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2016-11-24 13:34陈曦张弓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实验室化学

陈曦+张弓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材料应用量日益增加,导致因化学因素导致的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与此同时,高校等重点实验室火灾化学品爆炸事故也不断攀升,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探究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系;化学

近年来,因化学因素导致的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不断递增,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发生在2015年的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案,共发现遇难者165人,住院治疗233人,累计出院565人。高校等重点实验室火灾化学品爆炸事故也不断攀升,2015年12月清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同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储气瓶爆炸事故,导致一名研究生死亡,4人受伤;成都一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实验大楼发生火灾,继而引发连环爆炸,至少有4间实验室被烧毁。根据有关资料总结目前实验室常见的事故对象包括危险试剂、危险作业处置不当、事故灾害处置不当等。在这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试剂是乙醚、四氢呋喃、过氧化物、金属有机试剂、金属粉末、黄磷、二硫化碳、汽油、有机溶剂、硝化物、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在涉及高温高压、明火、蒸馏等操作时都易发生事故。

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有一定的科研性属性,其具有试验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目前,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校准/医学实验室近10万家,涉及实验室工作人员近百万人,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意识到,在确保实验室检测数值精准以及量值有效溯源的过程中,忽略了一项最为重要的项目,就是贯穿实验室人、机、料、法、环整个体系的安全问题。

目前未形成系统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针对检测实验室的国家标准),只有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781《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T24777《化学品及其危险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要求》等)国家参鉴澳新AS/NZS2243系列标准,出台了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检测实验室安全系列标准,针对管理体系的14个要素与GB/T27025管理要求要素基本对应,4.9、4.10、4.11要素根据安全体系需要做了调整。此次安全体系的建立其标准框架结构与GB/T27025完全一致,引入了国内安全管理规定,对应急准备和响应以及安全检查和不符合的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当发现实验室所进行的活动存在安全不符合因素时,应立即停止并即时采取改进措施,以及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系列标准为检测实验室提供安全运行的管理要求、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通用安全程序、预防措施、安全操作要求、建议和信息等,其运行适用于检测、校准和科研实验室,标准的主题结构与GB/T27025兼容,是实验室最基础、最重要和应用最广的标准,二者兼容体系可快速集成,有利于与实验室认可相衔接。本系列标准将成为国家标准检测实验室领域的细化要求,注重了系统性,将为实验室提供全面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指引。GB/T27476.5是安全系列标准中化学因素的指导性文件,与GB/T27025标准有一定的对应性,参照如下:

表一 GB/T27476.5与GB/T27025体系要素对比表

一、实验室安全体系化学因素分析

控制实验室化学危险因素,主要是控制着火源,着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还有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常见的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明火。如酒精灯火焰、煤气等火焰、电气焊明火等。二是高温物体。如点燃的烟头、发热的白炽灯、蒸汽管、暖气管等。三是电热能。如各种电热器具发热,电弧、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放电产生的热等。四是化学热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热能。如燃烧生成的热,某些有机物发热自燃,化合物分解放出热等。五是机械热能。由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如摩擦热、压缩热、撞击热等。六是生物热,如微生物在新鲜稻草中发酵发热等。七是光能。由光能转变为热能。如日光聚焦等。

不同类的危险化学品混合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危险化学品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不利后果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时,一般认为这些化学品彼此不相容。不相容化学品混合后,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主要包括:大量放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产生有毒气体;产生易燃气体。此外,危险化学品也可能与包装容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彼此不相容,从而会降低包装的强度甚至使得包装破损,导致内容物泄露,发生事故。如某些对金属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装在了普通钢桶内,就会腐蚀钢桶,极易造成泄露。

二、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的产生,减少潜在的事故的发生为原则。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适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如下几种:一、风险的消除或替代,如使用不同的过程或使用不同的化学品;二、技术控制,如隔离或通风;三、管理控制或编制并执行处理程序;四、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是效果最小的控制措施,但仍应注重护目镜和实验室服装等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因为这是最普遍的二次控制措施。在使用这些控制措施时,应注意适当的规定以保证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力和资格,检测及辅助工作应经过授权,如维护清洁工作,维护清洁工作应以本实验室内人员为适宜。实验室应该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能力识别以及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四、化学实验室危险源辨识

化学实验室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物质特性可以从危险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得,进行危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

析时,危险品根据国家标准可分为九类;对于工艺检测过程以及设备或装置进行危险源识别,要看其是否满足检测的需要,是否由专业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及使用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或许可证。是否具有必要的安全措施。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特性、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能量与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危险源的辨识方法有询问交流、现场观察、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法、风险矩阵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树分析(FTA)。

五、化学实验室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控制、人为控制和管理控制。一、技术控制:就是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有消除、替代、隔离、通风、防护、监控等。二、人行为控制,即控制认为失误,减少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控、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无知,粗心大意,遗忘,厌烦,懒散,疲劳,紧张,忙碌,工作没有秩序,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用品失效。三、管理控制,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则制度,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等。

六、总结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和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验室应有效识别化学危险因素,对其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实现动态更新,使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锡建,徐菁利,唐博合金,燕方龙,肖稳发.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05)

[2]王杰,刘晓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3)

[3]杨雅新,田涛,杨军,刚健,高东奎,刘永虎,任浩杰,苏显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13)

[4]阿克木·色孜地汗.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控治及安全管理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

[5]李吉海.如何做好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J].化工管理.2014(24)

[6]张兆霞,洪鹏志,李泳.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7)

[7]侯勇.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6)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实验室化学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