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2016-11-24 07:24刘万才刘振东陆明红杨清坡
植物保护 2016年5期
关键词:总产纹枯病损失

刘万才, 刘振东, 黄 冲, 陆明红, 刘 杰, 杨清坡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2.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 北京 102206)



特约稿件InvitedPaper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刘万才1, 刘振东2, 黄 冲1, 陆明红1, 刘 杰1, 杨清坡1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2.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 北京 102206)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农作物; 病虫害; 危害损失; 暴发危害; 统计分析

2006-2015年10年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重发、频发态势,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客观分析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有助于农业管理部门和植保系统明确植保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突出工作重点,更好地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丰收和国家粮食安全。

1 近10年来农作物发生概况与植物保护贡献分析

1.1 近10年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危害基本情况

近10年来,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近10年来,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平均4.805 1亿hm2次,比1996—2005年10年平均值增加20.82%,为全国耕地面积的3.55倍。为控制病虫危害,从2007年开始,全国每年防治面积超过5.333 3亿hm2次,最高的2012年达到6.050 4亿hm2次,10年平均5.611 2亿hm2次[1-3],为全国耕地面积的4.16倍,即每年每一块耕地上至少实施防治4次以上。每年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防治后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之和)一般在1.2亿t 左右,高的年份超过1.3亿t。另外,比较1980年以来的全国病虫草鼠害发生危害情况,可见病虫害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近10年的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更是1980—1989年10年均值的2.84倍和3.93倍,近几年上升趋势虽有减缓,但仍维持在高位状态[1-3](表1、图1)。

表1 2006-2015年全国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危害损失情况与粮食产量比较1)Table 1 Comparison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losses caused by grain pests during 2006-2015

1) 数据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2006-2015);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

Data are from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 of Plant Protection (2006-2015); Data of production are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website http:∥data.stats.gov.cn.

图1 1980—2015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面积Fig.1 Occurrence and controlled areas of crop pests during 1980-2015

1.2 植物保护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分析

对2006-2015年近10年的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统计比较可知,通过防治我国每年挽回粮食损失8 700万~11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00%~19.55%;10年平均年挽回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防治后每年仍然损失粮食1 800万~2 25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16%~3.96%;10年平均年实际损失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即全国每年因病虫危害实际造成粮食损失大约2 000万t,每年通过防治可挽回粮食损失大约1亿t(表1);每年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不足全国粮食总产的4%,实际挽回的损失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1-3]。

1.3 大田试验结果证实植保贡献没有被高估

为深入了解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情况,2010-2012年,笔者等利用执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的机会,连续3年在我国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及江淮、西南和东北5个水稻主产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江西省泰合县、江苏省仪征市、四川省蒲江县和辽宁省大石桥市等县(市、区)按照统一方法、统一试验处理,系统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测定评估试验。7个试验处理分别为:①完全不防治(即自然状况下的产量损失);②农民习惯防治;③科学综合防治;④防虫不防病(即病害可能造成的损失);⑤防病不防虫(即虫害可能造成的损失);⑥不防稻飞虱(即稻飞虱可能造成的损失);⑦不防稻瘟病(即稻瘟病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使用选择性农药,控制田间病害、虫害,以及稻飞虱、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大田抽样调查和样方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水稻主要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情况。通过3年多点试验,基本明确了各水稻主产区病虫害复合种群及主要种类的危害损失情况,试验主要结果见表2。

表2 2010-2012年不同稻区水稻主要病虫害不同处理对稻谷造成的危害损失试验结果Table 2 Yield losses caused by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different rice planting areas during 2010-2012

由表2可知,我国五大水稻产区中,以华南和江南稻区病虫害发生危害损失最重。①在完全不防治情况下,重发年份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和东北稻区试验点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分别高达77.94%、59.63%、38.83%、39.05%和37.60%;2010-2012年3年平均分别为64.08%、50.31%、28.36%、26.47%和19.67%。表明在水稻生产中,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明显重于全国防治挽回损失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00%~19.55%的水平。②农民习惯防治情况下,病虫害重发生年份,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和东北稻区造成的损失依次为23.84%、10.00%、5.53%、10.66%和27.28%;2010-2012年3年平均,华南最重,达12.65%,东北次之,为9.62%,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稻区分别为6.01%、3.57%和6.92%。可见,在农民习惯防治条件下水稻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大都高于5%的水平[4]。

