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向东下江南(散文)

2016-11-23 19:08钟正平
六盘山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州

钟正平

1.十年来的首次远行

十年了,我一直窝在西部腹地的一座小城,教书为生。年年月月,出了家门就是校门,出了校门就是山城的小小街巷。十年来,把自己从二十多岁走到了三十多岁。生命毫无波动地踩踏着日子,踩踏着恒古如一的岁月。

忽然就有了一个出门远行的机会,且去的是天下名城苏州。那是我想象中的小家碧玉般的园林之城,与西部粗犷简陋拙朴的小县城形成巨大的反差。她的周围,还有六朝古都南京、大世界上海、人间天堂杭州,还有像母亲一样年年岁岁滋润着苏杭大地的太湖。这一切,使我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梦魂萦绕。

女儿为我准备了傻瓜照相机和两个轻便笔记本,要我将沿途景观拍下,将沿途见闻记下,回来给她看。妻为我准备好了出行的一切,甚至创可贴、黄莲素之类药品也买了装好,叮嘱了又叮嘱,忽然就觉得自己在妻的眼里成了一个初出家门的孩子,令她那么放心不下。半夜里打车到固原火车站,即将进站时,妻又从家里打来电话,说有一卷手纸塞在提包的某个地方,怕我找不着。

站在月台上,心里却空荡荡的。想不到偶而一次出门远足,会唤醒潜藏于体内、被平凡岁月所遮蔽了的如诗情愫,正发着呆,一声长啸,从银川发往上海的398次列车威风凛凛地进站了。

我就这样开始了十年来的首次独自远行,也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由西向东下江南的长旅。我将走出干旱褐黄的西海固,去寻访天下的画山秀水、古刹名园,让平凡的生命经历一次绿色的洗礼。

我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本刚刚购买的、我的宁夏老乡、生于中卫县的莲子女士的著作《西域的忧伤》。

有莲子伴我同行,我一定不会太过寂寞的。

2.从车窗里望秦川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在龙年的这个夏季要沿着同一条路线,三过秦川。

6月1日,我与妻女搭乘学校的后勤货车去西安求医,由于平凉以南的几百公里路段大修整,于是绕道从宝鸡入关中。时值仲夏,陕西的麦子已进入收割期,放眼望去,又是一个丰收年,丰硕的麦穗平展展地如同金黄色的地毯铺满秦川大地,满眼都是一幅幅农人的收割图。那麦子是一片一片的熟黄,农人便一块一块地收割,这让我想起广泛流行于西海固酒桌上的一句话:“陕西麦子,旋黄旋割”,意即输的酒要马上喝掉,这下算是真正见识了。我看到那麦茬留的尺许高,参差不齐,割完一片就点火焚烧,夕阳西下,遍地浓烟。

这样的丰收图景在西海固大地上是看不到的。

但那时,我没有心情欣赏这一切,我的孩子正经受着不明原因的病毒侵害,我的家乡正经受着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煎熬,一路上,我都在心绪烦乱中。

半个多月之后的6月19日,我又一次沿着同一路线,乘坐由银川发往西安的586次列车去西安取药。出宝鸡,入秦川,使我惊讶的是,前次打眼望不到尽头的麦子,奇迹般地消失得干干净净,秦川大地如产后的母亲,静静地歇息着。

我仍然心情沉重,心绪不宁。

这次,两个月之后的8月8日,我又第三次沿着同一条路线进入了秦川。此时,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我的心绪仍然复杂,一方面是作足了准备去周游江南,一方面也为独自一人而有些落寞。

列车在秦川大地奔驰,铁道两边的田野里,套种的玉米正在抽穗吐缨,八百里秦川一碧如洗,大地母亲披着绿色的盛装,正在进行她又一次无私的孕育。

与我的家乡西海固不同,这里的农人显然比较富裕,数百公里的铁道两边,户户农家都盖着别墅式的二层小楼,整齐划一,外观上看去颇具民间庙宇建筑特色。只是盖的小里小气,小楼小门小家户,不像西海固农家都会有一座诺大的土墙院落。我还注意到铁道两边的田野里有零星坟墓,大都是堆一坟冢,立一石碑,不留坟院。民居和坟冢的如此设计,可能是为了节省土地吧,坟冢的四周长满碧绿的玉米和其它农禾,这可以印证我的猜测。在西海固,一个新坟院就可能占老大一块土地,干旱的土地是不值钱的,人活着对土地的索取太少,死后就再多占几分土地继续索取吧。

一个小插曲:在同一车厢认识了一位核电站的工人,40岁上下年纪,一路上聊着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话题:核电站。他家在庄浪,先后在深圳、广州、上海、巴基斯坦的核电站工作过,现在调入连云港,正在修建连云港核电站。他说国内的几个核电站中,有我们自己设计的,也有法国人和俄罗斯人设计的,他说法国人设计的最规范,俄罗斯和中国人设计的比较笨拙些。他说,造一颗原子弹需2.5公斤铀235,而造一座核电站则需要2.5吨铀235,投资20-30亿元人民币,不如建水电站划算。他说的这些是否正确,我并不懂,只是听听。他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一名职工,由于朱■基总理已讲过国家不再新建核电站,他将面临下岗的危险。他的父亲曾参加过“两弹一星”基地的建设,获得过一枚共和国功臣勋章,1980年退休,现仍健在。他说父亲一说起当年的往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罗布泊,苦啊!

一路听他津津有味地聊着,出宝鸡,过扶风,晚八时左右,天已完全黑下来了,八百里秦川浓缩成车窗外的点点灯火。越武功,走兴平,奔咸阳,列车呼啸着直奔古都西安。我爬在卧铺上,读一阵莲子,写几句笔记,在车轮与钢轨的咬合声中,独自品尝着生命中的这个夜晚,这个注定。然后,沉沉睡去。

3.过中原到江南

醒来时,已是8月9日清晨7:12分了,估算列车正运行在河南开封境内,果然,20分钟后,列车像醉汉,晃晃悠悠地驶进开封站。

开封呀,从小就如雷贯耳的历史名城,包相爷和阎王爷同居一城,包相爷一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能令天下贪官污吏、牛鬼蛇神面容失色,两股颤颤!

出开封,列车运行在中原大地。铁道两边,我几乎看不到空闲的土地,到处生长着茂密的高粱、玉米、大豆、水稻和冬瓜,到处绿树成荫,冬瓜碧绿硕大的叶子如同遍地荷叶,纷白的花向着天空静静绽放。各种农作物分片套种十分讲究,从车窗上看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长你的,我长我的,你茂密,我挺拔,你绿得透彻,我黄得耀眼,谁也不妨害谁,谁也不嫉妒谁,大家竞秀比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很多农作物我竟然认不出是什么,这个季节的土地,真正是农人谱写的诗篇,就连铁道两边的土坎空地也长满了蒿草、剑麻等闲花野草,中原大地一望无际,没有西海固举目可见的荒山秃岭、皴裂裸露的黄土地。这里到处都可看到水塘水洼,我甚至在铁道边一闪而过的水塘里还看到数百只纯白的鹅子还是鸭子,在平静的水面上信步觅食。

人生的风景在路上,十年来的首次远行,注定了我对沿途什么都高度好奇,一会儿看,一会儿写,一会儿拍照,简直是手忙脚乱不亦乐乎!铁道两边村庄密布,绿树成荫,褐色的屋瓦隐约其间,在靠近铁道的一些地方,我看到了几排修建得整齐划一的民居,一院落,一门厅,一上房,大小一致,简单整洁,有几家门厅内一家老小正在用早餐。我看到沿途的民居风格有异于西海固,也有别于秦川大地。这里民居特别讲究大门楼子的修建,不管院落大小贫富如何,几乎每家大门的门楣都修建得十分考究,都用瓷砖拼贴着四个红绿大字,内容不一,有写“龙凤呈祥”“前程似锦”“吉星高照”的,有写“画山秀水”“锦绣河山”“子孙满堂”的,也有写“大展宏图”“万事如意”“耕读传家”的,这些内容反映出农民的生活情趣和朴素的价值观,也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因为在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修建高大门楣的,只有官宦人家才有这个权利。

由于车速很快,门楣上瓷砖拼贴的彩绘一闪而过,仿佛列车正穿越着一个梦的隧道。突然看见五个小男孩脱光了上身坐在一截废弃的钢轨上,对着我们飞驰的列车指指戳戳,开心无比,一幅与天地溶为一体的童趣图,可惜来不及拍下来。

这就是我初次领略的中原大地,这是一片碧绿的大地、肥沃的大地、养人的大地,也是一片得中原就能得天下的大地!

早餐后,我守候在朝北的一扇窗口上,拍摄了几张中原大地的田野照片,准备带回去给女儿,让她看看这片沃野的苍绿翠碧,让她知道世界上还有和西海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颜色。

忙完了这些,渐渐的也有些审美疲劳了,我就开始读莲子,进入莲子的忧伤世界,这是另一个层面的远行,我的思绪一路随着莲子走向神秘的西域,走向生命的另一个高地。而列车却载着我一路由西向东狂奔,由苍凉奔向丰茂,由枯黄奔向苍翠,由内陆奔向沿海,由高原奔向平川,现实与思绪背道而驰,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这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感受。莲子清澈如水的文字不断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忧伤,我的西海固呀,你何时才能呈现出如此丰沃的景象呢?

