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破解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思考

2016-11-24 14:53邱尧治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企业

邱尧治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我国经济受到明显影响,企业经营困难重重,而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出现了相对较为严重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成批倒闭现象。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解决了大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供给了大量的生活消费品;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局,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于笔者是一家集团公司的财务主管,也当了十年的政协委员,与公司合作生产的中小企业有上百家,笔者也正常深入中小企业、社会各阶层了解“社情民意”,他们最多谈及的话题就是企业财务现金流不足、经营艰难等问题,也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痛”,目前中小企业在关停转是个新常态,面对这个新常态的困局,如何破解将会影响到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

笔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小企业出现的现金流困局主要表现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成因从政策和法律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行业竞争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五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破解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中小企业 现金流困局 破解思考

对“新常态”的个人理解,因为新常态之前有非常态,而非常态主要表现是经济矛盾积累加剧:西方经济金融创新过度、虚拟经济泡沫破裂,经济明显下行,国内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权限矛盾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累积的包袱沉重,其最后表现往往是资金流断裂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脆弱,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营运过程中,由于无法筹措到资金或者因为无法承担巨额的债务利息,从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进入现金流困局,最终倒闭困局中。因此,新常态下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有大中型主导着我国主要经济命脉,但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解决了大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供给了大量的生活消费品;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局,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使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避免中小企业因现金流困局而破产

受国内外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为使得中小企业度过困难,需要破解现金的流动性困局,提高其营运效率,在确保企业有进行正常经营及其基础上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三)使中小企业在稳定发展中壮大实力

国际上有许多大优秀中型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实现有效现金流量的管理破解困局,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强企业实际支付能力,扩大企业发展潜力,提高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二、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表现

受国内外经济及其他各种不利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吃紧“的困境。约有半数的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近两三成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这表明经营性现金流拮据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显著存在,而中小企业存在许多劣势,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

(一)库存积压严重

中小企业能正常周转库存比例能达到70%已经较好的,有些中小企业常常销售一半处理一半,有的由于质量问题无法处理继续挂在帐上,也有个别企业为了贷款、及面子需要故意不处理库存(保持帐面资产和利润),库存量一年高过一年,而实际能参与生产周转的资金流越来越少。

(二)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

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周转缓慢,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产能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议价促销能力差,多数企业只能以赊购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经济环境较差下家企业大量占用了上家企业资金,终端商家可以长期不合理占用生产企业资金,从产业链到终端销售商算下来不合理占用是商品值的5-10倍(如服装产业链赊欠期:棉农的棉花—轧花厂1-2个月—棉纺厂1-3个月—坯布生产1-3个月—成衣生产厂1-3个月—批发商3-6个月—零售商3-6个月,以及其他的辅助生产1-6个月,而一般生产周转期不足1个月)。

(三)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

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资金长期没有参与经营周转,其中部分是老板用于非公司业务或事务,也有的企业用于不规范的投资、高息放贷、个人消费(部分老板土豪消费或参赌),而且目前这些资产基本已是“空帐”。

(四)在建工程长期挂帐,固定资产长期闲置

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特别是前几年对房地产投资的盲目参与和工业园区开发“抢地”投资),过度信任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投资市场利好预期及鼓励,基本未考虑到市场负面变化、政府对流动性调控和银行失信的可能性,对资金流缺乏科学预测和应对,最后造成未完工程(烂尾楼),有的虽已完工但由于无流动资金而停产关闭,企业资金大量沉没。

