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有存在的必要吗?

2016-11-23 19:27吴刚
现代家长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官军训家长

吴刚

【编者按】

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参加军训,是我国《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但是,近几年有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站军姿、列队、走正步等军训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没有明显的作用,更不会对中考、高考有帮助,纯属折腾孩子,应予取消,至少应该自愿参加。那么,军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军训的意义是什么?家长对孩子参加军训应持怎样的态度?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组织了专题采访。

军训是折腾吗

八月中下旬,暑假尚未结束,各地初一、高一新生纷纷到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生军训。记者走访了几所中学,与前来送孩子的家长攀谈军训的话题。

崔女士刚把儿子送上大巴车,正翘首观望,看儿子是否找到了座位。她向记者抱怨道:“学校不让孩子带手机,不让家长随行,甚至不许家长中途去军训基地探望,太不近人情了!孩子刚刚12岁,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我,突然要分别两周,孩子怎么适应啊?要是他吃不惯怎么办?中暑怎么办?宿舍有没有空调?哎呀,越想越心慌!依我看,军训纯粹是折腾孩子,没有必要嘛!都什么时代了,还搞这种忆苦思甜的教育,太落后了!”

家长魏女士附和道:“就是,军训太残酷了!往届的家长告诉我,每次站军姿都有孩子被晒晕。孩子穿着长衣长裤,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身体素质差点的孩子迷迷糊糊就倒地上了,这不是折腾孩子是什么?我想给女儿请假,被学校老师批评了一顿,我找医生开证明,证明孩子有过敏性哮喘,想帮孩子逃避军训,您猜怎么着?老师说过敏性哮喘不影响军训,军训基地配备有医生,孩子有问题会立刻送医院。唉!我的一番良苦用心都白费了!”

魏女士的丈夫王先生是军人出身,目光中透出威武和理性。他对记者说:“当妈的都疼孩子,可以理解,但要克制,母爱泛滥会阻碍孩子成长。中学生参加的军训与正规的新兵军训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新兵很少有掉链子的,中学生凭什么坚持不下来?我女儿从小跟我晨跑,身体素质不比同学差,我对她有信心。”转而他对妻子说,“再说,你能陪女儿一辈子?等我们老了,女儿还不能独立,我们能放心?”

采访该校校长时记者了解到,学校对新生军训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提前几个月开始筹备,对训练场地、宿舍、安全、饮食卫生、沐浴设施、医疗条件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善。对有家长认为军训没有必要,韩校长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家长越是心疼孩子,我越觉得军训必不可少。初一新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有暂时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的愿望和胆量,这叫精神断奶。有趣的是,对军训的艰苦,叫苦的孩子很少,叫苦的家长却很多,这说明家长的思想境界有待提升,心理素质有待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军训也是对家长的一次模拟训练,训练家长独立生活的能力。你看,一举两得的好事,怎么能叫折腾呢?”

在另一所中学,高一新生正在集结,准备举行军训开始前的誓师大会,操场上人头攒动。家长们都被挡在学校大门之外,但很少有家长离去。

一位妈妈与门卫交涉,要求进校给女儿送一瓶防晒霜,被拒绝,急得快哭了。另一位妈妈劝道:“我女儿也没带防晒霜。没事的,晒晒更健康,没见那么多明星都去海边晒太阳吗?我是医生,信我的没错。”前者才稍稍安心。

这位医生妈妈接受采访时说:“军训怎么能说是折腾呢?如果非说折腾不可,那我欢迎这种折腾!我不仅不担心女儿被晒黑,还指望站军姿治好她驼背的毛病呢!为了中考,我女儿的健康指数严重下降,眼睛近视了300多度,再不锻炼就成废人了!”她的话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赞同。

家长郭先生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确实太娇气了,不折腾不行啊!我儿子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青菜,哪顿饭没肉就撂筷子,他每周还要吃两次洋快餐,体重严重超标。为了不影响他心情,我和他妈不敢说‘不字。我心里一直盼着军训呢,让教官好好折腾折腾他!听说军训的伙食一般,吃得慢就抢不到菜,更难得见荤腥,那就更好了,强制他减肥!”