我深知我的生命需要什么,缺少什么,而我一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它们处在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十年的蛰伏并没有降服我内心的躁动不安,十年寡淡的教书生涯并没有磨灭我内心的梦。正是由于怀揣着一个梦想,才导引着我消化了一个个水波不兴的日子,由青涩走向青春,由青春走向中年。

列车走走停停,一路上,我都没有下过车。8月9日上午10:07分,列车正点到达徐州站,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招引,我第一次中途下车到来到月台上。列车在徐州站停留10分钟,我在站台上驻足了9分钟,说不出的留恋,说不出的不舍。徐州是座煤城,仅从车站周围的环境看上去,黑漆漆的,煤城的痕迹十分明显,除此之外我当然什么都没看到。十五年前的1985年我工作之后的首次远行,途经徐州客居过两天,淮海战役纪念馆的苍松翠柏和肃穆庄严,给我留下过难忘的印象,我从此记住了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记住了徐州阳光的颜色,记住了徐州还有一个别名叫彭城……

列车驶出徐州站后,车厢里有人开始喝啤酒,我看到一瓶西夏啤酒,着实吃了一惊,以为宁夏的啤酒打入了徐州的市场,后来一想不禁哑然,这趟列车始发站是银川,车上有西夏啤酒不足为奇,但有人还是在徐州站台买了扒鸡和一种叫“蓝巴斯”的干啤酒,是徐州市蓝巴斯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车厢里开始弥漫着啤酒和扒鸡的香味,这是十五年后徐州给我的一种味道。

徐州再往东,地貌逐渐变得奇特起来,奇在它的地势连不成一片,大都是平地里突兀地耸立起一块馒头状、土豆状的大土堆,这也许就是海拔成千上万厘米的“山”吧,山上稀稀拉拉地生长着几棵树,要么就光秃秃地裸露着它的肌骨,令我想起西海固的荒山秃岭。可这里的田野仍然苍翠碧绿,长满了庄稼,荒芜的山坡与山脚下浓绿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没有理由嫉妒中原大地的丰沃苍翠,但恰恰是这秀色可餐的浓绿一阵阵地灼疼着我的眼睛。

在同一车厢里,我结识了一位江苏理工大学英语教研室的老师,他是西吉县苏堡人,名叫沈双胜,今年刚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硕士研究生毕业,被聘到地处镇江的江苏理工大学任教,他们俩口子在同一学校工作。他告诉我,他中专毕业于固原师范,进修于宁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曾在苏堡乡任教两年。

在这里能遇到老乡并且还是同行,一路聊了许多家乡和教育的话题,真是这次远行的意外收获。

出秦川,进山西,过中原,在中原大地,我注意到列车再也没有钻过一个隧道,车厢内的温度却在明显升高,东南沿海的暑热渐渐袭来,我意识到,坐地日行八万里,我已处在远离故土的他乡了。

8月9日下午3:20分,列车到达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列车在这里稍作停留,即启程奔向太平天国的首府、六朝金粉的古都南京,就要过长江了,我竟然莫名地激动起来,因为我突然想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的江南之行,都人到中年了,竟然还没有见过长江啊!

下午3:50分,列车运行在长江大桥上,小时候在教科书上见过无数次的南京长江大桥,现在就在我的脚下,江面宽阔,江水混浊,水流平缓,大拖船穿桥而过,南京就在眼前。然而,南京并不是此行的终点站,所以我与长江和南京的首次谋面,是一种匆匆的擦肩而过,仿佛连手也来不及一握。

过南京,到镇江,处处江南水乡风光。到处是水草丰茂的沃野,到处是小桥流水的人家,到处是青砖蓝瓦的民居,真正是杂花生树,绿野千里。江南的村庄仿佛一叶叶扁舟,静静地泊在庄稼的绿海里,田野里看不见几个劳作的人,万物都静静地绿着,这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从秦川到中原,从中原到江南,一路上都无法抹去绿色给我的打击,我生存的西海固大地上,近几百年来,绿色正在逃遁和消隐,绿色正在成为最稀有的颜色,水正在成为最珍贵的资源。而在这里,遍地河湖沟汊,绿色浓稠得能灼伤人的眼睛,因为我的眼睛早已习惯了黄土地的颜色。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上天就是这么不公,人世就是这么不平。

4.初到苏州

8月9日下午7:30分,列车在晚点20分钟之后,像一个奔波了一天的疲惫旅人,喘着粗气,在夜色阑珊里前摇后晃地驶入苏州车站。这是此次远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我的长达29小时、行程数千公里的江南之行,终于暂告一段落。

出站以后,首先令我大吃一惊的是,车站的广场上竟然没有一辆出租车。按我的想象,火车站的广场上,天经地义应该有出租车的停靠点,应该有众多争抢生意的出租车,苏州是一座旅游城市,这一点更应该不成问题。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怎么办呢?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一个亲友在这里,拎个大提包在浓浓夜色里找公交站点显然极不方便,也不安全。正在疑虑间,一老妇人告诉我,苏州车站的广场上是不允许停靠出租车的,但允许拉客的司机停留,出租车有机动的也有停在附近小巷子里的。她说她老公就是跑出租的,谈妥了价格,我就准备跟她走,又忽然想起应该给我此行培训的住宿地苏州大学翠园招待所打个电话,以便出租车送我到就近的校门口。为了省几个漫游费,我不想用手机打长途,结果我又第二次感到吃惊:因为火车站广场一溜儿五、六台公用电话全不能用,老妇人告诉我,都叫人给破坏了。那一瞬间,我不是为苏州感到悲哀,而是为我的一些同胞感到悲哀,我愤懑地想,如果我们的国家再有外敌入侵,那么这些破坏电话的人,十有八九会成为第一批汉奸,因为这些人心地的阴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老妇人指给我报刊亭的公用电话,结果仍是不能打,因为那是投币电话,急切间我身上哪里有现成的硬币?想和守电话的老者兑换硬币,结果那老者正用苏州话和人聊天,我问了三声没问喘,只得作罢,最后还是掏出手机忍痛打长途。

尽管苏州给了我这样一个下马威,但我的心情总体上还是愉快的。顺利到达目的地,即将进入东吴学术文化圣地苏州大学培训学习,仍然是叫我心潮澎湃的事。出租车上,我和老师傅简单地聊了聊,知道了苏州最著名的步行街叫观前街,位于市中心。老师傅说,到苏州不去观前街等于没到过苏州。我请他特地从街边经过,我看到街内灯火辉煌,人群熙攘。老师傅告诉我,那街有一两公里长,只能步行,不能行车。我说那当然,不然怎么能叫步行街呢?便心里存了一定要去步行一回的打算。一路上我注意到,苏州的街道很宽敞,是典型的城小街道宽的格局,许多楼宇都做了亮化灯饰,在夜色里绚示着自己。

出租车将我送到苏大北门,下车后抬头一望,夜色里一座巨大无比的楼宇,四周竖满了脚手架,正对着苏大的校门,后来才知道,这是苏大正在建设的理工实验大楼,是国家“21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由江苏省教委和该校自筹资金建设,是苏大目前最大的现代化大楼。于是,苏州大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座正在兴建的硕大无比的大楼的形象。

苏州很小,苏大很大,苏州城小街道宽。这是苏州给我的第一印象。

从北门进入苏大校园,一路向南行去,经钟楼路、晴岚路、东吴路,终于在校园东南角、靠近护校河的地方找到了苏大的翠园招待所。翠园比我想象的要干净舒适,房间内有空调、卫生间,价格也便宜,唯一不足的是房间里没有电话。不过,我在苏州没有熟人,有电话,打给谁呢?入住翠园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带搓澡巾,便到服务台购物处去买,结果服务员不知道什么是搓澡巾,后来在校外吃饭时也问过两家杂货铺,都没有买到,这才恍然,这里没有西海固的风沙尘埃,也不像西海固那样干旱缺水,人们的身上不会积攒需用搓澡巾才能清除的污垢,联想到翠园的清洁爽然,夜色里的苏州给我的第二个印象便是:清洁而秀美。

一盘青椒土豆丝,一盘葱头炒牛肉,一碗米饭,一瓶上海出品的纯矿泉水酿制的“三得利”冰镇啤酒,使我独自一人的晚餐吃得痛快淋漓。尽管天气很热,土豆丝很辣,辣得我浑身冒汗,但也辣得我极其舒畅。吃毕,在用餐巾纸时,才发现这餐巾纸制作考究,图案精致,是我平生用过的最绵软柔腻的餐巾纸,如同苏州女人的肌肤,凝脂一般晶莹玉润。有道是,感受一个城市,要从感受这个城市的女人开始,我就餐的小饭店老板娘的肌肤,就比我见过的任何西海固的女人的肌肤都要白嫩柔腻——如果灯下我没有看错的话,请西海固我的姐妹们原谅则个,实在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返回翠园的路上,看到一绘制着“苏州大学”校名的灯箱,方知我几个小时里竟莽莽撞撞地贯穿了苏大校本部三分之二的地盘。在一白色大理石门前驻足,看到上书“东吴大学”四个笔力苍劲的黑色大字,外侧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烫金字,左右各镌刻一联,上联“养天地正气”,下联“法古今完人”,我知道我正伫立在苏大的前身、成立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的遗址前,不禁肃然起敬。于是,苏州给我的第三个印象就是:肤如凝脂,丰美淳厚。

5.信步观前街

谁都知道,苏州是以园林艺术和织锦刺绣名扬于世的。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无锡寄畅园为江南四大名园,江南四大名园里苏州就占了两个,它的修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的清代皇家园林并称中国的四大名园,可见苏州园林的地位。苏州刺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苏州织锦也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它的寺(寒山寺)、它的桥(枫桥)也因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唱《枫桥夜泊》而名扬中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这是多么清冷无助的孤旅,这又是多么诗意凄绝的羁旅!一首诗的价值,足以抵得一座城池。

但是我想,最好听的歌要留到最后欣赏,最好吃的东西要留到最后享用。因此,到苏州的第二天,因为培训尚未开始,我一刻也没耽搁就选择了先去观前街信步观光,去进一步感受姑苏城的秀美繁华,领略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小城。

观前街位于市中心,从苏大西门乘坐8路公交车4站即到。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有孔庙、上海的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也因道教名胜玄妙观而得名和闻名,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地标性步行街,街长不足1公里,宽度与银川鼓楼的步行街差不多,但比银川的步行街要长一些。街两头修建有牌坊式街门,街内两旁设置有巨大木质盆景,有竹子、海棠等造型,连小小的方形垃圾箱也是仿木的。一切都是精心的设计,一切都是江南的格调,精致优雅,一尘不染。观前街真是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人群熙攘的闹市,干净得像刚刚用抹布仔细擦拭过的一样。观前街的干净使我改变了对同胞的某些看法,内心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松动。

