作的其他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社会对于在战争里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充满着好奇和热情,战争亦成为关注中国的重要焦点。文学家赛珍珠便以中国抗日战争作为小说撰写的背景,编写出《龙子》《中国天空》等多部经典作品,这两部作品出版后也迅速被好莱坞电影拿来做电影题材。美国好莱坞影片属于美国商业文化产物,其主要目的是为美国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同时还代表着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媒体介质。[3]从《龙子》与《中国天空》两部好莱坞影片中,便可以看出好莱坞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其中好莱坞不仅是创造出娱乐作品的地方,而且还是宣传美国主流意识和政治思想的主要媒体介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视中国为战争盟友,因此米高梅公司与雷电华公司通过改编战争电影来加强对政府的援助。

赛珍珠所著的文学作品《大地》自出版后便受到良好赞誉,随后其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龙子》也受到热切追捧,米高梅公司更是将该部文学作品改编成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龙子》能够让美国社会公民能够了解到同盟国在战争中的实际状况,美国评论界更是高度赞扬该部小说作品,而美国《时代周刊》也认为该部小说能够真实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发展,因此米高梅公司决定高价购买该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还能够满足美国社会公民的需求。将小说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该公司在场景布置和人物服装方面花费着较多资金,邀请知名演员凯瑟琳·赫本饰演女主人公,并盼望该部电影作品能如同《大地》收到良好效果。

电影《龙子》改编自同名小说作品,主要以中国抗战时期作为社会背景,大力宣传中国抗日战争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并将作为同盟国的协助精神呈现出来。影视作品《龙子》主要叙述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精神,讲述着中国人民与日军抗战的故事,并呈现出同盟国的协助精神,这不仅符合原文学著作的内容主旨,还能够满足当代社会政治的基本要求。文学作品经过影视改编后,人物形象都增添了英雄主义色彩,这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中国英勇抗日精神的颂扬。电影中的农民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性和英勇的特点,抗日战争的集体行动和个人形象中都充满着英雄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得影视作品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具有着极强的政治教育意义。而实际上在该部影片中添加过多的政治教育,也受到了部分评论者的抨击。

好莱坞是传播大众文化的主要符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好莱坞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创造出许多以战争为社会背景的影视作品,譬如由雷电华公司所创作的《中国天空》便是时代发展文化产物。[4]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抗战精神受到美国公众的敬仰,日本人烧杀抢掠的恶劣行径受到美国全体公众的鄙夷。在影视作品人物刻画过程中呈现出中国人勇于抗争的正面形象,日本人恶劣的反面形象。在电影中过度强调日本丑陋本性,大力宣传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协助精神,缺少原著中赛珍珠对于战争爆发的深思。在影视作品中增添许多战争中的感人事件,表现出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不仅表达了同盟国的协助精神,还建立起美国正面形象。在电影中重点表达了美国医生对于抗日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却没有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思想和精神表现出来,导致中国人物形象过于谦卑,这正是美国对于中国人物形象的固化认识。该部电影在改变时完全体现出原著作者赛珍珠的意思,在文学作品《中国天空》中的反种族歧视精神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

三、 以反共作为创作背景的《撒旦永不眠》的悲惨道路

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大多都被搬上好莱坞影视荧幕,并且都在上映后获得良好的评价,以冷战为背景的作品《撒旦永不眠》也被搬上好莱坞银幕。当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进入到冷战阶段,美国崇尚资本主义,苏联崇尚社会主义,后来美国共和国党议员更是秉持反共思想。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背景下,许多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好莱坞电影也不断出现,其中以反共为电影背景的影视作品也在当代社会引起一阵轰动,《撒旦永不眠》更是众多影视作品中的其中一部。这是文学家赛珍珠结合导演利奥·麦凯里所供给的故事材料进行电影剧本制作,并创作出《中国故事》,然后赛珍珠再将该电影剧本不断拓展构成文学作品。自影视作品《撒旦永不眠》搬上银幕后,其文学作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发行。

以冷战为社会政治背景的影视作品《撒旦永不眠》自上映后并没有获得赞誉,而是受到社会评论界的激烈抨击,影视作品票房也是惨不容睹。导演利奥·麦凯里认为该部电影中之所以没有受到外界好评,是因为局限于原著《中国故事》。正是因为美国和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各种分歧,因此才导致文学家赛珍珠对中国产生误解,也因此在《中国故事》中没能真实的描写出中国发展动态。

四、 文学作品《群芳亭》的跨时代改编

文学作家赛珍珠所著作的中国人物形象文学作品《大地》《龙子》以及《中国天空》等都成为美国影视行业领域相继改编的作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国际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伴随着电影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家赛珍珠所著作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电影制作人的重视。知名华裔罗燕充分利用中国和美国资源来改编文学家赛珍珠所著的知名小说《群芳亭》,该部小说也堪称是好莱坞影视大作,具有国际性意义。为了保障影片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制片人罗燕在政治方面、娱乐方面以及艺术方面等进行了斟酌。

结合文学家赛珍珠所著的文学作品《群芳亭》改编成为影片《庭院里的女人》,该部电影属于爱情故事片,并且和中国第五代导演所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点。该部电影的拍摄地点选在中国,通过镜头和影像来表现出中国江南水乡的环境特色和风俗习惯,并创造出唯美的影像画面,使得影视作品更富有艺术魅力。借助于镜头和影像来呈现出中国江南环境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等,使得影片更富有美感,让观众能够切实享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这对于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影视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重点表现着原著文学作品主旨内涵,并重新构造了中国家庭文化,重点讲述文学作品中的精髓部分,而忽略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这是影视作品中新的突破。文学作品中对于“家本位”与包办婚姻的思想有着认同的态度,而影视作品则更加重视“人本位”,注重社会中的个体享有的自由和幸福,在社会当中不同的人都拥有着独立的人格,并批判了传统家庭中的伦理秩序,在家庭伦理秩序上与文学作品有所差异。在文学作品中赛珍珠对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秩序始终保持着崇敬的态度,并认为女性只有在自我完善和为他人尽责中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罗燕所改编的影视作品中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对于具备着反叛意识与反叛精神而始终维护着传统的吴夫人则直接塑造成为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女性,并逐渐从中国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中觉醒。影视作品中在封建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地位进行大幅度描写,并认为女性想要获得个体自由就需要脱离家庭束缚,这在故事情节构造上显得没有深度,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缺陷之一。电影中充分将个人主义与女性自由主题的思想呈现到观众眼前,这表明着现代社会中的更多女性渴望个体自由和独立,并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表明着电影所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作品所创作的是社会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

结语

美国著名文学作家赛珍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所创作的中国系列文学作品自发行后便广泛受到热切追捧,好莱坞影视作品更是多次以其所著作的文学作品作为电影创作材料。赛珍珠所创作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大都是在美国经济萧条期和太平洋战争期以及冷战阶段等,其文学作品中大多反映着社会发展史程。对其所创作的作品和当代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真切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1]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13.

[2]黄橙.论赛珍珠四部小说的影视解读[J].译林(学术版),2012(4):58-69.

[3]王艳玲.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赛珍珠小说再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9.

[4]仪爱松,姜德成.2013年镇江“赛珍珠研究论坛”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19.

余莉丹,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龙子赛珍珠好莱坞
晚霞正烂漫 人生更风光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校歌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