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看中国社会位次的变化

2016-11-23 10:35方芳
办公室业务 2016年9期
关键词:位次现代化

方芳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伴随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舰炮轰炸和商品的涌入而来,将中国强行地纳入世界体系之中。正如汤因比所说的挑战-反应的理论,中国由被动地接受挑战,并作出反应到后来的主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本文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看中国社会地位在世界中的变化。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历程;位次

一、中国现代化历程

(一)中国现代化的谋划期。从1840年至1911年是中华民族独立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行的前提,如果从现代化的世界性和主题目标——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大量流入中国市场。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是洋务运动只是迈出了这现代化的第一步,只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装备等,却没有逐步开展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现代化。他们只想引进西方的枪炮,不想学习别人的体制、制度、政策,不想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更不用说改变政治结构了。其标志是面对种种意见,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中国的政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企图救亡图存。事实证明,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分别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的现代化。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大量的资本输出,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启了一片新天地。谋划阶段,面临着种种障碍,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处于边缘状态。为世界各国提供市场和原材料。精确地说,中国的现代化从1911开始了准备工作和1912年正式步入启动阶段。在中国现代化的谋划期阶段,中国进行了各种尝试,为此后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石。中国的现代化是层层深入的过程,这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期。1912-1949年,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反思后,革命成了进行现代化的首要选择。民族独立,国家内部的稳定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将政令推及。为了顺应民心,打土豪分土地,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分到了土地,同时以改善落后的生产关系为目的,这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辛亥革命近40年,中国除了面临着半边缘化的危险,同时还遭受着革命化的危机,如何构建共和体制的问题。在1917—1927期间,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来社会主义的春天,有很大的启发,萌发出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现代的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南通模式”。1927年,由于国共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产生了走国民党为首的资本主义道路和以共产党为首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前者来说,不仅出现了国家政权方面出现了集权的现象,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就后者来说,不仅出现了人民民主体制的萌芽,也开启了新民主经济发展模式的试验。在1927-1937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挤压,在夹缝中生存。

(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结束了内部的衰败化与半边缘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始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可分为经典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发展阶段。在1949—1978年间,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走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虽然道路并不一帆风顺的,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却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更加珍惜经验教训,积极汲取了“大跃进”和十年“文革”带来的危机的经验教训。50年代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国的外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直到60年代后,中国遇到的难题才得以解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和出现失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回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现代化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经济上,以苏州为样版的农业现代化和以无锡为样版的工业现代化。使得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体制的转性能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型,民主法制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现代化取得的新进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的领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环境的保护,由此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倡导步入生态现代化时代,从物质经济向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现代化构成了整个现代化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现代化的高级追求目标,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现代化的展望

知识的创新与传播,生活质量,经济现代化水平在2050年全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城镇化和知识化。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知识密集型的道路。在政治方面,大力推进民主化建设,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文化教育方面,逐步普及12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未来,我国工业现代化走综合工业现代化的道路,吸收之前现代化的发展中的精华部分,剔除一些不利影响。坚持“质量优先、创新驱动和环境友好”三个原则,实施“中国质量十年议程、工业创新议程、绿色工业议程”三个议程,实现“工业质量强国、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制造强国”三个建设目标。

三、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总结

每个国家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各个国家的现代化的道路存在差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立足本国的国情,走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我们不走西方的老路,但是我们不能拒绝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有利的一面。其次,世界体系理论只看到了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内部原因,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被动跟进到主动推进、从以革命斗争为纲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经历了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历程不断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半边缘—中心的位置,中国正努力地朝着中心的位置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参考文献】

[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2]王正毅.世界体系论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

[3]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

[4]俞思念,陈平其.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兴起与演变[J].学习与探索,2005(6).

[5]邰哈思其木格.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及重要启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6]张敦福.依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7]刘志明.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述评[J].开放导报,2010(1).

[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

[9]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虞和平.中国现代化的进程[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1]刘海霞.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位次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线差法与位次法的运用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敢立潮头唱大风
第二步:圈定备选院校
浅析公务接待位次排列规则
浅谈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之位次法
“列”义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