街两边店铺林立,土特产、工艺品、丝绸刺绣、书店眼镜、衣物鞋袜、电脑摄影、食品饮料应有尽有。依我的初步观感,观前街绝对具有苏州特点,老师傅说得没错,不来观前街就等于没到过苏州。观前街浓缩了苏州全部的文化元素,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街,它的店铺门面大都古色古香,体现着苏州传统建筑格调,青砖黑瓦、飞檐走壁,它的牌匾字号看上去像一个个从古时留传下来的文物,而不是现代的商业店铺,如松鹤楼、大成坊、玄妙观、黄天源、乐其斋、叶爱和、古吴轩、龙狮堡、稻香村等,制作考究,仿古乱真,这里既有百年老字号,也有现代新门面,单从名称字号是不能分辨其历史属性的,所有的门牌字号都于不动声色间透露着苏州的文化信息。当然作为一条商业街,这里也绝对的现代化,且不说那色彩缤纷的霓虹灯饰了,这里有三枪专卖、佐丹奴专卖、丘比特婚纱、毫威眼镜等独具时代气息的店铺,大多数店铺都有空调,因此,这里是苏州城最具生命能量的地方。现代和古典,商品和文化,传统和时尚实现了天衣无缝的结合,从这些名店、名吃、名品就可以想见,苏州人的日子过得多么有滋有味。我还注意到,书店里看书的人比在商店里买货的人多,这倒很对我的味口。观前街的新华书店是我迄今逛过的最大的开放式书店,我两进两出,流连忘返,买了几百元的书籍,成为江南之行的第一笔数额较大的开支。

“到苏州不可不去观前街,到观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观”,我是俗人,当然不能免俗。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我在观前街整整逛了大半天,一大半时光耗在书店和玄妙观里。玄妙观系江南著名道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共有殿宇近十座,观内文物遗迹众多,是我国少有的完整道观建筑群,道教文化内涵深厚,现仍保留着宋代木构建筑风貌。我主要游览了三清殿、财神殿、寿星殿、斗姆阁和文昌殿,浏览了历代碑刻。大概是在寿星殿,我看到了一个石碑,有长长的碑文,上刻一大大的“天”字,“天”字的一捺上一老人正端着碗斜靠着吃饭,碑名“靠天吃饭图”。

直到走出观前街,回到翠园招待所,我还在想,自古以来人间天堂,世上苏杭,苏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石碑供在它最大的道观——玄妙观呢?“靠天吃饭”,这不是千百年来西海固人的生存现状吗?这不是西海固人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吗?这究竟是道教的天命观还是苏州人的天命观?抑或是苏州人敬天畏地的感恩表达?

6.在学术报告厅里听苏州评弹

这大厅或者说这栋楼叫学术报告厅,有300多平米,一层阶梯式建筑,是美籍华人、抗战前曾就读于苏大附中的陆恂如老先生捐资修建的。厅内有专业级的音响设备,有四台大功率的空调机,厅壁悬挂有两台巨大的电视机,厅内两壁木框内装饰有陆恂如先生游历欧美的20多幅风光照片,有“西雅图的宇航塔”“美国旧金山大峡谷”“丹麦城堡”“梵蒂冈”“布莱尼姆宫”“新西兰基督教堂”“蒙特卡洛”“美国加州三麦地国家公园”“美国加州沿太平洋风景线”等图片。厅内又凉爽又安静,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如苏州河一样静静流淌。这是苏大的学术圣殿,苏大所有中小型学术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样专业的学术报告厅在西部的高校里并不多见。学术报告厅内设三列12排软坐椅,左右每排各6座,中间每排8座,总计可容纳一百八十多人,我们培训班的所有课程和讲座都安排在这里进行。主大厅外的门厅设有卫生间,并备有冷热饮水机,非常现代化。感觉苏大并不缺钱,譬如它的“存菊堂”,就是一座三层楼的职工娱乐活动中心,足有固原六盘山影剧院那么大,有红烛歌舞厅、电影厅等功能厅。

开班典礼之后的第一个晚上,苏大安排了一台高水平的苏州评弹晚会,就在学术报告厅里进行。

是的,这个夜晚,我醉在那一声声莺歌燕舞的婉啭吟唱中,醉在那一曲曲酥软甜润的吴语呢喃中,那一声娇嗲无比的“官人”叫得人筋软骨麻,那一声温情脉脉的“娘子”叫得人心猿意马……传统的弹唱加上现代的解说和插科打诨,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让我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鸦雀无声。

我留心了一下节目单,如实录入,立此存照:

①对唱:《苏州好风光》,盛小云、王瑾主演,袁小良伴奏。

②尤调:《诸葛亮》,袁小良、王瑾主演。

③弹词开篇:《新木兰辞》,盛小云主演,袁小良伴奏。

④弹词开篇(程调):《林冲踏雪》,金丽生主演,盛小云伴奏。

⑤弹词:《白蛇传》《堂中秋》,袁小良、王瑾主演。

⑥弹词:《武松叔嫂初逢》,金丽生、盛小云主演。

承办方说,今晚请来的都是苏州评弹团最著名的演员,曾多次出国到东南亚和港台一带演出,副团长金丽生亲自带队前来献艺。我注意到,演出结束后,王瑾、袁小良夫妇是开着自己的跑车离开的,其余许多演员都有自己的座驾。

苏州评弹讲究“理、味、趣、细、技”,有说有唱有动作有情节,运用吴语方言对白,运用轻松风趣幽默的生活化语言叙述故事,十分细腻传神。表演时,演员皆着长衫,主要乐器是木琴、琵琶,道具有扇子、手绢和醒木,通过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把故事中人物的心灵世界活灵活现地刻划出来。

吴越传说、吴越遗迹、吴侬软语,吴越文化的点点滴滴都渗透在苏州评弹的每一个细节里,其实,每一种地方戏中,都离不开传统题材和传统文化的滋润,譬如流行于西北的秦腔,就离不开西北的黄土地,离不开黄土地上的生存故事和生存文化。

7.苏州的小巷

多年来,教读苏州作家陆文夫的“小巷文学”,对苏州的印象里除了精巧绝伦的园林、呢喃婉啭的评弹,剩下的就是曲径通幽的小巷了。初到苏州,走的大街,过的马路,感觉上与其它现代化城市没有太大区别,就在心里惦记着苏州的小巷,盼望着能有一刻空闲去一探究竟。

今晚饭后,我独自一人溜出苏大南门,过一小桥,看水道上小船驶过,一路走来,不知不觉进入了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苏州小巷,宽不足两米,水泥石头铺路,能行得一辆手扶拖拉机。我不知道这样的小巷有没有代表性,我是随机的进入,是为满足一个许久的好奇心,但它是苏州的小巷没有问题。我试探性地往里走,灯光灰暗,巷内空无一人,小巷两边的庭院大都比较老旧,有独门独院,也有杂居的大院,虽然残败破旧,却也古色古香。灯光和声音告诉我院内有人,我不敢冒然进入,就在巷道里边走边看,探头探脑。我想我的样子肯定很古怪、很可疑,幸好巷内光线昏暗,无人注意。小巷里还套着小巷,更加幽深狭窄,我试着走了一截又退回到最初的小巷,怕迷了路。但小巷的老旧给我很大的感觉反差,陆文夫笔下的小巷很美,现实里的小巷一般,这与园林甲天下的美丽苏州是不太相称的,这让我一直很是失落。

苏州素来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如果说苏州小巷的老旧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但苏州小巷的另一特色我却捕捉到了,那就是小巷一般是与水道交叉并存的。小巷很狭窄,水道却在丈许宽,小巷通过石桥连接,水道穿桥而过。没有小巷不是苏州,没有水道也不是苏州,没有大小石桥更不是苏州。“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姑苏城就是一个小巷、石桥与水道的物理构成。转悠了许多,看过了诸多的小巷、石桥与水道,我发现能行车的小巷里车来车往,能行船的水道里小船悠悠,一面是现代城市的喧嚣,一面是古老小城的恬静,小桥流水人家,大桥车水马龙。车水马龙这个词,一定就是这么触景生情诞生的。

转完小巷回到街面上,在苏州东护城河桥上,我看到一艘大运船正在突突突地通过桥下,船上装载着钢筋、水泥、石子等建筑材料,有工人正蹲在船头吃夜宵。我看到一位中年男人倚桥发呆,便上前搭话。他告诉我,苏州城里的水来自太湖,1998年发大水时护城河水上涨,有好几米深,现在都加固加高了堤岸。真是巧极了,他的父亲也是上世纪五十年参加过原子弹基地创建的老兵。他说他原籍南京,出生在新疆塔克拉马干沙漠的地窨子里,15岁后,随父亲复员回到了苏州。他父亲目前已作古,母亲还健在,他是晚上陪母亲出来散步的,把母亲送回家后,自己又出来散心纳凉。他说他在香雪海冰箱厂工作,现已下岗。香雪海曾经好过几年,现在卖给他人经营。

联想到火车上结识的那位核电站的工人,联想到出发前在固原观看的电影《横空出世》,就不由得想,这人的一生,难道真的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好的么?不然一路行来,遇到的人为什么都与大西北有关,与部队有关,与核能有关?