(五)长期投资失误导致资金流失

盲目跨行业投资,主要是所谓的高科技陷阱、收购矿产、投资造船、房地产等失误现象较多,导致资金大量沉没,这类企业往往因是原传统企业发展空间有限,急于跨行投资,在没有深入研究基础上轻信某些政府和专家进行了大额投资,如在2008年我公司经政府牵线,某高校与我合作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说得非常完美,但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先后与成都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商谈,最后认识到技术风险较大而终止深入合作,及早避免了损失,而另一家公司却盲目投入了4条生产线累计损失1.2亿元。2012年政府牵线一个“千人计划”的专家与我公司搞医疗器械创新,该专家还多次组织了所谓的专家会议和国外考察,随着我们自己深入研究和了解,逐步了解到这个专家不可信,最后终止了他所要的投资,但另一个我方的合作人某公司抱有一些希望还在继续与他合作,现在该公司却已近倒闭。

(六)资产负债率超比现象日趋严重

一般企业资产负债率应在40%以下,现下我国多数企业实际负债率在65%以上,而中小企业情况更严重,长期入不敷出,资产在缩水,负债在增长,资产负债率达75%以上,并且中小企业大多是民间借贷基本未入会计帐(等到破产时各方要债人聚集时才相互知道),高额的负债产生了高额的利息支出,有人估计:70%的企业参与了房地产,70%的资金沉在房地产,70%的负担是利息!利息支付的现金流出大于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还在上升通道中。

三、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成因分析

(一)政策和法律因素

政策因素:

1.积极的财政政策太积极,一直来我国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线条,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扭曲了经济增长自然属性,特别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虽然暂时的拉动增长却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许多中小企业在国家“拉动”的带动下跟进了大量的投资扩建,现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各地都有一批批静静的工业园区,大量的厂房设备闲置。

2.“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美国的货币宽松我国政府草率出台了4万亿的计划,引发了各级地方政府几倍的刺激计划,政府、银行要求企业贷款加大投资力度,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三驾马车之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导致流动性出现严重过剩,一时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几年调控的房地产业将近回归理性时却被再度推向疯狂,2年后政府紧急改变货币政策,2010年上半年到2011年6月经10次增加存款准备金和5次加息,但由于企业投资工程都处于在建状态,银行贷款收缩了,但项目工程不能停否则就血本无归,企业只能高息借款,而当时美国正在QE,高额的利息和人民币升值让流入中国的热钱获得丰厚回报(13%-18%),贷款规模的收缩又为热钱让道,货币政策的急速加杠杆和去杠杆,如同行驶中车辆的“猛采油门”和“猛采刹车”使许多企业损失惨重,许多企业也因此成为债务高风险企业。

增加存款准金和加息愿望是减少流动过剩,当时有专家说增加百分之零点五的存款准备金就可以减少3700亿的流动性,从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已加了10次0.5个百分点,相当于收回了3.7万亿元,然而货币量M1并未因此减少:2010年5月为23.65万亿元,2011年6月为27.47万亿元不减反增。

从2010年10月到今年6月累计加息5次0.25%,累计基准利率加了23.54%(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还要上浮30%至50%再加存款、保险、咨询费和购买基金等附加条件),而民间月利息率从1%增加到3%,相当于增幅200%,2010年9月流通现金M0为4.19万亿,2011年6月为4.45万亿也是不减反增,但中小企业却从此背负重债走向败落。

3.过度的地方政府权力,“市长”的手挡住“市场”的手,前几年的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增长方式和地方政府对GDP数据要求,多数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进行表彰和奖励,而不关注其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某些项目投资还存在跟风现象,产生了大量重复建设,也不关心是否适合其资金能力,更不关注市场出现负面变化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误导中小企业盲目扩大再生产。

更过分的,当某些地区企业出现资金流问题后,地方政府不尊重市场规律而是不顾其他企业意愿强行要求企业间互相担保,致使现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因担保圈问题企业成批倒闭。(我公司由于政府多次要求担保,去年9月份已赔了400万元,还有近4000万元也差不多等着赔了)。

法律因素:

1.由于“执行难”,借出去或是付出的钱对方违约后打了官司也收不回;企业的市场行为得不到法律保障,市场交易就无法顺利进行,由于互不信任,导致了费时、费力且降低了效益,市场的分工合作受到阻碍,而中小企业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2.个别执法部门其规定大于法律,如一些企业购入原辅材料、取得增值税发票支付款项都是真实合法的,几个月后,国税通知说:这些开具发票没有缴税,按国税总局规定这些发票不能抵扣要进项转出,企业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合法不愿意按国税通知办理,国税就在纳税申报系统中已经把这些发票的进项转出了,企业也不能真的与他们对簿公堂,只能承担本该由税务部门管理问题造成的损失。

3.劳动管理部门不保护企业利益,《劳动法》规定企业与劳动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于劳动者流动性强,养老保险也未全国联网,签订劳动合同并不给他们带来利益,相反不签合同对他们却是有利:一是随时可走人,二是不高兴时可以告企业并可取得二倍工资,三是,以后如想再交养老保险也可告企业,而且到时交的额度更高,让企业负担更多,所以大部分外来劳动者拒绝签劳动合同,由于招工难,中小企业老板面只能负担风险任其折腾。

4.某些执法部门也有个别部门要求企业搞些费用,搞点费用还是小事,企业老板最怕的就是要借款和担保。

(二)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从2000年后的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后加速),让许多企业家头脑发热,加速了各项投资,特别是房地产、造船业、矿产等的高额利润回报,让有些人认为“只要借到钱就是赚到钱”,大企业炒大块地,中企业炒小块地,小企业炒几套房,产生了无节制负债和无节制的投资,给企业种下了病根。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国内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大量的库存积压占据企业的几近所有资金,高额利息更使其入不敷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银行没有商业道德,经济上涨时给企业“拔苗助长”,经济下行对企业“落井下石”,五年前还热情地把企业的5万元、10万元一亩的工业土地评估为20万元到30万元,打7-8折贷款,可贷到购地款的一倍多,过度杠杆让企业盲目扩大投资,现在经济下行了既减地价又降折率(降为5折),迫使企业抽资还贷强行去杠杆迫使企业倒闭。

中小企业银行不但借款利率高,而且转贷费用高、风险大,由于早几年“争取”来的土地因市场急剧变化和企业资金不足,许多并未能完全按规划设计的建设完成,其持有的土地证只是临时土地证,办理的抵押贷款期在一年以内,而每次转贷对中小企业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明明说好了转贷只需几天,以为借几天高利贷转贷没关系,但还入贷款后,银行找各种理由不再贷款,企业从此被高利贷逼向破产。

(三)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因素

许多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已经二百多年了,有了丰富的经济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而我国旧中国解放只有六十多年,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文化素养、管理经验和科技水平与国外竞争对手差距较大,而且,现在的教育都是以考试为唯一目标,大学生以考公务员为最佳选择,非常不利于培育企业人才需求,而中小企业更是难得人才,目前,除了大学自己创业外,一般的中小企业人才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这是许多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益差、产品档次低、决策失误多等诸多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后导致资金效用低下的根本原因。

(四)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所从事的产业技术含量并不很高,而且更新较慢,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国内外对我们科技含量不高的中低档廉价消费品需求较大,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尚有生存空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近几年国际经济下行需求减少,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这方面生产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欧美等国关税特惠培植下,使我国企业出口的价格竞争处于劣势,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冒险给客商赊销,有些还因此被骗,导致资金占用和流失。

(五)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源先天不足。一是原始资本少、积累少,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几百年了,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有强大的国有资本,改革开放30多年,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白手起家,来源是民间借贷,资金基础差、底子薄,全球化经营竞争中,小企业也只有生产他们不屑生产的产品;二是没有国有企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资源,也很难通过市场竞争去获得这些资源;三是部分重要市场已经被国有企业垄断,中小企业无法参与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即使创新工艺新产品,但要介入这些圈子也是难上加难,一个企业老板叹说:“创新难,介入更难”(他的公司创新制造了一款用于石油工业的机电新产品,有关政府机构也表示乐意推广,但几年了就是进不了这个圈子)。