像郭先生这样狠心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但大多数家长能够理性地接受军训的严苛。

军训教官孟少尉接受采访时说:“家长们其实不用担心,训练中,我们会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的,更不会让他们受伤。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其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生活作风,帮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社会上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军训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往届军训的经验告诉我,通过两周左右的军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普遍改善,家长也都反映孩子仿佛一下子成熟了不少,这就是军训的功效。”

陪同军训的某中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是做父亲的。军训期间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家长联系不上自家的孩子难免心慌,所以今年军训我和几位年轻老师有个小创意,在网上开设了一个专题贴吧,每天晚上发布军训日记和大量照片,每个班都要拍摄到,尽量让每位家长都能在照片上找到自家的孩子,让家长们少一些焦虑。尽管我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家长们围观、跟帖的踊跃程度仍让我吃惊,跟帖量每晚都超过2000条,有的家长凌晨两点还在看自家孩子的照片!如果有可能,请贵刊转告家长:我们一定会善待所有的孩子,请家长们放心吧,别再折腾自己了!”

蜕层皮又如何

军训行将结束时,记者获准进入军训基地,近距离采访受训学生和教官。

记者趁军训休息时采访了几名初一女生。第一个问题,记者问:“想家吗?”几位女生顿时眼泪汪汪,冲记者使劲点头。第二个问题:“想放弃军训吗?”小姑娘们异口同声:“不想!”

陪同采访的甘老师告诉记者,两周的军训,学生们已经在心里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一个都不能少”成了学生们的口号。每天集合时,如果有同学迟到或衣冠不整,整个连队都要受罚,犯错的同学却被责令站在一旁观望。“这种时候,犯错的同学都要哭成泪人。”甘老师说,“那种心灵折磨可能有点残忍,但非常有效,以后再也没有人犯同样的错了。教官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犯错不是自己的事,而是集体的事,不是对自己的纵容,而是对大家的伤害。”

一名瘦弱的女生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昨天野外拉练,10公里急行军,我没有掉队!以前,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能跑下来!以后我上学不会让爸妈开车送我去学校了,坐公交车已经很幸福了!”

一名军容整齐的男生告诉记者,他曾因衣冠不整被罚,所以现在特别注意仪表。他说:“军训是挺难受的,但哪有舒服的军训?在大雨中齐步走,在烈日下站军姿,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耐,也有了战胜困难的成就感。蜕层皮算什么?我们不再是孩子了,应该学会吃苦。”

一名刚被评为“军训标兵”的女生认真地对记者说:“刚来军训基地的时候,大家很不习惯,对诸如吃饭不许剩饭菜、被子必须叠出楞角、集合路上不许说话、吃饭不许说话、晚上9点半熄灯后不许说话等纪律很不理解,感觉很不自由,但慢慢我们就明白了,不许剩饭菜是节约,是环保,被子叠出楞角是考验耐心和专心,做事不闲聊是集中注意力,熄灯后不说话是尊重别人。现在,我们都改掉了坏习惯,相信未来的高中生活一定会轻松不少。我以前还害怕住校呢,现在非常期待!”

教官仝上士接受采访时说:“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年轻人只有经受过磨炼,才能成大器。而军训正是对中学生的一次磨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没吃过什么苦,所以他们需要军训告诉他们‘苦是什么。这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难得的体验。有人说军训是为了训练出服从命令的傻子,是对自由的约束,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人生不能只讲自由,不讲规则。试想,参加高考时学生能喧哗吗?到交卷的时间能拖延吗?另外,服从命令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更是为了提高做事效率。军训结束后,学生们马上就要投入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而学习也是要讲究效率的,所以现在学生们受些苦是值得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们都对军训结束时的会操无比期盼。

一名高一男生告诉记者:“为什么期盼?那是我们两周军训的成果啊,为什么不期盼?到时候家长也来观摩,我们当然要拿出最佳状态,回报爸妈两周来的担心!我个子高,是排头兵,到时候爸妈准能一眼看到我。”他憨憨地笑笑,摸摸自己的头,“只是我晒黑了不少,不知爸妈能不能认出来,要是认出来了,千万别难过,我人黑心里亮堂!”