2 五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情况分析

2.1 五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基本情况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被认为是我国的五大粮食作物,从近10年病虫危害造成损失的统计结果看,水稻、小麦、玉米占绝大部分,其中,水稻最多,小麦次之,玉米第三。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的损失的比例,则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可见,大豆和马铃薯相对比例较小,尤其是大豆,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下降,其造成损失的比例也在持续下降。统计结果同时表明,近10年来,尽管水稻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明显下降,表明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总体得到有效治理,具有比较明显的减轻趋势;小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年度间变化较大,其中,防治挽回的损失上升,实际造成的损失略增;玉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在逐年上升,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近10年增加600多万hm2,2015年达到0.381 2亿hm2,比2006年比增加30%以上。由于大面积单一种植,病虫害危害加重趋势明显,2015年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比2006年增加90%以上,差不多翻了一番,而且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病虫害实际造成的损失在2010年超过水稻后,差距在逐年扩大;10年平均,玉米病虫害实际造成的损失也已超过水稻,达到了35.13%(表3、表4、图2)。

表3 2006-2015年五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1)Table 3 Planting areas and yields of five major grain crops during 2006-2015

1)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data.stats.gov.cn。

Data are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website http:∥data.stats.gov.cn.

表4 2006-2015年五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1)

Table 4 Yield losses of the five major grain crops caused by diseases and pests during 2006-2015

万t

年份Year水稻Rice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小麦Whea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玉米Maize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大豆Soybean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马铃薯Potato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20064512.52572.181140.02283.51760.85376.96218.4738.13--20074491.27556.701215.46320.98781.24334.41193.8929.90--20084130.57512.341367.79347.281011.01405.03203.4644.02140.7958.8220093886.31512.821435.95386.361179.69435.49226.3342.45195.7295.5020103766.04510.311597.81415.671138.85534.64127.7839.75166.8390.9720113305.24437.861298.86254.901414.73542.88116.8930.30158.0575.4920123840.74470.752008.43496.101923.35595.3666.4530.98244.41102.8620133454.40412.621401.55243.761794.14639.6554.3218.39206.3584.5720143524.11429.441616.69287.381581.39544.7850.3615.51199.9488.1220153317.63403.221668.57300.051560.65618.8244.9612.43171.7366.08平均Average3822.88481.821475.11333.601314.60502.80130.2930.19185.4882.8

1) 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2006-2015)。下同。

Data are from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 of Plant Protection (2006-2015).The same below.

2.2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情况

水稻生产中全国性的比较严重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5种(类)。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年度间波动大,具有突发、暴发的特点,对粮食生产的威胁最大,而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年度间发生相对平稳,但每年的发生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都比较高。2006-2015年10年平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防治挽回损失所占比例依次为35.66%、19.09%、13.31%、8.71%和23.23%,实际造成损失占比依次为29.51%、17.17%、14.34%、11.03%和27.95%。比较分析10年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变化,可以看出,稻飞虱下降最为明显,其在2006年时处于暴发危害高峰,其后除2012年有回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5年,其通过防治挽回损失和实际造成损失分别比2006年减少60.58%和62.02%。稻纵卷叶螟在2008年暴发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2011—2015年总体发生相对平稳;2015年,其通过防治挽回损失和实际造成损失稻谷分别比2008年减少56.89%和54.58%。二化螟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从防治挽回损失和实际造成损失看,2015年比2006年分别下降13.47%和18.98%。稻瘟病全国范围内流行频率比较低,近10年间只有2006、2012、2014和2015年4年发生较大范围流行,每年实际造成损失一般在30万~60万t之间。从防治挽回损失来看,水稻纹枯病明显上升,2010-2015年每年挽回损失稳定在800万t以上,比2006年增加30%以上,高的2010年达到854.29万t(表4、表5)。

图2 2006-2015年五大粮食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grain crop yield losses caused by pests during 2006-2015