2.不良风气严重,部分老板文化水平低,心理素质差,好面子,摆阔气,没有企业文化却有土豪文化,钱未赚来却已消费,赌博、借放高利,但许多地方官员工不但不纠正而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一些企业更是作为一种“投资”,以此为荣,助长了此风漫延,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倒闭于此。

3.部分中小企业老板家族管理意识无法改变,任人唯亲,爱听中听的,不听中用的,管理人员信心时常被挫伤,管理无法提高;人才培养难、留住难;产品无品牌、商誉,极少有技术专利等因素。

4.对现金流量重视不足。中小企业的目标多为销售额、利润额,企业老板及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知和重视。部分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也未对现金流优劣问题关注。

5.盲目乐观,缺乏对市场风险评估和负债率的有效控制。前几年经济上涨和高额利润回报,使企业失去了对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预测,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使资产负债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之中,现在市场行情急剧下降和金融去杠杆企业就难以生存。

四、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调整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深化政府权力体系改革和法律体系改革,真正实现以法治国,以法律手段保障解决“市长的手”解放“市场的手”。

1.政策出台要充分从我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西文经济理论同样也要与国情相结合,我国解放不到80年,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几年,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市场经济成熟度差距较大,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还带有严重的政府“奶味”,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中,而我们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官员素质差权力大,政策制订中偏离实际、执行中以权谋利常有发生,所以,积极的货币政策不要太积极,稳定的货币政策的要确保稳定。

2.政府要尊重市场,要让位于市场,政府可以为市场搭建平台,但不能参预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趋势“气象预报”但无需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指手划脚,市场主体要平等相待,市场资源配置要靠市场竞争调节而不是行政手段调节。

3.真正实现“立法、执法、护法和督法”完全分离,做到“权力”是“职责”而非“权利”。法规、条例等(包括解释)应由司法部(局)起草,执法部门、对象、律师共同商研,报人大或人大常委审批。

4.调整劳动法,让《劳动法》更适合国情,尊重劳动双方的意愿,既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要保护创业者的权利,鼓励创业才能解决就业。

5.调整部分税收征管法规,适度放宽处罚。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现金流困局,钱借不来,工资发不出,税法规定逾期3个月要交高于高利贷日千分之二的滞纳金,现在情况下企业哪能三个月就能有钱?这明逼迫企业老板跑路。

(二)改善经济环境让中小企业安心做好实业

1.出台相关规定制约银行失信和落井下石的商业德道缺失行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适当放宽,让中小企业有个相对稳定的现金周转量,但今年一季度的银行贷款数据还是令人担忧,与房地产贷款增速相比小微企业增加0.6%、工业生产中长期贷款增速还在下降1.3%。

2.不再盲目提创多元化经营做大企业,支持企业首先做好产品,做强实业。

3.进一步精简机构,减税降息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有利可图”。

(三)改革中国教育,增强“工匠”型人才培育

文化、教育的改革,向德国学习教学方式,由于公务员及许多工作招聘以全日制为必要条件,造成了高考成为中国教育的指挥棒,理工类被轻视,技工类被蔑视,技工欠缺,高工稀缺造成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跟不上市场需要。中国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打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界限,让更多的年轻人先从技术工作,再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带职或离职深造学习管理。

(四)为中小企业争取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1.打破重要行业国有企业垄断,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个参与公平竞争平台。

2.深化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提科技创新,以创新抢占细分市场。

3.协助中小企业行业联合,提升中小企业的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

4.供给侧不能简单地去产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多数中小企业就这么一点科技水平,生产的就只能这些中低档生活用品,能提升的当然要提升,提升不了的还是要挤市场,而且要帮助企业产能输出,更不能轻易“自宫”为其它发展中国家让路,否则我国将有大量的人口失业,大量的厂房设备浪费。