一直跟随学生军训的校医杜大夫回忆起去年军训会操的情景,无比感慨:“上一届学生也是非常期盼会操,可以说会操是他们刻苦训练的动力。可是到了会操那天早上,天降大雨,操场跑道上的积水足有10厘米,而且暴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家长们打着伞站在看台上,内心无比焦虑。我与教官交涉,为了学生的健康,建议取消会操。教官当即同意。但是没想到,学生们得知消息,立刻炸了窝,都不答应,说下刀子也要会操,否则就拒绝上回学校的大巴车。学校理解学生的心情,火速采购数百件一次性雨衣,分发给学生。学校领导让我通知各连队,身体不舒服的学生不必勉强,最终只有正发烧的同学被我制止上场。上午10点,集结号准时吹响,学生们迅速跑向操场列队,然后各连队依次迈着整齐的步伐,呼喊着各自的口号通过主席台。当学生们踏出的水花四溅,看台上的家长们早已泪崩——不是心疼,而是感动!那天的会操,被教官刻意缩短了一半时间,都怕孩子们被大雨淋病。说来奇怪,居然没有感冒的!或许是内心的激情赶走了凉意吧。”

教官仝上士补充道:“我的感受是,孩子们都很可爱,很能吃苦,但是家长好像不了解,都把孩子当弱不禁风的宝宝养,结果真的把孩子养得弱不禁风了。也就是说,家长早些放手,孩子成长得可能更有效率。”

向素质要成绩

采访过程中,记者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家长最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认为军训可有可无,而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认为军训不可或缺,双方的分歧好像不在一个点上。那么,军训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没有帮助呢?

某中学副校长黎先生认为,军训看似与学习成绩无关,其实两者有深刻而密切的关联。他说:“军训开始不到三天,就有家长到基地来探班,被我劝回时很不高兴,说学校不近人情。如果有可能,请您代我解释解释,我这样做不是不近人情,恰恰是尽人情。孩子已经16岁了,基本成年,需要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否则怎么应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压力?没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决心,怎么能保证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不掉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训很有必要。为什么学校要在开学之前组织军训?就是为学生此后三年的艰苦学习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女士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家长向学生要学习成绩本身没有错,因为学习成绩是孩子继续求学的重要条件,这是现实,不必回避。但是,学习成绩是什么?是埋头书本、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吗?当然不是。我认为,学习成绩是孩子所有能力的总和。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心理、充沛的体能、友好的人际关系、完整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等,任何一项欠缺都可能拖成绩的后腿。所以,家长不该只逼着孩子刻苦学习,而应该向综合素质要成绩。军训正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家长不要只看孩子是否蜕了一层皮,更应该看到孩子在意识和行为方面的蜕变。”

教育专家谭凤鸣教授认为,指望一次军训就改变孩子的精神状态是不切实际的。接受采访时他说:“军训确实有效果,最后会操的时候看得很清楚,但能持续多久呢?据我所知,回到家,回到溺爱的环境,大多数孩子很快恢复了军训前的状态,有些家长甚至喜欢孩子松懈,认为孩子军训受苦了,需要休息休息,补偿补偿。殊不知,这样做,军训就前功尽弃了。我不是否定军训的作用,而是担忧军训成为走过场。”

郑州某中学语文老师、高一班主任周女士也有类似担忧。她说:“我带过往届高一新生,对情况比较了解,谭教授的担忧并非多余。所有高中生都接受过军训,但哪一届都有厌学的、损害集体荣誉的、人际关系紧张的、不守纪律的,甚至有考试作弊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和家长持续施以正确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军训只是一次强化训练、一次示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用高标准要求学生,才能巩固军训成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高效地成长,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所以,请家长多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能以心疼孩子的名义瓦解孩子的意志。”

本刊认为,新生参加军训是我国《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对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基本军事技能有重要作用,家长不应该质疑,更不应该以某种方式干扰军训。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军训,并在军训结束以后,从长远着想,以“生活教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基础上,督促孩子保持军训状态,至少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延续军训精神,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开始新学期的生活。否则,孩子在军训时所受的苦就只能是痛苦的回忆,不可能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孩子精神力量的源泉。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教官军训家长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动物入学也军训
家长错了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教官之吼
军训是种怎样的体验
尴尬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