万t

年份Year稻飞虱Riceplanthopper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稻纵卷叶螟Riceleafroller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水稻二化螟Stripedriceborer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稻瘟病Riceblas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稻纹枯病Ricesheathbligh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20061966.79206.45561.9458.09499.7767.91342.3250.50583.79109.6620071669.64166.71968.13108.26462.5660.46172.6334.24656.26109.2720081151.72115.901038.26104.63461.3554.78226.4844.81722.01102.6420091179.32113.84706.5386.42428.7358.06251.1743.83768.05117.8120101030.36104.43718.7469.45437.1653.66230.7645.36854.29142.622011875.6492.75468.1650.94428.2061.11232.4540.35827.18113.5720121351.10129.90500.2162.67426.1754.59289.5542.50828.29109.7820131036.4099.86524.2854.11441.1359.46224.7931.87827.97105.752014868.0285.29439.5352.16427.2054.90463.2155.83872.80111.632015775.3978.41447.5547.52432.4355.02473.8256.59815.24107.55平均Average1190.44119.35637.3369.42444.4757.99290.7244.59775.59113.03

2.3 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情况

小麦生产中全国性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蚜虫(包括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等的复合种群)、麦蜘蛛(包括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小麦吸浆虫(包括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7种(类)。其中,小麦蚜虫发生范围最为广泛,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也是最高的,但其发生相对平稳,绝大多数地方形成了较好的防治习惯,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成灾;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和麦蜘蛛总体发生范围较大,发生也相对平稳,一般也不会造成大面积成灾;小麦赤霉病为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近几年长江、江淮流域,甚至黄淮麦区流行频率都有所增高,对生产的威胁最大。小麦条锈病经过多年持续治理,流行频率明显降低,每年的实际发病面积和危害损失都比较小。小麦吸浆虫虽然为局部发生的害虫,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麦区的陕西、河南和河北等几个省份,但由于其危害具有隐蔽性,作物生长期不容易发现,往往在局部地区或田块容易造成绝收等毁灭性灾害,生产上不可掉以轻心。2006-2015年10年平均,七大主要病虫害防治挽回损失所占的比例,小麦蚜虫、麦蜘蛛、吸浆虫、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依次为42.80%、7.88%、4.20%、5.03%、14.59%、11.16%和14.34%,实际造成损失的占比依次为33.45%、9.17%、3.99%、5.72%、17.17%、10.92%和19.59%。可见,小麦生产中危害损失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小麦蚜虫、纹枯病和赤霉病。比较分析10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变化,可以看出,小麦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在2010年前后总体发生较重,2013年以来有所减轻;小麦条锈病除2009年发生较重外,2010年以来流行比较轻;小麦赤霉病年度间波动大,轻发年份实际造成的损失仅10万t,重发流行年份实际造成的损失高达200多万t,2010年以后,流行频率高,对生产威胁大;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发病相对平稳,每年实际造成损失20万~60万t和40万~70万t之间,10年平均分别为30.45万t和54.63万t(表6)。

表6 2006-2015小麦7种(类)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

Table 6 Wheat yield losses from 7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during 2006-2015 万t

年份Year麦蚜Aphid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麦蜘蛛Mite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吸浆虫Wheatmidge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条锈病Striperus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白粉病Powderymildew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纹枯病Sharpeyespo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2006420.7375.8287.0322.4838.908.7681.6020.5274.9320.25108.2826.16142.1449.502007473.3079.0189.2827.1338.0212.4682.3321.0341.5310.55163.9240.31163.5160.212008525.58114.83108.2026.9765.0914.2652.5912.7395.4121.19124.6730.59187.9960.532009885.38162.39135.3737.9398.6117.21107.9225.74117.7632.85248.3056.80247.6861.092010604.4098.8291.3028.0358.0811.3974.7717.14234.1877.90142.8137.18193.5959.672011550.2781.62136.6327.6151.059.6340.586.6570.5910.33106.3719.38164.6541.432012634.73100.74112.8226.3969.5215.7559.1414.22612.64207.97131.1921.30183.2651.462013537.2269.7297.8318.4160.048.8641.2010.02178.1521.55120.8418.94191.2447.522014568.0676.97108.9723.2151.237.9366.5914.56251.4829.11117.8719.69255.8666.452015546.3472.9191.2117.4033.635.0568.2316.39282.0947.22234.1834.15194.9948.44平均Average574.6093.28105.8625.5656.4211.1367.5015.90195.8847.89149.8430.45192.4954.63