在翠园的长夜里,学术的问题不难想通,人生的困惑却一直无解。

8.江南水乡印象

人类的居住方式与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紧密相连。西海固人的祖先爱夯筑黄土堡子,一方面显示财力,一方面防范土匪袭扰,打开地图你会发现在宁夏南部一带,到处都有陈家堡子、王家堡子、李家堡子、祁家堡子等地名,岁月湮远,时序更迭,这些村名沿用至今,但那一个个黄土构筑的大堡子已所剩无几。西海固农村今天普遍存在的黄土小院,实际上就是黄土堡子的袖珍化版本,是一种高原封闭式的生存方式,对土地是一种普遍的占有和浪费。

但在江南,村庄几乎都无一例外的美其名曰XX镇,在这里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到处杂花生树,草木葳蕤,到处河湖密布,风光旖旎。在这里见不到西北部常见的黄土古堡,也没有西北部特别是西海固一带星罗密布的黄土小院。一路看去,虽然没有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却处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就连农田的分界线也是草长成的。这里的民居青一色的二层小楼,没有围墙,整齐划一,单凭民居是无法区分村与村的特色、村与村的差别的。村与村的连接不是靠路,而是靠桥,基本上是三里一小桥,十里一大桥。

江南处处有袖珍化的东方威尼斯,今天去的周庄镇就是一个。周庄镇在苏州城东南约六十多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水乡,它四面环水,呈“中”字形,镇内小巷幽深,水道纵横,石桥座座,古屋处处,有著名的张厅、沈厅这样六百多年前的巨富豪宅,可以尽情想象“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富豪盛况,也可以体验“一步跨双桥”的世间罕事,江南著名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此言应当不虚。

但也许是天热人多的缘故,我在周庄的感觉更多的是拥挤和憋闷,这么多的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它在滋润着这片土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这么多的人拥挤在一个小小的村镇里,拍个景点照都不容易。我想起大西北的辽阔、苍凉和壮美,我想起大西北的一览无余和秋高气爽,我突然想,也许上天是公平的,就看我们如何理解公平的含义了。

返程途中,天已完全黑下来,我注意到远远近近的江南小镇,密密麻麻的二层小楼一片漆黑,偶尔看见某家一楼有一星半点灯火,这让我甚是不解,我不知道是家中无人还是关灯节约用电,如此富庶的江南,还缺那点电吗?村中黑咕隆咚的,出来串个门儿,三步就会有水沟啊……

“江南”和“水乡”,这两个词语本身就能给人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象,这个想象的世界当然与秀美繁华连在一起,与诗意栖居连在一起,与才子名家连在一起,它们会刺激人的惯性思维,让人不由地滋生出美好的感觉。游完周庄在车上,我一直在脑海里搜索有关江南的诗句,除了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千古名句外,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冒出的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其一,最有名了,这么简单的句子,却造就了唐诗的奇迹。其二是写杭州的,这里暂且不说了,其三却是专门写苏州的:“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丘迟本是江南人,自不必说了,看来出生于陕西渭南的我的西北老乡白居易,曾经在江南短暂从过政的这位“香山居士”,也被“江南”和“水乡”深深地迷惑过。

9.去看园子

一周的培训学习时间,每天被课程、讲座和统一组织的考察安排得满满当当,没得一刻空闲。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去看苏州园子的机会,我明白,这是在苏州的一道大菜,要用心品尝;这是在苏州的一首名歌,要好好欣赏。

先去了枫桥和寒山寺,这是必须的选项。苏州被誉为“园之城、水之乡、桥之都”,园林、水道、石桥、寺庙实在太多了,匆促间根本看不过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拙政园、留园、枫桥和寒山寺。其实枫桥和寒山寺不过是苏州最普通最常见的一座石弓桥和一座古寺院而已,只是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

枫桥全部石砌而成,苔藓斑驳,老旧而坚挺,像个巨大的弯弓撑开在铁铃关前,桥上游人如织,桥下一湾碧水,大小船只,穿梭而过,耳际传来寒山寺的钟声,不绝如缕,这钟声敲响了一千四百多年,这石桥从始建到清中叶重修至少也撑了千年吧?一切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但面对它的感觉却大不一样。唐朝的张继,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穿桥而过,亦不清楚是泊在哪一片水面上,那夜的秋月,那夜的薄霜,那夜寒山寺里凄凉的钟声,那夜老树枝头嘶哑的乌啼,都使一位落魄书生的平常羁旅变得意绪万千。面对江枫渔火,夜泊的万籁空寂,文人的千古愁绪,几句写出,一笔道尽。张继愁眠于枫桥,枫桥走运;张继耳听寒山寺的钟声,寒山寺大幸。一首《枫桥夜泊》,字字珠玑,价值连城,苏州人为此专门修建了“枫桥苑”,塑张继像于苑内,对门斜卧,双目微睁,一幅睥睨人间、气定神闲的样子。我拍了一张《枫桥夜泊》的名人书法碑刻,心里想着为什么那时的文人墨客,不在西海固留点蛛丝马迹?好歹固原也是塞外边陲、丝路重镇呢,看来上天打一盹,就把西海固遗忘了数百上千年,这太无理可讲了。

古刹寺庙一类地方,我向来敬而远之,不敢过多涉足,一是不懂,二是敬畏,但寒山寺是不能不去一看的,就冲着《枫桥夜泊》,也要去拍一张照,圆一个梦,了一个愿。寒山寺就在枫桥景区,与枫桥相互映衬,互为一体,其实在枫桥上已经听了多时寒山寺宏亮悠扬的钟声了,这钟声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就是这钟声。唐诗中的那口大钟早已不见,现在的罕见巨钟是晚清仿制,游人只需花三元钱即可撞三下钟,前来撞钟进香、祈求平安的人不绝如缕,寒山寺的钟声也就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和苏州许多寺庙道观塔楼一样,寒山寺也是用木头搭积木一样堆砌起来的,典型的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它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唐代贞观初年名僧寒山子在此缚茅起居,后得寺名,期间多次战乱火灾,现在看到的建筑多是清代重修的,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中国许多古刹名寺的浴火重生,佛事香火的明灭旺盛,都印证着朝代的兴衰更迭。

天太热,我一直喝着冰镇的汽水来降温。寒山寺给我印象是,古朴但不安祥,肃穆但不宁静,游人太多了,香客太多了,商贩太多了,天气也太热了。

下午4:10分,我们到了拙政园,这本来是今天的主题,却留到了最后,同行的有在一起参加培训的宁夏大学和黔南师院的两位同行,时间有限,我们边走边看边聊,互相拍拍照,是典型的走马观花。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子,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水为中心,以山岛、竹坞、松岗、曲水布局,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是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正是荷花初绽之时,一池荷花首先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荷茎颀长,荷叶硕大,平展展布满水面。有的花苞刚长成,正欲展露芳容;有的灿然绽放,红的、粉的、白的,一尘不染,娇艳无比。一说到荷花,自然会想起“出污泥而不染”的句子,江南的荷花自然是离不开水的,无一例外地扎根污泥,濯于水中,秀色天然。而我的家乡西海固山区,却有一种旱荷花,譬如泾源县的野荷谷,整个一条山谷溪水潺潺,野荷花沿溪水两旁自然生长,每年六七月份是最佳观赏季,野荷花扎根于溪水两边的土石中,可长至两米多高,叶子肥大,足可置物于上,花茎很长,但花蕾很小,花为嫩黄色。野荷花的观赏价值在于它的“野”和“叶”,而不在于它的花,它不用人工种植照料,每年夏季,一沟全是,蔚为壮观。

拙政园占地不足80亩,匆匆浏览中,给我的感觉很小,很拥挤,商贩云集,游人依然很多。打眼望去,古塔、碧树、太湖石,随处都是;曲径、亭榭、小石桥,遍地设局。行三两步,曲径通幽,退一二阶,柳暗花明,景点十分密集,真正是天上地下,不留空间,这就是拙政园的精致和刻意。它没有京城颐和园的大气闳廓,它就是江南的园子。我是北方人,看惯了广袤的黄土地,超拔巍峨的大山和一望无际的荒野大漠,在这密不透风的园子中,我感到自己变成了一粒石子一片树叶一角飞檐,融入了园子的画山秀水中,动不得,闷得慌,我的两位同行竟然也有相同的感觉,于是匆匆拍了些照片,大家就想找个宽阔些的地方透透气。找来找去,发现了一个叫“盆景苑”的地方,有石桌石凳可供休息。这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人工盆景,我们在一株明末栽植的木瓜树前合了影,那木瓜树竟然还结着鸡蛋大小的木瓜,这可是从明末延续下来的果实啊,四百多年来,这棵树被圈在园子里一动不动,静候着前来摘瓜的人。

自古以来,姑苏之地有个传统,人们一有钱就置地建园子修庄园,这才有了周庄、拙政园、留园等,这本质上与北方人修大院筑城堡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显摆享乐。那天我在周庄沈厅看到主人沈万三和夫人的黄金睡床,整个床架子都是用黄金雕刻打造的,真是精雕细琢金壁辉煌,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可想象,一个暴发户奢靡炫耀的心态昭然若揭,与现代江浙一带的一些土豪买山置地修豪华陵墓如出一辙。这里我要说几句不太恭敬的话了,不论姑苏一带如何富裕,总是处处透着小气,河小桥小人家小,这也罢了,但一些人的做派也小。我们就餐的苏大翠园餐厅,每天吃饭都在餐票上划圈(划圈等于收费),一桌不坐够10个人绝不划圈绝不发筷子,有些带小孩的学员常为此深感难堪,因为小孩不算人,非得坐够10个大人才算。有次最后一桌上只凑了8个人,再也等不来大人了,服务员要将本已上好的菜拿回去,说少了两个人,要收回去两个菜,而且要一荤一素,我们说,拿去吧,人家就挑了两盘拿走了。

除了荷花,我很是喜欢拙政园里的太湖石,它们来自水中,来自天然,形状不一自然造化,水流冲刷永不变型。我也喜欢石子铺就的曲径,圆润光滑坚硬耐压,任人踩踏不声不吭。除此一切都太人工化了,看得多了,就分不出哪里是巧夺天工,哪里是刻意造作。我还喜欢苏州的空气和月亮,空气里没有西北常见的沙尘,潮湿清爽,润心润肺。一轮圆月不加修饰,就在天际又圆又大地亮着,让人不住地想起唐诗里吟诵月亮的诗句,查了下日历,原来今天正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怪不得月亮这么圆、这么大、这么亮、这么的诗意绵绵清澈空灵啊。

在拙政园里,我为爱女买了一只珍珠包裹的小狗玩具,制作得很是精巧神似。从拙政园出来,我已修正了默想中的行程,虎丘的斜塔是要去看的,别的园子不打算再去了。还要去上海的复旦大学开教材研讨会,江南之行的下一个行程即将启动。姑苏之行已很丰硕,些许遗憾也是缺陷之美,让它留存在记忆里罢。

