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2016-11-23 01:43范晓雪
资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差异融合

【摘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的弊端,便其不断受到质疑,学者们也开始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不断的探索,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存在的合理性逐渐得到认同,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与隔代教育的存在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关键在于如何协调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使两种教育方式取长补短.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差异;融合

一、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主要指年轻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独立的教育和抚养孩子而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代替承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在对隔代教育的概念界定中,有的学者强调责任,认为隔代教育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

二、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代际差异分析

1.教育观念的代际差异

(一)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

由于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缺乏科学性,导致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采用一些不太科学的观点,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父辈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由于现在年轻一代的家长素养普遍偏高,他们在培养孩子时,不仅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还注重孩子素质上的全面发展,既要学习各种知识,又要锻炼多方面的能力,还关心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如孩子在家想帮大人做事,父辈家长就会给予孩子充分学习与锻炼的空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动手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从而为孩子建立独立的人格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提供良好的平台。

2.教育方式的代际差异

(一)祖辈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感性

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与父辈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和亲缘关系,再加上祖辈的慈爱和补心理,使得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溺爱的方式,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对,但是大多数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生活在“安全圈”里,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容易使孩子养成种种恶,比如缺乏劳动观念、自私、任性的性格。

(二)父辈家长的教育方式趋向理性

父辈由于其教育程度相对祖辈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多是采取一种理性的方式,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确的关心孩子,做到爱护但不溺爱。如果孩子有错误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也不过度纵容袒护,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了解如何改错误,从幼儿起学会担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正常的学习之外让孩子学会动手做自己的事情,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实现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目的一致性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心都是围绕家庭中的孩子而展开的,因此无论哪种教育的教育目标都是保证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品格和良好的素养,同时也使孩子为以后身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或许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由于祖辈与父辈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而形成一定的冲突,但这并不影响两种教育在目的上的融合。

2.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互补性

由于当今的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年轻父母们不得不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不断进行进修、工作以维持家庭经济生活的需求,而祖辈们不仅有充足的时间,也有足够的精力,因此在正常的亲子教育不能有效的实施时隔代教育作为亲子教育的弥补方式便适时的介入,使得家庭教育得以正常的进行,促进孩子的个性完善发展。

3.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对沟通需求的一致性

有效的沟通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无论在隔代教育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沟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孙辈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祖辈与孙辈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通过更深层次的了解孙辈从而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解决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增强隔代教育对亲子教育的辅助性。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和家庭的和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加深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增强其自检感情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1]俞华.浅谈亲子教育中父母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275

[2]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但菲,徐桂娟.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52

[4]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63

[5]孙宏燕.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J].少年儿童研究,2002

[6]熊鸣婦,卢清.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27

作者简介:范晓雪,女,汉,河南开封,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差异融合
相似与差异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找句子差异
破次元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融椅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