2.4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情况

玉米生产中全国性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黏虫、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锈病5种(类)。统计分析近10年的发生危害损失数据,可见玉米螟发生范围广、面积大,造成损失最大,10年平均,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488.73万t,占玉米5种(类)主要病虫害挽回损失的64.80%,而每年实际造成损失高达207.26万t,占67.20%。同时,近10年来玉米螟呈持续加重趋势,其实际造成危害损失,2013—2015年3年平均比2006-2008年3年平均增加80.57%,而防治挽回损失则增加了123.71%。黏虫在2011年之前发生较轻,2012年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多地大面积暴发后,近3年其发生情况明显加重。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锈病近几年呈明显加重趋势,局部地区偏重以上流行年份增多,如2013年玉米大斑病偏重流行,其实际造成玉米损失高达 82.99万t,2015年玉米锈病首次偏重流行,其实际造成的玉米损失也高达 75.56万t(表7)。

另外,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病虫害后期防治比较困难,病虫害发生后实际造成的损失偏高,比较分析近10年数据,可见其实际造成损失与防治挽回损失的比值约为3∶7,高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2.5 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病虫种类分析

比较分析近1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利用10年平均数,将挽回损失和实际造成损失相加计算总损失,则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十大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其中水稻5种,小麦4种,玉米1种。如果按实际造成损失看,则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十大病虫害”依次为玉米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其中,水稻5种,小麦3种,玉米2种(表8)。

表7 2006-2015玉米5种(类)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

Table 7 Maize yield losses from 5 diseases and main pests during 2006-2015 万t

年份Year玉米螟Cornborer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黏虫Armyworm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大斑病Cornleafspo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小斑病Cornleafbligh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玉米锈病Cornrust挽回Retrievedloss实际Actualloss2006274.54134.4048.4611.97------2007259.09121.3349.2216.53------2008342.01149.1450.4912.7038.0620.2338.0616.3013.3210.632009417.58200.4539.2911.2836.3719.9936.3715.2112.856.962010430.37273.7237.6711.8144.0523.7544.0518.4312.056.702011556.79236.6652.3316.0858.5845.6258.5820.5214.297.482012648.03225.79516.7090.6384.7156.2084.7119.2916.3710.772013673.33273.53182.8432.92100.3182.99100.3116.2019.589.322014675.22212.0882.4918.5677.8144.7977.8113.4618.328.222015610.34245.4884.9217.9475.3753.2133.7515.15112.7675.56平均Average488.73207.26114.4424.0464.4143.3559.2116.8227.4416.96

表8 2006-2015年三大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排序情况Table 8 Yield losses sorted by 3 major grain crops during 2006-2015

3 农作物病虫害暴发危害情况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具有突发、暴发危害特性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黏虫等,其显著特点是年度间发生差异大、监测预报难度大,也是生产管理的难点,一旦暴发危害,造成的危害损失也比较大,对农业生产威胁巨大,植保工作出问题一般都出在这些突发、暴发的种类上。

3.1 稻飞虱

稻飞虱是所有农作物病虫害中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面积最大、暴发频率最高、危害损失最重的一类害虫,具有跨国跨境迁飞发生危害的特性,容易突发成灾。近10年来,2006-2007年为暴发高峰,其中,2006年其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分别达到3 272.71万hm2和5 209.32万hm2;防治挽回损失1 966.79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的10.82%和3.95%;实际造成损失206.45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的1.14%和0.41%。2007年和2012年为其近10年来排在第2和第3的严重暴发年份,其产量损失虽不及2006年,但仍比其他病虫害暴发危害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近10年中,其实际造成损失超过100万t的年份有6年,无疑是所有病虫害中最为严重的(表5、表9)[5-9]。

3.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仅次于稻飞虱的第二大害虫,近10年中,2007—2008年连续2年暴发危害,发生面积分别达到2 619.58万和2 545.41万hm2,防治面积分别达3 969.73万和3 726.12万hm2;通过防治挽回损失968.13万t和1 038.26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的5.20%和5.41%,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93%和1.96%;实际造成损失108.26万t和104.63万t,分别占全国水稻总产的0.58%和0.55%,占全国粮食总产的0.22%和0.20%,其损失超过一般发生年份的2倍(表5、表9)[5-9]。

