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长三角结成同城化“朋友圈”

2016-11-23 04:44王运宝
决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朋友圈城市群长三角

王运宝

创新为长三角转型升级推开了“机会窗口”。但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的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以往更需要发现交集、同频共振,结成同城化“朋友圈”。

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拉开序幕。

9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沪浙学习考察,率先拉开了长三角地区党政高层新一轮互访的序幕。10月7日至10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可以预见的是,沪苏浙皖之间接下来的相互走动,还将持续。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在长三角地区,“到邻家串门”是延续已久的常规动作,但新一轮的学习考察,宏观背景和长三角区域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看,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新规划都已出台,为推动长三角创新转型升级推开了“机会窗口”。同时,长三角又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叠加区,惟有实施好国家战略,才能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这是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辩证统一。

从长三角内部来看,从原先的16座城市扩容到新长三角26座城市,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这个目标,首要的关键点是龙头城市上海的责任与担当。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全球城市的影响力提升,一方面需要强化城市自身功能和软实力,更需要强化区域支撑。上海要发挥全球城市的核心节点作用,首先对接的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用上海市政府领导的话说,没有长三角,就不可能有上海今天的地位,所以上海要为长三角做好服务。同理,苏浙皖的转型发展,也必须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升级中来。这是单个成员与长三角整体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长三角新成员的安徽,是一支“潜力股”。穿透长三角30年的合作历程来看,长三角不同区域间的合作是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流动,即安徽需要长三角,沪苏浙也需要安徽。尤其是经过十一五以来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安徽已经非常紧密地把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纳入到长三角中,现在安徽每个县的开发区里,都能找到浙商、苏商的企业。

但合作得好首先要找准定位,在全面开放的大趋势下,前沿跟腹地正在发生转化,对安徽来说,上海是安徽面向海外开放的前沿;对上海来说,合肥是上海联通中西部的前沿。从2015年开始,上海、安徽两地的政商学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上海与合肥要形成“新双城记”。这不仅是长三角区域范围的扩大,更是值得关注的新发展力量的加入。

城市群本质上是空间经济网络,不仅是空间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关联性,从而使得都市圈成为紧密的“朋友圈”。在这种新的分工体系中,城市扩大“朋友圈”,不是政府部门投票,而是市场的选择,是企业家们用“脚”投票。这是吸取多年经验教训后达成的共识。

以往,上海西部的嘉定、青浦、松江长期和苏杭竞争,一个制造业项目抢来抢去,比地价比优惠。但现在,上海与周边区域开始实现从竞争到错位合作,很多低端制造业是“铁了心”往外迁。目前,上海正把跟周边城市的竞争变成服务整个长三角。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上海虹桥商务区强势崛起为长三角的“超级大脑”。

30多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走过了布局合作、要素合作两个阶段,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制度合作模式,尤其是政策联动性。从2009年开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建立起“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并设立了12个重点合作专题为具体抓手。

如今,站在新的风口上,上海有上海的脚步,江苏有江苏的足迹,浙江有浙江的探索,安徽有安徽的精彩。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的长三角,更需要发现交集、同频共振,结成牢固的“朋友圈”。

猜你喜欢
朋友圈城市群长三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