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来了,电工装备行业准备好了吗?

2016-11-23 00:28田来锁
电器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工装备革命

/本刊记者 田来锁/

能源革命来了,电工装备行业准备好了吗?

/本刊记者 田来锁/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 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新战略、新业态在冲击着电工设备制造业。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他们来了,带着浩荡的变革之风、甚至是革命性的风暴来了。能源是经济的命脉,8月31日召开的这次“能源互联网峰会”谈的是能源革命,所带来的却将是一圈圈强大的冲击波。它会冲击自身所在的领域,也会冲击与之相关的领域,甚至是跨界。面对这样的冲击,与能源供需两侧都紧密相关的电工装备制造业是很难“独善其身”的,要么随之起舞,要么被淘汰。当然,后者不是我们的选择;但电工装备行业真的准备好了吗?本文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来相关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讨论、甚至是争鸣。

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了以“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领导,来自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能源领域及相关企业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在能源电力行业,供需两侧同时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与机遇。在能源互联网激活的新生态中,能源的生产、交易、输配、消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价值链环节都被赋予了新的增长点。”甚至有专家断言:“能源互联网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是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一个技术和产业。我们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正在创造能源事业空前的机遇,同时也预示着许多旧的传统观念、行业要被颠覆,要被淘汰。”

这里既可以看到能源革命的顶层设计,又可以看到众多能源企业的积极响应。尽管在这次峰会上,电工装备并不是其讨论主题,但是通过与会人士对“互联网+”、“能源革命”、“能源互联网”等的解读,记者还是感觉到了它们的出现必将对电工装备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一只伸向人间的上帝之手

顾名思义,既曰“能源互联网”,自然绕不开“互联网+”这个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新事物”。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一出现便引起了我国一些领域的深刻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商业服务领域。

2012年平安集团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组建保险公司,由于三家公司的当家人都姓马(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中国平安马明哲),被业内戏称为“三马卖保险”。这是一个堪称跨金融业和IT业的重磅组合。以此为标志,“互联网+”在我国开始了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也引发了金融模式的深度变革。

“互联网+”之下,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1元起购,定期也能理财”,这一年成为国人互联网理财元年,同时余额宝也成为普惠金融最典型的代表。上线一年后,它不仅让数以千万从来没接触过理财的人萌发了理财意识,同时激活了金融行业的技术与创新,并推动了市场利率化的进程。据2016年3月天弘基金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余额宝在2015年净利润为231.31亿元。

正如马云当年所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使得我国的金融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余额宝之后,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小微贷款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纷纷出现。“微商”、“拇指经济”、“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新创业模式、新支付模式、新经济模式更是深入到了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互联网+”的出现也促进了电商业的蓬勃发展,以京东、阿里、苏宁等为代表的一批网购商城纷纷出现,开创了我国消费模式的新业态。众所周知的每年11月11日由阿里推出的“光棍节网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上购物日。

“互联网+”与通信结合产生了现在人人都在用的即时通信;“互联网+”与交通结合产生了滴滴打车;“互联网+”与城市结合产生了“智慧城市”。

在全球数字化大潮之下,“互联网+”这只“上帝之手”伸到哪里,哪里就会产生深刻的变革,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纷纷出现。在 “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上,对于“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这样讲:“现在的互联网也叫‘泛在网’,到处都有网。它是一种通用的物理技术,所有的产业、行业,加上互联网都可以发生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加上互联网,它的创新速度、它的通用性、它的渗透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而对于能源互联网,在这次峰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埃森哲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以“新生态、新起点”为主题的《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高管调研报告》(简称“《报告》”)则讲到:“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对中国现有能源产业链将产生一定影响甚至颠覆;中国政府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这一论断在企业层面得到了认同。”

无疑,就像是在金融、商业等领域一样,“互联网+”正在也必将促进能源领域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那么,能源互联网之下,我国的能源领域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能源互联网带给能源领域的将是一场革命

关于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业界、学术界的解释不尽相同。简单来讲就是“互联网+”能源。在“互联网+”之下,在能源的生产、输送、使用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能源革命”在这次峰会上是一个“热词”。

其实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首次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2014年6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推进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四个方面。

对于消费革命,与会专家将其归纳为个性化、差异化、市场化、节能化、高效化等诸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能源互联网对需求侧的管理。“需求管理包括各个方面。现在主要是在搞监测,然后把节能搞好。一深入下去的话,那就得加可再生能源。把每块售电区搞成能源互联网,效率就大有提高。多个入口,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比如智慧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英铎给我们描绘出了这样一幅需求侧管理的生态场景图。

需求侧的变化必然会引发对旧有能源产业链的冲击。在这次峰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埃森哲公司联合发布的那份《报告》从受访高管的答卷中汇总了“四大发现”,其中第一点就讲:“受访高管普遍认为,能源互联网将对现有中国能源产业链产生冲击。产业链的变局首先来自需求侧”。这个变局将在如下三个方面体现:① 新一轮市场竞争将围绕能源消费和需求侧展开,能源消费体验的差异化将倒逼企业向数字化转型;② 高附加值领域包括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解决方案,以及能源交易平台的网络化和智能化;③ 传统能源业务方面面临的主要冲击来自于大数据变现困难、产品销售收入下降、现有客户流失。