有时候,看景真的不如听景。

10.虎丘小记

苏州的文化地标应该有很多,但虎丘山似乎是独一无二的,虎丘依托着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丰厚悠久的人文资源,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虎丘作为苏州第一地标的地位无可争议,而虎丘斜塔也就成了古老苏州的象征,因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8月16日,这是在苏州的最后一天,终于与虎丘相约于阳光艳艳的上午。

虎丘有两奇:一奇是山向寺中藏。

即使走遍天下名山大川,看到的也许都是“深山藏古寺”的格局,只有虎丘却是“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世人对此赞不绝口:“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唐人张籍《虎丘寺》曰:“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南宋人王禹称在《游虎丘》诗里更夸张:“尽把好峰藏寺里,不教幽境落人间。”从导游嘴里听着的这些诙谐幽默的诗句,一路拾级而上,不禁意趣盎然。

虎丘是一座石山,掩藏在虎丘公园的塔寺建筑群中,不进头山门不达海涌桥是见不到其真容的。这里苍松翠柏,野树杂花,全部扎根于石头缝隙里,遍地石头被踩踏成了铁黑色。第一眼看到虎丘山,真有种“丘如蹲虎”的感觉,从山型景观的构造看,虎头、虎眼、虎身一应俱全,而那著名的云岩寺塔矗立山巅,恰似老虎的尾巴高翘着。

二奇是万物皆有典。

山不在高,有传说就好;水不在深,有典故就行。

虎丘古树密集,景多山小,亦不高,才36米。这么点山,搁着北方,都不好意思用米来形容。但这里春秋吴越的典故传说遍地皆是,几乎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间亭子每一座小木屋都有来历、有传说,都能流淌出浓浓的人文墨汁来。虎丘山、憨憨泉、试剑石、桃石、枕石、真娘墓、洞天剑池,无一没有典故传说,有的牵强附会,有的言之凿凿,最吸引人的当属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和阖闾(一说为秦始皇)试剑劈石的传说。我感到,吴越之人尽管少了些北方人的大气豪爽,但他们守着一个巨大的历史资源聚宝盆,恨不得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赋之以人文内涵,都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一点比北方人精明的太多了。

虎丘也有两绝:一绝是虎丘斜塔,二绝是虎丘剑池,其余诸景,都是点缀。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便是虎丘十八景中的云岩寺塔,即现在的虎丘斜塔,据说它曾是苏州的最高建筑,有道是“先望虎丘塔,晚见苏州城”,可见其地标性意义。

虎丘塔的出名主要在一个斜字,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著名斜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足足早了400年。比萨斜塔是向东南倾斜,虎丘斜塔是向东北倾斜,它们都是在修建之时就开始倾斜,经后世多次加固而存留,并因这一先天缺陷而名扬全球,这还真是因祸得福。从外形上看,虎丘塔与西安的大雁塔相似,同为七层仿木构楼阁式砖塔,但大雁塔为四方形,虎丘塔为八角型,它们同为一座城市的象征,受到后人的无比呵护与珍爱。

游虎丘时我没有伴儿,无法给自己拍照,我就从各种角度,拍了不少斜塔的照片。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这不仅是虎丘一绝,它一定还藏着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

虎丘的第二绝就是洞天剑池。

穿过“别有洞天”,就可看到崖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个遒劲大字,传说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水面之上的崖左壁还有篆文“剑池”二字,据说是王羲之的手笔,仅凭这两人的名头就足够游人伫立良久了。苔藓布满崖壁,野花藤萝如同飘带倒挂下来,凭崖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剑池其实是被虎丘的两片陡峭石崖锁住的一汪绿水,池形狭长,状若宝剑,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寒气逼人。阳光斜射下来,水面寒光闪闪,临池而立,颇有些“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的感觉。剑池得名于它的形状,亦得名于它的传说,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的墓葬,传说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鱼肠”“磐郢”“湛泸”等三千把宝剑作为殉葬品,一起埋入墓里。剑池旁边有试剑石,一块大石,从中间生生裂为两半,还真像刀剑劈削过的一样,即便传说牵强附会,一看实物便觉得是真有其事。

剑池神秘幽深,斜塔古朴雄奇,为虎丘二绝。苏州人有句话说:虎丘塔倒,剑池水干,苏州就不在了。但愿它们与天地日月同在,而我笔下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每天为它们祈祷祝福。

虎丘匆匆上下往返,天热蝉鸣一身汗,下得山来,吃了一碗苏州风味的凉粉,为妻妹芳玲买了一把江南的油纸伞,这美丽的小姑娘正处在“雨巷”的花季,但愿这把带着江南灵气的油纸伞,能让她悄悄浪漫一回。

这次江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由苏州大学承办的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从8月11日到8月15日,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承办方精心安排了九个大型讲座,每一讲都耗时三个多小时,满当当的大半天时间,杨义、吴福辉、朱寿桐、范伯群、朱立元、朱栋霖、范培松、格非、陈思和,个个都是纵横驰骋于当代学界和文坛的大腕级人物,能面对面沐浴他们的学术熏陶,聆听他们的智言慧语,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我没有错过一次讲座,听讲笔记写了厚厚一大本。听讲之余,就马不停蹄地走马观花看苏州读姑苏,我虽然不是来旅游的,却匆匆草就了十来篇观光日记,白天夜里都忙得不亦乐乎,也算是江南之行的意外收获。

在苏州的最后一日,心情甚是轻松愉悦,因为该听的都听了,该看的都看了,该想的都想了,该说的都说了,纵有些许遗憾,也还来日可待。

别了,神奇的虎丘塔!别了,美丽的姑苏城!

11.大上海印象

8月16日下午3:13分,我乘坐203次列车离开苏州前往上海。这是内地不多见的空调车,又快又稳又舒适,一个小时后,我由江南袖珍小城姑苏来到了现代化的大城市沪上。

夜里歇在友人明刚家里,明刚是我的中学同学,是老乡也是亲戚,多年不见,话题多得一直聊到凌晨4点,由于时差的原因,上海的凌晨4点,天色已蒙蒙亮了。

到上海的第二天即8月17日,明刚弄了两辆自行车,我们一起骑车游览了浦东世纪大道和陆家嘴周围。骑着自行车逛大上海,悠哉悠哉地走遍了浦东的精华之地,这也是事先做梦也不会想到的美事。

十里洋场,非同一般,大上海好气派啊!

在上海,20层以下的楼几乎就算不得楼,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尖尖的楼顶直刺云霄,每一座摩天大厦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现代建筑艺术品。主要街道全用大理石和渗水石砖铺就。空中、地面和地下,交通完全立体化了。人们都知道有钱了好,却并不一定清楚有钱了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只有到了上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有钱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有了钱,你能看见你从未见过的,吃到你从未吃过的,玩上你从未玩过的,实现你从未梦想过的。和内地小城固原一比,固原简直就是个原始的村落,是被上帝遗忘了的地方。而大上海,则是一座用金钱堆砌起来的都市,那世纪大道,是用真金白银铺就的,那东方明珠,是用真金白银垒起的,在世纪大道上走一走,你会感到自己仿佛也变得值钱了。

中午时分,我们观赏了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乘坐电梯上到东方明珠的顶层俯瞰陆家嘴,这里距地面350米,那些一、二十层的楼房看上去简直就跟平房一样,黄浦江就在脚下,渡轮如蜗牛样在江面上爬行,氢气飞艇在我们脚下很远的空中飘浮着,正在此刻,一场雷雨不期而至,顿时天昏地暗,那惊天动地的雷声听上去好像是从楼下传上来的,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太高了,东方明珠高过了云层,雨雾凄迷,江面一片混浊,远处什么也看不清,在上海的第一日,中午时分却体验到了黄昏的感觉。明刚告诉我,上海的天气就这样,老是雾蒙蒙的,叫人急躁,不习惯,哪像固原的天空,要么白云飘飘,要么碧空如洗,天地通彻,叫人心旷神怡。

十年前的浦东,还是一个被上海人称为“宁要浦西的一张床,不要浦东的一间房”的地方,十年后的浦东被整个推平重建了一遍,一个全新的上海在这里拔地而起,奇迹般地矗立在世人面前。如果把浦东比作一只巨鲸,那么,东方明珠就是它喷射出的一股冲天的水柱;如果把上海比作一只老虎,那么金茂大厦就是它高高翘起的尾巴。

我们的教材研讨会被安排在华东大酒店,第一次乘坐上海的地铁,感觉地铁入口处的标志不够明显,外地人要找地铁可能会瞎转半天,这一点不如北京。掐指算来,我已离开家乡整整十天了,衣袜满是汗渍,需要洗洗了,入住酒店后,我即在酒店和酒店周围买洗衣粉,竟然一直买不到,原来这大上海,也有不如固原小城便利的时候。

多年来给学生讲授《霓虹灯下的哨兵》,却没有机会领略霓虹灯的风采,来上海自然是要逛南京路的。明刚的家离我开会的酒店很远,中间还隔着黄浦江,不能天天陪我。他告诉我,逛南京路最好是晚上去,能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音乐喷泉的神奇效果。明刚说的不错,我用了大半个夜晚去领略南京路的灯火和繁华,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年那些土里土气的哨兵们在霓虹灯下的不容易,帝国主义一百多年前盖的高楼大厦至今还示威似地耸立在南京路口的外滩上,与它周围的现代化大楼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南京路比较典型的殖民文化标记。在外滩还看到了明刚所说的“西洋景”:这里仍是情人的世界,恋人们密集的程度和亲热的尺度都为我所仅见,这让我不时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固原,我的一位出生于新疆的校友,大学毕业后为追随男友分到固原师专任教,开学时正值夏末秋初,固原的天气还不是很凉,有一天她穿着连衣裙上街,被好多人围观,她吓坏了,后来才知道固原人没见过穿裙子的女人,而且还是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就当西洋景一样围观,这件事让我内心悲哀了好多年。

