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2016-11-24 15:06刘欣怡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合肥建议

刘欣怡

摘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合肥正式融入长三角,掀开了与上海、南京、杭州合作共荣的新篇章。

关键词:合肥、战略规划、对策,建议

一、合肥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地带,包括合肥、六安、马鞍山、芜湖、淮南、滁州这六个地级市以及桐城一个县级市,所占土地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位置优越。2006年,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标志着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大致形成。2016年4月10日,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和桐城5个县市签署合肥都市圈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合肥都市圈合作框架协议,此框架协议的生效被认为是合肥都市圈战略的正式启动的起点。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正式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长三角城市群培育成高水平的世界经济增长极,将其建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群。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地理上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安徽省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被列入其中,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已经从原来的“两省一市”扩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而合肥都市圈正式加入长三角,给安徽省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这是长三角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区域之间协调、联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合肥在长三角发展战略总局中新定位

长期以来,安徽省在地理上被划归为中部城市,如今《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合肥已经开始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其战略地位上升到与南京、杭州比肩,这对于合肥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飞跃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将有利于缩小安徽与江苏、浙江在收入、消费、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同时进一步发挥上海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分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从建设开放协作的新高地上分析,合肥的战略定位也更加广阔,从过去注重国内分工转向今后的更多参与全球产业合作,扩大了合肥都市群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区域板块重要性。合肥都市圈在长三角发展战略总局中新定位,是“十三五”规划和新发展理念大背景下合肥都市圈发展的新起点,合肥将和南京、杭州等城市一起建设国际化都市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角之一。

三、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必然性

长江三角洲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影响力、创新力、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区,但其在高速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长三角地理区位长期以来局限于长江以南,城市拓展空间趋于饱和,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住房、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生存成本提高,区位优势减弱,城市病日益凸显,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极不利于长三角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长江以北的合肥都市圈兼具空间广阔和资源充足优势,却囿于区域规划局限无法充分享受到上海及南长三角的核心区经济外溢效益;另一方面,长三角迫切需要一个拓展空间承接产业转型升级和细化分工合作,从而缓解发展带来的土地、能源、劳动力、基础设施紧张、生产生活成本急剧抬高等问题。因此,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就成了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同时,合肥经济圈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有目共睹的,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省会经济圈的蓝图,到后来发展成为合肥经济圈,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合肥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9107.1亿元,财政收入153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97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761.4亿元,均占安徽省全省40%左右,实现了综合实力质的飞跃。而在已经过去的五年里,合肥地区的生产总值更是可圈可点,奋起直追直至三个千亿台阶,突破5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1.9%升至25%左右。科研创新效益方面,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9.2%。合肥作为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基地,在建设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合肥都市圈自身的蓬勃发展与不断优化,使其在科技创新、产业转移与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协调,城市建设内部空间结构、布局体系十分适合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所以说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新的战略定位下的发展机遇

此次《规划》中合肥都市圈新的战略定位为:与杭州、南京、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实现同城化发展,发挥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区域增长的新引擎。

而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最直观的发展机遇体现在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上。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目前世界上公认共有6个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合肥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之一,将和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一起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都市区。

交通便利程度上看,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致力于形成辐射全国范围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作为贯通全国的交通主轴带,合肥及其都市圈的发展空间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局限在省内的区域内,发展平台更加广阔,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空前上升。

从对外开放角度来讲,《规划》要求推进建设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的开放高地建设,取消一些限制,发展开放型经济,而合肥都市圈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提出要推进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伏尔加河畔联邦区的交流协作,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俄罗斯经济交往。

五、加快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发挥合肥的区域枢纽定位对合肥都市圈发展具有重大引导支撑作用。围绕长三角经济带立体化交通布局规划,推进全国性机场、港口、高铁、高速等建设,全面对接长三角城际交通网络规划,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与多式联运,加快城际交通发展速度,掀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立体交通的新高潮。

发挥中科大在量子与信息科技前沿的领先优势,利用高等学府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合肥及其周边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合肥作为全国著名的家电城,应该思考自己在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产品中的比重,用过硬质量和先进技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走建设国际化新都市道路,树立起国际化城市新形象。合肥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必须借鉴世界上其他发达城市群先进经验,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的发展环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促进与“一路一带”的交流合作,建设合肥-新疆-欧洲“新丝绸之路”,高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示范区、合肥港等开放新平台。

建设滨湖新区金融新中心,缩小与长三角其他中心城市差距。扩大对金融机构的招商,邀请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信达资产后援基地、中国人保财险等金融行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完善金融体系。同时搭建校园与企业合作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科大、安大、合工大等省内高校人才集聚,使社会需求、企业岗位和毕业生就业相匹配,打造滨湖金融新中心。

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吸取经验教训,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污染治理,贯彻“大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田冉冉.关于合肥承接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J].安徽科技,2009,06:11-12.

[2]朱佳琳.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合肥建议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生态合肥