5.善于同欧美国家搏弈为中小企业争取平等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中小企业要破解现金流困局,更要努力做好:

1.中小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甩面子,求里子”树立人才观、技术观,重拾“艰苦奋斗精神”,要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调整经营和战略决策方式。一是要改大(规模大、产值大)为强(内部运行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品质市场准对性强),扬长避短,立足于长期生存和发展,二是要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出,特别是非生产性的流出,三是要在人才、技术创新上“不惜重金”,我一个朋友多年前将其妻为其准备200万元购名车的钱去招聘了一些人才,现在他的公司由于某项技术领先被上市公司收购了,他说对自己总结的一句“化十二分的钱搞技术创新,可以获得十五分的回报,最明显的同行们应收款都很大,我们基本没有。”,市场很大,资金需求也很大,唯有将有限资金对准有限的市场“做好一件事”,才能渡过目前困局。

2.企业要严格现金流量预算。在新常态下,如何使资金在运动中产生最佳流量,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成为现金流量管理的关键。要确定企业资金的最佳流量,可以从现金的预测、确定最佳现金余额、控制现金流量三方面着手。?现金预测主要是对企业未来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时间、结构等进行预测。目前现金预算编制应用最广泛的是收支预算法,它是将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一切现金收支项目分别进行预测,并确定收支差异的一种方法。一般要做好现金不足预测和现金盈余预测,并对小于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利用方案。

3.产品营销和生产要利用“互联网+”,或“+互联网”原来企业产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费用大、库存大,更重要的是资金被商家不合理占用,国内许多品牌倒闭也有此因素影响,现在“互联网+”将改变这种现象,虽然现在“互联网+”也存在不合理收费等因素,但新生事物成长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各种创新、转型克服困难。

4.科学务实的业务选择。(1)对于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技术水平和现金流实力的、产品又有市场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可以适度扩张,目前有这种条件的中小企业并不多。(2)产品虽有市场前景的但受制于内部技术管理、现金流不足因素的中小企业,应当转型提升消除不利因素,或者与有良好管理和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合作。(3)外部市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或有不良趋势的,内部管理或技术又无独树一帜的,应要敢于“割肉”处置变现沉没资产,及早回收现金。(4)目前产品市场空间已经饱和,但企业管理经营水平较好的,现金流也充足的企业应谋求新产品、新市场开拓。产品永远在过剩,市场永远在变化,只有创新才是不变的主题。

5.坚持企业信誉,防范信用风险。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诚信度、资信度,来赢得各个银行的支持和信任。中小企业还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比如积极与大企业的联系,以取得大企业的信任,并以产品的再让利换取获取大企业的预付款、优先付款等支持。另外,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注意企业负债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既要积极利用外部资金,同时也要与企业自身规模相适应,避免盲目举债,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这样也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筹资的资本成本。

6.合理的财务战略选择,目前市场处境下,多数中小企业不适于扩张型财务战略,但对于个别有充足现金流的中小企业也许反而是个机会,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选择稳健型财务战略和防御型财务战略。

几年来,国内外各种经济问题已经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严重挤压,目前,新常态下,在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下,一定能深化改革为中小企业破解现金流困局创造条件,我们中小企业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善于转型,积极探索现金流管理新方法,我们才能走出困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持续壮大,为中国梦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J].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5年2月.

[2]蒋继娴:“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探析,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6年1月14日

[3]徐建国: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杂志名称:现代经济信息,发表时间:2011(14):198

[4]赵伟: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的理财之道,杂志名称:管理观察,发表时间:2008(18)14-15

[5]余水工: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几大可能路径分析,杂志名称:发表时间: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年12月30日

[6]全家悦:中国改革的权力—权利逻辑,杂志名称:长江论坛,发表时间:2013年1月总第118期

[7]程雪阳:从试点到立法的中国改革逻辑,杂志名称:金融时报,发表时间:2015年3月10日

猜你喜欢
新常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