而对于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讲出了其中更加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能源行业对能源互联网的探讨和创新性实践并非偶然和盲目,而是源自于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和分布式能源需求限制的长期研究;源自于对互联网时代能源用户需求特征的系列洞察。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正面临着转型调整的重要任务,能源行业也面临着能源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的任务,将给经济转型和能源发展带来新的助力,也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能源革命的重要依据。”

对于这四个方面的革命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对能源领域的影响,有专家断言:“能源互联网给能源生产消费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技术和产业。我们国家能源和销售新格局正在创造中;能源事业正在经历一个空前的机遇,同时也预示很多传统行业要被颠覆和淘汰。”

埃森哲北京技术研究院院长刘东博士则讲地颇为残酷:“这场革命至少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它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快过了我们的想象;第二它会带来非常大的结构性的变化,成王败寇,并且会有新的玩家进来。”

而这场革命也将给业界带来极大的好处:“一能大幅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二能显著降低供给侧的行业壁垒、促进清洁能源消费的增长;三能为日益多元的能源用户提供省心的个性化服务。”这是《报告》中的一段话。

关于这场革命将如何进行,在这次峰会上成立了一个叫做“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这是国家能源局早先制定的“推进能源互联网实施”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联盟的重要主导者之一、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嵘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规划:“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将致力于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培养相关产业,促进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供给策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改革工作。”

具体的,他们将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① 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技术路线,试点示范;② 结合产业发展,促进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建立,推动相关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③ 建立能源互联网领域的质量、信用体系,定期发布满足标准、经过认证认可的能源互联网供应商和相关产品;④ 促进国内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⑤ 促成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能源领域相关市场数据与信息安全集成和共享,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的生态体系;⑥ 推动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建设。

并且他们计划将筹集总额为100亿元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基金。

通过他们的工作规划可以看出,从生产到技术,从标准到认证,从国内到国外,从生态建设到试点示范,从核心装备的研发到运营模式的探索等都将对能源领域进行“革命化”的重新布局及创新,从而带来能源领域的“新产业、新机遇和新发展”。

在能源领域“革命化”的重新布局与创新中,会创造新产业、迎来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而一切则必然伴随着行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经济价值的重新创造。

毋庸讳言,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的运用是建立“环境友好、低碳社会”的要求;但就能源领域本身来讲只是一种能源的替换、带来的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讲只是将左兜里的钱分一部分放到右兜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等则是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经济价值的一个重新创造过程。这不是简单的以新代旧,而是行业经济相关的产业经济总量发生“膨胀”的一个过程。

“没有无缘无故的革命。”与会的一位专家这样讲。在能源领域消费、供给、技术与体制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必然会爆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在这场行业革命、行业重新洗牌中都有谁可以切分一块蛋糕、成为受益者呢?

能源互联网之下,用能终端将是最终受益者

“关键是用户的电费大大下降了。搞了能源互联网以后,用户是可以真正得到好处的。如果搞了能源互联网,结果用户没得到什么好处,电费也没降,那叫怎么回事。”在谈到他们在海淀一小区进行的能源互联网实验案例时,韩英铎院士这样讲。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领域的革命最先受益者无疑是这一领域自身;技术的创新、体制的打破,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都将给这一领域带来极大的收益。在《报告》中讲到:能源互联网之下,“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五年内新增专项投资5亿元以上,用于企业内部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化能源业务平台”;他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链、能源管理和能效提升产业链的增加值将达到12.3万亿元,在终端能源市场总体规模中占比63.8%,远超传统的能源销售市场。

但这不是它的终极目的。在这次峰会上,我们看到一些专家、企业更看重的是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韩院士的团队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关键是用户的电费降了”。这种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正是能源互联网、这场能源革命的根基所在、生命所在!

很显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体质改革、还是技术创新、甚至是环境友好等等,如果不能使能源终端用户得到好处,不能使他们享受到革命带来的“红利”,没有达到利益共享,得不到他们的响应,能源互联网所带来的这场革命最终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用能成本的降低将是能源互联网带给能源终端用户的根本性利益所在。这里包括用冰箱、彩电的普通百姓,更主要的是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用能企业。

会上,有一位专家就这样讲:“比如电解铝行业,如果电费降一毛钱,整个行业就有可能扭亏为盈。”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使得能源领域自身以及相关产业链、用能客户等都将受益,都能从革命的“红利”中切下一块蛋糕、分一杯羹,这无疑将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但是,这还不是这场革命“红利”的全部。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自然,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不是一只蝴蝶在“偶尔震动翅膀”,也非“也许”会引发 “龙卷风”。对于与之密切相关的用能企业来讲,这场“龙卷风”是注定要刮起来的。