表9 2006-2015年10年间主要病虫害暴发危害情况统计分析Table 9 Analysis of yield losses caused by pest outbreak during 2006-2015

3.3 稻瘟病

稻瘟病是农作物病害中流行性最强的病害之一,如遇气候适宜、品种高感、生育期敏感等条件,常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流行,因猝不及防,造成大面积绝收,并引发农民集体上访等群体事件。因此,在国家和有关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中,稻瘟病的抗病性一直作为新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实行抗性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度。近10年来,稻瘟病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年份主要有2006、2014和2015年3年,3年流行面积都超过500万hm2,实际造成稻谷损失超过50万t。如2014年,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部分稻区暴发流行,表现为始见期早、持续时间长、流行速度快、穗瘟重于叶瘟的特点。全国发病面积513.62万hm2,防治面积达到1 612.90万 hm2;通过防治挽回损失463.21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的3.67%和0.76%;实际造成损失55.83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0.44%和0.09%(表5、表9)[5-9]。

3.4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农作物病害中最具影响的病害,曾于1950、1964、1990年3次在全国大流行,分别造成当年小麦减产60亿、32亿和12.38亿kg的损失。尤其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因小麦条锈病流行致灾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夏收总产的45%,给国家经济恢复和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研究,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控走上了可持续治理的道路,病害的流行频率和损失程度均明显降低。近10年来,仅有2009年病害流行较重,发病重的省份有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和河南等省(区)。全国发病面积371.39万hm2,防治面积527.20万hm2;通过防治挽回损失107.92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小麦总产和粮食总产的0.94%和0.20%;实际造成损失25.74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小麦总产和粮食总产的0.22%和0.05%(表6、表9)[5-9]。

3.5 小麦赤霉病

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大流行,发病面积达到994.91万hm2,超过历史上严重流行的1998年、2003年和2010年,为自1987年实施植物保护统计记载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湖北江汉平原、安徽全省、江苏沿淮及以南麦区、河南中南部麦区大流行,江苏沿江、沿海和里下河地区特大流行;上海、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及其他麦区、陕西关中沿渭河川道麦区、山西运城、偏重流行;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以及新疆伊犁河谷中等流行;长江上游麦区的四川、重庆等,以及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偏轻及以下程度流行。当年,全国通过防治挽回小麦612.64万t,分别占全国小麦总产的5.06%和1.04%;实际造成小麦损失207.97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2%和0.35%。另外,2010、2014和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麦区偏重流行,局部大流行,通过防治每年挽回小麦损失超过200万t,实际仍造成小麦损失77.90万、29.11万和47.22万t(表6、表9)[5-9]。

3.6 黏虫

黏虫为多食性害虫,并具有暴发为害的特点,可为害玉米、小麦、水稻和谷子等多种农作物。2012年黏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部分地区大发生,全国一、二、三代累计发生面积737.68万hm2。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黄淮玉米主产区暴发成灾,见虫面积397.33万hm2,比2006-2011年6年均值 69.10万hm2增加4.7倍。发生最重的为东北玉米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4(省)区发生面积223.22万hm2,占56.20%;其次为华北玉米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4省(市)发生面积113.00万hm2,占28.40%;黄淮地区的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发生面积52.71万hm2,占13.30%。当年,全国通过防治挽回玉米损失516.70万t,分别占全国玉米总产的2.51%和0.88%;实际造成玉米损失90.63万t,分别占全国粮食总产的0.44%和0.15%(表7、表9)[5-9]。