在南京路和外滩还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迷团,因为在苏州的几天,我几乎没有见到一个真正漂亮的女人,这让我万分困惑。谁都知道江南是出美女的地方,而且美女就集中的苏杭一带,千里迢迢来这里走一回欣赏不到一个美女能不说是遗憾?到了上海才知道,原来美女们都麇集到这里来了,南京路和外滩漂亮的女性比比皆是。一般而言,漂亮的女性爱逛时装店和化妆品店,但不大会光顾书店的,在福州路和南京路的上海书城里,我发现看书买书的漂亮女性也比比皆是,这是大上海让我不解的地方,也是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地方。

教材研讨会期间,主办方复旦大学中文系请来了上海作家、长篇小说《长恨歌》的作者王安忆女士,在这里听她讲文学和《长恨歌》的写作,听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对《长恨歌》的解读,然后再去读《长恨歌》中关于上海的诸多细致精到的描写,有如身临其境,更加别有风味。王安忆的语言给我的感觉,仿佛品尝西海固民间女人做的手擀面,绵柔筋道、余味悠长,说明这面用得对、和得好、回得够、醒得及时、揉得也透。

在上海的街道上仰望,你会感到,太阳再高,也有被遮住的时候;在东方明珠的顶层远眺,你又会感到,太阳再高,也有被俯瞰的时候。在上海短短几天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感触,与我多年来形成的人生观发生着不小的冲突,我预感到这会有一个痛苦而复杂的磨合过程,它可能会改变我的一部分人生。

虽然一个人旅行有一个人的孤独和丰富,但在乘坐游艇于黄浦江上穿越黄浦大桥的时候,尤其是在南京路、外滩和人民广场,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江南之行产生了悔意:为什么不携妻带女一同下江南呢!

12.杭州匆匆看

8月21日上午9:32分,我乘坐T15次特快列车离开上海,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杭州,这是江南之行的一个插曲,返程北归前夕的一个大拐弯。以下的行程,完全变成了一个人的孤旅。

据说10月20日要举办西湖世博会,目前正在整修街道,因而杭州的街道远不如苏州的干净清爽,就连钱塘江大桥的上层也在封闭维修,只允许下层火车开行,不能登顶观赏。但感觉杭州人很是好客热心,也许是这些年越来越热的旅游带给了他们诸多好处罢。刚刚踏上杭州的土地,在一趟名为K7的公交车上,我遇到一位少妇,非常热情主动地给我指点了旅游线路、景点和有关景点的人文知识,使我改变了原定先去拜谒岳飞墓、观光灵隐寺、登顶钱塘江大桥的计划,而于中途葛岭下车,沿着她推荐的游龙井村、看瀑布、走虎跑、听南屏晚钟、夜游西湖的路线,匆匆与杭州约见第一面。

初到杭州要比初到苏州运气好一些,在葛岭下车换乘游一线时,又巧遇一位家住龙井村的少妇下班回家,她非常热心地一路走一路讲解,导引我和临时凑在一起的几位游人从狮子岭下进入龙井村,这应该是龙井茶最正宗的产地了。第一次走在茶山之间,我疑惑自己走在一个纯粹绿色的世界,茶山真绿啊!漫山遍野一尘不染的茶园啊!虽然天气闷热,头顶的天空也灰蒙蒙的,但行走在茶山之间,心中却是一片清凉透爽。

我们来到了据说是去年炒茶评比中的第一名16号家,一方面歇歇脚,一方面品尝今年最新的龙井茶。主人告诉我们,上好的龙井茶都是两片叶子一个尖,要在清明节前采,节气很重要,茶农说:“清明节前是个宝,清明节后是个草。”品饮龙井茶的要领是,第一杯要倒掉,第二至四遍冲的茶最好喝,给我们冲饮的是清明节前采的上好一等品。其实我并不太喜欢龙井茶的味道,也许是天热走累了也口渴了,在龙井村品饮龙井茶,倒成了此次江南之行的一大快事。

天上从来就没有掉馅饼的事,在龙井村品饮龙井茶的结果是,我和好几位游人都当场购买了一斤上好龙井,每人花了280元,实在是价格不菲呢。

如同虎丘之于苏州,杭州的形象标志非西湖莫属,杭州之美也是美在西湖。

西湖有三不: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说的是蛇仙断桥相会、梁祝长桥惜别、皇帝孤山独占的故事和传说,这些听着新鲜,毕竟都是些虚无飘渺的久远之事。但西湖的美是真真切切的,尤其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分的西湖,如同一位盛装素颜的女子静候在五彩灯下,风情万种又不故作媚态,既华丽又素朴,既清晰又蒙胧,给人灯下看美人的无限遐想。

晚上7时左右,我乘人力扁舟荡漾在西湖的粼粼碧波上,船老大边摇橹边随口解说着一些景点知识,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在白天我就注意到,这西湖的水极是清澈,此刻方知它的水来自钱塘江,水有源头清如许啊。游艇缓缓行进在波光潋滟中,这应该是我迄今游览过的最美的城中之湖了。在灯光的装饰下,苏堤一片翠绿,白堤一溜红黄,垂柳依依,美如梦幻。行至断桥,因感念那个爱情故事,停船拍照留念,背景是文殊塔。断桥是白堤的终点,白堤从平湖秋月到此中断,其实是“堤断桥不断”。和苏州的枫桥比起来,断桥因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爱情而蜚声天下,枫桥则因一首文人的诗而名扬四海,否则它们都会默默无闻。不同的地方是,枫桥要收费游,断桥是免费看,其实整个西湖沿岸都可任意行走游览,都是免费的。因之我想,张继的诗是有价的,而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则是无价的,所以一个收费,一个免费。

如果说苏州的园林水系是小家碧玉,那么杭州的西湖则是大家闺秀了,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风姿。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感到,杭州人非常喜爱自己的“西子”,不设游泳池,不许下湖游泳,不许使用机动游船,都是为了保护水质。船老大一边慢悠悠地摇着橹一边说:“水要是不清了,谁还来游西湖嘛!再说,游西湖要慢慢地游嘛!”

于是,泛舟西湖,成了我江南之行最是闲适的一个时辰。

13.拜谒岳飞墓

按返程计划,我在杭州只能待两个半天加一个晚上,初到杭州的第一个下午和夜晚就这样度过了,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的,仿佛相媳妇,还没看清呢就要作别了。现在是8月22日,我将于今天下午乘船赶往无锡,在杭州的时间仅剩大半天了,早餐后我就退了饭店的房间,将行李寄存在客轮码头上,只身一人匆匆去拜谒岳飞墓、观光灵隐寺。

灵隐寺且不说了,杭州之行最不能忽略的一个去处,就是岳飞墓。

岳飞墓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为一水泥石块围砌的圆丘形,坐西朝东,墓前照壁上嵌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墓旁边是当年一同遇害的岳飞的长子岳云的衣冠冢。据说岳飞遇害后,有一狱卒背负其遗体逃出当时被叫作临安的杭州城,秘葬于北山,但未能保留下岳云的遗骨。墓道两侧排列着六位石雕的文臣武将,还有两匹石马、两只石羊、两只石老虎,墓阙石阶下,面墓长跪着四个反剪双手的铁像,分别是大奸臣秦桧、秦桧的老婆王氏、杀害岳飞的帮凶张俊和侩子手万俟■。墓前望柱上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背后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楹联,表达着人们永远的警世寓意。

800年多来,因一座坟丘而为历代修葺敬仰的,恐怕除了孔庙,就是岳飞墓园了;因几座铁跪像而遭万人唾骂的,恐怕非秦桧团伙莫属了,我注意到秦桧跪像身上的痰迹最多,老百姓的爱憎是最直接的,历史和人民才是最终的审判者。但我觉得,这里少跪了一个杀害岳飞的主凶:北宋皇帝赵构,这位皇帝的字儿写得虽然不错,但却一手铸就了天下第一奇冤。中国古代的皇帝不论是怎样的一个暴君昏君庸君,至今还没有一个向人民下跪谢罪的,跪在岳飞墓前的这四位,尽管他们罪有应得,也不过还是替罪羊而已。面对皇权,我们的国民自古以来都是既敬畏又宽容的。

岳飞墓园的游人特别多,一拨又一拨地前来拜谒留影,向这位北宋年间的爱国忠臣鞠躬致敬,这也是旷世奇观。试想除了岳坟,谁还会在他人的坟丘前争抢着留影呢?我在岳坟前守候了一个多小时,想拍一张没有游人的坟丘全景照片带回去,最终都未能如愿。

因为对于岳飞,我心里还存有另一份情愫,当然是因为他的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宁夏有两座山,皆因诗词而闻名天下,北有贺兰山,因了岳飞“踏破贺兰山缺”的诗句,庇护着首府银川;南有六盘山,因了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的缘故,庇荫着宁南山区。

真正是青山有幸,文字显灵,后人沾光。

14.夜航大运河

8月22日下午6时许,随着汽笛一声鸣响,我乘坐的由杭州发往无锡的“虎丘”号客轮缓缓启动,离开杭州武林门客运码头,行驶在京杭大运河上,这是返程北归的开始,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一段航程。

江南之行的十多天里,我基本上一直处于奔波、亢奋之中,马不停蹄,手忙脚乱,现在终于有了一个长长的夜晚,除了睡觉休息,我还可以做许多事情。

在客轮的舱室里,我首先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行程和思绪,我发现,已走过的行程,我对江南的兴趣点,皆与我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有关,它们已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轨迹似乎已经无法改弦易辄了。作为一个北方人,江南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江南是看不够也说不尽的,但我必须作出取舍,以我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判断来选择哪些是旧梦中的江南,哪些是现实中的江南。我知道我心中的梦想,我也清楚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事实上多年来我就是在这样一种纠结中,在西北一域的山城固原,默默远眺着我梦想中的风景,尽管有些风景是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