这场“龙卷风”就是用能企业的“节能”之风,而节能将是用能企业的更大“红利”所在。

“节能”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意涵。

同样在2014年6月13日召开的那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之后,他讲:“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决定调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也讲到,经济工作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这自然也同样适用于正在展开的这场能源革命。

从能源使用的角度来讲,上游能源领域供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的高效化也必将“倒逼”能源使用企业节能浪潮出现;而用能企业以节能为核心的“消费革命”的展开,也必将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可以说是能源生产革命“倒逼”客户、给客户带来的另一个巨大“红利”。

可以预见,伴随着能源生产领域的革命、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以节能为核心的能源消费革命也必将展开。

能源革命包含着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两侧”的革命,那么作为同时服务于两侧的能源装备领域,特别是电工装备领域准备好了吗?

能源互联网大风能否引来电工装备行业的云飞扬?

“互联网+”自从进入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便以高效、便捷等特点影响着我们的这个时代。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从一个生活的侧面讲解了“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不带钱包,只带一个手机就行了,这就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带来的是低成本、高效率,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

在低成本、高效率之下,金融企业还要赚钱、产生效益。比如方便众多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过去在传统银行那里往往一笔贷款需要十几天甚至是几十天才能取得;就算是这样银行也不愿意做,原因是银行放贷成本太高、赔钱。但是在京东、阿里那里通过利用大数据征信、互联网支付等技术手段短短的几分钟就能搞定,放贷成本只有几分钱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阿里金融早在2012年7月就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年利息收入达3.6亿元以上。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可以说也是将来能源互联网之下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对于能源装备领域来讲,就是在能源互联网提供的低成本能源之下,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装备的高效率、通过节约能源的使用实现高收益。

设备运转的高效率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达到。“其实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达到了这个要求。”韩英铎院士这样讲。他的团队在海淀一小区的实验中,通过利用一种叫做“直流耦合”的技术将原来该小区的11台变电站成功地合并为5台,“而且性能还提高了”。

同样是这个实验案例,“过去制冷是空调,空调是用电的,用电高峰负荷较大。(在海淀一小区的试验案例中)我们采用了冷热电三连供技术。夏季可以直接将余热转化成冷,效率就比以光发电效率还要提高,节省(电力达到了)37%。”韩院士这样讲。

在先进技术广泛运用的同时,装备自身的效率提升、能源节约也是将来能源互联网之下的一个显著要求,尤其是电工装备更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能源互联网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而作为其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支撑的电工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关于这一点,在2015年6月28日召开的《2015第十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工学会理事长的杨庆新博士讲:“这种机遇和挑战要求电工行业要率先引领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所指引的方向,加快利用新型制造技术改变自身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自我洗涤升华,提前布局,做好准备,使我们成功融入新一轮能源大变革时代。”

“这种机遇和挑战预示着电工行业一个新‘蓝海’。”而对于能源互联网之下的市场新机遇杨庆新博士这样讲。

事实上,我国电工装备的高效节能化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完。在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电工产品分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我国电动机进出口分析》(简称《分析》)中,他们对我国高效电机的运用做了一项调查:“根据调查我国IE1等级的电机市场占有率接近90%,而企业达到IE2以上的高效节能电机比例只有10%左右。”分析指出:“在电机的全生命周期中,初始购买、安装和期间维护只占全部费用的10%左右,而运行所需电费将占到90%左右。2010年全国电机用电量超过2.0万亿千瓦时,若全部采用高效电机,可使电机系统效率提升3%~5%,每年节电600~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按0.6元/千瓦时估算,年节省电费360~600亿元。”

“高效电机领域孕育着庞大的需求。”这就是这份《分析》对我国电机市场做出的结论。

电能,是人类主要的用能方式之一,它的使用离不开各种类型电工装备。电工装备的高效化也就成为了电能节约的主要手段,这也是电工装备行业一直在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能源互联网之下,电工装备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高效、节能要求。无论是在能源互联网之下产生的新装备,还是传统的电工装备,作为系统整体的一部分,高效、节能都将成为了首选。

在这次峰会上,上海博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介绍的案例就是他们通过“构建以‘智能电网’为核心、‘新能源+节能’为辅助的智慧能源体系,实现区域智能化、节约化能源运营”的一个“区域能源综合运营整体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为用户有效节约能源使用的目的。其中的“节能”、“节约化能源运营”有系统智能优化的成分,但很大一部分还是需要依靠高效、节能的装备来实现的。

从杨新宇的“新蓝海”预测,到中国进出口商会的《分析》再到上海博辕公司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能源互联网之下对高效节能化的能源新装备、尤其是电工新装备有着庞大的需求。这需要电工装备的转型升级,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节能化的方向迈进,以便能够尽快地分享到能源互联网建立所带来的革命“红利”,否则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猜你喜欢
电工装备革命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