4 结论与讨论

4.1 关于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贡献率

根据2006-2015年近10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统计结果可知,每年植物保护通过防治挽回粮食损失约1.0亿t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6.00%~19.55%,平均17.35%。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农作物病虫害在不防治的情况下,虫害造成的损失可达14%,病害造成的损失可达10%,草害造成的损失可达11%”[10]的结论相比,病虫草害在总体得到有效防治的情况下,统计挽回的损失远低于不防治情况下可造成35%的损失的水平,说明生产中对植物保护的贡献可能统计不足。多地开展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十分严重,如果防治不好将造成严重损失,进一步证明我国的植物保护贡献率不仅没有高估,而且统计不足。统计结果同时表明,我国每年农作物病虫害实际造成损失粮食2 000万t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16%~3.96%,平均3.53%,最高年份造成的损失也不超过全国粮食总产的4%,与农业部每年制定的危害损失不超过5%目标尚有1个多百分点的距离。但根据多点多地的田间试验结果看,农民自防水平造成的损失较高,大多数点的实际造成产量损失都高于5%,表明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在统计方面有可能被低估,有必要在将来的植保统计中进一步科学测算。

4.2 关于病虫危害损失的占比情况

统计比较近10年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可知,通过防治挽回的粮食损失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的损失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可见,水稻、小麦、玉米占绝大多数,大豆和马铃薯相对比例较小。尤其是水稻,虽然挽回损失超过了五大粮食作物挽回总损失的一半,其实际造成的损失仍然高达33.67%,表明水稻病虫害仍是所有粮食作物病虫害中最为严重的;玉米病虫害危害造成的实际损失与挽回损失比为3∶7,则显示玉米病虫害防治难度大,防控水平较低,危害损失偏高,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

4.3 关于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病虫害种类

统计分析近10年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情况,如果以总损失计,则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十大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如果以实际造成损失计,则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十大病虫害”依次为玉米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如果以暴发危害情况看,则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需要高度关注。

4.4 关于病虫害暴发危害情况下对粮食生产的威胁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植物保护能力明显提高,但在病虫害暴发危害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依然很大。如2006年稻飞虱暴发危害,其防治挽回损失1 966.79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的10.82%和3.95%;实际造成损失206.45万t,分别占当年全国水稻总产和粮食总产的1.14%和0.41%;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在暴发危害时造成的损失也会高达50万t以上,甚至高达200万t以上的损失。如果防治不力,一个病虫害的暴发危害足以影响全国粮食丰歉,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做好长、中、短期发生趋势预测,提前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和防控预案,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防控能力,遇到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立即组织扑灭防治,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趋势,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业丰收和国家粮食安全。

[1] 夏敬源.我国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暴发现状与防控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08, 28(1): 5-9.

[2] 刘万才,吴立峰,杨普云,等.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及应对策略[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5): 16-21.

[3]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30年发展成就[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9):35-39.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水稻主要病虫害——水稻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69-104.

[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53.

[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67.

[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74.

[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56.

[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年报2014[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48.

[10]李月华.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科学中国人,1995(4): 37-39.

(责任编辑:田 喆)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crop yield losses caused by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recent 10 years

Liu Wancai1, Liu Zhendong2, Huang Chong1, Lu Minghong1, Liu Jie1, Yang Qingpo1

(1. National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 China; 2.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Crop pests have occurred severely with an occurrence area of 460.35 million-507.53 million hm2annually in China during 2006-2015. The pests resulted in a large yield loss of 19.7 million tons, which accounted for 3.53% of the total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trol of these pests retrieved a yield loss of 96.85 million tons, about 17.35 % of the total grain production. 55.18%, 21.29%, 18.97%, 1.88% and 2.68% of the production of five most produced grains rice, wheat, maize, soybean, and potato production were retrieved, respectively, through control methods, but led to large yield losses of 33.67%, 23.31%, 35.13%, 2.11% and 5.79%, respectively. The 10 most destructive pests included rice planthopper,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leaf roller, corn borer, wheat aphid, striped rice borer, rice blast, wheat sharp eyespot, Fusarium head blight, wheat powdery mildew. Once a single pest outbreaks, it would lead to a yield loss of more than 2 million tons, and total production loss would be 22 million tons, which was about 12% of th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grain crop. Among the destructive pests, it is the rice planthopper, rice leaf roller, rice blast, wheat stripe rust,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armyworm that usually outbreak or become epidemic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In this report, the yield loss and outbreak of pests on rice, wheat, and maize were analyzed with mass data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crop;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damage and yield loss; outbreak;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2016-07-20

2016-07-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5106);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6053,201303026);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2130108)

S 4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6.05.001

猜你喜欢
总产纹枯病损失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