与我们的干山枯岭黄土地相比,江南无疑是繁华富庶的,也是美不胜收的,即便是一棵树一根草,如此的鲜嫩水灵,它们生长在江南大地上也是幸运的,更别说人了。我此行涉足过的地方,也不过是江南之一隅,对于我这个初次踏上江南大地的人来说,这已经足够我品嚼很长时间了。对于江南,我的文字不能传达其一二,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江南要比我笔下的文字多得多,那是无法用语言来穷尽的,我将带着无数美好的印象和体验回到我的北方,回到我的黄土高原。当然,我也会在意偶尔的不快和讶然,譬如就在今天下午,在客运码头登船前夕,我看到一位满脸是汗的中年妇人提着个大竹篮在叫卖桃子,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拣了四只新鲜大桃,价也没讲就付钱给她,直到上船晚餐时才发现我的桃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她调包了,换成了根本无法食用的烂桃一包,就是这个满脸是汗叫我满是同情的中年妇人,毁坏了我对杭州的整体印象。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乘坐客轮作水上远行,许多体验都是新奇的,为了节省出白天的时间,我特意选择夜航船,因此无法欣赏沿岸的景观,如同人生的许多事情一样,这是无法避免的缺憾。我乘坐的是一艘普通的客轮,可能是我最早订票的缘故罢,我的舱室原本是111-1号铺,但这个111-1号位于一层机房隔壁,柴油机的马达轰鸣如雷,根本无法休息,幸好乘客并不多,我请求调换到上层的205-2号铺,同舱室的有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位中年男子,也许是累了,他们一上船就入睡,几乎一路无话。

京杭大运河的这一段宽约100米,水深4米左右,水流清澈而平缓,客轮平稳地行驶着,如果不是机器的振动声和两岸村庄树木与灯火在后退,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全速前行。

上船把自己安顿妥当后,还未及细看运河风光,天很快就黑了,除了星星点点的灯光再也看不到什么。虽然连日来的奔波已使我感到非常疲惫,但我不想早早就入睡,便带着笔记本和莲子《西域的忧伤》到上层的公共游乐厅去小坐。这个季节的大运河上仍然是闷热难耐,客轮上的这间公共游乐厅和客舱一样有空调,比客舱要宽敞凉爽得多,它的两边有大玻璃窗户,可以观看船外的夜色。客轮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夜色里格外耀眼,从远处河面上移动的灯光可以判断,运河上船来船往,夜航很是繁忙。

我坐在游乐厅一角的小木桌旁,一边整理思绪,一边补写日记,一边欣赏众生相。来这里闲坐的游人越来越多,有的聊天,有的玩扑克,有的唱卡拉OK,有的在喝啤酒,有的摆满一桌鱼虾在大快朵颐,都在尽情享受着人生的这一段航程。我呢,忙完了手头诸事,就开始读莲子。

连日来的紧张学习、会议和奔波,挤压了我读莲子的时间和空间,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匆匆写完日记冲个澡倒头就睡,莲子已被冷落多日。那天在上海书城寄走最后一捆选购的书籍时,我特意留下了《西域的忧伤》,这是我出发时特意从家中的书架上挑选的,我要莲子伴我全程同行,我向东,她向西,我下南,她上北,是她美丽而忧伤的文字打通了心与心的藩篱,破解了物理意义上的东西相向,她多情善感又不乏野性的叙说也同时打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这个夜晚,我细细品读着莲子的西域手记《有人写诗的风景》《静静的感伤》《倾诉》《我的勃孜宇》《不要做诗人》《溅血的古树》《毛驴与星空》《什么也没有》《喀什》《风景在叶尔羌河上游》等。大厅里有人正在唱卡拉OK,从辽宁来的一对男女正在用粤语唱《相思风雨中》《万水千山总是情》,一会儿又有人在演唱《跟往事干杯》《谢谢你的爱》,我混杂在这样的声音中,听一首歌读一篇莲子写几句日记,一连几个小时的闹中取静,享用着夜航船上这种世俗的纷乱,竟然没想起应该躲回客舱里去读莲子。

莲子说:“一个人并不是一个人。一个人是一个宾客满堂的大客厅。人得用一生的热情和韧性来款待这些客人,直到他们高高兴兴走出家门,留下的才是永恒的宁静。”

莲子你怎么会知道,你笔下虚设的情景,现在就在我的眼前!

莲子说:“这是一个美丽而残忍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它渴望着在路上。它渴望牧鞭。它必须抵达它的极致。它要死在它的极致上。”

莲子,这个行走在路上的女人,这个看穿了生命本相的女人,生来就是为了追求极致抵达极致的,你在看到结局的残忍的同时,也感受着过程的绚丽,你说:“后来我们坐在一块高地上,安安静静地呼吸了一阵。”所以你也会感叹:“有人写诗的世界是光荣而美好的”“人类的天空还有这么多星星!”你在享受每一天的时候,也在享用着你的孤独:“我大概不是那种理想的英雄人物,我爱‘美人更爱‘江山。还有一个不便道明的原因,那就是我爱孤独,更爱孤独地旅行。孤独更能使我体验时光与生命的质感。”你说:“我感到疲惫而孤独。即使是在最快乐的时候,我也回避不了孤独。我心灵的内核永远与这个七情六欲五彩缤纷的世界隔绝着,我等待着,企盼着回到自己的地方去。”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莲子说:“我静静地享受着这样的时光。当我意识到自己是在享受的时候,我便像以往的无数次一样,被从享受的状态之中推了出来。我记起了我自己,我分裂开了,变成了至少两种动物。一个是欲望的动物,一个是思考的动物。”莲子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部哲学史。哲学是思想的炮灰,是心灵的沼泽地。”海明威说:“聪明人的快乐,是我知道的最稀少的东西。”而莲子的感悟则是:“人没有那么多可以微笑的资源。微笑只不过是个瞬间。快意只不过是个瞬间。”

人类智者之间,不需要什么连线,不需要分清是古代还是现代,是西方还是东方,生命是相通无碍的。

莲子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怀和老人情结。我发现,莲子写起异族老人来,总是那么情深意长,有一篇较长的手记《刀疤》,写到一位名叫木沙由夫的维族老人,他饱经沧桑而心地善良,岁月在他的脸上刻满了如同刀疤一样的印记,他像父亲一样呵护着远方而来的汉族女子。在《风景在叶尔羌河上游》一文中,莲子说:“在所有的交流中,我最喜欢的是与自然交流,其次是与艺术人交流,还爱与那些纯朴的没有任何金钱和利益关系的老百姓交流。”

莲子也是一位爱情至上主义者,在《关于爱情的天方夜谭》里,莲子说:“对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来说,恋爱一次就会突飞猛进地成长一次,爱情是最好的大学。恋爱使人充满激情,恋爱可以把人最美好的潜能都激发出来,一次恋爱就是一场造美运动,爱情状态的人干净高尚优雅,恋爱之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爱情把人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要想更好地享受人生,必须拓宽爱情的道路,给自己也给对方。”“人们都在高谈阔论着爱情里的奉献。我认为奉献就是把自由还给对方。”“佛教里还有一个词叫放生,放了生才有生命。”“我临走的时候,对我男友说,你要多读书多恋爱!”

这样的爱情观,足以惊世骇俗了。

船行中,我一直想着《泰坦尼克号》,那艘大船也就是在人们的狂欢中,突然遭到了灭顶之灾。这种不合时宜的念头,与我性格中的忧郁成分有关,总在狂欢的时候感到孤独,在最幸福圆满的时候感到恐慌忧怕。

在大运河航行的这个夜晚,也是一个读莲子的夜晚。

突然想起贾平凹写张爱玲的一句话:“有她的书读,也就够了。”

今夜,莲子伴我入眠。

15.运河的早晨

8月23日凌晨6时许,我被服务员叫起用早餐,半个桃子,一个糯米团,一杯水,这就是我在大运河客轮上的早餐。她告诉我说,昨夜因防台风客轮改道,今天上午9时左右才能到无锡。我心想,这客轮就航行在运河上,就这么一条水道,还能怎么改道呢?心里疑惑着,也不想弄明白,反正已经晚点了,正好看看运河早晨的风光。

其实我昨晚一夜未眠,旅行途中最怕的事叫我碰上了,同客舱的一中年胖子打呼噜打得地动山摇、电闪雷鸣,我听了他一夜的情深意长。后来我从同客舱的另一男子口中得知,那胖子是台湾人,在杭州与一少妇结识,便结伴同船去无锡游玩。说这话的男子也是一夜未眠,气恼得直摇头。

我精神尚好,许是初航运河还处在亢奋中罢。我站在早晨的船头,空气甚是潮润清爽,但有一股特别的水上味道,混合着清风、柴油、水意。我看到大运河的航运很是繁忙,百十米宽的河面上,船来船往,几乎看不到无船的水域,横跨运河的大小桥梁十分密集,每隔几公里就会有一座造型不一的桥梁连接东西两岸。这一段运河的水比我想象的要清澈许多,船员告诉我水深大约4.5米。我看到最长的拖船有11节,是名符其实的水上火车。拖船上大都装载着石子、水泥、银沙等建筑材料,也有装载煤炭和木材的,一般一船一家,悠哉乐哉。

运河的早晨,漂满了商业的热闹和俗世的生机。

在我的家乡,生存的劳作在黄土地上,而在这里,生存的奔波在水面上。

我们的客轮正以每小时12-15海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着,我站在船头,和船员闲聊着,这里机器的噪音要比船尾小的多,我拍了几张运河的照片,我想我终于圆了一个梦,在大运河上航行了一回,这个梦缘于少年时的教科书,一晃就等待了几十年。人生的很多愿望其实很简单很渺小,但实现起来却又是不简单不容易。

晴好的天气,终于看到蓝天了,早晨的阳光还不算太强,微风拂面,叫我想起家乡的山野。从8月9日出门到现在,近半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蓝天白云呢。我曾向一些来自南方的同行不厌其烦地描叙过西海固的蓝天白云,那是真正的蓝天,蓝得能一眼望穿十万八千里;那是真正的白云,棉花团似的,一层一层都分分明明。

