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离别

2016-11-23 03:04刘亚玉
现代苏州 2016年27期
关键词:赫本黄磊步入

学会离别

刘亚玉,网名点点,双子座,青年学者、编剧,苏州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博士,台湾淡江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在《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中多次发表论文,曾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编剧工作。

过了三十岁的人,大抵开始渐渐明白,生命原是一场一场相聚和别离组合而成。

前段时间电视剧《小别离》演得深入人心,在戏中,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和童年时代告别,懵懵懂懂之间进入了大人的世界;步入不惑之年的夫妻和青春告别,在柴米油盐中与最初对爱情对生活的理想渐行渐远;父母要和离家远行的孩子告别,大家再次寻找自己生活的重心。每一次离别都引发蝴蝶效应,让事业、家庭、爱情分分钟步入重构的险境,最后,每个人都要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时常在想,当我的孩子要离开家上学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心情。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于离开家多年的人来说,一方面是对她的不舍惦念,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那个家从离开的那一刻起怕是很难再回去了,因为倔强、不甘心与现实的种种,这个家逐渐成为我们停留的驿站。于是,在我们来不及体味家的琐碎和温暖时,这次别离已经悄然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小别离》中探讨的亲子关系是全新的,剧中所有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平等对话的姿态,不再认为孩子的一切隐私都应该在父母掌控之内,不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逐渐明白这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70后父母从自己的成长经验中得到的新感悟,也是他们与大多数红色时代成长起来的上一辈父母所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建构亲子关系所需要的一种迂回的智慧与艺术,这正是大多数步入不惑之年的夫妻家庭所匮乏和向往的。

已经许久不看电视剧,凡是黄磊出演,我还是必看的。从上一部《嘿,老头》中可爱的无业游民胡同串子到《小别离》中温柔的爸爸,黄老师离他当年帅破天际的文艺范儿越来越远,可他的演技到底没让人失望,放松、即兴、时而狡黠、时而温柔敦厚。在电视剧《小别离》的末尾中他给老张讲述了一遍“小别离”的含义,在人生中几个不同的阶段,我们都要学会离别,尤其是和过去的自己离别,这一次分离就是“小别离”。在念这一段台词的时候,黄磊仿佛在说他自己。

从长发飘飘忧郁的文艺青年,到发福的中年大叔,还有这么多粉丝一直爱他,在中国的男明星中除了他恐怕也是没谁了。大家除了爱他的才华,也爱他身为隐形富豪却低调专一谦逊幽默的品性,更重要的是,他在银幕上与生活中都塑造了一种,任何年龄都能坦然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中年新偶像形象。

这样新形象的建构,是以放下自己为前提。黄磊说,他并不觉得只有年轻才是最好的时光,反而认为,那段不真实,只是人生的小枝杈。

青春只是我们反思的一面镜子,怀旧它固然有意义,若只抱着一段时光去怀念,人生就失去了继续美好的动力和机会。尽管会长皱纹,但心平气和长出的皱纹是舒展的;也会生白发,若心中有大爱,内心有力量,外在更显出超越时间的美,更沉静的气质。就算是像奥黛丽•赫本那样石破天惊的美,也有年华老去之时,可每当看到中年之后的赫本全身心投入到救济非洲儿童的照片,人们一点都不会哀叹时光易逝,反而更觉得银发的她美得像天使。

小别离是一种仪式,不管你是否愿意告别,人生都会因为别离而产生新的意义。在每一个别离的路口都有一面新的指示牌,你若不念旧途,欣然前往,必将看到道路两旁更美的风景。心有爱意,途中便遇天使。

猜你喜欢
赫本黄磊步入
黄磊:穿越人山人海,仍是文艺青年
赫本 被爱辜负,不辜负爱
奥黛丽赫本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赫本 真正的优雅,从来与年龄外貌无关
黄磊:我的“麻烦”来得刚刚好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三明联盟”会步入常态
乡佬步入广,返来三日讲
我们都是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