我也告诉他们,天经常蓝得碧空如洗,但就是不滴一滴水,白云朵朵美丽无比,可那是没有雨的云,没雨的云如同不结果的谎花,生不成孩子的女人。

我没有丝毫鄙薄故乡的意思,我只有不平,为我的故乡,我的北方。

16.无锡一日

8月23日上午9时15分,“虎丘”号客轮稳稳地停靠在无锡码头,经过十好几个小时的航行,我终于到了水乡无锡,开始了一天的边走边看。

这是江南之行的第二个插曲,是返程途中的一次停靠,一个遛弯。

按照无锡职工旅行社的安排,一下船就上旅游车,行李免费存放在车上。由于无锡只计划了一天时间,这是最典型的走马观花。去的第一站是蠡园,看过了苏州的园林,这里的假山细水也的确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略去不表。传说这是范蠡和西施隐居终老的地方,我其实就是冲着这个传说去的。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范蠡西施功成身退,英雄美人,泛舟江湖,不知所终,充满特别的民族文化心理意味,给后世留下无限启迪和想象空间。第二站是水族馆,在这里观赏太湖珍珠和水产养殖,其实也是一个变相的购物处。在时下,旅游往往和购物纠缠不清,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你想不掏腰包都不行。在水族馆,我给妻女买了珍珠粉和防晒霜,我无法判断真假,买的是一种心情。去的第三站是所谓的“欧洲城”,是一个仿照欧洲名胜的微缩建筑群,感觉很是无趣,要不是有个蠡园的传说撑着,我已隐约有些后悔来无锡,却不料第四站让我大开了眼界。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无锡之美美在太湖,这第四站就是太湖。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站在鼋渚看太湖,烟波浩淼,湖光蒙胧,水天一色,不见边际。太湖真大,导游员说,它有2个香港大、4个新加坡大、400个杭州西湖大,它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怪不得水族馆里到处售卖珍珠产品,这里还盛产太湖石,以其瘦、露、透、皱的外形特色独步天下。在广袤无垠的太湖水面上,忽然真心觉得西湖太小太小了,如果哪一天远航在大海的海面上,会不会觉得太湖也是小很小呢?太湖平均水深也只有2米,但湖中岛屿沉浮,山峦迭翠,亭台隐约,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幅绝佳的山水画。乾隆皇帝游太湖时曾感慨说:“太湖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在瑶池,我看到一幅对联很是有趣,随手记了下来:“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关于太湖的“太”,导游员讲了一大串,她说,太湖比“大湖”还大一点,所以叫“太”,太上皇、太后、太学、太监、太太、太岁等等,都表明太是一种极致,太湖的美天造地设,也是一种极致,我认同这个解读,太湖也担得起这个“太”字。太湖的观赏点很多,我还特别喜欢大觉湾这个地方,这里的石雕石刻沧桑大气,深厚而有创意,导游员的解说词讲得很到位,照录如下:“大觉湾的人文景观,是以基本处于同时代的‘东方三圣即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为主像,因为他们都有大觉悟,所以叫‘大觉湾,大觉也作觉醒来解释,这里汇集了我国各地的石窟艺术,所以又叫‘仙窟汇萃”。

特别喜欢大觉湾老子塑像,这是最符合我心目中老子形象的一尊塑像,我想,如果带一本《道德经》在这里日日参悟,不知道能不能修得功果,得道成仙?

“浩浩三万六千倾,大小七十二座峰”。无锡匆匆一日,最后的时光是乘游艇浏览太湖七十二峰,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享受,你在船上,船在湖上,目光却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上,湖光山色尽收怀中,耳朵里还不断有导游员的絮叨,什么秦始皇挥鞭赶山入湖之类,真乃人生快意一刻也。无锡匆匆一日,也因为有蠡园的传说、大觉湾老子塑像和太湖之美而不虚此行。

独自旅行已半个多月了,回想起来,江南之行给我冲击最大的,一是上海的大气富华,二是西湖的秀丽娇媚,三是太湖的辽阔无垠。

话说回来,这个江南,处处又热又潮又闷,我不仅是体力上感到有些倦了,审美也开始疲劳了,我开始怀念我那干燥、凉爽、辽阔,有着蓝天白云和黄土地的西海固了。

明天一大早,我将乘车去南京,那是我此行经过的最后一个省城,明晚,我将登上回家的火车,回到我的原点,我的西海固。

17.过南京 到固原

8月24日上午6:40分,我乘飞鹿号高速客车通过沪宁高速公路,于8:40分到达六朝古都南京,出站后,南京春秋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举着“忠真平”的接站牌在等我。这是我从无锡出发时通过旅行社事先联系预订好的,有意思的是,这是第一次有人将我的名字大大方方地写错了示众。

按行程计划,我在南京只能停留到晚上,也就是25日凌晨3时,所以时间对我非常宝贵。我预订的一日游旅行车因等不及已出发了,旅行社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骑着摩托车带我赶往第一个景点梅园,这倒有意思,我乘着摩托车奔驰在六朝古都的大街上,在玄武湖畔,我停下拍了几张照片。玄武湖其实也非常秀美,隐约可见湖心岛和紫金山,只是因为看过了西湖和太湖,玄武湖此时对我的意义,就只剩下了它这奇异的名字了。不过作为南京的象征之一,我仍然乐意在生命的空间里为它留一席位置。

在南京的这个白天,我随着旅行车马不停蹄地游览了夫子庙、乌衣巷、瞻园、中山陵、太平天国纪念馆和雨花台等地。在夫子庙,我蓦然想到,江南的大小古刹寺院,香火都非常旺盛,烛台香炉里的残香灰烬都有专人职司清扫,甚而成为职业,这比北方和西部有明显不同,江南人似乎更虔敬神灵,感恩上天的偏爱和庇护。瞻园也属江南古典名园,号称“金陵第一园”,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去处,当然比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要逊色多了,但瞻园红亭里有一株活了几百年的葡萄树,它的枝蔓竟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凉棚,新枝老枝都已挂果,让人心生敬畏。相传朱元璋当年在此与大将徐达下围棋,徐达赢了朱元璋,但徐达将棋下成“万岁”二字,使龙颜大悦,随将瞻园赏给了徐达。

在南京,即使再匆匆,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都是不可忽略的去处,它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更是一个时代的坐标。紫金山松柏的嫩绿如洗,中山陵的肃穆和浑然天成,中山陵石阶的天才设计,都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据说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在此打猎时,看到此山形貌非常、紫气蒸腾,就笑曰:待他日我辞世后,愿乞国人一■土于此安葬躯壳。先生如愿了,先生的墓碑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13个烫金大字,墓室飞檐上刻写着“民族、民生、民权”“博爱”“天下为公”等体现先生治世理想的名言词句。

在太平天国纪念馆,我无声地为那一场轰轰烈烈但没有结果的悲壮之举感叹不已,洪秀全集团的腐败葬送了自己快要到手的天下,这也是天意使然,否则整个中国近代史就要重写了。

导游说,在西安看坟头,在广州看车头,在北京看城头,在苏州看丫头,在杭州看丝绸,到南京看石头。这里的石头,就指的是雨花石。在雨花台,到处都有雨花石售卖,别看这小小的雨花石,它还就只产在南京一带,五颜六色极具把玩观赏价值。上海书城的几十本书籍、无锡的一套紫砂壶、南京的数十枚雨花石,这是我江南之行为自己购买的三件宝贝,我想它们就是现实中的江南,也是我梦中的江南,往后的岁月里,它们会证明着我生命中的这一次远行,我将把它们置于案头,让物华天宝的江南灵气日日陪伴我、浸润我。

临时拼凑的旅游团队早已散去,我独自一人在雨花台逗留了许久。这里安放着一群为信仰而献身的志士仁人的英魂,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他们都配享后人的永久敬仰,都配享这秀丽山冈的万世拥戴。我坐在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下,一直坐到天黑。

夜里,我暂宿在火车站西侧一家非常简陋的旅社,等待那从上海发往银川的396次列车。一连十数天,我已经奔波得非常疲惫,昏昏欲睡地躺在客房的木板床上,任凭蚊虫叮咬。天气十分闷热,身下的凉席都被汗水浸透了,我就这么躺着,似乎想了许多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就这么躺着,直到凌晨2:30分。在我退房进站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我带了一路没用上的雨伞,第一次派上了用场。古都南京,以她别有的方式为我饯行。

当列车在雨雾和浓浓夜色里穿过长江大桥时,我从车窗里向越来越远去的南京投去了最后一瞥,南京仿佛是我江南之行邂逅的一位梦中老友,匆匆两面,几句寒暄,就又遥遥远别了。

天下之大,江南再好,属于我的仍然只有西海固的天空和土地,我的根永远扎在西海固的黄土地上,汲取着我生命需要的水分和营养,我早已习惯了黄土地的颜色,江南过于浓稠的绿色常常刺痛着我的眼睛,江南潮湿闷热的天气和雾蒙蒙的天空,老叫我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此生,江南如同我暗恋的情人,只能遥望,不能拥有。

返程的路上,我几乎一直在昏睡,毫无兴趣再看窗外的田园景致,我只是觉得车太慢了,太慢了,回家的心情有如娶媳妇的前夜。当一阵清冷凉爽的空气透过车窗钻进我的鼻孔,掠过我的全身时,我一个激灵从昏睡中醒了过来,我知道,列车已进入了属于我的天空和土地,这种对乡土气味本能的感觉如同胎记已和我的生命相依相随。我撩开窗帘,晨曦微露,景致稔熟,是的,这就是北方的山野,这就是西海固的大地,列车已行驶在固原县大湾乡的山谷间。

8月26日清晨7时整,经过长达28个小时的奔驰,经过连续19天的奔波,足迹穿行8个省市,行程数千公里的暑期远行,我前半生值得铭记的一次长旅,随着列车缓缓停靠在固原车站而划上了句号。固原,这座小小的山城,我的母亲城,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以她无比的清爽拥抱了我。

猜你喜欢
苏州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不一样了
民间书画艺术团体捐赠抗疫情
寻觅江南
苏州百园图
有味道的苏州云
苏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